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P的剪裁原理和剪裁過程 (轉)

worldblog發表於2007-12-12
RUP的剪裁原理和剪裁過程 (轉)[@more@]RUP即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Rational公司開發的過程產品。The 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也指的是RUP,不過去掉了前面的公司名。本文分別採用“統一軟體過程”和“RUP”作為其全稱和簡稱。
  就筆者所瞭解,當前國內業界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是:RUP的剪裁原理是什麼,有沒有工程化的RUP剪裁過程。本文將討論上面兩個問題。本文有不少觀點來自個人心得,有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第一部分 RUP的剪裁原理

  首先介紹“軟體過程也是軟體”這一著名原理,然後指明RUP的剪裁原理是:軟體過程開發的再工程。

一、 軟體過程也是軟體


  軟體工程大師Osterweil在其論文《Software Processes are Software Too》中高屋建瓴地指出:軟體過程也是軟體。軟體有一個開發的過程,軟體過程也有一個開發的過程;產出軟體產品,軟體過程開發產出過程產品;軟體開發可以是一個演進過程,軟體過程開發也可以是一個演進過程。

1. 軟體過程也有一個開發的過程


  軟體過程也是經過了需求捕獲、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等活動才開發出來的。下面僅簡單論述。軟體過程開發中,需求是指採用該軟體過程的目的是什麼(高層需求),要用來指導哪些活動(需求);分析和設計是指,活動之間如何銜接甚至並行,各活動產出什麼產品;實現是指,將軟體過程文件化,相當於軟體開發的coding;軟體過程開發也有測試,不過是在腦子裡run的,而上級領導用腦子run兩遍批示透過就是驗收測試。

  進一步講,軟體過程不僅有開發過程,而且有完整的軟體過程生存週期。因為軟體過程在開發出來之後,也有交付使用、維護升級直至廢棄的過程。交付使用就是將軟體過程實施,用於指導軟體專案的開發。要是在使用軟體過程時發現有錯誤之處(,需糾錯性維護)或欠缺之處(新需求,需升級性維護),可以對原軟體過程進行修改或增強。當其經過修改升級也不能滿足指導開發的需要時,就將其廢棄,軟體過程生存週期結束。 順便插一句,當前異常火爆的CMM說是“軟體過程和標準”,當如何理解。從“軟體過程也是軟體”的角度考慮,CMM的本質其實是軟體過程開發的需求和測試方案:CMM的每個“關鍵實踐”都是軟體過程開發的一條需求;至於“關鍵過程域”和“關鍵實踐類”,從需求的層次角度(請參考Wiegers著陸麗娜譯《軟體需求》一書),可分別理解為“業務需求”和“需求”;CMM提問單的每個問題就是測試方案的一個一個的測試案例,測試方案是依照需求來制定的,CMM把需求和測試方案二合一了。“CMM是軟體過程的進化框架”也不難從“軟體過程也是軟體”的角度找到犀利的理解,那就是:CMM對所有軟體過程開發的需求,依據重要性和相互依賴關係,劃分了優先順序,然後依據需求的優先順序將需求分成五組,即初始級、可重複級、已定義級、定量管理級和級。

2. 軟體過程開發產出過程產品


  軟體開發產出的軟體產品是和文件的集合,那麼,過程開發產出的過程產品是什麼樣呢?過程成品從存在形式上,是一些文件。透過評審的過程產品,就是標準化制度化的文件,這些文件來指導和制約軟體開發過程。

  過程產品都必須具備四要素:功能要素(即活動),行為要素(即活動間透過依賴等關聯構成活動模型,其實四大經典開發模型的圖基本都是活動模型),組織要素(即人和活動間的關聯),資訊要素(即產品)。

  再看RUP,該過程產品也是一些文件,總共有上千頁,被組織成可以線上查詢的知識庫。我們看其核心概念:角色、活動、工作流和工件,並沒用離開四要素的範疇:角色即人(的職責),工件即產品,工作流是涉及角色、活動和工件的模型。

3. 軟體過程開發也可以是一個演進過程


  為了進一步證明軟體過程開發和軟體開發的相似性,我們選擇很流行的“演進”概念來考察二者。演進開發在RUP中叫增量開發,就是後一步的開發在前一步開發的半成品的基礎上進行。軟體開發採用演進開發的,一般稱為“噴泉模型”。而軟體過程開發也可以採用演進開發,特別是開發針對大專案的軟體過程時,由於軟體過程足夠複雜,演進開發是必要的。

二、 RUP的剪裁原理


  首先說明再工程的概念,然後說明RUP剪裁就是一項再工程。

1. 再工程的概念


  再工程(reengineering)是對現有軟體的重新開發過程,包括逆向工程、新需求的考慮和正向工程三個步驟。

2. RUP剪裁是軟體過程開發的再工程


  既然“軟體過程也是軟體”,那麼再工程概念對軟體過程開發也適用。RUP剪裁的故事就可以這樣講:Rational公司開發出了RUP;我們想將RUP剪裁後用於某軟體專案,於是我們就對RUP進行逆向工程得到《RUP開發需求》和《RUP設計方案》等文件;然後,再考慮我們這個軟體專案得到《某軟體專案軟體過程需求》;最後,比較兩個需求,借鑑《RUP設計方案》,進行軟體過程開發的正向工程得到《某軟體專案軟體開發過程》。

  是的,“RUP剪裁是軟體過程開發的再工程”的觀點確實很有啟發,為我們制定工程化的RUP剪裁過程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 對RUP進行逆向工程

  依據“RUP剪裁是軟體過程開發的再工程”的觀點,RUP剪裁分為對RUP進行逆向工程、考慮軟體過程新需求和過程開發正向工程三個步驟。但是,對RUP進行逆向工程只需進行一次,以後的RUP剪裁過程都可以重用了。所以,筆者將“對RUP進行逆向工程”從“工程化的RUP剪裁過程”單獨提出討論。

  另外,本文也不打算詳細闡述逆向工程的工程化過程,那將是非常龐大和非常理論化的。本文采取的方法是,列出逆向工程過程的產出產品的子集,而且每個產品的內容也僅涉及核心子集。

  其實,如果不從理論化的角度講,對RUP進行逆向工程其實就是個理解RUP的過程(不理解RUP就沒用辦法進行剪裁),因此,下面的闡述也是筆者對RUP的一點理解,拋磚引玉,敬請斧正。

一、 需求


  Rational的大師們在開發RUP時先要進行需求捕獲,他們捕獲到的需求肯定少不了下面的內容:
  ◆RUP將是一個有足夠通用性的過程產品,將RUP適當剪裁後應能適合絕大多數專案。(功能需求)
  ◆採用RUP作為開發過程,開發風險必須最小化。(非功能需求)

二、 分析


  接下來進行分析,想必會是這樣:
  ◆開發過程由多種“活動”組成。
  ◆每種“活動”生產出不同的“產品”,也可能多種“活動”生產出一種“產品”。
  ◆活動有業務建模、需求、分析和設計、實現、測試、實施、和變更管理、和環境。(RUP的九個核心工作流)
  ◆產品有: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設計模型、源程式和測試報告等。
  ◆活動可以包含子活動,子活動之間可以並行進行,乾脆把活動改稱工作流,把子活動改稱活動。
  ◆“產品”可以是成品或供演進的半成品,乾脆把成品和半成品合稱為“工件”。

三、 設計


  接下來進行設計,想必會是這樣:
  ◆為了滿足通用性需求:借鑑面向的泛化思想(即引數化或模板),RUP只提供框架而和具體專案無關。
  ◆為了滿足風險最小化需求:引入階段概念和迭代開發模型,以便給開發者足夠多的機會,在付出太多代價之前放棄或調整開發。

四、 實現


  RUP的實現我們都看到了,就是那個可以線上查詢的知識庫,內容很豐富。

第三部分 工程化的RUP剪裁過程

  在對RUP進行了逆向工程,並且比較好地理解了RUP之後,還需要進行的兩個步驟是RUP剪裁過程的核心部分,本段給出一種工程化的解決方案。首先,討論軟體過程開發的需求工程;然後,討論軟體過程開發的正向工程,即五步法;最後,對五步法給出幾點說明,著重說明五步法是如何降低RUP剪裁的複雜性的。下面要闡述的工程化的RUP剪裁過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但確實有一定的通用性。

一、 軟體過程開發的需求工程


  這裡,軟體過程開發的需求工程,完全可以借鑑軟體開發中的需求工程,包括需求捕獲、需求分析、編寫需求文件和需求評審。

1. 需求捕獲


  首先明確專案環境,然後向專案所有涉及人員收集資訊。專案環境包括軟體型別、軟體規模、軟體重要程度、開發人員素質、合作單位素質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將來軟體過程的制定。專案涉及的人員包括使用者、開發人員、合同確定者和投標者等,從他們那裡收集對軟體過程的要求。

2. 需求分析


  研究採集到的要求,形成有條理的需求表述。

3. 編寫需求文件


  將有條理的需求表述文件化。

4. 需求評審


  組織由上級領導、開發人員及其他人員參加的評審。若評審未獲透過,根據具體情況從上面三步的其中一步開始回溯,直至評審透過。

二、 軟體過程開發的正向工程


  採用“五步法”。一方面,五步法保留了RUP的優秀概念,如階段、迭代、工作流、工件和角色等。另一方面,五步法採用了一些旨在降低RUP剪裁複雜性的策略,在後面“五步法的幾點說明”中有講述。

1. 確定本專案的軟體過程需要哪些工作流


  根據專案規模的大小不同,RUP的九大工作流並不總是需要的;另外嵌入式軟體專案一般不需要業務建模工作流。雖然工作流中可以包含並行執行的活動,但本階段並不關心這些,而是僅把工作流看成黑盒,也就是說工作流退化成了活動。

2. 確定每個工作流產出哪些工件


  因為很多開發單位還是評審傳統形式的文件,因此,可以規定工作流產出某傳統文件。

3. 確定階段間演進


  RUP將開發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初始階段、細化階段、構造階段和移交階段)是控制風險的很好的方法,確定階段間演進就是要以風險控制為原則,決定每個階段要執行哪幾個工作流,每個工作流執行到什麼程度,產出的工件有哪些,每個工件完成到什麼程度。

4. 確定階段內的迭代計劃


  迭代是RUP非常強調的一個概念,可以進一步降低開發風險,在RUP的四大階段(在後三個階段進行迭代更常見)中,決定是否採用迭代開發,每次迭代開發的內容有哪些。

5. 規劃工作流內部結構


  工作流不是活動的簡單堆積,工作流涉及到角色、活動和工件,並且工作流的複雜程度和專案規模及角色多少等有很大關係。因此,我們應首先決定本軟體過程要設立哪些角色;如果第二步中引入了傳統文件,還要將傳統文件對映到RUP工件;最後,規劃工作流內部的結構,通常用活動圖的形式給出。


  若想透過對RUP剪裁得到比較複雜的軟體過程,無疑這一步是剪裁的難點。

三、 五步法的幾點說明

1. 確定軟體過程的時機


  在實際中,確定軟體過程的時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如果新專案和該專案組以前開發過的某個專案很相似,就可以在軟體開發開始之前確定將採用的軟體過程;如果是不熟悉的專案,就可能在初始階段完成後才能確定或修改要採用的軟體過程;如果專案有很多未知因素,迭代計劃推遲到階段開始前比較好,工作流規劃也同樣推遲。

2. 五步法為何前瘦後胖


  五步法中的五步,讓人感覺前三步很“瘦”,而後兩步比較“胖”,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將迭代計劃和角色設立都往後推遲,是為了使軟體過程開發簡單化。軟體過程開發主要有兩種流派:以活動為中心和以角色為中心。而RUP的工作流這個核心概念是角色和活動並重的,透過適當推遲規劃工作流,可以使RUP剪裁簡單化。五步法正是這樣一種RUP剪裁過程:它以活動為中心的,它的第一步就是確定活動;並且它把角色的設立推遲到了最後,既降低了RUP剪裁的複雜性,又保留了工作流的優點。

3. 傳統文件和RUP工件的對應關係


  傳統文件和RUP工件之間,有時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而且往往是一對多的關係。因此五步法的第二步可以用傳統文件,不僅是符合習慣的,也減少了軟體過程開發先期階段的細節,降低了RUP定製的複雜性。到了第五步,再將傳統文件分解成RUP工件,以利用RUP的工作流方面的指南。傳統的《軟體定義文件》可以分解為RUP的pe、vision和features;傳統的《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的非功能需求部分要包括RUP的business rules;等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52043/viewspace-99162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