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ERP實施過程中的知識轉移研究

zhujianfu發表於2012-10-24
企業ERP實施過程中的知識轉移研究[@more@]近年來,erp在我國發展迅速。眾多企業透過實施erp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治理水平,改善了業務流程,增強了企業競爭力。但另一方面,許多的失敗案例又使我們清醒地熟悉到,我國企業界還存在相當程度的熟悉與使用上的障礙,絕大多數企業熟悉與推廣erp系統還主要是受市場和傳媒的導向,erp系統實施的成功率相比已開發國家來說還非常低。由於erp的龐大,實施牽涉到企業的多個方面,因此許多專家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如何成功實施和應用erp,並希望能夠從企業實施erp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總結出某些規律,給企業以參考。
企業實施erp的過程,是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和問題,對erp的理解、應用、改造和創新性使用的過程;是企業將變化了的工作流程、崗位職責、部門協作與軟硬體系統整合在一起的過程。從表面上看,企業實施erp是透過技術的轉移來實現的,主要涉及技術裝置和操作技能的實施,用計算機硬體和軟體來表現。但要想使erp系統能夠成功地與本企業的文化、治理和組織結構有機結合,並在創造性的使用中提升企業的現有治理水平和能力,關鍵在於提供方和使用者方的知識能否達到充分溝通和互動,並在雙方的交流中形成有效的知識誘發和協同知識共創。因此,erp實施不僅僅是產品轉移和技術轉移,更重要的是實施erp的企業與相關主體之間以及企業內部之間的知識轉移。成功的知識轉移是成功實施erp的有效保障。

erp實施中涉及的主體

中國資訊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左美雲參照michaelporter的五種競爭力量模型與委託代理理論,認為企業資訊化主體主要包括委託方、代理方、諮詢監理方、競爭方、合作方以及其他使用者方,他們之間的知識轉移可以分為六種型別,即合同型轉移、指導型轉移、參照型轉移、約束型轉移、競爭型轉移和適應型轉移。合同型轉移是指資訊化專案的委託方與代理方為滿足雙方簽訂合同中的明示條款以及隱含條款而進行的雙向知識轉移;指導型轉移是指諮詢監理方的知識轉移給資訊化專案使用者方的過程;參照型轉移是指其他已經實施資訊化的企業使用者向資訊化專案使用者方轉移知識的過程;約束型轉移是指諮詢監理方向資訊化專案建設方轉移知識的過程;競爭型轉移是指資訊化專案建設方的競爭者向建設方轉移知識的過程;適應型轉移是指資訊化專案建設方的合向建設方轉移知識的過程。
該框架涵蓋了企業資訊化過程中知識轉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但人們在實際研究erp實施過程中的知識轉移時,大多數都把研究重點放在了實施企業、erp軟體廠商和erp專案諮詢顧問這三個主體上。erp的具體實施過程,主要是由erp軟體廠商和erp專案諮詢顧問共同組成的實施小組來進行的,所以我們可以將問題定位於提供方與使用者方間的知識轉移。erp實施過程實質是提供方與使用者方相互轉移多方面知識的過程:通用解決方案知識的轉移、專案實施方法論知識的轉移、業務知識的轉移,以及現有制度、流程知識的轉移。其中,前兩者是提供方轉移給使用者的,後兩者是使用者轉移給提供方的。


erp實施中的知識內容

在erp實施中,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同樣可分為顯性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包括專家提供的告、講座、軟硬體手冊和一切企業可以得到的檔案資料,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企業花費一定的成本就可以比較輕易地得到這些知識。隱性知識則是指難以用文字記錄和傳播的知識,是與人結合在一起的經驗性的知識,很難將其文字化或者公式化,難於透過常規的方法收集到和透過常規的資訊工具進行傳播。包含技術要素、認知要素、經驗要素和價值要素。在erp實施過程中,隱性知識是最為複雜,也是最為關鍵的知識。從提供方來看,隱性知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實施過程中的方法論、模板和技術訣竅,這些知識往往蘊藏在專家的頭腦和實踐過程中,很少以公共知識的方式提供,也很難找到現成的文字資料,企業對這些知識也不易察覺和熟悉;二是軟體所包含的治理理念、流程設計和行業經驗;三是由軟體所帶來的對企業組織結構、治理制度和文化的影響,在資訊化的實施過程中,它是以一系列變革所體現出來的。
從使用者方來說,其自身也積累了濃厚的隱性知識,也可以分成三類:一是企業長久以來所積累的行為慣性和惰性,這些行為往往是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方式存在;二是企業自身的文化、治理體制、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工作模式,有些以規章制度等文字方式存在,有些則已經隱含在人們的思維、觀念和行為當中;三是企業對以往新技術應用和組織變革的體驗和適應能力。
erp使用者方的隱性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內容,在專案實施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使用者方的隱性知識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完整的知識內容體系包括erp專案諮詢顧問、erp軟體廠商和實施企業各個方面的顯性和隱性知識。在erp專案實施中,缺乏使用者方的知識內容,就無法實現有效的知識轉移。
另外,在erp實施過程中,雖然隱性知識是最為複雜,也是最難以治理和轉移的知識,但是,除非erp提供方是很不規範的企業,無論是在erp實施過程中,還是在專案完成後的運轉期,對專案運作成敗起決定作用的知識並不是其隱性知識,而主要應該是顯性知識。規範的erp提供方的關鍵知識,必然主要包括在其顯性知識之中。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的erp專案,應該首先檢查erp提供方是否成熟,以及使用者方是否充分有效地吸納、擴散和治理了提供方的顯性知識。

erp實施中知識轉移的內容

erp實施過程中的知識轉移,主要是指知識供給方與企業之間隱性知識的轉移和融合。對erp實施中知識轉移內容的表述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企業的治理者和員工對本企業、本行業的非凡業務流程進行學習和深入研究的知識轉移迴圈過程;對erp軟體的通用治理邏輯和治理思維進行學習和體會的知識轉移迴圈過程;對erp軟體的應用技術進行知識積累、知識創新和知識傳播的知識轉移迴圈過程。
但是,隱性知識的轉移和融合並不是erp實施中工作的中心,而只是工作的難點。erp實施的目的在於使erp系統滿足使用者方的需要,並進而使使用者方充分熟悉和挖掘出erp系統的巨大潛能。但是,由於實施企業往往缺乏從erp實施到運用erp系統的經驗,他們必須依靠於erp軟體廠商和erp專案諮詢顧問長期培育而形成的顯性的經驗和知識才能逐步熟悉和充分發揮erp系統的作用。企業在實施erp時,越缺乏有關的知識,就越會要求提供方有關知識的顯性化。顯然,知識轉移的主要內容是知識提供方的顯性知識,而不是其隱性知識。erp提供方對使用者方的知識轉移的承諾和實現,主要是其顯性知識部分。而其隱性知識轉移,則可以幫助其完成顯性知識的有效轉移。
儘管erp實施的知識內容包括參與專案的三方面知識體系,但是專案實施的知識轉移主方向是明確的,即從技術提供方流向使用者方。逆向的知識轉移主要是為了有效完成主方向的知識轉移服務的,最終是為了協助erp軟體廠商和專案諮詢顧問滿足實施企業的需要。
然而,技術提供方向使用者方知識的轉移,只是erp專案知識轉移工作的第一步。對使用者方來說,其初步吸納外部知識後的內部知識轉移工作和知識複用,以及防止已接受顯性知識的退化等知識轉移工作更應納入知識轉移的內容中去。

影響erp實施中知識轉移的因素

知識轉移的關鍵是知識的移動和運用,影響erp實施中的知識轉移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跟知識相關的方面,二是動因、動機,第三就是相互之間的溝通。
跟知識相關的方面,包括提供方和使用者方在實施過程中的關係如何,他們對知識的共識怎麼樣、認同怎麼樣,以及使用者方的接受能力。知識轉移的雙方需要頻繁的接觸和互動,提供方和使用者方在實施過程中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提供方轉移所需知識的能力,以及使用者方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關係越和諧,對知識的認同度越高,使用者方的接受能力越強,知識轉移會越成功。
知識轉移的動機,包括提供方的動機和使用者方的動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假如實施者的動機不同,則實施的結果也會不一樣。比如有的希望實施快點,有的希望實施慢點;有的是為了先建立一個良好的背景,便於以後的進一步合作,有的是為了尋求最大的經濟效益。在erp的實施過程中,治理者需要利用不同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動機進行激勵,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知識的成功轉移。
在實施過程中,會溝通的顧問和不會溝通的顧問完全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假如提供方和使用者方之間存在溝通障礙,兩者不能很好的交流資訊,達成共識,對雙方的關係也會在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雙方的溝通越順暢,知識轉移則會越成功。
成功的知識轉移是成功實施erp的有效保障。瞭解erp實施中涉及的主體,erp實施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轉移的內容,以及影響erp實施中知識轉移的因素,可以使企業更切實地做好知識轉移工作,促進erp的成功實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和經濟效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46681/viewspace-105965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