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業,把眼光放遠些 (轉)

worldblog發表於2007-12-04
軟體業,把眼光放遠些 (轉)[@more@]

 

  作為知識經濟的重要代表——產業正以其迅猛的發展勢頭為社會各界看好。記者最近在廣東各地採訪時卻發現,由於缺乏長遠的市場意識,這一“朝陽產業”的許多企業仍滿足於小打小鬧的作坊式生產,其研發、生產、質量監測等各方面亟需與國際“接軌”。

  近年來廣東軟體產業的發展的確引人矚目,以廣州為例:全市從事及整合的企業1000多家,6家被認定為國家級骨幹企業,30家被列入廣東省重點軟體企業,技工貿總收入超億元的企業近20家。一批競爭力強、市場佔有率高的軟體產品脫穎而出,西碼、新太、中望等規模較大的軟體企業已在市場上打響了牌子。特別是有“南方矽谷”之稱的廣州天河軟體園,自1999年12月批准為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一年多時間就吸引600多家企業入駐,形成了極大的產業集聚力和輻射力。

  然而,據廣東省資訊產業廳的最新統計,目前全省從事軟體及相關產業的工業企業超過4000家,但大多數都是幾個人到幾十人的小公司,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及較大規模的並不多。除了專業軟體公司外,許多應用部門,如海關、郵電、外貿、銀行、公安、交通、商業、房地產、教育、出版業等也加入到軟體市場的爭奪中,利用行業“優勢”,“開發”本部門市場。

  一些專業人士指出,廣東軟體業表面看來相當繁榮,但卻存在深層次的矛盾,特別是大多數軟體企業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一哄而上,低水平重複開發多,具備長遠規劃和發展實力的少,壓價削價競爭激烈。廣東軟體企業大多是以工程應用軟體開發為主,很多時候是走定製之路,僅供個別場所應用。這條路子雖然利潤較高,而且不用擔心仿製,但產品缺乏標準化、規範化,只能處於小作坊式的手工製作階段,根本形成不了產業化的規模生產。

  缺乏長遠的、特別是與國際“接軌”的市場意識是目前眾多軟體企業的“致命缺陷”。據瞭解,由於我國國內市場對軟體的需求量很大,大多數軟體企業都只有“國內市場”概念,而國內企業對軟體的要求不高,基本上是能用就行,導致軟體企業普遍對產品質量檢測不重視,極少透過國際通行的軟體業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認證。據統計,該園企業的軟體產品能透過ISO 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不到10家。

  軟體業有句流行語:“說變就變,不說也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軟體技術與市場瞬息萬變,相對滯後的市場觀念無疑對軟體業的發展造成很大障礙。

  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由於缺乏與已開發國家相銜接的軟體制式及被認可的質量標準,我國現有軟體產品出口障礙多;另一方面中國加入世貿在即,國際具相當實力的大型軟體企業正紛紛湧入並分食中國市場,這對國內軟體企業來說必將構成極大威脅。

  目前,不少軟體企業已開始注重企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積極申請國際質量認證,引進國際資本與技術、擴大產品出口,在管理與執行上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車曉蕙)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52043/viewspace-98813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