在外企工作最大的恐懼是什麼?

Xianwei發表於2009-04-09

在外企工作最大的恐懼是什麼?
在35歲或最遲40歲以前沒有爬到經理的職位,你將面對:

很少的機會再爬升到更高的職別;

薪水非常小幅度的提升,比起同齡人,薪水(面子)將是一種精神毒藥;

年輕一代的威脅:年輕、薪水低、有激情、不怕失敗;

自己的同事成為自己的上司;

自己曾經的手下變成了你同級別的同事;

自己曾經的手下幾經跳槽之後成為自己的老闆;

突然失業的可能;

已經爬升到經理或高階經理級別的人,你將面對:

部門間的傾軋; ......

[@more@]

在外企工作最大的恐懼是什麼?

 
在35歲或最遲40歲以前沒有爬到經理的職位,你將面對:

很少的機會再爬升到更高的職別;

薪水非常小幅度的提升,比起同齡人,薪水(面子)將是一種精神毒藥;

年輕一代的威脅:年輕、薪水低、有激情、不怕失敗;

自己的同事成為自己的上司;

自己曾經的手下變成了你同級別的同事;

自己曾經的手下幾經跳槽之後成為自己的老闆;

突然失業的可能;

  

已經爬升到經理或高階經理級別的人,你將面對:

部門間的傾軋;

上級老闆的質疑和催促;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成為自己老闆——關鍵是,更新很快;

越來越難以理解把握公司的發展方向——上層決策並不是都與經理級員工溝通;

手下會突然離開;

千辛萬苦的從競爭對手處挖人,卻發現,不合格的太多,優秀的不來;

自己是突發事件的主要責任人;

跳槽的風險:那是另外一個不熟悉的火坑;

不跳槽的風險:熟悉的火坑,但火就在腳下,不可以逃;

突然失業的可能;

以上種種可能之後,堅挺下來的人卻發現:自己終將離開,一旦離開,則一無是處——對於那公司來說;自己的曾經的手下變成自己的同級別的或自己的老闆;你可以努力的做事,也可以倒漿糊的拖拉行事;你可以銳意進取,也可以消極怠工。不論怎樣,你的薪水和位置都會慢慢提升,也可能很快(少);而唯一的代價就是年齡。從長遠來看,隨著年齡的增大,大多數人的競爭力都會形成一條拋物線,一旦到達頂端後,將是下降,而這下降才是最值得考慮的事情。正因為外資公司來中國並沒有多少年,還看不到幹到老的那種人的生活,不過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有一日你離開外資公司,假如也到了退休年齡(男60歲,女55歲),那麼你的生活也就是兩三千的生活費,其餘一律沒有。但從中國現況來看外資公司裡五六十歲的員工有但並不多,那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離開外資公司但沒有到退休年齡,假如普通的你幹什麼?特別是對沒有競爭力的普通外企員工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很多勵志的書籍和傳道者這麼告訴你:只要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如果你看了一定的歷史或者經歷了一定的人際,你就會發現,特別是現代,並不是努力就可以代表著成功,最可怕的是:不努力也不代表不成功。普通人如你我可能定義的成功就是:我付出,我得到。但現實並非如此。以前有哲人說那些所謂的四書五經或者儒家思想,都僅僅是統治思想的工具,那麼,現在如果還有人說:只要努力學習,你就可以成功。也應該是不太可信。
  

再回到外企的生活,其實無論外企或國企或民企,一切的恐懼來源於保障的缺失。本質上來說,外企是你的工具,你也是外企的工具——這是公平的。如果你在外企公司工作的話,你可能知道所謂的職業規劃只不過是人事部門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記住一點,只要是工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論結果有多麼重大,這些都屬於公司本身,而且具有強烈的時間性(比如,年度業績報告)。因此,你在外資公司的職業規劃,其實不過是某個部門得以生存而且必須處理的日常工作而已。對你個人而言是個長遠的事情,而對於真正處理此事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張報表而已。想想你曾經如何埋怨、拖延一項工作的情景,你的職業規劃也屬於被埋怨、拖延的範圍。另外,所有的職業規劃都忘記告訴你:當你老了,不具有競爭力的時候的規劃。

因此,從現在開始,你要想一想,自己是否一輩子可以職業規劃?正確的是:你是否要想一想當你沒有外企職業生活時候的生活規劃?

俺公司所處的Office也應該屬於那種5A甲等的辦公樓。在早晨九點鐘左右是上班的高峰,一大群白領們風風火火的,衣冠楚楚的站在電梯裡。俺也身處其中,在電梯即將關閉的時候,一個穿著一看就是普通農民工的婦女,推著拉著一個小車,非常歉意的擠了進來,於是聽到了這麼一段對話:

開電梯的阿姨:“哎喲,你要是最遲一秒就趕不上了,又來收廢紙啊?”

那個婦女很不好意思的說:“是啊,好幾個人打電話過來,本來想燒完飯的。”

電梯裡那些白領們(包括俺)都裝做沒有聽見什麼的挺直著自己的腰板——知道麼,收垃圾和白領的差距那優越感差距很大的。

開電梯的阿姨又問:“你們剛在xx豪園買了兩套房子?”

收垃圾的婦女:“是啊,我老公說正好多買一套給來看我們親戚住,比住賓館省啊。”

她說的很謙卑,絲毫沒有一點炫耀的意思。可是,她買的房子可是超過15k每平米的房子。

我正好到了我到的樓層,看到和我一樣的白領們面上仍無表情,只是心裡都在算了一筆帳:那可是總監或以上的人才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啊。
  

呵呵,不是單純錢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外企的期望高了點,一些沒名的優越感高了點。

如果你還不具有自己獨立創業的能力,先在外企工作起來,至少可以學會幾點:管理、人際、業績、官僚、推諉、成本、秀;

如果你學不會太多的管理技巧,那麼先學會人際技巧;

如果學不會太多的人機技巧,那麼先學會傾聽和觀察;

如果不能顯示你的能力(在外企裡,無法真正評斷這一點),那麼多沉默,少發言;

如果不能達到你的期望,即使你已經付出努力,那麼,儘量只完成你該完成的工作;

生活並不永遠掌握在你的手上,而你的手必須要抓住些什麼;厚積薄發代表在一定時間內必須要忍耐,但忍耐是在目標的時間內,這點很重要;永遠不要期望公司能知道你真的做了什麼而給予相應的回報,績效評估都只是一件工作而已;不渴望,不依賴,就不會失望——單單對外企的所謂福利、薪水;絕對不要輕易在上司面前多談,尤其是關於如何處理事情和人際,只談某個具體專案;保持低調——包括打電話的聲音。在社會這個大環境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90%的人無法改變生活的質量;外企比起很多別的企業(民營、國營、私人等)更具有欺騙性和腐蝕性:薪水不錯,可以不必太關心公司的將來,可以輕鬆,也可以拖延。因此,在外企中,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虛度很多年,因為你的薪水或職位是提升的,但是——你並不能決定自己的提升或去留。在你突然一日被某種原因甩出外企系統前,必須從今天開始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使自己可以生存,即使突然失業。有一些朋友在外企做的不錯,比如薪水上升的幅度不錯,職位上升的頻率也不錯,專案做得不錯,老闆對你也不錯,於是,你的總體感覺不錯,感覺不錯會讓我們開始變得樂觀和強悍起來——畢竟,那叫有底氣。突然有一天,公司的大領導換了思路(其實是大領導換人了),或者公司業績不好了,你以為你會不會在被裁員的名單上?即使你已經被叫做管理者?

再或者,你的直線老闆跳槽了,他帶你走還是你能取代他的位置?如果你來了一個新的老闆,你以為還是會很不錯?——即使,你比你老闆更有經驗。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你身處於你在公司的位置,你是否有把握一直會上升?

更多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一紙通知會改變你的判斷和收穫,而你無法真正的阻擋和影響決策?人誕生的時候,都是單純而善良,但經歷了由人組織成的網路侵襲,許多年後,就會被打造成為你現在看到的樣子:正直或善良,同時也有說謊、欺壓、利慾薰心或者笑裡藏刀。我們所處的環境是由人這種節點組成,而無數的節點到了現在缺乏:悲憫。於是才有了幸災樂禍,才有了你被欺壓或打擊那是咎由自取,於是也就有了動物的本性:弱肉強食。

你如果身處外企,你會發現,我們缺乏悲憫。有的時候,你會默默看著一個勤奮苦幹的人被一些人欺壓或者變相排擠;你會看到一些爬到高位或者對於其他人有決定作用位置的人,他們在賣力的“出謀劃策”,於是,在某些時候,個體或者大部分被欺壓,例子就是:突然解聘或者削減福利。而我們能做的是:堅強而儘量不成為缺乏悲憫的人。

但問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規則就是:SB才去悲憫別人。

最近看到福特准備大幅度裁員,而且裁的就是所謂白領;另外就是英特爾也要裁掉多少名經理;還有去年的西門子突然裁員的風波。例子不用多舉,說多了,會認為是命運,那就叫唯心主義了。但真實的情況是:在所謂資本、戰略等等原因作為前提下,所謂的中產階級可以瞬間變成失業一族。而站得高,跌得更痛——這對於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外企的中國白領一族來說,應該說已經體驗到了,只不過沒有到了大面積的地步。同時,更加可怕的是,外企現在是中國大多數畢業的大學生的最好選擇。

在寫這個題目之前,我突然想到了這樣一件事:我所工作過的公司大都做過一個薪水的行業調查,結果都很正常的顯示——偏高。但事實上從公司的流動率可以看出一點端倪:那可不是正常的百分之五什麼的。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首先是從公司的角度,不願意做那種口碑好,也就是說不願意搞那些“虛“的:給員工貨真價實的物質鼓勵,而願意實實在在的找出原因少加薪水,其次,還想質疑的是行業調查公司的職業性。


這就導致了一次所謂的戰略性調整,比如降薪或者控制調薪,就可能是你的薪水不能提升到達普通水平,這就代表著你辛苦等待一年的提升成為泡影,同時比同行業的人慢了一步——當然,有些人不在意薪水,而在意所謂”職業發展“的人不會有此感受。

如果戰略性調整是裁員,呵呵,那可能就真的是要你工作的時候好好思考自己的位置和將來了。


同樣還有合併、兼併等,這些戰略性調整可能會改變你的職業人生,甚至家庭和生活。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賭,而中國的諺語說:願賭服輸。

人大概都有賭性,至少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喜歡賭。但我們都知道賭的結局是輸——關鍵是在過程中,或喜悅、振奮;或失落、痛苦;結果都是一個:贏的是莊家。

在這個時代,儘管外企是很大部分具有高學歷人的最好去處(其他型別的企業我們不多說),但如果把進入外企這整個過程稱為賭局的話,那麼勝利的肯定是莊家——外企本身——這裡面可能不能說具體的某個領導,而是公司運作模式的最終受益者,所謂股東。既然有了贏家,那麼輸的人就是身在外企工作的你我了。

這是一個大輸局——對於現在還比較年輕的你我來說。

你可以看到各路賭客在外企輪番露臉:憧憬的門外漢;沉默的旁觀者;樂觀的希望者;輕佻的表演者;憤怒的排擠者;無奈的付出者;得志高升的軒揚者;耍心機的陰謀者;助紂為虐的幫兇者;絕望的被壓榨乾者;無知無畏的混日者;得過且過得隨波者。。。在一定年限之後,所有賭客必須離開或者被迫離開,當然也可以從一個賭場跳到另外一個賭場去尋求新的希望——可是,總有那麼一天,你的賭資——年輕、有衝動、有幹勁、能付出——被莊家吸收完畢之後,我們都將成為輸客:被排擠在賭場之外,年輕的賭客從你身邊走過,根本不會多注意你一眼。

如此迴圈,這是個大輸局。
外企的政策也在改變。比如外企剛入駐中國的時候,中國本土員工可以享受很多“資本主義”國家的類似福利,但現在,很多職業的中國HR人已經讓外企決策層認識到可以這樣或那樣的實現福利本土化。同樣,資本的利刃會讓股東們快速決策出類似於裁員、減薪等等措施。這些是很實際,並不帶有感情色彩——儘管大多數的公司,無論國企或者外企都會標榜著:以人為本。這句話沒錯,漏了幾個字:以對資本有用的人為本。

  

每年都有大批的年輕的充滿希望的面孔融入各大城市,各大外企,他們用年輕、理想、輕裝上陣、努力來獲取上級老闆包括HR的青睞,他們用熱情和肯幹給自己一個美妙夢想和明天;同時也有大批已經消瘦或者疲倦的面孔在外企中碌碌卻無為,他們努力卻失去方向,他們聰明卻迷惘,他們知道今天卻無法把握明天。

 

無論怎樣,中國沒有真正的強大,不能讓最大部分的民眾富起來(現在一部分人已經很富了),不能實現保障(醫療、養老),不能加強教育,那麼,你我所在的外企,永遠會讓你我恐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22856/viewspace-102020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