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釗:技術人才轉向管理屬於資源浪費
專訪李釗:技術人才轉向管理屬於資源浪費[@more@]來自:CSDN 廖俊才
【CSDN獨家訪談】在業界做一線開發長達十六年,奇虎的首席架構師兼技術招聘主管李釗認為國內計算機界幾乎沒有歐美那種真正的某個技術領域的專家;他感嘆説當年他是有可能成為這種專家的,卻抵禦不了國內的這種技術氛圍和商業環境影響:研發方向不斷變化,迫不得已去參與了更多的管理事務;他堅稱自己是兼職做“技術招聘主管”,十幾年面試逾千人,對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洞若觀火。
我們的談話就從什麼樣的人才叫高階技術人才開始談起。網際網路的範圍很廣,像有做媒體的新浪,有做搜尋的百度和谷歌,這兩種方向要求的技術複雜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技術才能在定義人才的時候是見仁見智。
但是拋開技術能力,談及高階技術人才性格上的一些特質,李釗深有感觸和無奈,“很多人才個性比較強,溝通能力差。我帶人帶了十五六年了。從我的經驗看,一般比較優秀的人性格方面或多或少都有點問題。比如説過度自負,導致他攻擊性強,自我認知膨脹,認為某個問題有沒有其他人都無所謂,但沒有他這個系統就會崩盤,忽視其他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還有些人過度自我保護,把別人的建議理解為對自己的否定,害得大家都不敢提意見。如何管好他們,成為對李釗的最大挑戰,李釗強調,“我的主業還是技術,我是架構師,只是在這個環境下,我不得不做一些管理的事務。作為高階技術人才的管理者,需要有一定技術實力,這些高階技術人才才會服你管。你跟他的技術差異太大,一來他不聽你的,按自己的主意去做事;二來你對他的識別和判斷不行,對專案的工期,技術複雜度的估計等都會出問題。”
如何透過兩三次的面試來斷定一個人是否具備高階技術人才的特徵和能力?李釗的經驗相當豐富,“首先我認為國內在招聘人才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偏經驗而忽視能力。比如説招搜尋的,你曾經做過搜尋,那你的權重就會加分。但基本功很重要,一個人即使沒有行業經驗,如果有發展潛力,我們也非常願意吸收的。能力是你的技術功力,不那麼形於外。從全中國各個行業目前的人才結構來看,我認為經驗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大家積累都不多,能力比經驗更重要。”
考察能力是一種開放式面試,我給你充分的空間,讓你在這個空間上馳騁。比如説你告訴我你最喜愛的一本專業書。我讓你談這本書的細節,你的認識和學習到的一些方法。
矛盾:技術和管理
有一些高階技術人才會朝管理方向轉,業界也盛傳“做技術做到30歲就沒戲了”。李釗認為這種說法是“胡說八道”,“現在的技術人才的問題不是説他已經做得很好了,而是欠缺很多。計算機這門科學,經驗積累非常重要,它不是一個年輕人的行業,我不止一次在很多場合講過這句話。何謂年輕人?一個應屆生工作兩三年後叫年輕人,實際上你工作了五六年我還認為你是年輕人。
因為在歐美如果是做作業系統的,一個老人可能已經做了二十幾年了。國內現在真正能稱為某一技術領域的專家的人才屈指可數,技術積累近乎貧乏。這就是差距。”
李釗認為有些企業把一個人分成M(manager)和P(professional)兩條線來考核。把一個稀缺的P線上的人轉為管理其實是莫大的浪費。因為一個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積累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到一定地步。因為高階技術人才很多都有一些個性上的弱點,走上管理崗位不一定發揮他的最佳長處。
正因為非高階技術人才在管理層中多數居於高層,所以會引發一些高階技術人才的心理不平衡。李釗坦言這是一個現實問題,“畢竟一個好的title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是很有利的。不過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有所改變,高階技術人才的薪水完全可以高出管理層的薪水。
最後李釗笑稱自己麵人無數,侃侃而談三天三夜不在話下。我建議他既然有這麼多的心得,不妨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比如説到CSDN開個技術部落格。他坦言在時間上又很大的困難,寫技術文章是一件耗時費力的事情;要麼不寫,要寫就認真考證,嚴肅對待,一定出高質量的文章,就像做技術一樣,如果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是很難產出高質量的技術產品的。(文/廖俊才)
【CSDN獨家訪談】在業界做一線開發長達十六年,奇虎的首席架構師兼技術招聘主管李釗認為國內計算機界幾乎沒有歐美那種真正的某個技術領域的專家;他感嘆説當年他是有可能成為這種專家的,卻抵禦不了國內的這種技術氛圍和商業環境影響:研發方向不斷變化,迫不得已去參與了更多的管理事務;他堅稱自己是兼職做“技術招聘主管”,十幾年面試逾千人,對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洞若觀火。
我們的談話就從什麼樣的人才叫高階技術人才開始談起。網際網路的範圍很廣,像有做媒體的新浪,有做搜尋的百度和谷歌,這兩種方向要求的技術複雜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技術才能在定義人才的時候是見仁見智。
但是拋開技術能力,談及高階技術人才性格上的一些特質,李釗深有感觸和無奈,“很多人才個性比較強,溝通能力差。我帶人帶了十五六年了。從我的經驗看,一般比較優秀的人性格方面或多或少都有點問題。比如説過度自負,導致他攻擊性強,自我認知膨脹,認為某個問題有沒有其他人都無所謂,但沒有他這個系統就會崩盤,忽視其他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還有些人過度自我保護,把別人的建議理解為對自己的否定,害得大家都不敢提意見。如何管好他們,成為對李釗的最大挑戰,李釗強調,“我的主業還是技術,我是架構師,只是在這個環境下,我不得不做一些管理的事務。作為高階技術人才的管理者,需要有一定技術實力,這些高階技術人才才會服你管。你跟他的技術差異太大,一來他不聽你的,按自己的主意去做事;二來你對他的識別和判斷不行,對專案的工期,技術複雜度的估計等都會出問題。”
如何透過兩三次的面試來斷定一個人是否具備高階技術人才的特徵和能力?李釗的經驗相當豐富,“首先我認為國內在招聘人才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偏經驗而忽視能力。比如説招搜尋的,你曾經做過搜尋,那你的權重就會加分。但基本功很重要,一個人即使沒有行業經驗,如果有發展潛力,我們也非常願意吸收的。能力是你的技術功力,不那麼形於外。從全中國各個行業目前的人才結構來看,我認為經驗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大家積累都不多,能力比經驗更重要。”
考察能力是一種開放式面試,我給你充分的空間,讓你在這個空間上馳騁。比如説你告訴我你最喜愛的一本專業書。我讓你談這本書的細節,你的認識和學習到的一些方法。
矛盾:技術和管理
有一些高階技術人才會朝管理方向轉,業界也盛傳“做技術做到30歲就沒戲了”。李釗認為這種說法是“胡說八道”,“現在的技術人才的問題不是説他已經做得很好了,而是欠缺很多。計算機這門科學,經驗積累非常重要,它不是一個年輕人的行業,我不止一次在很多場合講過這句話。何謂年輕人?一個應屆生工作兩三年後叫年輕人,實際上你工作了五六年我還認為你是年輕人。
因為在歐美如果是做作業系統的,一個老人可能已經做了二十幾年了。國內現在真正能稱為某一技術領域的專家的人才屈指可數,技術積累近乎貧乏。這就是差距。”
李釗認為有些企業把一個人分成M(manager)和P(professional)兩條線來考核。把一個稀缺的P線上的人轉為管理其實是莫大的浪費。因為一個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積累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到一定地步。因為高階技術人才很多都有一些個性上的弱點,走上管理崗位不一定發揮他的最佳長處。
正因為非高階技術人才在管理層中多數居於高層,所以會引發一些高階技術人才的心理不平衡。李釗坦言這是一個現實問題,“畢竟一個好的title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是很有利的。不過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有所改變,高階技術人才的薪水完全可以高出管理層的薪水。
最後李釗笑稱自己麵人無數,侃侃而談三天三夜不在話下。我建議他既然有這麼多的心得,不妨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比如説到CSDN開個技術部落格。他坦言在時間上又很大的困難,寫技術文章是一件耗時費力的事情;要麼不寫,要寫就認真考證,嚴肅對待,一定出高質量的文章,就像做技術一樣,如果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是很難產出高質量的技術產品的。(文/廖俊才)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172717/viewspace-97199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技術轉向專案管理的心得筆記專案管理筆記
- 李飛飛專訪:AI不屬於某些小眾群體,AI屬於每個人AI
- 基於開源專案搭建屬於自己的技術堆疊
- 專訪SAP大中華區總裁李文俐:關於競爭、人才與技術
- [原創] 我的專案管理之路--9、如何從技術向管理轉身專案管理
- 關於專案管理中的公共關係資源管理(轉)專案管理
- 杜絕浪費 教你如何快速清理Docker資源Docker
- 專案人力資源管理(轉)
- 管理工作中的“七種浪費”(轉)
- 探祕技術專案管理(三)(轉)專案管理
- 探祕技術專案管理(二)(轉)專案管理
- 探祕技術專案管理(一)(轉)專案管理
- 外包專案管理技術要點(轉)專案管理
- 開會=浪費時間?阿里技術團隊這樣開專案覆盤會阿里
- 人力資源的專案管理(轉)專案管理
- IT業專案管理與人才環境(轉)專案管理
- 轉賬問題是屬於業務問題還是屬於技術問題?
- 專案施工中的合同管理與技術管理(轉)
- 專案管理經典技術簡介(轉)專案管理
- 高新技術專案管理模式研究(轉)專案管理模式
- 外掛化技術:宿主訪問外掛資源
- ERP專案人力資源管理(轉)
- 聊聊技術管理(一)入行之技術管理和技術專家
- 物件導向技術概述 (轉)物件
- 中國緊缺專案管理人才(轉)專案管理
- 軟體業專案管理人才培養(轉)專案管理
- 專案管理最新動向(轉)專案管理
- 容器技術的未來——京東雲技術專訪
- 解析區塊鏈技術屬於什麼專業領域?區塊鏈
- 資料安全合規需要從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邁向基於屬性的訪問控制
- 交通擁堵、安全隱患、能源浪費…數字孿生技術助力城市管理現代化
- 技術分享 | OceanBase 資源及租戶管理
- 專案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轉載)
- 【視訊訪談】專訪1藥網 技術副總裁黃哲鏗:揭祕技術跨界管理之道(圖靈訪談)圖靈
- 專案資源管理
- 技術性工作與專案化管理模式(轉)模式
- 試論多媒體技術與專案管理(轉)專案管理
- IT專案中管理和技術兩手都要硬(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