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邪惡指數

zqf01發表於2005-09-25

得花點時間轉向關心一下IT了

[@more@]  沒有任何一個統治者對於獨裁的理解,像執政達72年的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這麼深刻,“朕即國家”就是他的經典名言。與之相對照的就是中華大一統的秦始皇,由此而衍生中國數千年封建獨裁統治。從權力的角度看,五千年人類文明史打碎了留在史冊上的,都是民主與獨裁的鬥爭史。


  網路的出現使我們覺得,可能會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到來,人類將會告別權力的壟斷、知識的封閉、資訊的人為封鎖。迷信網路的人認為,全球化意義上的民主將在這個虛擬世界裡出現並進而影響現實世界。但我們也許沒有想到,Google的出現一方面給我們帶來一把開啟資訊的鑰匙,但更可能帶給我們一具獨裁的枷鎖。它在指引我們找到需要的資訊時,也在向我們灌輸著經過Google選擇的文化、思想與觀念,越迷戀Google,就越可能被Google化。所以某種程度上說,Google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搜尋引擎,不是一個以商業為目標的公司,而是成為一種文化,一種被越來越多的網民認同的宗教,一個有可能壟斷資訊並支配資訊進而選擇性提供資訊的精神獨裁者。

  
“不要變得邪惡”

  這是Google在上市申請書中的話。Google高尚地承諾:要將世界變得更美好,並遵守它內部的座右銘——“不要變得邪惡”(Don’t be Evil)。應該說這是一個比較奇怪的座右銘,但用在Google身上,卻是合理至極。可以看出,Google的創始人拉里和佩奇清醒地認識到了Google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Google是網際網路的王者,這家公司僅用了6年時間就成為網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盈利的廣告大戶,並在大眾文化中將自己的名字變成了一個動詞。Google的創始人,兩位史丹佛大學學生在他們剛過而立之年就成為億萬富翁,他們創造的搜尋引擎現在每個月有數億人使用。Google已將最初的3800萬美元投資變成了截至今年3月31日的4.549億美元現金。該公司資產為10.8億美元,長期債務僅3820萬美元。

  今天,全世界訪問量最大的4個網站中,3家採用了Google的搜尋技術,80%的網際網路搜尋是透過Google或使用Google技術的網站完成的。全球網民透過Google可以使用90種以上的語言,搜尋60多億個網頁及其網頁快照,以及4億多張圖片。

  Google的出現是一種技術的勝利,在Google之前,雖然也有很多搜尋引擎,但沒有一個做到像Google一樣讓使用者快捷自如地找到需要的資訊。所以在不長的時間內Google先後擊敗雅虎、微軟等提供搜尋服務的公司迅速成為搜尋引擎中的霸主。

  以至於到現在為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Google,迷戀Google甚至依賴Google。對於習慣使用Google的網民來說,Google已經不是單純的一種工具了,而是一種網路生存方式,是一種文化方式。想尋找任何事情任何人都可以透過Google來完成,在Google裡,人與人的距離,真相與謊言的差別透過滑鼠的點選就會實現。所以,在迷信Google的人群裡,Google實質已經是一種宗教,一個時時刻刻影響你的思想與生活的窺探者。

  Google實際是網際網路的一把鑰匙,透過它找到資訊與知識的確切位置,但可怕的是這把鑰匙卻掌握在一個肯定會被商業逐漸腐蝕的公司手裡,所以你還敢保證資訊的公正與獨立嗎?

  美國前中情局長鬍佛說“秘密就是權力”,而在網際網路上,“資訊就是權力”,誰掌握了絕對的資訊,誰自然就掌握了權力。所以Google才會被人們稱為上帝,它會決定讓訪問者看到什麼樣的資訊,搜尋到什麼樣的頁面,更會透過搜尋排名決定向訪問者提供它所推薦的資訊。於是,在這個上帝面前,訪問者不可避免地被Google的思想所同構,越依賴Google,被其同構與同化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Google才會告誡自己不要變得邪惡,但問題邪惡不是Google自身能控制的。在Google上市之後,日益變得瘋狂的資本意志還會允許Google的純真與美好嗎?在實力與資本都得到足夠的擴大之後,為了保證自己的競爭力,Google能不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進而形成壟斷嗎?如果形成壟斷,那麼Google是不是實質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資訊獨裁者?這個網路裡的獨裁者怎麼能保證自己變得不邪惡?

  
Google會不會變得邪惡?

  對於Google而言,邪惡的目標是盡最大可能賺取最大的利潤,變得更貪婪。但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Google將成為虛擬世界裡的獨裁者,透過控制人們的搜尋慾望,來實現權力的分配,來培養和改變人們的思想與文化。

  為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Google的惟一也是必須的辦法就是增強實力,實現壟斷的可能,而如果其實現壟斷則不可避免帶來邪惡。絕對的權力肯定會帶來邪惡這已經是一個被人類發展所證明的真理。

  Google會不會變得邪惡,這是個問題,誰也不知道它到底會走向哪一個方向。但仔細觀察Google所面臨的環境,其已經具備了充足的讓其邪惡的土壤。

  
土壤之一:Google已經培養並正在培養無數忠誠的信徒

  這是讓Google變得邪惡的組織基礎。對於這些信奉Google的人來說,Google就是上帝,是網際網路上的一切。在全球數億網民裡,Google直接控制的網民數將超過50%,而隨著Google的不斷強大,搜尋功能的不斷完善,這一人群的底數還將不斷增加。可以肯定地說,在Google上市後的3到5年內,被Google直接控制的人群將接近80%。Google為其提供強大的查尋與目標精確指向功能,而他們將不自覺地向Google出售忠誠與依賴。所以這就為Google傳播自己所認可的思想與文化提供了組織基礎。

  
土壤之二:為了保持最大的利潤,Google不得不增加市場佔有率,形成壟斷並可能實現資訊的獨裁

   這其實是Google變得邪惡的生存基礎。如果Google沒有上市,這個基礎實現的可能性會比較低,畢竟這時的公司更多地掌控在創業人的手裡,他們不必置身於投資者的監督之下,所有的決策和公司走向都要跟盈利相連。但上市之後,投資者最看重的是Google股票的回報性,在利益面前,Google將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加強技術,並可能透過一系列的收購來打擊和消滅可能的競爭者,盡最大可能實現搜尋市場上的壟斷。也只有壟斷才是利潤最大化的保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壟斷之後自然就會出現資訊的控制與獨裁。

  
土壤之三:上市之後募集的資金將幫助Google加快壟斷的程式

  這是Google實現壟斷進而可能變得邪惡的經濟基礎。保守估計,Google上市後將募集到33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募集來的資金Google不會放在銀行裡儲存增加利息,而是會用在增加Google功能的相關研發上,更會用在鞏固和保持Google搜尋引擎的霸主地位上。所以在上市之後,Google可能會掀起一股收購浪潮,進行關聯性、發展性的併購,來保障Google的壟斷地位,抵抗來自微軟、雅虎等公司的競爭。

  
土壤之四:壟斷就意味著邪惡的開始

  這是Google變得邪惡的理論基礎。在現有的搜尋引擎市場上,雅虎、微軟等都是Google的強勁對手,但使用者對Google忠誠度與信任度要遠遠優於這些競爭對手,而隨著Google上市後可能將會展開的相關收購與技術上的投入,Google的搜尋功能將會進一步得到強大,這不是一個預期而是一個即將到來的現實。這自然會拉大與微軟和雅虎的距離,搜尋市場上的壟斷將不可避免地出現,這也就意味著Google邪惡的開始,網際網路歷史上的第一個獨裁者可能就會降生,而這一切,卻是我們每一個網民不自覺地創造出來。

  
土壤之五:Google的搜尋技術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保持領先

  這是Google變得邪惡的技術基礎。正常的估計,Google的技術將會領先數年,上市完成資金的募集之後,Google的目標肯定是加強技術上的投入,只有Google領先才會保持Google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在相關收購的配合下,Google可能會不斷地消滅其競爭對手,來保持自己的技術領導地位,這將為其形成搜尋市場上的壟斷打下很好的基礎。

  
Google的邪惡指數

  事實上,德國人是比較早的認識到Google的威脅,德國之聲去年有一篇文章的標題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如何應動網際網路的“古格爾化”》,“古格爾”是他們對Google的音譯,所謂的“古格爾化”實際上是指法西斯化。而隨著Google上市訊息的丟擲,隨著IPO日期的臨近,這種恐慌開始蔓延和加深,從競爭對手到媒體,從業內到網民,似乎都開始產生了對Google的恐懼,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微軟。

  客觀地說,Google成為下一個微軟的可能性非常高,它的經濟基礎、網民的組織基礎、技術基礎都非常接近壟斷的土壤,上市之後再把利益這個種子埋下去,如果不盛開壟斷的鮮花結出邪惡的果實,那才是不現實的。

  其實在幾年前,公眾面對一個如此強大的Google,已經提出應視Google為公共事業,因為它實際上控制了網際網路訪問的自然資源。他們認為,Google正在成為網際網路的上帝,就像微軟成為PC機的上帝。Google可以輕易決定一個網站是否能被別人找到,決定這個網站的訪問量,甚至決定著這個網站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但這不是Google危害的最大結果,它的最大邪惡可能將表現在對於思想文化的壟斷,破壞資訊的獨立性與公正性等等諸多方面。

  
邪惡之一:形成思想文化上的壟斷,進而決定其生存狀態

  雖然Google強調自己的資訊都是由既定的技術程式實現的,但大多數人在搜尋資訊的時候不可能將Google提供的所有資訊都翻看一遍,通常情況下都是翻看Google所提供的前幾頁資訊,而這些資訊基本上已經滿足了訪問者的思想文化的知識性需要。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越迷戀和依賴Google則不可避免地受Google影響,Google按照自己的意志與價值判斷來顯示它認為重要的資訊。如果這種力量不得到控制,而又沒有一個合理的制度來約束Google,那麼使用者在使用Google的過程中,每一個搜尋其實都是在接受Google文化與價值觀的洗禮,時間越長,Google的意志與思想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長期習慣使用Google的人。所以Google很像一個宗教,雖然它沒有一個明確的教義,也沒有一個顯性的宗教原則,但每一個搜尋條目其實都在向訪問者灌輸著Google的價值判斷,善惡是非都是在Google的掌握之中,這種無形的意志同化才是最邪惡的,也是最可怕的。

 
邪惡之二:在利益的籠罩下,Google能否保證資訊的公正與獨立性?

  Google不是一個慈善團體,也不是一個福利性機構,它首先是一個把贏利放在第一位的商業性公司。所以在這種以赤裸裸的商業化為指導的目標面前,Google怎麼能保證資訊的公正與獨立性?Google現在收入的90%來源於搜尋廣告的收入,雖然Google聲稱付費廣告與獨立性的資訊是分開的,但仔細觀察,這種透過付費產生的商業資訊還是緊緊地綁在獨立性的資訊身上的,而且現在捆綁得越來越嚴重了。這就會給迷戀並依賴Google的人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何保證你搜尋的資訊是非商業化的?如果是商業化的又如何信任資訊的公正與獨立性?

  更可怕的是,Google的強大可能會出現對於負面資訊的遮蔽,這可能就會使真相被埋沒,而迷信Google的人將很難及時瞭解真相。

  
邪惡之三:隱私的侵害與生存的恐慌

  美國人現在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個人隱私正受到威脅,常有人驚歎:“我被Google了!”那種吃驚的語氣完全就是“我被跟蹤監視了”。

  在臺灣,很多人在Google上輸入熟人的名字,就可以透視他的高中成績、聯考榜單、大學時在BBS站寫的熱戀留言、工作時的企劃書等。另外,有新聞甚至說Google的過度搜尋,竟然能查出某大網站網友的註冊資料,包括身份證字號、電話、職業等等,已然侵犯到網友的隱私領域,引起網友抗議。

  事實上,Google的強大已經不可避免地使你所有透露到網上的資訊被記錄,只要你留下任何痕跡,Google都會記錄,所以在Google面前,你的網上歷史沒有任何安全的隱私可言,除非你不上網。

  
絕對不能讓Google變得強大

  這是應付Google有可能變得獨裁與邪惡的惟一辦法。Google的壟斷不同於微軟與英特爾,後兩者的壟斷雖然危害性也很大,但更集中在經濟與市場層面,而Google的壟斷形成後,其實質是集中在知識與資訊層面,經濟只是一個附加物。這種資訊的獨裁將造成思想與文化上的控制,左右訪問者的生存狀態,所以Google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形成壟斷,其危險係數更大,其實質是我們人為地創造出一個上帝,並被其不自覺地控制。

  不讓Google變得邪惡不要寄希望於Google的管理團隊,在利益和權力面前,沒有人會拒絕壟斷與獨裁的。在我們還有選擇網路民主的機會時,在還沒有養成Google的習慣時,儘量中立性地使用Google,不給Google的強大創造機會,扶持和幫助其競爭對手的成長,只有雅虎、微軟、百度等搜尋引擎的成長,才可能打破Google資訊壟斷的獨裁統治。也只有在Google不斷努力變得強大的過程中,所有的網民才可能得到其所提供的最好服務。

  搜尋引擎是網際網路智慧的鑰匙,對於所有網民來說,這把鑰匙絕對不能掌握在某一個人的手裡,就是上帝也不行,只有這樣,才會保障資訊的獨立與公正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110/viewspace-80704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