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三皇、五帝--中國史學入門

lawzjf發表於2006-07-01

盤古
盤古是南方各民族神話中的神,說他用斧開天闢地。苗人的這個神話,被漢人所接受。他不是一個族的祖先,而是所有苗族和瑤族的祖先。苗族居住區域內有盤古的廟,逢到節日就來紀念他。每一族的每一支,每一年都紀念盤古。
苗族和瑤族人,在東漢以後,向南發展。他們都來自南方,卻被楚趕走了。現在湖南西部還有苗人。凡能種田的地方,都被楚人和後來的漢人給佔了。

三皇
盤古之下有三皇,戰國時所說的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這是秦人的說法。那時,人沒有地位,所以三皇都是神,到漢朝,變了,說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
在秦始皇的時候,他讓大家議他的稱號。大家說:三皇以泰皇最貴。秦王說,自己願意稱作皇帝。皇帝是三皇五帝的簡稱。於是,決定尊稱:秦始皇。
《楚辭》中用了東皇、西皇,是上帝的意思。道家說,天地之上,還有道。道即太一,於是稱秦皇為至尊。道家認定:無天地之先是渾沌。這一說法又和盤古開天闢地,在天地之先,在天地之上的說法統一起來。
到漢代,改天、地、人為三才。才的意思是材,是根本。以為所有的一切都源於這三才。人,在天地之中,這時,到漢代才有了人,表示人力很大,能改天換地。後來說,天皇十二頭,地皇十一頭,人皇九頭。這有兩種意思:一是神話,是說天皇有十二個頭,地皇有十一個頭,人皇有九個頭。二是一種理性說法,說是天皇傳了十二代,地皇傳了十一代,人皇傳了九代。
考究起來,歷史上實際沒有三皇。三皇之說,是一種人的理性上的學說。三皇說,直到清代,一直無變化。

五帝
五帝在古代的三本書裡,有三種說法。
第一,《五帝德》,是《大戴禮》中的一篇。其中說五帝是:黃帝、蚩尤、
第二,《易傳》所說的五帝:庖羲(代表漁獵),神農(代表農業),黃帝(代表社會制度),堯,舜。這一說法更加理性化了。
第三,《月令》,《小戴禮》說五帝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7724/viewspace-15254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