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VLAN介紹

needleyes發表於2009-01-04

隨著公司網路的不斷擴大、交換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公司的網路管理員在佈局時更願意選擇可網管交換機,然後在可網管交換機上應用VLAN(虛擬區域網),VLAN所連線的裝置可以來自不同區域,使得不同區域的裝置相互之間彼此隔離,VLAN可以隔離廣播,並將廣播風暴壓制在本VLAN範圍內,其他VLAN使用者不會受影響,非常節約網路頻寬。而在VLAN技術的實現中,動態VLAN又明顯受使用者喜愛。

動態VLAN優於靜態VLAN

根據交換機埠聯結的屬性來劃分,VLAN又分為靜態VLAN和動態VLAN。靜態VLAN指的是交換機中某個埠屬於哪個VLAN是相對固定的,而動態VLAN則是根據接入交換機的計算機來決定這個埠是工作在哪個VLAN中的。

就目前的應用情況來說,靜態VLAN應用極為廣泛,設定也很簡單。但靜態VLAN唯一也是最大的缺點是交換機埠的屬性必須由網路管理員人工設定。如果網路中的計算機數目超過一定數字(如200臺),或者需要改變、切換埠的VLAN屬性時,網管就必須對交換機進行重新配置,這就大大增強了誤操作的可能性。而且客戶機每次更改所連埠時,都必須同時改變埠所屬的VALN,顯然不適合那些需要頻繁改變拓撲結構的網路。

而動態VLAN則不一樣,因為他是基於使用者,而不是基於交換機的埠來設定的,所以當使用者物理位置移動時(即從一個交換機換到其他的交換機時),VLAN不用重新配置。既減少了網管出錯的機率,也減少了維護成本。

因此,就長遠看來,動態VLAN技術必將得到更多網管的青睞。

使用者名稱技術成亮點

就動態VLAN的實現技術而言,根據實現方法在OSI中的層級的不同而主要分為三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在OSI的第二層設定訪問連結的辦法——基於MAC地址定義。它根據終端使用者裝置的MAC地址來定義成員資格的(而MAC地址的取得一般是提取使用者裝置的網路卡地址),也就是說當裝置連入一個交換機埠時,該交換機必須查詢它的一個資料庫以建立VLAN的成員資格。

因此,網路管理員必須先把使用者的MAC地址分配到VLAN成員資格策略伺服器(VMPS,VLAN Membership Policy Server)的資料庫中的一個VLAN上。這樣網管員就要先收集要接入VLAN的所有網路卡的MAC地址並登入,而且如果計算機換了網路卡,就得重新設定。這樣無疑是加重了網管員的工作量,對經常更換網路卡的筆記本使用者更是極為不便。

第二種動態VLAN的實現辦法則是透過所連計算機的IP地址,來決定埠所屬VLAN,此辦法在OSI的第三層設定訪問連結來實現。不像基於MAC地址的VLAN,即使計算機因為換了網路卡或是其他原因導致MAC地址改變,只要它的IP地址不變,就仍可以加入原先設定的VLAN。這個辦法相比較基於MAC地址而言,可以更為簡單的改變網路結構。

而第三種辦法則在OSI的第四層以上實現,它就是基於使用者VLAN的解決辦法。此辦法根據交換機各埠所連的計算機上當前登入的使用者(這裡的使用者識別資訊,一般是計算機作業系統登入的使用者,比如可以是Windows域中使用的使用者名稱),來決定該埠屬於哪個VLAN。

也就是說,只要使用自己的使用者名稱登陸系統,使用者不管在哪個電腦、哪個IP的電腦上都可以自由地接入屬於自己的VLAN網路中去。不論是對使用者還是網路管理員來說都非常方便,是三種實現方式中相對較好的一個解決方式。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4252622/viewspace-101567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