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到軟體 (轉)

worldblog發表於2008-01-06
從音樂到軟體 (轉)[@more@]

從到

: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com::office" />

nfs

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CD機正在播Mozart的安魂曲,是Berstein 88年指揮巴伐利亞廣播樂團的版本。突然間想起兩個問題 1)指揮的作用――同一曲目的不同演繹,2)作曲家的作用――同一曲式的不同實作

先說第一個問題。同樣是Mozart的Requirm,我手裡還有Karajan和Berliner Phiharmoniker的版本,Brahms的德意志安魂曲,我有Klemperer和Solti德兩個版本。先說說Bernstein的這個版本,據說是藉此紀念他的死去的妻子,參雜了個人的因素,的確悲天憫人。重新聽回Karajan的版本,雖然感覺上Karajan也營造了一種悲滄的氣氛,但是卻讓人感覺是做作,少年不識愁滋味而強說愁的感覺。雖然Karajan也有過病裡逃生的經歷。

有人認為指揮沒什麼用,有人認為指揮作用大於一切,片面了。都不知道那些人為什麼僅僅憑自己一兩次的認識而得出這樣的結論的。下面就此分析一下。

先說第一樣,如果說樂團本身就可以完成作品,指揮只是站在臺上,似模似樣的作幾下動作,那麼任何人都可以做完美的指揮,可是為什麼優秀的版本只有有限多個,而且即使是同一個人指揮同一個樂團也有不同的表現呢?(例如Solti指揮Chicago Symphony的貝多芬第九和海頓系列,關注音樂本身的企鵝評價對兩次的錄音的評價天壤之別)可見指揮並不是沒作用的,至少在指導對音樂的理解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他連自己都無法感動,怎麼可能感動樂團的樂手,怎麼可能將自己的理解貫徹到音樂當中。又怎麼可以讓聽眾隨音樂飛翔?那麼我們那些目標想成為PM的兄弟姐妹,如果在開發過程中,不能有自己的感受,不能有自己的激情,妄想透過所謂的單調的枯燥的幾條軟體過程的規則進行開發,至少從根本意義上不是一個優秀的軟體。連自己做的東西都沒有感情的,甚至是厭惡的人,怎麼可能從根本上理解軟體的功能,積極參與軟體的開發,解決的困難?No Silver Bullet!想成為PM的兄弟姐妹,除了靠軟體過程的有力支援以外,自身的個人魅力很重要。規則是死的,精神是活的,我認為要在各個情況下采用不同的折中,達到團隊開發的熱情的融合。

說完了PM自身的影響之後,我們說第二樣。指揮的權力大於一切,要你生則生,要你死則死,我是愷撒我怕誰的樣子,經常是許多人津津樂道的。不過這樣的人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越是優秀的樂團,越是對指揮的選擇嚴格,有一些要經過整個樂團的評選,透過後,指揮才是“有幸”的擔當該樂季的首息指揮的。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一個指揮只有和樂團的意識是同步的,才能夠領導樂團。樂團的每一個人都是有思維的,他們並不比你指揮蠢,他們服從你只是因為他的只是少數,但是多數少數的關係是可以轉換的。一個指揮過分運用自己的權力的時候,也損害了自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道理是一樣的。所謂的PM很多時候的意見也未必是正確的,需要取得成員的支援才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這就要求PM不是高高在上的煮酒論英雄,而是對於關鍵事情事必親躬,感受隊員的氛圍,再加以分析和引導,才能夠和軟體融為一體。

至於第二個問題,Mozart有安魂曲,Brahms也有,Faure有,Boulanger也有。別的不敢說,安魂曲這種由宗教而來的曲式,其組成是差不多的,都是以聖經的某個段落為歌詞的,從理論上應該唱得都差不多,都是表達了某一種紀念性的情感。但是不同的人作出來,感覺也是不同的。

Mozart一生是在(至少表面上是在)愉快中度過的,從他的Violin Concertos和Piano Concertos甚至是歌劇Don Giovanne裡面都未曾如此嚴肅過,據說這個安魂曲是他知道大限將至時候的力作。換句話說,不到迴天無力的時候,一個樂觀的人是不會如此悲傷的,至少從曲子裡面表現出的是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他是想抗爭,但是最後卻只能靜靜的等待死亡。

Brahms的安魂曲卻是另外一個感受,雖然是悼念他的媽媽,但是在各個細節卻充滿了讚揚,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充滿了對在生之人的幸福的渴望,令到我們沒有了沮喪,取而代之的是人生之火的在此迸發。

說是在的,我聽兩首曲子,我都流過淚,不過狀態是不同的,聽Mozart的流淚是對生命的逝去的眷念,聽Brahms流淚是對生命的未來的嚮往。因此,即使是對同一種Architecture,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軟體也是一樣,對於同一種Architecture,例如B/S, C/S, n-tier,甚至MISworking model等等,我們都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做出各種各樣的應用,而且做的效果直接取決於需要和開發小組自身的能力。世界上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我們開發的人員,特別是協調者,應該在共同之處發現不同,在黑暗之處發現光明。做出與別人的不同的地方,因為你不會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中。不要因循守矩,可複用不等於可抄襲。我們總有model可以參考,總有新的情況可以創新。

羅裡羅嗦的說了這麼多,恐怕說多了大家都會扔蕃茄的(請扔好的,不要扔壞的,蕃茄也有阿媽生的;而且不要扔我的臉),下次再續!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52043/viewspace-99670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