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45奈米制程技術為電晶體帶來巨大改變
英特爾45奈米制程技術為電晶體帶來巨大改變[@more@]自從1947年第一個電晶體發明以來,科學技術一直在迅猛發展,為更高階、更強大、成本效益和能效更高的產品發明鋪平了道路。儘管進步巨大,但是電晶體發熱和電流洩露問題始終是製造更小的電晶體、讓摩爾定律持久發揮效力的關鍵障礙。毫無疑問,過去40年一直用來製造電晶體的某些材料需要進行替代。
英特爾公司已經開發出應用於其45奈米電晶體的新型材料,當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時,就可製造出一種漏電率極低、效能極高的電晶體。英特爾採用45奈米制程技術開發出首批可工作的處理器——這些處理器是英特爾下一代英特爾®酷睿™2和至強®系列處理器中Penryn系列的一部分。透過這些處理器的開發,英特爾已經成功地解決了阻礙摩爾定律發展的一些重大障礙。消除這些障礙將最終制造出能效更高、成本更低、效能更強的計算產品,應用於從筆記本、移動裝置到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不一而足。
在電晶體誕生60週年來臨之際,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電晶體的發展歷史及其重要里程碑,因為英特爾的45奈米技術創新催生了新的半導體技術,並將把摩爾定律帶入下一個10年。
1947年12月16日:威廉·邵克雷(William Shockley)、約翰·巴頓(John Bardeen)和沃特·布拉頓(Walter Brattain)成功地在貝爾實驗室製造出第一個電晶體。
1950年:威廉·邵克雷開發出雙極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這是現在通行的標準的電晶體。
1953年:第一個採用電晶體的商業化裝置投入市場,即助聽器。
1954年10月18日:第一臺電晶體收音機Regency TR1投入市場,僅包含4只鍺電晶體。
1961年4月25日:第一個積體電路專利被授予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最初的電晶體對收音機和電話而言已經足夠,但是新的電子裝置要求規格更小的電晶體,即積體電路。
1965年:摩爾定律誕生。當時,戈登·摩爾(Gordon Moore)預測,未來一個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年翻一倍(10年後修正為每兩年),摩爾定律在Electronics Magazine雜誌一篇文章中公佈。
1968年7月: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從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公司辭職,創立了一個新的企業,即英特爾公司,英文名Intel為“整合電子裝置(integrated electronics)”的縮寫。
1969年:英特爾成功開發出第一個PMOS矽柵電晶體技術。這些電晶體繼續使用傳統的二氧化矽柵介質,但是引入了新的多晶矽柵電極。
1971年:英特爾釋出了其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4004規格為1/8英寸 x 1/16英寸,包含僅2000多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10微米PMOS技術生產。
1978年:英特爾標誌性地把英特爾8088微處理器銷售給IBM新的個人電腦事業部,武裝了IBM新產品IBM PC的中樞大腦。16位8088處理器含有2.9萬個電晶體,執行頻率為5MHz、8MHz和10MHz。8088的成功推動英特爾進入了財富(Forture) 500強企業排名,《財富(Forture)》雜誌將英特爾公司評為“七十大商業奇蹟之一(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
1982年:286微處理器(又稱80286)推出,成為英特爾的第一個16位處理器,可執行為英特爾前一代產品所編寫的所有軟體。286處理器使用了13400個電晶體,執行頻率為6MHz、8MHz、10MHz和12.5MHz。
1985年:英特爾386™微處理器問世,含有27.5萬個電晶體,是最初4004電晶體數量的100多倍。386是32位晶片,具備多工處理能力,即它可在同一時間執行多個程式。
1993年:英特爾®奔騰®處理器問世,含有3百萬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0.8微米制程技術生產。
1999年2月:英特爾釋出了奔騰®III處理器。奔騰III是1x1正方形矽,含有950萬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0.25微米制程技術生產。
2002年1月: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推出,高效能桌面臺式電腦由此可實現每秒鐘22億個週期運算。它採用英特爾0.13微米制程技術生產,含有5500萬個電晶體。
2002年8月13日:英特爾透露了90奈米制程技術的若干技術突破,包括高效能、低功耗電晶體,應變矽,高速銅質接頭和新型低-k介質材料。這是業內首次在生產中採用應變矽。
2003年3月12日:針對筆記本的英特爾®迅馳®移動技術平臺誕生,包括了英特爾最新的移動處理器“英特爾奔騰M處理器”。該處理器基於全新的移動最佳化微體系架構,採用英特爾0.13微米制程技術生產,包含7700萬個電晶體。
2005年5月26日:英特爾第一個主流雙核處理器“英特爾奔騰D處理器”誕生,含有2.3億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領先的90奈米制程技術生產。
2006年7月18日:英特爾®安騰®2雙核處理器釋出,採用世界最複雜的產品設計,含有17.2億個電晶體。該處理器採用英特爾90奈米制程技術生產。
2006年7月27日:英特爾®酷睿™2雙核處理器誕生。該處理器含有2.9億多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65奈米制程技術在世界最先進的幾個實驗室生產。
2006年9月26日:英特爾宣佈,超過15種45奈米制程產品正在開發,面向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和企業級計算市場,研發程式碼Penryn,是從英特爾®酷睿™微體系架構派生而出。
2007年1月8日:為擴大四核PC向主流買家的銷售,英特爾釋出了針對桌面電腦的65奈米制程英特爾®酷睿™2四核處理器和另外兩款四核伺服器處理器。英特爾®酷睿™2四核處理器含有5.8億多個電晶體。
2007年1月29日:英特爾公佈採用突破性的電晶體材料即高-k柵介質和金屬柵極。英特爾將採用這些材料在公司下一代處理器——英特爾®酷睿™2雙核、英特爾®酷睿™2四核處理器以及英特爾®至強®系列多核處理器的數以億計的45奈米電晶體或微小開關中用來構建絕緣“牆”和開關“門”,研發程式碼Penryn。採用了這些先進的電晶體,已經生產出了英特爾45奈米微處理器。
45奈米有多小?有多強大?
Ø1奈米=10億分之一米;或者說 1奈米=0.0000000001米
Ø1947年貝爾實驗室製造的第一個電晶體可握在手中,而英特爾製造的全新45奈米電晶體僅在一個紅血球細胞表面即可容納數百個。
Ø如果一所房子縮小為一個電晶體大小,不借助顯微鏡你根本無法看到這所房子。要看到45奈米大小的電晶體,你需要藉助非常先進的顯微鏡。
Ø英特爾即將推出的下一代45奈米處理器(研發程式碼:Penryn)中,一個電晶體的價格僅相當於1968年時一個電晶體平均價格的百萬分之一。如果汽車價格以同樣的速度下滑,今天一部新車的價格將僅為1美分。
Ø你可以在一根人類的頭髮寬度上擺放2000多個45奈米電晶體。
Ø你可以在一個針頭上擺放3萬多個45奈米電晶體,加起來約合150萬奈米。
Ø本文一個小數點(直徑約為0.1毫米或10萬奈米)可填入2千多個45奈米電晶體。
Ø一個45奈米電晶體可在1秒鐘內切換約3千億次。一個45奈米電晶體開關一次所需時間,僅相當於以光速(每秒30萬公里)穿行0.1英寸所需的時間。
英特爾公司已經開發出應用於其45奈米電晶體的新型材料,當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時,就可製造出一種漏電率極低、效能極高的電晶體。英特爾採用45奈米制程技術開發出首批可工作的處理器——這些處理器是英特爾下一代英特爾®酷睿™2和至強®系列處理器中Penryn系列的一部分。透過這些處理器的開發,英特爾已經成功地解決了阻礙摩爾定律發展的一些重大障礙。消除這些障礙將最終制造出能效更高、成本更低、效能更強的計算產品,應用於從筆記本、移動裝置到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不一而足。
在電晶體誕生60週年來臨之際,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電晶體的發展歷史及其重要里程碑,因為英特爾的45奈米技術創新催生了新的半導體技術,並將把摩爾定律帶入下一個10年。
1947年12月16日:威廉·邵克雷(William Shockley)、約翰·巴頓(John Bardeen)和沃特·布拉頓(Walter Brattain)成功地在貝爾實驗室製造出第一個電晶體。
1950年:威廉·邵克雷開發出雙極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這是現在通行的標準的電晶體。
1953年:第一個採用電晶體的商業化裝置投入市場,即助聽器。
1954年10月18日:第一臺電晶體收音機Regency TR1投入市場,僅包含4只鍺電晶體。
1961年4月25日:第一個積體電路專利被授予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最初的電晶體對收音機和電話而言已經足夠,但是新的電子裝置要求規格更小的電晶體,即積體電路。
1965年:摩爾定律誕生。當時,戈登·摩爾(Gordon Moore)預測,未來一個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年翻一倍(10年後修正為每兩年),摩爾定律在Electronics Magazine雜誌一篇文章中公佈。
1968年7月: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從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公司辭職,創立了一個新的企業,即英特爾公司,英文名Intel為“整合電子裝置(integrated electronics)”的縮寫。
1969年:英特爾成功開發出第一個PMOS矽柵電晶體技術。這些電晶體繼續使用傳統的二氧化矽柵介質,但是引入了新的多晶矽柵電極。
1971年:英特爾釋出了其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4004規格為1/8英寸 x 1/16英寸,包含僅2000多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10微米PMOS技術生產。
1978年:英特爾標誌性地把英特爾8088微處理器銷售給IBM新的個人電腦事業部,武裝了IBM新產品IBM PC的中樞大腦。16位8088處理器含有2.9萬個電晶體,執行頻率為5MHz、8MHz和10MHz。8088的成功推動英特爾進入了財富(Forture) 500強企業排名,《財富(Forture)》雜誌將英特爾公司評為“七十大商業奇蹟之一(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
1982年:286微處理器(又稱80286)推出,成為英特爾的第一個16位處理器,可執行為英特爾前一代產品所編寫的所有軟體。286處理器使用了13400個電晶體,執行頻率為6MHz、8MHz、10MHz和12.5MHz。
1985年:英特爾386™微處理器問世,含有27.5萬個電晶體,是最初4004電晶體數量的100多倍。386是32位晶片,具備多工處理能力,即它可在同一時間執行多個程式。
1993年:英特爾®奔騰®處理器問世,含有3百萬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0.8微米制程技術生產。
1999年2月:英特爾釋出了奔騰®III處理器。奔騰III是1x1正方形矽,含有950萬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0.25微米制程技術生產。
2002年1月: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推出,高效能桌面臺式電腦由此可實現每秒鐘22億個週期運算。它採用英特爾0.13微米制程技術生產,含有5500萬個電晶體。
2002年8月13日:英特爾透露了90奈米制程技術的若干技術突破,包括高效能、低功耗電晶體,應變矽,高速銅質接頭和新型低-k介質材料。這是業內首次在生產中採用應變矽。
2003年3月12日:針對筆記本的英特爾®迅馳®移動技術平臺誕生,包括了英特爾最新的移動處理器“英特爾奔騰M處理器”。該處理器基於全新的移動最佳化微體系架構,採用英特爾0.13微米制程技術生產,包含7700萬個電晶體。
2005年5月26日:英特爾第一個主流雙核處理器“英特爾奔騰D處理器”誕生,含有2.3億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領先的90奈米制程技術生產。
2006年7月18日:英特爾®安騰®2雙核處理器釋出,採用世界最複雜的產品設計,含有17.2億個電晶體。該處理器採用英特爾90奈米制程技術生產。
2006年7月27日:英特爾®酷睿™2雙核處理器誕生。該處理器含有2.9億多個電晶體,採用英特爾65奈米制程技術在世界最先進的幾個實驗室生產。
2006年9月26日:英特爾宣佈,超過15種45奈米制程產品正在開發,面向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和企業級計算市場,研發程式碼Penryn,是從英特爾®酷睿™微體系架構派生而出。
2007年1月8日:為擴大四核PC向主流買家的銷售,英特爾釋出了針對桌面電腦的65奈米制程英特爾®酷睿™2四核處理器和另外兩款四核伺服器處理器。英特爾®酷睿™2四核處理器含有5.8億多個電晶體。
2007年1月29日:英特爾公佈採用突破性的電晶體材料即高-k柵介質和金屬柵極。英特爾將採用這些材料在公司下一代處理器——英特爾®酷睿™2雙核、英特爾®酷睿™2四核處理器以及英特爾®至強®系列多核處理器的數以億計的45奈米電晶體或微小開關中用來構建絕緣“牆”和開關“門”,研發程式碼Penryn。採用了這些先進的電晶體,已經生產出了英特爾45奈米微處理器。
45奈米有多小?有多強大?
Ø1奈米=10億分之一米;或者說 1奈米=0.0000000001米
Ø1947年貝爾實驗室製造的第一個電晶體可握在手中,而英特爾製造的全新45奈米電晶體僅在一個紅血球細胞表面即可容納數百個。
Ø如果一所房子縮小為一個電晶體大小,不借助顯微鏡你根本無法看到這所房子。要看到45奈米大小的電晶體,你需要藉助非常先進的顯微鏡。
Ø英特爾即將推出的下一代45奈米處理器(研發程式碼:Penryn)中,一個電晶體的價格僅相當於1968年時一個電晶體平均價格的百萬分之一。如果汽車價格以同樣的速度下滑,今天一部新車的價格將僅為1美分。
Ø你可以在一根人類的頭髮寬度上擺放2000多個45奈米電晶體。
Ø你可以在一個針頭上擺放3萬多個45奈米電晶體,加起來約合150萬奈米。
Ø本文一個小數點(直徑約為0.1毫米或10萬奈米)可填入2千多個45奈米電晶體。
Ø一個45奈米電晶體可在1秒鐘內切換約3千億次。一個45奈米電晶體開關一次所需時間,僅相當於以光速(每秒30萬公里)穿行0.1英寸所需的時間。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172717/viewspace-97157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區塊鏈技術可能為業界帶來的改變區塊鏈
- Graphcore釋出7奈米IPU二代:594億電晶體,能否挑戰英偉達?
- 滴滴帶AI入局,出行安全又將迎來巨大改變AI
- 奈米孔測序技術如何?
- 大連市長:英特爾65奈米技術2010年落戶大連
- RFID技術,給養豬業帶來了哪些改變?
- 為什麼我們應該相信區塊鏈技術會給世界帶來變化區塊鏈
- 2018年 九大改變世界的技術趨勢
- AMD領先英特爾發表工作頻率3.4THz的電晶體 (轉)
- 電晶體 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
- 雲渲染技術會給BIM雲端協作帶來哪些改變?
- Web技術持續演進,英特爾助力其隨變而變Web
- 技術會帶來社會平等嗎?
- 奈米晶片製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晶片
- AI技術為TPM裝置管理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AI
- 同樣是電晶體,為什麼暫存器比記憶體快呢?記憶體
- 八種改變未來的技術
- 雲端計算技術帶動行業變化行業
- 【巨透】絕密軟體測試技術大揭祕!
- 日本電信巨頭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儲存合同區塊鏈
- 革命:鋰電池技術可能改變世界
- 積體電路技術簡介
- 海信智慧電視變身AR電視:融入AR技術
- 聊聊全站HTTPS帶來的技術挑戰HTTP
- [React技術內幕] key帶來了什麼React
- 以開發之名|不止更快 技術帶來物流服務智慧新體驗
- “區塊鏈”技術為賦能數字化金融能帶來了什麼?區塊鏈
- 騰訊H.266/VVC技術的推廣,將為多媒體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
- 如何把好技術變為好產品?
- 有史來最大改變 Android 5.0十大新特性Android
- Qtum量子鏈帶來的理念創新和技術突破QT
- AIoT原生技術帶來更好的應用開發AI
- 不當IT民工——技術帶來質的飛躍薦
- 十年來感受的前端技術變化前端
- 宏旺半導體為自動駕駛技術帶來全方位的儲存解決方案自動駕駛
- 電力大資料的有效應用帶來的鉅變大資料
- IBM稱奈米技術讓iPod可裝下整個YouTube網IBM
- 英特爾加碼四大“超級技術力量”,為開發者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