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與教師回應策略的研究

發表於2011-09-16

摘要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中存在重“生成客體”——即重教材中的知識和知識體系,輕“生成主體”——學生的狀況。教師更注重教材的把握與過程的預設,往往忽視“回應”的研磨推敲。教師對課堂中出現的生成內容缺乏價值判斷;教師對學生生成內容的回應及生成與預設的整合缺乏對策;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動態資源亮點缺乏明確推進性。只有在生成的課堂中學生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全面的提高。

關鍵詞:課堂教學 動態生成 回應策略 研究

一、研究的基本觀點和主要結論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髮展為根本,以文字為教學資源,以動態生成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為手段,引導學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靈感動的學習中,內化知識、張揚個性、昇華情感、完善人格。

教學理念:從“為教”走向“為學”;教學設計:從“線性”走向“板塊”,從“剛性”走向“彈性”;教學策略:從“有痕”走向“無痕”;教學狀態:從“問答”走向“對話”,從“枯燥的思維狀態”走向“豐富的精神狀態”。

二、研究的主要特色與創新

⒈如何實現課堂的動態生成

在泛讀中生成、在探究中生成、在體驗中生成、在交往中生成、在操作中生成、在接受中生成

⒉處置教學“預設”和“實時”的關係

①糅合 一是以預設為主,將新問題融入;二是以新問題為主,將預設融入。

②切換 新問題有重要的教學價值,且稍縱即逝,可當即切換進行教學。

③延後 新問題有教學價值,可肯定價值,延後處置。

④擱置 新問題缺乏教學價值或價值不大,可在肯定積極性後擱置起來。

⒊教學預設策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生成也需要預設,精彩的課堂生成離不開匠心的預設。

⑴教學結構——變“剛性的線型設計”為“彈性的塊狀預設”

“教學思路清晰,學習頭緒繁雜”是“剛性的線型設計”的課堂教學特點之一,而“彈性的塊狀預設”,不但要有宏觀的整合思想,而且要有微觀的彈性設計,基本模式為:最佳匯入——最有效的整體感知——有重點深入閱讀。最佳化重組教材的方式:A、自然結構式。B、變式結構式。即改變教材原有的結構,重新組織。

⑵板塊教學——要抓好三個關鍵要素:匯入的角度與匯入語言。把握重點閱讀的提升點。抓住重要的語言訓練點。

感悟的途徑:從讀入手,讀中感悟(探究、體驗),轉化語言,提升精神。

感悟的方式:有朗讀感悟、提問感悟、多感官感悟、換位感悟、變式感悟,引導學生多感官參與,多層次的感悟、多角度的發現。

①“體驗——生成”策略。

A、有聲朗讀體驗。

B、視覺衝擊體驗。透過“呈現文字中的語言現象——→再現文字語言所描繪的事物形象——→體驗文字語言所蘊含著的情感”的語言轉化途徑,引導學生在情境的感受中,實現精神與語言的同構共生。

C、換位感受體驗。教師可以採用變式的方式,情化了“外部活動”,強化了內心體驗,學生在“外部活動—→內化”、“內部活動—→外化”的雙重轉化過程中,語言得到了內化,情感得到了昇華。

②“質疑——生成”策略。

第一、如何質疑:應抓住文字中的“可疑”之處,將學生心中的疑惑轉化為問題,提高質疑的能力。第二、如何處理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質量評價和有序梳理,利用有價值的問題。第三、如何解決問題。利用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

⑶問題設計 變“單純的思維性”課堂提問為“多維的讀悟性”的課堂提問

①趣化問題設計。注意問題的形式具有情趣性、人文性、兒童性和藝術性。

②強化問題功能。注意問題所包含著的功能。

A、以“問”促讀性問題。教師藉助於問題,引發學生的閱讀需要,然後藉助學生強烈的閱讀期望,進行自讀自悟。

B、以“問”促疑性問題。教師藉助於問題,引起學生在讀中質疑,引起學生的深思和多思。

③最佳化問題運用。變“答問”的手段為“對話”的主題。

⑷教學語言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導語的引導角度、語言的衝擊力、表達的動情度;其次,要用教學語言情化文字、感化學生,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動情心動的心理環境,使課堂閃耀出思維、情感與智慧的火花。

教師要研究本類語言,喚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期望,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即:前導性語言、過渡性語言、評價性語言。具有新穎性的特點,關注導語的情趣度——時代性、人性化,增強可聽性和可感性。具有多變性的特點——關注導語的角度和力度。

⑸課外擴充設計

①規律性遷移擴充,把學生從掌握語文規律引向運用語文規律,從課內學習引向課外學習、從現實發展區引向最近發展區。

②創造性實踐擴充。這種擴充,是透過對文字加以創造性的變式、擴充與延伸,對語文課程進行二度開發與運用。變式:即對文字加以改編,諸如把課文改編課本劇,把長文濃縮成小詩等;擴充:即利用課文語言描述中的空白點,或推想事態的發展,或透過想象將景物內容具體化;延伸:即藉助文字中有價值的內容,透過蒐集、處理和加工課外的相關資訊,引導學生進行超文字的綜合實踐活動。

⒋教師的課堂教學回應策略

⑴課堂調控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隨機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另一方要透過隨機評價的手段,“適時利用”這種新的教學資源。

①當學生對話精彩時,抓“精彩”促生成

學生答問精彩時,只停留在賞識層面上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把這種“精彩”看作是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利用這種新的資源,透過即時評價,引領更多的學生走進這“精彩”的世界。

②當學生認識膚淺時,抓“膚淺”促生成

學生在理解、感悟上,難免會有所膚淺,如果把這種狀況視為一種教學資源,那麼,我們可以以學生的“膚淺”作為教學起點,運用“調控——生成”策略,引導學生淺入深出

③當學生爭論不休時,抓“爭論”促生成

在互動對話過程中,學生會就某一問題各抒己見,面對學生的爭論,教師應牢牢把握良機,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各種不同的聲音在爭論中彼此交鋒、碰撞、融合。

④當學生答問錯誤時,抓“錯誤”促生成

當學生答問錯誤,教師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聽之任之,應利用學生錯誤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問暗示,引導學生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或反詰歸謬,即以學生錯誤答案為前提,推衍出荒謬的結論,讓學生在前因後果的矛盾中頓悟。

⑤當課堂發生意外時,抓“意外”促生成

在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問題,這種情況最有效的辦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後的真相,繼而因勢利導,巧引妙導,把學生的“脫軌”的思維引導到有價值的發現上來。

⑵課程開放策略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課程開放體現為目標的開放、方法的開放、過程的開放。

⑶情境創設策略 情境創設包括四種型別:一是生活模擬情境。即以語言材料為藍本,透過選取典型的生活情景或角色表演的演示情景加以模擬,以強化學生的體驗;二是圖畫展示情境。即以語言材料為藍本,透過圖畫、雕塑等美術手段展現情景,以強化學生的體驗;三是音樂渲染情境。即以語言材料為藍本,藉助美妙的旋律營造情景,以強化學生的體驗;四是語言描摹情境。即以語言材料為藍本,教師運用自己生動形象的語文描繪情景,以強化學生的體驗。

⑷鼓勵自主策略 鼓勵自主,一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讓他們有更多的語文學習的自由;二是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充分張揚個性;三是要肯定學生自主學習的成績和進步,諒解他們出現的偏差和錯誤。

⑸對話交往策略 對話交往,一是要講究地位平等,徹底消解教師和文字的“話語霸權”;二是要抓好話題,使對話交往成為不斷醞釀話題、產生話題、討論話題的過程,體現生成性的特點。

三、研究實踐中的新思路、新觀點

在“動態生成”教學觀念指導下,我們重新研究教學方法、特點和規律,大膽實踐,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學理論方面有了新的感悟,讓課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⒈實施“動態生成”課堂教學的途徑。⑴精心預設,為生成啟航。準確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也是走向動態生成的邏輯起點。⑵不拘預設,為生成導航。通常運用的方式有:選擇預設,靈活生成;整合預設,機智生成;放棄預設,創造生成。

⒉“動態生成”課堂教學實施中基本策略

⑴課堂生態――創造學習環境.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習者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使身心受到薰陶。

⑵燃起熱情,啟用思維。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用鮮活的問題匯入,讓學生大膽嘗試;可以設計精彩的實驗,掀起學生求索的激情;或是提取生活中的事件,引發學生的思考,淡化教育痕跡。

⑶捕捉創新資訊,提煉獨到見解。我們發現在教學中,學生隨時會生成一些資訊,教師應及時捕捉這些動態資源,敢於因勢利導,面對“異樣的聲音”應順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氣息與情趣。

⑷鼓勵自由暢想,延遲評價判斷。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有意無意地為學生生成製造空間,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出許多精彩紛呈、標新立異的討論,使學生的個性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課堂也因此而靈感迸發,詩意盎然。

⑸及時設計糾錯方案,疏導學生思維障礙。我們提倡面對動態資源要隨機應變,敢於打破計劃,對預設的目標、內容進行反思和調整,但切記不能隨意處理,要合理地對待突發的課堂生成,靈活地調整教案,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列為學習內容。

四、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

透過開展研究,加強了我校師資隊伍建設,把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了全校師生,提高了生命質量。

教師層面:在生成中提升了品位

⒈教師樹立了創造精神生命的新職業觀。研究前,我們錯誤地認為教師職業的底線是謀生,上線是奉獻。參與試驗後,才真正理解葉瀾教授提出的教師職業的生命觀,教師本身透過實現自我價值提升自己生命的質量。如今課題的實施改變了我校教師的職業觀,教師感悟到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歡樂。

⒉建立了平等、民主、開放的新型師生關係。多次召開會議,反覆討論應建立什麼樣的師生關係才能真正實現“動態生成”課堂教學。因為“動態生成”課堂教學和班隊建設本身要求是互動的、動態生成的。教師普遍認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樹立教育民主的觀念,才能讓學生的生命真正地成長。”課題開展後使教師們深深感到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的重要性。

學生層面:在“生成”中得到了實惠

⒈學生獲得了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動態生成”課堂教學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培養學生敢於嘗試探究問題的精神,嘗試過程初步體現了雙邊共時性、動態生成性、綜合滲透性的特徵。透過開展課題,學生初步具有思維上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的品質,連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課堂上也提出令人欽佩的問題和見解。

⒉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學習方法。我們提倡課堂關注個體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把學生的現在作為起點,根據不同知識,讓學生獨立或合作嘗試體驗知識,或倆人一組探究問題,或上網學習,收集處理各種資訊,方法多樣,學生的精神狀態大為改良,不讀書的人明顯減少,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課堂教學層面:煥發出生命活力

在“動態生成”課堂教學新觀念的指導下,學生主體作用得以體現,智慧活動真正活躍起來。教師善於捕捉動態生成資源,用教育智慧碰撞學生的新智慧,讓學生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共同體驗教與學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將有利於生命成長和創造的東西進行吸收和轉化,運用於教學,使師生關係的生命活動更精彩。

▓▓ (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與教師回應策略的研究》GS[2011]GHB567課題總報告)

201211月已發表於《讀寫算》雜誌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4870090/viewspace-106103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