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張亞勤:並不是每個“神童”都能成功

heying1229發表於2007-09-27
微軟張亞勤:並不是每個“神童”都能成功[@more@]收到商容女士發來的簡訊,說亞勤想約我聚聚。最後還告訴我,亞勤是《IT時代週刊》的“粉絲”。商容女士是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的公關總監,亞勤即張亞勤,是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

能和這樣高智商的人見面,進行思想碰撞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更何況,這是從小光環佈滿履歷的人!張亞勤,山西太原人士,12歲考取中


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31歲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稱號,成為該協會百年來獲得這個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當然,他還是數字影像和影片技術、多媒體通訊、internet方面世界級的專家。

2007年5月14日中午,我們相約在北京知春路的無名居,一個經營上海菜的餐廳。

張亞勤如約而至,笑著走進房間,熱情地握住我的手。他的個子比我想象中要矮,身體有點發福,臉微黑,但精神飽滿,眼睛炯炯有神。一番寒暄後,他真誠地強調自己是本刊 “鐵桿粉絲”之一,並對本刊的優點和內容特色做了簡短精到的點評,讓我這個總編都感到醍醐灌頂。接著很快切入正題,他開始介紹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語言簡潔明瞭,可以明顯感覺他對微軟的熱愛和思維的超強邏輯性。他這一番生動的介紹,讓我對微軟以及他領導的研發集團產生了一種由衷的讚歎。

隨著我們交流話題的展開,習慣發問的我在不經意間向他提了很多的問題,張是有問必答,從不迴避,坦誠得讓你感到眼前的這個男人清澈見底,周身充滿魅力。這些問題,包括他的家庭情況,包括他對競爭對手的看法,也包括當年他是怎麼參與策劃並邀請國家主席******去比爾·蓋茨家做客的細節……

我感到和科學家交流就是不一樣,非常輕鬆。

他告訴我,他是唯一透過普通高考才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我問,聽說,考試時有一道題很多的人都解不開,包括老師自己,而你卻輕易的解決了。他很謙虛的笑笑說,那道題碰巧我幾天前剛剛在一本書裡看過和解答過,當時也感到很難,想了好幾天,考試時正好被我碰到了。我又問,聽說你很小的時候就能一個人坐火車去北京以及其他城市?他回憶道,他在5歲的時候父親過世,自己因此常常要輾轉在山西,北京和西安的親戚家。兒時的經歷讓他不得不堅強自立。他告訴我,外婆、母親對他影響很深,。自己從小自學能力也比較強,一看書就是幾個小時不動,比較投入和專注。他說,他小時候喜愛畫畫,喜愛音樂,要不是考取中國科技大學,或許亞勤很可能成為一個畫家或者音樂家吧。

不過,當年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上的很多學生,後來並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成功,這至少說明了一點,並不是每個“神童”都能成功。人與人的聰明和智商其實並不會天差地別,關鍵是你對你所向往的事業付出了多少。而張亞勤,是那種把聰明和勤奮結合得很好的人,加之幸運之神的默默降臨,他就有了今天的世界級的成功。

很多年前,關於少年大學生的問題,我專程到合肥採訪過中國科技大學當時的校長谷超豪教授,他一個相同的觀點是,一個人能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關鍵在於勤奮而不是聰明。

那天的酒菜很豐盛,然而,這場思想的盛宴讓我們都忘記了美食。

眼前的張亞勤,和我心目中學究式的科學家完全不一樣。他很健談,很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很有感染力。我說,你更像一個推銷自己思想和產品的SALES。他說,這是職業的需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肩負著全球的任務,要從事基礎和產品的雙重研究。作為主席我有三大任務:第一,團隊的組建,人才的培養;第二,研究方向的確定;第三,和中國政府以及同行合作,建設資訊產業的生態系統。

在他的參與和領導下,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在短短的幾年裡,由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人(包括合作專案的聘約員工),每年投入1.5億美元。

勤奮的神童才能受到命運的青睞。張亞勤今天的成功,絕不是“神童”一個詞所能概括的。有一個資料就能說明問題:他曾經在5年的時間內,發表了100篇論文,平均每個月超過一篇。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172717/viewspace-97273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