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漢語的思路更接近計算機語言(ZT)

cklea發表於2008-03-31
漢語不需要變單數,複數和時態,我要表示複數,只需要加功能詞就可以了,不會影響單詞本身,比如一隻鳥,一些鳥,但是在英語中就要影響所有的幾萬個單詞,相應的“是”在英語中也要變成is are were be等等,但是我們在很多情況下不需要關心時態和數量,這與使用面象物件是一個道理。
漢語可以表達“樹上有鳥”的相對抽象概念,而用英語表達類似“樹上有鳥”時,每次都要指定具體數量和時態以及單詞的變化,只能表達“一棵樹上有隻鳥”“一棵樹上有一些鳥”“一棵樹上曾經有一些鳥”“一些樹上有些鳥”“一些樹上曾經有一些鳥”等等,就是無法表達“樹上有鳥”。漢語中這個函式“()樹上有()鳥”是不變的,變的只是不同的引數,而英語卻要連單詞和整句一起變,相當於是重寫一段,無法直接呼叫函式。
[@more@]
漢語基本字型檔GB2312,只需要掌握2312個常用漢字,就可以了,而在新的詞彙, 比如類似計算機,網際網路,飛機,電視這樣的新詞彙根本就不需要學習就會,但是在英語就是兩個新的單詞,要重新讀會和背會拼寫方法,所以即使背了2萬個英語單詞遠遠不夠,我們還是覺得很困難。漢字是主表意的,並且具有組合和繼承性、派生性,所以我們只需要掌握2千個字漢而不是要學5萬個完全不一樣的新單詞。所以我們稱漢字是智慧語言,屬高階語言,而英語就是密碼語言,類似於二進位制的機器語言。
漢語不因數或時態等等而作詞尾變化,用C++(一種計算機語言)的概念來講,實際上就是一種過載(Overload)。過載是C++的兩大主要特點之一(另一個特點是類(Class))。所謂過載就是一個函式或算符具有一個以上的不同含義,而計算機根據執行函式或算符時的環境來確定其含義。這裡的“環境”,在C++中,包括變數的型別,個數,順序等等。在本文先前提到的“樹上有鳥”的例子中,這個“有”字,當指一隻鳥時,就相當於“is”;當指許多鳥時,就相當於“are”。若再包括時態,那麼,“有”字實際上過載了4種含義,即“is”,“are”,“was”和“were”。這樣的過載的好處和C++中的過載的好處是一樣的,都使語言的適應性更強 ,效率更高。沒有過載的計算機語言在呼叫函式前,必須將變數的型別,個數一一查明以 便呼叫所對應的函式。與此類似,未過載的英語必須先把鳥數清楚後才能造出邏輯和語法都正確的句子來。而過載的漢語不必預先數鳥就能造出正確的句子來。這正是漢語語法優越的地方。C++中的過載是狹義的,而人們的語言包含更廣義的過載,因為上面所述的 “環境”在人類語言中遠較C++中的多樣化。可以這樣認為: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時間、場合、地點等等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實際上就是廣義的過載。正是因為有了過載,人們的語言才顯得生動、活潑、富有內涵。順便提一下,C++的另一特點――類,其實也正是漢語的特點。以英語看漢語的“是”確實屬於過載(Overload)的。 漢語還有個好處就是物件導向。 金-所有金屬的虛的祖先類鐵,銅,銀等等都是由金派生的。所以看到金字旁就知道是金屬 石-所有非金屬的虛的祖先類 碳,碘,硒看到石字旁就知道是非金屬 氣-氣體的虛的祖先類等等 所以用漢語學習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等等)最方便了。否則給你一個S(硫)。誰知道是什麼東西呢。 還有中國的一些哲學思想也和計算機有關道家認為世界都是由陰陽兩種東西構成的。按不同組合可以構成萬物。這不就是現在的二進位制麼,計算機裡面的世界在複雜也是由二進位制數構成的道家還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比較符合現代計算機語言的單根繼承。一二三都是虛的祖先類。比較新的語言例如 Delphi、Java、.Net都是單根繼承的。
本人曾問系裡的幾個教授“長方體”如何用英文講,可這幾位母語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說不知道,接下來連問幾個本地的研究生,結果他們也不知道。著實令我大吃一驚!現在我要問讀者:您知道麼?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後來,我倒是真的在字典裡找到了該詞,可現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闢。感嘆,英文真是笨人的語言,試圖給天下每一事物起一個名字。宇宙無窮,英文詞彙無!!!   詞彙如“光幻覺”、“四環素”、變阻器”、“碳酸鈣”、“高血壓”、“腎結石”、“七邊形”、“五面體”都只有專業人士才會。根本不可能象漢語那樣觸類旁通,不信?去親自問問母語是英文的人好了。英文是發散的。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長方體”也只有專家才會講!怪不得英文世界裡專家那麼多,而且都那麼自信;是啊,一般人連他們的基本術語如“酒精綿球”“血壓計”都不會講。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對無知無奈!可悲可憐!
英文是一維的,是密碼語言。寫英文是編碼,讀英文是解碼。細想想:如把英文的a、b 、c、d、e換成1、2、3、4、5,並沒有什麼原則上的區別。按上邊的對應,如一開始就把cab寫成312,用一樣的讀音,又有什麼不可以?漢語就不同了,是二維的(紙面上的最大維數)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紙面的幾何空間。每個漢字就是一幅畫。試問從一幅畫上得到的資訊快,還是從一行密碼中得到的資訊快?
國家漢字的掃盲標準是1500個字,理工科的大學生一般掌握2000個漢字。就憑這2000個字,大家可以讀書、看報、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裡,沒有 20000個字別想讀報,沒有30000 個字別想把週刊讀順,大學畢業10年後的職業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湧現,總伴隨者英文新詞,例如火箭(ROCKET),計算機 (COMPUTER)等,可漢語則無須,不就是用“火”驅動的“箭”麼,會“計算”的“機”麼!可英文就不能這麼幹,不能靠組詞,原因是“太長”了。如火箭將成為“FIRE-DRIVEN-ARROW”,計算機將成為“COMPUTAIONAL-MACHINE”等。人的視角有限,太長的字會降低文章的可讀性與讀者的理解能力。     
目前,英文詞彙已突破40萬,預計下世紀中葉,將突破100萬大關。而漢語則相對穩定,現在中學生還可以琅琅上口地讀屈原的楚詞。英文就難了,太不穩定。現在的人們讀沙士比亞的原著已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讀400年前英國詩人喬叟的詩了。學GRE的時候,注意到很多韋氏字典收錄的詞彙竟是本世紀件初的新詞,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說。這也不奇怪,畢竟英文400年前才統一了拼寫。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196059/viewspace-10016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