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結合Jenkins的持續構建實踐

王聰聰發表於2017-12-17

docker和Jenkins不是什麼新東西了,兩者結合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也已經有很多Jenkins和docker相結合的文章,此文僅為自己的一點心得實踐,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糾正。

先貼上大致的流程圖,逐步說明:

Docker結合Jenkins的持續構建實踐

程式碼-Git:
並沒有什麼好說明的,就是簡單的使用了Git作為版本控制工具而已,通用使用規範不在細說。
此步的產出:
Git分支特定版本號
Git-自動構建、自動構建-程式碼包:
做法也很通用了,將project的Git鉤子同Jenkins結合,達到特定分支有push時機觸發自動構建,將程式碼包從Git拉取並打包為程式碼包。

Docker結合Jenkins的持續構建實踐

此步產出: 打包好的程式碼包:project.tar.gz

程式碼包-Docker映象

在此步中,我們為每個project提供特定的測試環境,並且在此環境中執行專案程式碼映象打包操作。在此步中,需要提前準備幾樣東西:

測試環境:我們這裡為一臺乾淨的伺服器(不要再問好奢侈,有錢就是任性),部署docker環境; project的base映象:對於一個成熟的專案,所依賴的環境是固定可知的,因此提前準備好其所依賴的base image是必要的。
如,我們一個專案的base image的Dockerfile:
***************************************************************************
FROM centos:liuyanglong
MAINTAINER liuyanglong "liuyanglong@xxxx.com"
MAINTAINER version "online"

USER root
ADD php.ini /home/work/local/php/etc/
ADD php-fpm.conf /home/work/local/php/etc/

ONBUILD ADD project-code.tar.gz /home/work/
ONBUILD ENTRYPOINT ["supervisord", "-c", "/etc/supervisord.conf", "-n"]
************************************************************************
注意最下面的兩行ONBUILD
而在每一次Jenkins的構建時,要做的僅僅是將程式碼包傳入,並且執行docker
build即可,此時build所使用的Dockerfile的內容只有一行:
From this_project_image:base
而執行build時只會根據base image中的兩行ONBUILD執行兩個命令:
ADD project-code.tar.gz /home/work/
ENTRYPOINT ["supervisord", "-c", "/etc/supervisord.conf", "-n"]>

注意:此步僅僅在測試伺服器做了docker build操作,並沒有執行docker pull!!

映象打包完畢後,此步並沒有結束!!

呼叫指令碼,根據此構件號的版本docker
image建立對應的容器,指令碼的輸出為其對應的訪問方式,供QA同學測試使用。
這樣,每個構建好的版本都有對應的測試環境,且互不衝突!
鄙人的指令碼地址為:https://github.com/Liuyanglong/docker-tools/blob/master/create_docker

此步的產出:

docker build成功的project image,如以構建號為image版本號,叫做:
project_dev:530
此版本程式碼的測試環境地址,如:172.30.40.2

生成線上映象

到上一步為止,測試構建環境已經結束,當QA同學確定要上線時,執行Jenkins的Promotion操作,這時觸發 此步,將對應build版本對應的docker映象推送到 私有docker registry。

所執行的操作自然為:

docker tag project_dev:530
docker-registry.xxxxx.com/xxxxxxx/project_name:version
docker push docker-registry.xxxxx.com/xxxxxxx/project_name:version
此步產出:
push好的線上映象

AB上線
此為最後一步,同樣是執行promotion操作後最後所執行的步驟,呼叫我們的內部介面,對線上應用執行AB上線,具體可參見文章:http://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2978115#articleHeader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