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子筆記
一、梁惠王上
1.荀子認為,盛世重義,亂世重利。
2.仁者無敵
3.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more@]4.君子遠庖廚,說的是一種不忍殺生的心理狀態罷了。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5.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6.緣木求魚
二、梁惠王下
7.大國要仁,不要搞大國沙文主義和霸權主義,而要和小國友好相處。另一方面,小國要智,不要搞閉關鎖國,不要夜郎自大,而要和大國搞好外交關係。做到了這兩方面,那麼,就會出現大國安定天下,小國安定國家的世界和平格局。
小勇敵一人,大勇安天下。
8.收割糧食裝滿倉,備好充足的乾糧,裝進小袋和大囊。緊密團結爭榮光,張弓帶箭齊武裝。盾戈斧鉚拿手上,開始動身向前方。
9.孟子對齊宣王說:“如果大王您有一個臣子把妻子兒女託付給他的朋友照顧,自己出遊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對待這樣的朋友,應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說:“和他絕交!”
孟子說:“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那應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孟子又說:“如果一個國家的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一邊去了。
10.民悅則取之,民不悅則不取。
佔領燕國而使燕國的老百姓高興,那就佔領它。
11.進也民心,退也民心
1.荀子認為,盛世重義,亂世重利。
2.仁者無敵
3.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more@]4.君子遠庖廚,說的是一種不忍殺生的心理狀態罷了。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5.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6.緣木求魚
二、梁惠王下
7.大國要仁,不要搞大國沙文主義和霸權主義,而要和小國友好相處。另一方面,小國要智,不要搞閉關鎖國,不要夜郎自大,而要和大國搞好外交關係。做到了這兩方面,那麼,就會出現大國安定天下,小國安定國家的世界和平格局。
小勇敵一人,大勇安天下。
8.收割糧食裝滿倉,備好充足的乾糧,裝進小袋和大囊。緊密團結爭榮光,張弓帶箭齊武裝。盾戈斧鉚拿手上,開始動身向前方。
9.孟子對齊宣王說:“如果大王您有一個臣子把妻子兒女託付給他的朋友照顧,自己出遊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對待這樣的朋友,應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說:“和他絕交!”
孟子說:“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那應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孟子又說:“如果一個國家的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一邊去了。
10.民悅則取之,民不悅則不取。
佔領燕國而使燕國的老百姓高興,那就佔領它。
11.進也民心,退也民心
12.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13.兩大之間難為小。自強自立是“兩大之間難為小”的根本出路。
孟子的意見很明確,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活法:為什麼一定要服從於哪一個呢?我就是我,哪個也不服從,哪個也不得罪。小固然是小,但也要小得有志氣。說穿了,就是要自強自立,不要做大國的附庸國,而要爭取獨立自主,保持自己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憑空口說白話,而是要靠全國人民同心同德,深溝高壘,加強國防建設。一旦有侵略者來犯,就與國家共存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三、公孫丑上
14.乘勢待時,事半功倍。趕得早不如趕得巧,算得精不如運氣好。弱者坐待良機,強者製造時機。
許多人對於時機就如小孩子們在岸邊所做的一樣,他們的小手盛滿砂粒,又讓那些砂粒漏下去,一粒粒地,以至於盡。
15.浩然之氣,至大至剛,要日積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16.用武力征服別人的,別人並不是真心服從他,只不過是力量不夠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以德服人還得與以力服人結合起來。只不過以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打,是為了談。”
17.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抽菸是損壽的,酗酒是要誤大事的,睡懶覺也是不利於健康的。至於賭博可能傾家蕩產,嫖妓可能患“愛得死”。
18.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
19.“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意思是說,人性本來是相近的,只因為教養的不同,便相差很遠了。
20.選擇職業,不可不慎。不仁不智,無禮無義的人,只配被別人驅使。
21.聞過則喜,聽到別人給自己指出過錯就高興。與人為善,是指善意幫助別人。
孟子的意見很明確,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活法:為什麼一定要服從於哪一個呢?我就是我,哪個也不服從,哪個也不得罪。小固然是小,但也要小得有志氣。說穿了,就是要自強自立,不要做大國的附庸國,而要爭取獨立自主,保持自己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憑空口說白話,而是要靠全國人民同心同德,深溝高壘,加強國防建設。一旦有侵略者來犯,就與國家共存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三、公孫丑上
14.乘勢待時,事半功倍。趕得早不如趕得巧,算得精不如運氣好。弱者坐待良機,強者製造時機。
許多人對於時機就如小孩子們在岸邊所做的一樣,他們的小手盛滿砂粒,又讓那些砂粒漏下去,一粒粒地,以至於盡。
15.浩然之氣,至大至剛,要日積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16.用武力征服別人的,別人並不是真心服從他,只不過是力量不夠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以德服人還得與以力服人結合起來。只不過以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打,是為了談。”
17.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抽菸是損壽的,酗酒是要誤大事的,睡懶覺也是不利於健康的。至於賭博可能傾家蕩產,嫖妓可能患“愛得死”。
18.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
19.“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意思是說,人性本來是相近的,只因為教養的不同,便相差很遠了。
20.選擇職業,不可不慎。不仁不智,無禮無義的人,只配被別人驅使。
21.聞過則喜,聽到別人給自己指出過錯就高興。與人為善,是指善意幫助別人。
四、公孫丑下
2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賢才可拜不可召。
天下有三樣最尊貴的東西:一 樣是爵位,一樣是年齡,一樣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貴的是爵位; 在鄉里最尊貴的是年齡;至於輔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貴的是德 行.
蘇秦、張儀那樣的縱橫家卻完全沒有孔、孟的 “清高”(或“迂腐”),“展開談天說地口,來說名利是非人”,只 管遊說得君王高興,不擇一切手段,結果卻大行其道,甚至能夠 “掛六國相印”。
24.當受則受,當辭則辭。焉有君子而可 以貨取乎?’,不拿不明不白的錢。
25.無官無責,進退有餘。有官有職就有責任。
26.裙帶關係,官場的壟斷,市場壟斷。
27.平時說“不怨天,不尤人是對的,可一旦事情真正落到自己頭上,有抱怨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
28.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2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賢才可拜不可召。
天下有三樣最尊貴的東西:一 樣是爵位,一樣是年齡,一樣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貴的是爵位; 在鄉里最尊貴的是年齡;至於輔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貴的是德 行.
蘇秦、張儀那樣的縱橫家卻完全沒有孔、孟的 “清高”(或“迂腐”),“展開談天說地口,來說名利是非人”,只 管遊說得君王高興,不擇一切手段,結果卻大行其道,甚至能夠 “掛六國相印”。
24.當受則受,當辭則辭。焉有君子而可 以貨取乎?’,不拿不明不白的錢。
25.無官無責,進退有餘。有官有職就有責任。
26.裙帶關係,官場的壟斷,市場壟斷。
27.平時說“不怨天,不尤人是對的,可一旦事情真正落到自己頭上,有抱怨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
28.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五、膝文公上
29.父母活著的時候,依照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依照禮節安葬他們,依照禮節祭祀他們,就可以叫做孝了。
30.領導人的德行是風,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風吹,必然隨風倒。
31.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社會分工。
從區域性的階段性的角度去看農家的學說主張統治者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確也是有一定意義因而具有吸 引力的。可是,如果從人類歷史發展的總體和全程來看,他的觀 點和做法就是非常荒唐而可笑的了。
32.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有內外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29.父母活著的時候,依照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依照禮節安葬他們,依照禮節祭祀他們,就可以叫做孝了。
30.領導人的德行是風,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風吹,必然隨風倒。
31.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社會分工。
從區域性的階段性的角度去看農家的學說主張統治者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確也是有一定意義因而具有吸 引力的。可是,如果從人類歷史發展的總體和全程來看,他的觀 點和做法就是非常荒唐而可笑的了。
32.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有內外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六、滕文公下
33.君子在立身出處上不能苟且,不能搞機會主義。
3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樣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裡,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這樣做了以後,再抱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立身處世態度,也就是孔子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上》那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5.推謬手法,把論辯對手推到荒唐的境地,使之不得不承認錯誤,從而證實了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昔孟母,擇鄰處。
37.儒者凡事反對走極端,而主張中正平和、恰如其分。
38.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告誡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請讓我先減少一些,每月偷一隻,等到明年再徹底洗手不幹。’——如果知道這種行為不合於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
這條偷雞賊的邏輯就是改錯分步,明明認識到不對,但就是不願意徹底改正,而以數量減少來遮掩性質不改的問題。
33.君子在立身出處上不能苟且,不能搞機會主義。
3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樣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裡,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這樣做了以後,再抱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立身處世態度,也就是孔子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上》那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5.推謬手法,把論辯對手推到荒唐的境地,使之不得不承認錯誤,從而證實了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昔孟母,擇鄰處。
37.儒者凡事反對走極端,而主張中正平和、恰如其分。
38.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告誡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請讓我先減少一些,每月偷一隻,等到明年再徹底洗手不幹。’——如果知道這種行為不合於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
這條偷雞賊的邏輯就是改錯分步,明明認識到不對,但就是不願意徹底改正,而以數量減少來遮掩性質不改的問題。
七、離婁上
39.:“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不夠;管理別人卻不能夠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管理 才智是否有問題;禮貌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相應的禮貌,那應反問自己的禮貌是否到家——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檢查自己,自身行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會歸服。《詩 經》說:‘長久地與天命相配合,自己尋求更多的幸福。”’
40.天下的基礎 是國,國的基礎是家,家的基礎是個人。我們今天面對利益,要求奉獻,所以強調公而忘私,先人後己;先國家,後集體,再個人。
儒者則是強調道德的自我完善,要求修身為本,所以是先己後人,推己及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41.一個人總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總是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一個國家總是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了。人因為不自尊,他人才敢輕視;家由於不和睦,“第三者”才有插足的縫隙;國家動亂,禍起蕭牆之內,敵國才趁機入侵。所有這些,都有太多的例證可以證實。我們今天說“保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其實也正是這個意思。
所以,人應自尊,家應和睦,國應自強。禍福貴賤都由自取。 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42.自暴自棄:自己不願意學好人做好事而自卑自賤,自甘落後,甚至自甘墮落。
43.不要捨近求遠,舍易求難。
44.真誠是立身之本。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45.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醜惡。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閃閃。所以,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注意觀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惡真偽能往哪裡隱藏呢?
與其察言觀色,不如觀察他的眼睛。
46.淳于髡問:“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接東西,這是禮的規定嗎?”
孟子說:“是的。”
淳于髡又問:“那麼,假如嫂嫂掉在水裡,小叔子用手去拉她嗎?”
孟子說:“嫂嫂掉在水裡而不去拉,這簡直是豺狼!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接東西,這是禮的規定;嫂嫂掉在水裡,小叔子用手去拉她,這是通權達變。”
淳于髡說:“現在整個天下都掉在水裡了,先生不去救援,這又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整個天下掉在水裡了,要用‘道’去救援;嫂嫂掉在水裡,用手去拉就可以了——您難道要我用手去救援天下嗎?”
47.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48.真正胸有雄兵百萬的人並不急於露才揚己,倒是那些年瓶子醋自以為了不起,動輒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出言就是教訓別人,一副教師爺的派頭。其結果是誤人子弟,令人啼笑皆非。
49.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50.子產主持鄭國的政事時,曾經用自己乘的車去幫助人們渡過溱水和洧水。孟子評論說:“這是小恩小惠的行為,並不懂得從政。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橋,十二月修成過車馬的橋,老百姓就不會為渡河而發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門鳴鑼開道都可以,怎麼能夠去幫助百姓一個一個地渡河呢?如果執政的人要去討得每個人的歡心,那時間可就太不夠用了。”
39.:“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不夠;管理別人卻不能夠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管理 才智是否有問題;禮貌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相應的禮貌,那應反問自己的禮貌是否到家——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檢查自己,自身行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會歸服。《詩 經》說:‘長久地與天命相配合,自己尋求更多的幸福。”’
40.天下的基礎 是國,國的基礎是家,家的基礎是個人。我們今天面對利益,要求奉獻,所以強調公而忘私,先人後己;先國家,後集體,再個人。
儒者則是強調道德的自我完善,要求修身為本,所以是先己後人,推己及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41.一個人總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總是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一個國家總是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了。人因為不自尊,他人才敢輕視;家由於不和睦,“第三者”才有插足的縫隙;國家動亂,禍起蕭牆之內,敵國才趁機入侵。所有這些,都有太多的例證可以證實。我們今天說“保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其實也正是這個意思。
所以,人應自尊,家應和睦,國應自強。禍福貴賤都由自取。 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42.自暴自棄:自己不願意學好人做好事而自卑自賤,自甘落後,甚至自甘墮落。
43.不要捨近求遠,舍易求難。
44.真誠是立身之本。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45.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醜惡。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閃閃。所以,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注意觀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惡真偽能往哪裡隱藏呢?
與其察言觀色,不如觀察他的眼睛。
46.淳于髡問:“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接東西,這是禮的規定嗎?”
孟子說:“是的。”
淳于髡又問:“那麼,假如嫂嫂掉在水裡,小叔子用手去拉她嗎?”
孟子說:“嫂嫂掉在水裡而不去拉,這簡直是豺狼!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接東西,這是禮的規定;嫂嫂掉在水裡,小叔子用手去拉她,這是通權達變。”
淳于髡說:“現在整個天下都掉在水裡了,先生不去救援,這又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整個天下掉在水裡了,要用‘道’去救援;嫂嫂掉在水裡,用手去拉就可以了——您難道要我用手去救援天下嗎?”
47.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48.真正胸有雄兵百萬的人並不急於露才揚己,倒是那些年瓶子醋自以為了不起,動輒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出言就是教訓別人,一副教師爺的派頭。其結果是誤人子弟,令人啼笑皆非。
49.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50.子產主持鄭國的政事時,曾經用自己乘的車去幫助人們渡過溱水和洧水。孟子評論說:“這是小恩小惠的行為,並不懂得從政。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橋,十二月修成過車馬的橋,老百姓就不會為渡河而發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門鳴鑼開道都可以,怎麼能夠去幫助百姓一個一個地渡河呢?如果執政的人要去討得每個人的歡心,那時間可就太不夠用了。”
八、離婁下
51.投桃報李,士為知己者死。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52.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賢者為師,團結大家一道進步;能者為師,幫助大家共同提高。一言以蔽之,人人都有教育薰陶他人的義務。否則,所謂的 “好人”又好在哪裡呢?模擬西方聖哲的話來說:“人啊,你們都是上帝的子民。要互愛,不要拋下任何一個兄弟姐妹不管!”
所以我們要搞“希望工程”,要搞“心連心”、“手拉手”的活動。
53.人要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
人生苦短,世事茫茫。能成大事者,貴在目標與行為的選擇。如果事無鉅細,事必躬親,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為碌碌無為的人。所以,一定要捨棄一些事不做,然後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為。
54.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不過,如果有人專以背後說人家的壞話為樂趣,有個專用名詞賞給他(她)了,叫做--長舌婦!
55.偉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宰相肚裡之所以能撐船,是因為他不斤斤計較於一得之利,一孔之見,而能夠保全自然無偽的本色,永遠以一種童心般的新奇和純真面對這個世界,生機蓬勃,以至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裡面的關鍵其實就是兩點:一是純真,二是大度。
56.深造的目的在於自得。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來加深造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穫。自己有所收穫,就能夠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夠積累深厚;積累得深厚,用起來就能夠左右逢源。
南郭先生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有尖皮厚腹中空。”或是“拉大旗作虎皮”,以“名人’裝點門面。
57.博學評說是手段,歸於簡約才是目的。廣博地學習,詳盡地解說,目的在於融會貫通後返歸到簡約去。
58.無論你有多麼好的思想,多麼好的治國平天下方略,一言以蔽之,多麼“善”。不透過培養教育,怎麼能夠讓人們理解而化為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呢?
59.子貢說:“君子看見大水總是要觀察,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回答說:“君子是用水來比擬人的道德啊!水到處給予而無私,這不是像很有德行嗎?所到之處萬物生長,這不是像很有仁愛嗎?流向總是循著一定的道理,這不是像很有正義嗎?淺處流淌,深處莫測高深,這不是像很有智慧嗎?奔赴深淵大谷而毫無疑懼,這不是像很有勇氣嗎?任何細微之處也不放過,這不是像很明察嗎?遇到險惡地勢也不避讓,這不是像很容忍大度嗎?髒東西進去,乾乾淨淨出來,這不是像很善於化育嗎?水面永遠是平的,這不是像很公正嗎?不求一概滿盈,這不是像很有節度嗎?無論經過多少曲折,始終向東流,這不是像意志很堅毅嗎?正因為水有這些特性,所以君子看見大水就一定要觀察。”
60.人與禽獸的差別有多大?孟子說:“人和禽獸的差異就那麼一點兒,一般人拋棄它,君子卻儲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瞭解人類的常情,於是從仁義之路而行,而不是為行仁義而行仁義。”
61.兩可之間,最是為難
62.像西施那麼美麗的女子,如果她沾染上汙穢惡臭的東西,別人也會捂著鼻子走過去;雖然是一個面貌奇醜的人,如果他齋戒沐浴,也同樣可以祭祖上帝。
63.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尊敬他。
64.通常認為不孝的情況有五種:四肢懶惰,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一種;酗酒聚賭,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二種;貪吝錢財,只顧老婆孩子,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三種;貪圖美色放縱享樂,使父母感到羞辱,這是第四種;逞勇好鬥,連累父母,這是第五種。
51.投桃報李,士為知己者死。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52.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賢者為師,團結大家一道進步;能者為師,幫助大家共同提高。一言以蔽之,人人都有教育薰陶他人的義務。否則,所謂的 “好人”又好在哪裡呢?模擬西方聖哲的話來說:“人啊,你們都是上帝的子民。要互愛,不要拋下任何一個兄弟姐妹不管!”
所以我們要搞“希望工程”,要搞“心連心”、“手拉手”的活動。
53.人要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
人生苦短,世事茫茫。能成大事者,貴在目標與行為的選擇。如果事無鉅細,事必躬親,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為碌碌無為的人。所以,一定要捨棄一些事不做,然後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為。
54.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不過,如果有人專以背後說人家的壞話為樂趣,有個專用名詞賞給他(她)了,叫做--長舌婦!
55.偉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宰相肚裡之所以能撐船,是因為他不斤斤計較於一得之利,一孔之見,而能夠保全自然無偽的本色,永遠以一種童心般的新奇和純真面對這個世界,生機蓬勃,以至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裡面的關鍵其實就是兩點:一是純真,二是大度。
56.深造的目的在於自得。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來加深造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穫。自己有所收穫,就能夠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夠積累深厚;積累得深厚,用起來就能夠左右逢源。
南郭先生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有尖皮厚腹中空。”或是“拉大旗作虎皮”,以“名人’裝點門面。
57.博學評說是手段,歸於簡約才是目的。廣博地學習,詳盡地解說,目的在於融會貫通後返歸到簡約去。
58.無論你有多麼好的思想,多麼好的治國平天下方略,一言以蔽之,多麼“善”。不透過培養教育,怎麼能夠讓人們理解而化為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呢?
59.子貢說:“君子看見大水總是要觀察,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回答說:“君子是用水來比擬人的道德啊!水到處給予而無私,這不是像很有德行嗎?所到之處萬物生長,這不是像很有仁愛嗎?流向總是循著一定的道理,這不是像很有正義嗎?淺處流淌,深處莫測高深,這不是像很有智慧嗎?奔赴深淵大谷而毫無疑懼,這不是像很有勇氣嗎?任何細微之處也不放過,這不是像很明察嗎?遇到險惡地勢也不避讓,這不是像很容忍大度嗎?髒東西進去,乾乾淨淨出來,這不是像很善於化育嗎?水面永遠是平的,這不是像很公正嗎?不求一概滿盈,這不是像很有節度嗎?無論經過多少曲折,始終向東流,這不是像意志很堅毅嗎?正因為水有這些特性,所以君子看見大水就一定要觀察。”
60.人與禽獸的差別有多大?孟子說:“人和禽獸的差異就那麼一點兒,一般人拋棄它,君子卻儲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瞭解人類的常情,於是從仁義之路而行,而不是為行仁義而行仁義。”
61.兩可之間,最是為難
62.像西施那麼美麗的女子,如果她沾染上汙穢惡臭的東西,別人也會捂著鼻子走過去;雖然是一個面貌奇醜的人,如果他齋戒沐浴,也同樣可以祭祖上帝。
63.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尊敬他。
64.通常認為不孝的情況有五種:四肢懶惰,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一種;酗酒聚賭,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二種;貪吝錢財,只顧老婆孩子,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三種;貪圖美色放縱享樂,使父母感到羞辱,這是第四種;逞勇好鬥,連累父母,這是第五種。
九.萬章上
65.終身都愛慕父母的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終身都只愛慕父母,其他如年輕漂亮的姑娘、妻子、君王等統統不愛。
另一種是既終身愛慕父母,又不妨害愛姑娘,愛妻子,愛君王等。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觀點來看,第二種是正常的情感心態,第一種則出於“戀父”、“戀母”情結了。
孟子這段話是透過對大舜作心理分析後引出的。大舜由於沒有得到父母的喜愛,所以,即使獲得了絕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達到了權力和財富的頂峰以後,也仍然鬱鬱寡歡,思驀父母之愛。
66.越是君子,其實越容易受騙。因為君子總是以君子之腹度人,凡事不大容易把人往壞處想,結果往往上騙子的當。倒是真正的小人,以小人之心度人,把人往壞處想,往往還不容易被欺瞞過去。
65.終身都愛慕父母的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終身都只愛慕父母,其他如年輕漂亮的姑娘、妻子、君王等統統不愛。
另一種是既終身愛慕父母,又不妨害愛姑娘,愛妻子,愛君王等。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觀點來看,第二種是正常的情感心態,第一種則出於“戀父”、“戀母”情結了。
孟子這段話是透過對大舜作心理分析後引出的。大舜由於沒有得到父母的喜愛,所以,即使獲得了絕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達到了權力和財富的頂峰以後,也仍然鬱鬱寡歡,思驀父母之愛。
66.越是君子,其實越容易受騙。因為君子總是以君子之腹度人,凡事不大容易把人往壞處想,結果往往上騙子的當。倒是真正的小人,以小人之心度人,把人往壞處想,往往還不容易被欺瞞過去。
十.萬章下
67.四種聖人的典型:伯夷清高,伊尹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柳下惠隨遇而安,孔子識時務。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伯夷過於清高,清高得來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所以他最後要與叔齊一道“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但是,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也就由此生成,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或許也正是由此觀念出發,伯夷才被推崇 為“聖人”之一。伊尹“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們曾經說過,“把歷史扛在肩頭”的人。其實柳下惠一方面是隨遇而安,另一方面卻是堅持原則,我行我素。隨遇而安體現在他不至於侍奉壞的君主,不羞於做低賤的小官,不被重用不抱怨,窮困不憂愁。傳說柳下惠能夠做到“坐懷不亂”,具有超人的剋制力,聖人的風範。
68.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69.交朋友的原則:孟子認為不倚仗年齡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勢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夠有什麼倚仗。
70.“時代背景分析”、“作者 介紹”、“中心思想”、“主題”等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概念,無一不是“知人論世”或“以意逆志”的產物。
71.齊宣王問有關卿大夫的事。孟子說:“大王問的是哪一類的卿大夫呢?”
齊宣王說:‘卿大夫還有所不同嗎?”
孟子說:“不同。有王一室宗族的卿大夫,有異姓的卿大夫。”
宣王說:“那我請問王室宗族的卿大夫。”
孟子說:“君王有重大過錯,他們便加以勸阻;反覆勸阻了還不聽從,他們便改立君王。”
宣王突然變了臉色。
孟子說:“大王不要怪我這樣說。您問我,我不敢不用老實話來回答。”
宣王臉色正常了,然後又問非王族的異姓卿大夫。
孟子說:“君王有過錯,他們便加以勸阻;反覆勸阻了還不聽從,他們便辭職而去。”
67.四種聖人的典型:伯夷清高,伊尹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柳下惠隨遇而安,孔子識時務。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伯夷過於清高,清高得來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所以他最後要與叔齊一道“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但是,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也就由此生成,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或許也正是由此觀念出發,伯夷才被推崇 為“聖人”之一。伊尹“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們曾經說過,“把歷史扛在肩頭”的人。其實柳下惠一方面是隨遇而安,另一方面卻是堅持原則,我行我素。隨遇而安體現在他不至於侍奉壞的君主,不羞於做低賤的小官,不被重用不抱怨,窮困不憂愁。傳說柳下惠能夠做到“坐懷不亂”,具有超人的剋制力,聖人的風範。
68.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69.交朋友的原則:孟子認為不倚仗年齡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勢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夠有什麼倚仗。
70.“時代背景分析”、“作者 介紹”、“中心思想”、“主題”等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概念,無一不是“知人論世”或“以意逆志”的產物。
71.齊宣王問有關卿大夫的事。孟子說:“大王問的是哪一類的卿大夫呢?”
齊宣王說:‘卿大夫還有所不同嗎?”
孟子說:“不同。有王一室宗族的卿大夫,有異姓的卿大夫。”
宣王說:“那我請問王室宗族的卿大夫。”
孟子說:“君王有重大過錯,他們便加以勸阻;反覆勸阻了還不聽從,他們便改立君王。”
宣王突然變了臉色。
孟子說:“大王不要怪我這樣說。您問我,我不敢不用老實話來回答。”
宣王臉色正常了,然後又問非王族的異姓卿大夫。
孟子說:“君王有過錯,他們便加以勸阻;反覆勸阻了還不聽從,他們便辭職而去。”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416120/viewspace-100699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讀書筆記...筆記
- 讀書筆記筆記
- 閱讀筆記筆記
- Cucumber讀書筆記筆記
- 【閱讀筆記:字典】筆記
- 散文讀書筆記筆記
- 讀“css世界”筆記CSS筆記
- gdbOF閱讀筆記筆記
- HTTP 讀書筆記HTTP筆記
- CoreJava讀書筆記-------Java筆記
- flask讀書筆記Flask筆記
- Vue讀書筆記Vue筆記
- MONGODB 讀書筆記MongoDB筆記
- Qt讀書筆記QT筆記
- Node讀書筆記筆記
- SAP讀書筆記筆記
- YII讀書筆記筆記
- iptables 讀書筆記筆記
- Makefile 讀書筆記筆記
- mysql讀書筆記MySql筆記
- 鎖讀書筆記筆記
- dataguard讀書筆記筆記
- 閱讀筆記5筆記
- 閱讀筆記4筆記
- 閱讀筆記3筆記
- 閱讀筆記2筆記
- 閱讀筆記7筆記
- 閱讀筆記03筆記
- 閱讀筆記02筆記
- 閱讀筆記8筆記
- 讀書筆記3筆記
- 閱讀筆記1筆記
- 讀書筆記2筆記
- 《快速閱讀術》讀書筆記筆記
- 《讀書與做人》讀書筆記筆記
- 《DBA手記一》讀書筆記筆記
- 《Clean Code》閱讀筆記筆記
- 讀js純粹筆記JS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