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組建大全(包括企業網、校園網、網咖和基礎知識)(轉)

post0發表於2007-08-11
網路組建大全(包括企業網、校園網、網咖和基礎知識)(轉)[@more@]

網路組建之(網路基礎知識)(一)

什麼是區域網

  區域性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簡稱為"區域網",縮寫為L A N 。區域網是結構複雜程度最低的計算機網路。區域網僅是在同一地點上經網路連在一起的一組計算機。區域網通常捱得很近,它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類網路。通常將具有如下特徵的網稱為區域網。

  1 )網路所覆蓋的地理範圍比較小。通常不超過幾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築或一個房間

內。

  2 )資訊的傳輸速率比較高,其範圍自1 M b p s 到1 0 M b p s ,近來已達到1 0 0 M b p s 。而廣域網執行時的傳輸率一般為2400bps 、9600bps 或者38.4kbps 、56.64kbps 。專用線路也只能達到1.544Mbps 。

  3 )網路的經營權和管理權屬於某個單位。

什麼是廣域網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 WA N )它是影響廣泛的複雜網路系統。

  WA N 由兩個以上的L A N 構成,這些L A N 間的連線可以穿越3 0 m i l e *以上的距離。大型的WA N可以由各大洲的許多L A N 和M A N 組成。最廣為人知的WA N 就是I n t e r n e t ,它由全球成千上萬的L A N 和WA N 組成。

  有時L A N 、M A N 和WA N 間的邊界非常不明顯,很難確定L A N 在何處終止、M A N 或WA N在何處開始。但是可以透過四種網路特性-通訊介質、協議、拓撲以及私有網和公共網間的邊界點來確定網路的型別。通訊介質是指用來連線計算機和網路的電纜、光纖電纜、無線電波或微波。通常L A N 結束在通訊介質改變的地方,如從基於電線的電纜轉變為光纖。電線電纜的L A N 通常透過光纖電纜與其他的L A N 連線。

什麼是網橋

  網橋這種裝置看上去有點像中繼器。它具有單個的輸入埠和輸出埠。它與中繼器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能夠解析它收發的資料。網橋屬於O S I 模型的資料鏈路層;資料鏈路層能夠進行流控制、糾錯處理以及地址分配。網橋能夠解析它所接受的幀,並能指導如何把資料傳送到目的地。特別是它能夠讀取目標地址資訊(M A C ),並決定是否向網路的其他段轉發(重發)資料包,而且,如果資料包的目標地址與源地址位於同一段,就可以把它過濾掉。當節點透過網橋傳輸資料時,網橋就會根據已知的M A C 地址和它們在網路中的位置建立過濾資料庫(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轉發表)。網橋利用過濾資料庫來決定是轉發資料包還是把它過濾掉.

什麼是閘道器

  閘道器不能完全歸為一種網路硬體。用概括性的術語來講,它們應該是能夠連線不同網路的軟體和硬體的結合產品。特別地,它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通訊協議或結構連線起兩個系統。和本章前面討論的不一樣,閘道器實際上透過重新封裝資訊以使它們能被另一個系統讀取。為了完成這項任務,閘道器必須能執行在O S I 模型的幾個層上。閘道器必須同應用通訊,建立和管理會話,傳輸已經編碼的資料,並解析邏輯和實體地址資料。

  閘道器可以設在伺服器、微機或大型機上。由於閘道器具有強大的功能並且大多數時候都和應用有關,它們比路由器的價格要貴一些。另外,由於閘道器的傳輸更復雜,它們傳輸資料的速度要比網橋或路由器低一些。正是由於閘道器較慢,它們有造成網路堵塞的可能。然而,在某些場合,只有閘道器能勝任工作。在你的網路生涯中,你很可能會在電子郵件系統環境中聽到關於閘道器的討論。常見的閘道器,包括電子郵件閘道器,描述如下:

  o 電子郵件閘道器:透過這種閘道器可以從一種型別的系統向另一種型別的系統傳輸資料。例如,電子郵件閘道器可   以允許使用E u d o r a 電子郵件的人與使用Group Wi s e 電子郵件的人相互通訊。

  o I B M 主機閘道器:透過這種閘道器,可以在一臺個人計算機與I B M 大型機之間建立和管理通訊。

  o 因特網閘道器:這種閘道器允許並管理區域網和因特網間的接入。因特網閘道器可以限制某些區域網使用者訪問因特網。反之亦然。

  o 區域網閘道器:透過這種閘道器,執行不同協議或執行於O S I 模型不同層上的區域網網段間可以相互通訊。路由器甚至只用一臺伺服器都可以充當區域網閘道器。區域網閘道器也包括遠端訪問伺服器。它允許遠端使用者透過撥號方式接入區域網。

網 絡 類 型

  每一種網路都要求佈線、網路裝置、檔案伺服器、工作站、軟體和培訓,這些要素以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綜合便可以建立與具體單位的需要和資源相適應的網路。有些網路的啟動成本很低,但是維護和升級的代價很高;而另有一些網路雖然建立時耗資較大,但是易於維

護、升級路徑簡單。

  區分網路型別的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網路的拓撲結構。拓撲結構是指網路的物理佈局以及其邏輯特徵。物理佈局就像是描述辦公室、建築物或校園中如何佈線的示意圖,通常稱為電纜線路。網路的邏輯是指訊號沿電纜從一點向另一點進行傳輸的方法。

  網路的佈局可以分散開,電纜在網路的各個站鋪開;或者可以是集中的,每個站都與在工作站間分派包的中央裝置有物理的連線。集中佈局像是星星,工作站是星星的點;分散佈局有些像一隊登山者,每個登山者位於山的不同位置上,但都由一條很長的繩子連線著。拓

撲結構的邏輯方面包括包在網路中傳遞的路徑。

  有三種主要的拓撲結構:匯流排拓撲、環形拓撲和星形拓撲。一個單位需要按照工作目的選擇網路型別,而拓撲結構必須與所選的網路型別相匹配。例如,有些公司使用網路的程度比其他公司要高。公司使用的軟體應用程式的型別和數量影響了傳輸的包的數量和頻率,也

就是我們常說的網路資訊流通量(network traff i c )。如果網路使用者主要訪問字處理軟體,那麼網路資訊流通量相對就比較低,大多數工作都在工作站進行而不是在網路上進行。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應用程式根據其軟體設計,會產生中等到高的網路資訊流通量。如果網路上要經常交換如Microsoft SQL Server 或O r a c l e 資料庫檔案等資料庫資訊的話,也會產生中等到高的網路資訊流通量。而對於科學程式和網上出版而言,由於資料檔案非常巨大,所以資訊流量很高。同時,圖形密集的應用程式如不斷變化圖形的多媒體和桌面網上會議都會產生很高的網路資訊流通量。

  網路上主機與伺服器的影響力與使用的軟體應用程式的型別密切相關。例如,如果經常訪問資料庫伺服器來產生財務報表和銷售圖表,那麼它引起的網路資訊流通量肯定要比偶然訪問包含商務通訊或信件模板的檔案伺服器要高得多。

  當需要確定使用何種拓撲結構時,應該考慮是否有其他網路與這個網路連線。計算機不超過4 臺的小型商業公司的網路拓撲肯定與一個透過WA N 與其他工地連線的工業廠區所需要

的拓撲結構不同。小公司除了與外部的Internet 相連外,也許不會與其他網路連線。而工業廠區將包含多個互連的網路,其中也許有控制工廠機器的網路、用於商業系統的網路、用於科研的網路和與其他工地相連的擴充套件的WA N 。有些網路拓撲結構會提供比其他拓撲結構效能更好的網路互連性。

高流量的網路需要高速的資料傳輸能力。網路速度極大影響著使用者的生產率,高速對於在遠距離或WA N 上傳輸影像、圖形和其他大型檔案來說尤其重要。

  保護資料只能由授權的使用者來訪問,也就是安全性問題,是影響網路設計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安全的網路使用網路裝置、密碼、控制軟體和其他技術來限制對資訊和資源的訪問,還經常使用加密方法,對包加密並僅允許授權的計算機來對其解密。安全性高的網路使用光

纖電纜,使得資料給未授權使用者擷取的危險降到最低。另一種安全措施是將網路裝置和伺服器放在受限制的地點,如計算機房和佈線室。

  網路拓撲結構直接影響著網路的潛在發展。安裝網路後,也許要新增更多的使用者,這些使用者可能在同一間辦公室,可能在其他辦公室,或者在其他樓層。而且極有可能為了長距離的資訊訪問,需要將L A N 與WA N 連線。

網路協議

  一個L A N 可以由一系列的子網組成,而一個WA N ,例如I n t e r n e t ,可以由一系列的自治網路組成。L A N 可以只使用乙太網,而WA N 卻可能包括乙太網、令牌環網、X .25 和其他一些網路。透過網際協議( I P ),可以把一個包傳送到L A N 的不同子網和WA N 的不同網路上,唯一的條件就是這些網路所使用的傳輸選項要保證能夠和T C P / I P 相容,這些選項包括:

  o 乙太網。

  o 令牌環網。

  o X.25 。

  o FDDI 。

  o ISDN 。

  o 幀中繼。

  o (帶有轉換的) AT M 。

  網路傳輸頭

  (例如,乙太網)

  I P 的基本功能是提供資料傳輸、包編址、包尋徑、分段和簡單的包錯誤檢測。透過I P 編址約定,可以成功地將資料傳輸和路由到正確的網路或者子網。每個網路結點具有一個3 2 位的I P 地址,它和4 8 位的M A C 地址一起協作,完成網路通訊。該地址不但標識了一個既定的網路,而且還指明瞭是該網路上的哪個結點。

什麼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種多埠裝置,它可以連線不同傳輸速率並執行於各種環境的區域網和廣域網,也可以採用不同的協議。路由器屬於O S I 模型的第三層。第2 章曾經講過,網路層指導從一個網段到另一個網段的資料傳輸,也能指導從一種網路向另一種網路的資料傳輸。過去,由於過多的注意第三層或更高層的資料,如協議或邏輯地址,路由器曾經比交換機和網橋的速度慢。因此,不像網橋和第二層交換機,路由器是依賴於協議的。在它們使用某種協議轉發資料前,它們必須要被設計或配置成能識別該協議。

  傳統的獨立式區域網路由器正慢慢地被支援路由功能的第三層交換機所替代。但路由器這個概念還是非常重要的。本節的剩餘部分講述的都是關於第三層交換機的應用。獨立式路由器仍然是使用廣域網技術連線遠端使用者的一種選擇。

網路組建之(企業網組建)(二)

Windows 2000 組建Intranet

  一、新增元件

  1、IIS

  操作:控制皮膚→新增/刪除程式→新增/刪除Windows元件→Internet資訊服務→全選

  2、DHCP和DNS

  操作:控制皮膚→新增/刪除程式→新增/刪除Windows元件→網路服務→選中"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和"域名服務系統DNS"

  二、網路屬性設定

  操作:控制皮膚→網路和撥號連線→本地連線→屬性→Internet協議(TCP/IP)→屬性→使用下面的IP地址

  其中:

  1/2)IP地址為:192.168.0.1;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其他可不用改

  2/2)也可給伺服器多設幾個IP。比如再增加一個192.168.0.2,可選"高階→添?quot;;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

  三、DHCP(動態主機配置)

  1、呼叫DHCP

  操作:開始選單→程式→管理工具→DHCP

  2、新增DHCP伺服器

  操作:DHCP→右鍵→新增伺服器→瀏覽→選中要增加的伺服器名

  3、設定DHCP伺服器

  操作:選中伺服器名→右鍵→新建作用域

  其中:

  1/5)"作用域名"中,"名稱"項,可任填一個名稱

  2/5)"IP地址範圍"中,"起始IP地址"項,如填寫:192.168.0.10;"結束IP地 址"項,如填寫:192.168.0.244;"子網掩碼"項,  如填寫:255.255.255.0。如下圖:

3/5)"新增排除"中,如果有必要,可填寫伺服器不分配的地址或地址範圍;如果不需,則直接"下一步"

  4/5)"租約期限"可設一年(即365天)。如下圖:

5/5)依次配置分配給工作站的預設的閘道器、DNS、WINS,均填寫並新增如下IP:192.168.0.1

四、DNS(域名解析)

  1、分析:在建立DNS時,可作如下看待:

  1/6):com是"區域";lianhe是"域名";www是"主機"

  2/6)ftp.lianhe.com:com是"區域";lianhe是"域名";ftp是"主機"

  3/6):fj.cn是"區域";qz是"域名";www是"主機"

  4/6)public.qz.fj.cn:fj.cn是"區域";qz是"域名";public是"主機"

  5/6)uc2000.yeah.net:net是"區域";yeah?quot;域名";uc2000是"主機"

  6/6)lianhe.com:com是"區域";lianhe是"主機"

  2、比如,可設一個的域名(用於作WWW伺服器地址);一個 ftp.lianhe.com(用於作FTP伺服器地址);一個lianhe.com的域名(作為SMTP和 POP3伺服器地址)

  3、設定lianhe.com(對應192.168.0.1;3、4步不能顛倒!)

  1/2)建立com區域

  操作:開始選單→程式→管理工具→DNS→控制檯根節點→DNS→UC1(你的伺服器名)→ 正向搜尋區域→右鍵→新建區域→名稱:com

  2/2)建立lianhe主機

  操作:com→右鍵→新建主機→名稱:lianhe;IP地址:192.168.0.1

  3/3)建好後的樣子如下圖:

4、設定和ftp.lianhe.com(均對應192.168.0.1)

  1/4)建立lianhe域名

  操作:com→右鍵→新建域→lianhe

  2/4)建立www主機

  操作:lianhe→右鍵→新建主機→名稱:www;IP地址:192.168.0.1。如下圖:

3/4)建立ftp主機

  操作:步驟同"3)建立www主機"

  4/4)建好後的樣子如下圖:

五、WWW和FTP

1、設定WWW伺服器。比如將它的根目錄設定到C:Inetpubwwwroot下操作:開始選單→程式→管理工具→Internet服務管理器→Internet資訊服務→UC1(你的伺服器名)→預設Web站點→右鍵→屬性。如下圖:

其中: 1/3)"Web站點"中,"IP地址"選"192.168.0.1"。如下圖:

2/3)"主目錄"中,"本地路徑"填寫:C:Inetpubwwwroot;或透過"瀏覽"完成對些目錄的選擇。如下圖:

3/3)"文件"中,可修改瀏覽器預設呼叫的檔名及呼叫順序。如下圖: 

2、設定FTP伺服器。比如將它的根目錄設定到C:Inetpubftproot下操作:預設FTP站點→右鍵→屬性其中: 1/4)"FTP站點"中,"IP地址"選"192.168.0.1"。如下圖:

2/4)"安全帳號"中,選中"允許IIS控制密碼"。如下圖:

3/4)"訊息"中,"歡迎"處輸入FTP連線成功後欲顯示的話;"退出"處輸入FTP斷開時欲顯示的話。如下圖:

4/4)"主目錄"中,"本地路徑"填寫:C:Inetpubftproot;或透過"瀏覽"完成對些目錄的選擇。如下圖:

網路組建之(企業網組建)(三)

Novell NetWare 的Intranet解決方案

第一節 NetWare 5.1實現對Internet的全面利用

  NetWare 5.1 由 Novell 公司新近推出,是最為成功的NetWare版本。它可幫助企業管理和控制網路、將不同的平臺和資源整合在一起、以及配置新的應用程式和業務解決方案,從而達到對 Internet 和網路的全面利用。

作為Novell公司的旗艦產品,NetWare 5基於開放的Internet標準,允許使用者自己擴充套件網路,並實現對不同平臺的分佈應用實現有效管理。藉助業界領先的Novell目錄服務(NDS)的強大功能,NetWare 5可以實現各種規模的業務應用,並大大降低使用管理的成本和複雜性,確保包括整個網路的安全性。NetWare 5作為一個網路平臺是2000年就緒的,它可幫助企業平穩的過渡到二十一世紀的網路。目前的測試表明,NetWare 5的可靠性非常高。許多企業已經把NetWare 5作為一個組成部分,納入了他們的網路產品。NetWare 5的處理速度是Windows NT的2.5倍,是UNIX的5倍。NDS是一種先進的全域性網路目錄技術,它可以用於整個網路,包括內聯網,區域網(LAN)、廣域網(WAN)和因特網。這種NDS目錄具有可擴充套件、可分割和可複製的特點,並可以按照客戶的意願、隨心所欲的在其硬體和軟體應用上建立智慧網路。NDS成功的解決了客戶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為新一代智慧網路應用的建立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客戶解決方案中的NDS為網路的使用者提供先進成熟的全域性目錄功能,所有使用者都具備單點管理和登入的能力,並可以從任何地方方便的訪問其網路資源。

NetWare 5.1 為開發、佈署和管理下一代基於Web的應用程式提供了環境,使得企業內使用者和供應商合作伙伴可在 Internet 或企業內部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快捷地訪問這些應用程式。使用者不必在網路底層結構上增加任何投資,即可迅速、安全地將業務轉向電子商務。同時,使用者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軟體、硬體和培訓的價值--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網路維護的成本。

●佈署基於Web的應用程式變得更加迅速、可靠。

NetWare 5.1 具有效能上乘、高度可靠、基於伺服器的JAVA虛擬機器。NetWare 5.1將一些有用的工具整合在一起,利用這些工具,使用者可以快速開發、佈署並管理基於Web的應用程式。

●跨平臺解決方案簡化了從現有網路擴充套件到Web上的工作。

NETWARE 5 廣泛支援行業標準協議,能實現至最流行資料庫的連線,它還整合了多種業務工具。

●利用基於瀏覽器的工具,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網路管理。

NETWARE 5.1提供了基於Web的工具,從而實現對任何應用程式的管理(從伺服器到NDS eDirectory)。企業的IT管理員可以從任何瀏覽器、任何地方來管理網路的各個方面。

●為使用者的關鍵業務應用程式提供強大的網路能力

升級到NetWare 5.1,就可以迅速地開發、佈署和管理基於Web的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以透過最簡捷的途徑將現有網路擴充套件到Web上。 NetWare 5.1 將 IBM WebSphere Studio 和 WebSphere SE 整合在一起,提供了迅速開發、佈署和管理基於Web的應用程式所需的工具。NetWare 5.1 還提供了高可靠性的、基於伺服器的 Java 虛擬機器,對目前使用Java 網路的使用者來說,它是完美的中間層伺服器解決方案。

由於NetWare 5.1是開放的、基於標準的跨平臺解決方案,因此它可以十分靈活地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連線。NetWare 5.1 整合了確保百分之百符合 Java 要求的工具;可支援業界目前常用的標準協議;可實現與流行的資料庫(諸如Oracle8i 和 微軟公司的SQL Server)的連線;可提供一個開放的應用程式環境。

●在WEB上的網路管理功能和安全性

透過 NetWare 5.1,使用者現在可以從任何地方管理網路,因為NetWare Management Portal TM 提供了安全的、基於瀏覽器的工具,允許使用者使用簡單方便的單點網路管理功能,從遠端管理整個網路。這一可靠的系統,可實現對企業網路資源的高效接入,它的網路底層支援結構在全世界堪稱一流。 NetWare 5.1還可為企業組織及其關鍵資料和應用程式提供所需的安全性。隨著企業內部網路上資訊的越來越多,同時這些網路日益向 Internet 開放,重要的網路資訊也日益暴露於外界。NetWare 5.1可以在整個企業組織內實施一個一致的、通用的安全機制,確保在公共網路上實現高階別的資料整合和保密性。

Novell的BorderManager與NetWare 5能提供整合安全的服務解決方案。它充分利用NDS的功能,可以使企業充分利用因特網技術的同時保護企業的資訊免受內、外部的侵襲干擾。使用者不必在安全性和效能之間作出取捨,確保使用者的高效能,透過集中的管理控制,減低網路的整體成本。BorderManager的內容包括:

·  防火牆服務:BorderManager所提供的防火牆可以同時保護企業網路免受來自組織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侵襲。BorderManager防火牆一方面在企業內聯網和因特網之間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隔離屏障,對付來自外部的侵襲。另一方面,將企業內聯網分割成安全的網段,保護企業敏感資訊免受來自內部的侵襲。

·  虛擬專用網路服務: BorderManager允許企業採用因特網作為其不同站點的連線鏈路,不僅讓遠端客戶機實現對企業內聯網的訪問,而且可以實現企業業務夥伴與企業內聯網的連線,構成企業外聯網(Extranet)。因特網上還可以採用加密手段來防止竊聽者的非法訪問。

·  代理快取服務(Proxy Caching):BorderManager提供了強化效能的Web和FTP代理快取服務,他們可以在不損害安全性的前提下,確保高水平的網路效能。企業可透過BorderManager快取服務來減少所需的Web伺服器數量,從而降低裝置成本和管理成本。

·  驗證服務:BorderManager驗證服務(BMAS)將RADIUS(遠端驗證撥入使用者服務)協議的遠端訪問安全性與NDS的易用性及便利性結合在了一起,它允許遠端使用者透過因特網,透過單一口令的網路登入,就可以訪問他們的所有網路資源。

Novell的GroupWise結合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效率,把MIME、POP3、IMAP等開放式應用發展介面植入 GroupWise的核心程式中,使得所有支援前述標誌的應用軟體,都可以在GroupWise上執行,但相對地提供更完整的功能,如工作進度表、工作管理、檔案管理、工作流程以及電子郵件等常見的專案。GroupWise創新的提出了"萬用信箱"(Universal Mailbox)的概念,"萬用信箱"的設計完善地在單一郵局中整合了電子郵件、工作進度、專案管理、傳真、語音郵件等應用,宛如PC軟體上的 Office一樣,使用者只需在單一的介面下操作各種功能。在GroupWise 5.0加入了檔案管理和工作流程。它利用NDS來處理新增郵箱和遷移的衍生的管理工作。反之,當你更改了NDS目錄在企業網路內的位置,也可同步更新 GroupWise通訊錄內相關記錄的相對位置。這種單一管理源充分應用在NetWare和GroupWise系統上,正是網路管理者理想工具,也為企業節省下龐大的管理開支。

Novell NetWare 的Intranet解決方案

第二節 Novell NetWare 4.11的 Intranet 產品

  Novell的IntranetWare可以幫助NetWare使用者在繼續使用原有網路服務的同時,實現現有傳統區域網向Intranet的平滑過渡,無需對其原有網路進行"破壞和重建"。這也正與我們在上一章中討論的企業 Intranet 組建原則相符。作為全新服務的Intranet平臺軟體,IntranetWare提供檔案、列印、安全性、網際互連、目錄服務和Web站點發布等 Internet核心服務。 IntranetWare建立在NetWare 4.11之上,同時整合了當時最新的Internet和Intranet技術,包括高效能的Web伺服器、Netscape瀏覽器、FTP檔案和Unix 列印伺服器、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支援、IPX/IP閘道器以及內建廣域網路由等多種功能。因此,IntranetWare結合完備的 Internet/Intranet的應用軟體(Internet/Intranet Application) GroupWise和Managewise實現電子郵件和網路管理服務,可作為一個Internet/Intranet 平臺套件為建立企業內部網生成全面的解決方案。

  因為目前還有很多企業使用的是 Novell NetWare 4.x,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轉換到更多高版本或其他平臺,因此,我們在這章裡將著重介紹基於Novell NetWare 4.11的 Intranet 產品--IntranetWare。

  Novell IntranetWare產品由如下四張光碟組成,其分別提供的服務如下表所示:

網路組建之(企業網組建)(四)

Linux 組建Inteanet (Red Hat Linux)

Linux 的安裝方式

  對大多數使用者而言,可以透過下面兩種方式之一安裝L i n u x 系統。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

  1) 光碟安裝。

  條件是擁有完整的Linux CD-ROM ,而且計算機有被L i n u x 支援的C D - R O M驅動器。對於市面上流行的一些L i n u x 版本而言(如Red Hat Linux ),如果你的硬碟裡已經安裝了D O S / Wi n d o w s 的話,就不需要另外製作啟動軟盤了。當然,如果光碟是自啟動的,也就不需要軟盤支援。但是,有些自刻的"自啟動"光碟的啟動映象沒有做全,往往會在安裝時要求插入軟盤,請注意!另外的一些L i n u x 可能需要一張以上的啟動盤,如Linux Slackware 就需要一張r o o t 盤和一張b o o t 盤。一般L i n u x 系統都提供在D O S 和類L i n u x 系統下製作啟動軟盤的工具,最好檢視相應版本L i n u x 的技術文件,或向光碟的供應商諮詢。

  對於Red Hat Linux 而言,可以直接使用光碟上d o s u t i l s 子目錄下的r a w r i t e 工具來將. . i m a g e s b o o t . i m g 解開到軟盤上,啟動盤就做好了。

  2) 網路安裝。

  如果你不能採用光碟安裝,但是可以訪問網路的話,建議透過網路F T P 站點來安裝L i n u x ,注意,這裡的網路指的是區域網,如果你暫時還是透過撥號上網的話,最好去購買一張光碟吧!如果你可以訪問I n t e r n e t 的話,就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提供L i n u x 的地方。

  對於Red Hat Linux 而言,在f t p : / / f t p . r e d h a t . c o m / p u b / M I R R O R S 可以找到提供安裝程式的映像站點的清單。

Linux 組建Inteanet (Red Hat Linux)

安裝Linux 的硬碟分割槽

  為了安裝L i n u x ,你必須為它準備硬碟空間。這個硬碟空間必須和你的計算機上安裝的其他作業系統(如Wi n d o w s ,O S / 2 或著其他版本的L i n u x )所使用的硬碟空間分開。這項工作就是我們馬上要進行的硬碟分割槽。

  1. Linux 硬碟分割槽的基礎知識

  一個硬碟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分割槽。訪問每個分割槽就像訪問不同的硬碟。每個分割槽甚至可

以有一個型別用來表明這個分割槽中資訊是如何儲存的。例如,D O S 、O S / 2 和L i n u x 使用不同的硬碟分割槽型別。你可以這樣處理你的L i n u x 分割槽:

  1) 可以將L i n u x 安裝在一個或多個型別?quot;Linux Native "的硬碟分割槽,通常稱為"L i n u x原始分割槽"。同時還需要一個型別為"Linux Swap "的分割槽,也叫做"L i n u x 交換分割槽"。

  2) Linux 對分割槽的最小要求是:一個"Linux Native "加一個"Linux Swap "分割槽。要特

別注意的是,L i n u x 一定不可以安裝在D O S / Wi n d o w s 的分割槽內!

  3) 即使你將L i n u x 安裝在一個專門的硬碟,或者一臺不安裝其他作業系統的計算機上,你仍需要為L i n u x 建立分割槽。相對而言,這種情況非常簡單,因為不必為硬碟的其他分割槽操心。

  對於網站建設者而言,我們推薦採用這種方法,你甚至可以不要D O S / Wi n d o w s ,因為在你的網站對外發布(供外界訪問)的時候,你只能使用L i n u x 系統,而且,一般網站總是處於"釋出"的狀態,你將幾乎沒有機會執行你的D O S / Wi n d o w s 。

  4) 對於一般使用者,另一種更普遍的情況是:將L i n u x 安裝在已經含有其他作業系統的硬碟上。這種情況就有一點複雜,因為一個錯誤就可以毀了你現有的分割槽,更不用說它含有的資料!

  L i n u x 透過字母和數字的組合來標識硬碟分割槽,如果你習慣於使用類似"C 盤/ D 盤"來標識硬碟分割槽的話,可能會搞混。L i n u x 的命名設計比其他作業系統更靈活,能表達更多的資訊。

  歸納如下:

  1) 分割槽名的前兩個字母表明分割槽所在裝置的型別。你將通常看到h d (指I D E 硬碟),或s d(指S C S I 硬碟)。

  2) 第三個字母表明分割槽所在的裝置號。例如:/ d e v / h a d (第一個I D E 硬碟)或/ d e v / s d b(第二個S C S I 硬碟)。

  3) 最後的數字代表分割槽。前四個分割槽(主分割槽或擴充套件分割槽)用數字1 到4 表示。邏輯分割槽

從5 開始。例如,/ d e v / h d a 3 第一個I D E 硬碟上的第三個主分割槽或擴充套件分割槽; / d e v / s d b 6 是第二個S C S I 硬碟上的第二個邏輯分割槽。

  在重新對你的硬碟分割槽時,可能遇到三種情況,一般而言,對它們的處理方法分別應該是這樣的:

  1) 有未分割槽的空閒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已定義的分割槽未佔有整個硬碟空間,也就是說空閒空間不屬於任何已定義的分割槽。仔細想一下,一個未用的硬碟也屬於這種情況,不同的只是所有的空間都不屬於任何已定義的分割槽。這時,只須簡單地從未用的空間建立所需的分割槽。

  2 )有未用的分割槽。你可能已經將硬碟分成諸如C 、D 、E 這樣的D O S 分割槽,但是有一個分割槽現在沒有使用,或是已經被清空,你或許希望將L i n u x 安裝在這裡。如果你屬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這個未使用的分割槽。這時,先得刪除這個分割槽,然後再在這個空間建立合適的L i n u x分割槽。

  3) 在已有分割槽中有空閒空間。如果你已經將硬碟分割槽,並且沒有一個完全空閒的分割槽,以下就是你應該看的了。這是最常見的情況。不幸的是,這也是最難對付的情況。雖然你有足夠的空間,但卻屬於已用的分割槽。除了加一個硬碟外(這時你只需要考慮你的銀子,其他就好辦了),還有兩種選擇:

  a. 破壞性的重新分割槽。首先刪除一個大的分割槽,然後建立幾個小的分割槽。被刪除的那個大的分割槽中的所有資料將被破壞。這就是說必須做一次完全的備份。為安全起見,做兩套備份,使用校驗(如果你的備份軟體有此功能),在刪除分割槽之前試著讀一下你備份的資料。這將是一件麻煩的工作,但為了保護你以前的工作,還是十分必要的。注意一點,如果你刪除的分割槽含有作業系統,還得重灌作業系統。在建立了小的分割槽之後,可以重灌軟體,恢復資料,然後繼續安裝L i n u x 。

  b. 非破壞性的重新分割槽。這裡,你可以執行一個提供這種功能的應用程式。這個程式可以將大分割槽變小而不丟失分割槽中的檔案。很多人發現這種方法是可靠而沒有麻煩的。那麼你該用什麼軟體呢? 市場上有好幾種磁碟管理的軟體產品,就筆者看來,它們在功能和可靠性方面大同小異,例如Partition Magic 就是一個口碑不錯的分割槽軟體。Red Hat Linux 也為I n t e l 系統提供了一個這樣的軟體:在Linux/Intel CD-ROM 上d o s u t i l s 目錄中的f i p s 。

  2. Linux 硬碟分割槽的實際操作

  儘管可以根據我們已經提到的分割槽原則,將L i n u x 裝在一個單一的大分割槽中,但更好的主意是將它分開。綜合了單一分割槽的簡單性和多分割槽的靈活性,我們推薦以下配置。請注意:

  如果你想安裝L i n u x 的所有軟體包的話,必須使用這裡指出的較大的分割槽尺寸。事實上,你可能會加大我們推薦的尺寸,以使將來升級時不必重新分割槽。

  1) 一個交換(s w a p )分割槽。交換分割槽用來支援虛擬記憶體。如果你的計算機記憶體小於 1 6 M B ,必須建立交換分割槽。即使你有更多的記憶體,仍然推薦使用交換分割槽。交換分割槽的最小尺寸是你的記憶體的大小,或1 6 M B (兩者取大)。交換分割槽最大可以達到1 2 7 M B ,所以建立更大的交換分割槽是浪費空間。注意,可以建立和使用一個以上的交換分割槽(儘管這通常安裝在大的伺服器上)。

  2) 一個根(r o o t )分割槽。根分割槽是"/"(根目錄)所在地(注意不是/ r o o t )。它只需要啟動系統所須的檔案和系統配置檔案。對於大多數系統,5 0 M B 到1 0 0 M B 的根分割槽可以工作得很好。

  3) 一個/usr 分割槽。/ u s r 是L i n u x 系統的許多軟體所在的地方。根據你交換安裝的包的數量,這個分割槽應該在3 0 0 M B 到7 0 0 M B 之間。如果可能,將最大的空間用於/ u s r 分割槽。任何你以後將要安裝的基於R P M 的包都會使用比其他分割槽更多的/ u s r 空間。

  4) 一個/ h o m e 分割槽。這是使用者的h o m e 目錄所在地; 它的大小取決於你的Linux 系統有多少使用者,以及這些使用者將存放多少資料。如果系統將用作E - m a i l 服務的話,為每一位使用者預留5 M B 左右的空間,如果將提供個人主頁存放空間的話,則應至少為每位使用者預留2 0 M B 空間。

  對於網站建設者,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你的We b 服務和匿名F t p (/ h o m e / f t p )伺服器的內容也在這裡!

  另外,你的環境可能會要求你建立一個和多個以下的分割槽:

  1) 一個/usr/local 分割槽。一般/ u s r / l o c a l 用來存放與其餘L i n u x 系統不同的軟體,如不是R P M 包的軟體。它的尺寸取決於你準備存放的這些軟體的數量。

  2) 一個/usr/src 分割槽。在一個L i n u x 系統中,/ u s r / s r c 通常存放兩樣東西:

  L i n u x 核心源程式。核心的所有源程式都放在這裡,新的核心也在這裡建立。目前,核心源程式大概有3 0 M B 。記住,你可能需要更多的空間來建立核心,或者儲存幾個不同版本的核心。

  R P M 包的源程式。如果安裝了包的源程式,檔案將存放在這裡。注意,除非特別指定,

  建立包也將使用在這裡的一個`建立目錄`。

  同樣,這個分割槽的尺寸也取決於你將在這裡安裝的軟體的數量。

  3) 一個/ t m p 分割槽。就像它的名字,/ t m p 分割槽用來存放臨時檔案。對於一個大型的,多使用者的系統或者網路伺服器,專門建立一個/ t m p 分割槽是一個好主意。對於一個單使用者的工作站,就不必專門建立一個/ t m p 分割槽了。

  4) 一個/var 分割槽。你的L i n u x 系統將把日誌寫在/ v a r / l o g 。列印佇列的檔案通常寫在/ v a r / s p o o l 。這只是兩個寫在/ v a r 的例子。除非特別配置,/ v a r 將是根檔案系統的一部分,通常不佔很多空間。如果你的系統有很多列印、郵件、或者日誌,可以考慮專門建立一個/ v a r 分割槽。

  一般來講,只有多使用者或者伺服器才需要專門的/ v a r 分割槽。

  5) 一個/boot 分割槽。這裡提到的分割槽多數是針對大的系統,這個分割槽則對空間很少的小的系統很有用。在上文中,我們討論了標準P C 的B I O S 的一些限制,以及這些限制如何影響L I L O 的啟動。所有L I L O 啟動時需要的檔案都在/ b o o t 目錄。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專門為根檔案分一個區,大小至多6 4 M B ,最好首先分這個區,然後再分/ u s r 等等。

Linux 組建Inteanet (Red Hat Linux)

開始安裝

  將C D - R O M 安裝光碟放入光碟機並重新啟動計算機,等待進入初始螢幕。

  1. 系統環境設定

  若要繼續安裝,需要為將完成的L i n u x 系統進行一些環境設定:

  首先,安裝程式會出現一個語言選擇對話方塊(Choose a Language ),要求選擇一種安裝過程中使用的語言。一屏顯示8 種不同的語言供選擇,還可使用上箭頭鍵和下箭頭鍵上下移動游標翻動螢幕,使出現更多的選擇。選擇好適當的語言,移動游標到它上面使之成為高亮度,然後選擇 O K 鍵。參見圖1 。

  接下來,會出現一個與圖2 類似的鍵盤選擇對話方塊"Keyboard Ty p e ",如圖2 - 5 所示,要求選擇一種鍵盤型別。同樣使用方向鍵,就可以上下移動游標翻動螢幕。選擇你想用的鍵盤型別,使之成為高亮度,然後點選O K 鍵。在以後的安裝過程以及每次啟動Red Hat Linux 系統時,你所選擇的鍵盤型別都會自動載入。如果在啟動Red Hat Linux 系統後,想更改已選定的鍵盤型別,可以使用/ u s r / s b i n / k b d c o n f i g 命令。

  最後,安裝程式會自動檢查系統以確定是否需要P C M C I A 卡(即P C 卡)的支援。

  P C M C I A 支援必須瞭解計算機的P C M C I A 控制器型別和安裝時需要用的P C M C I A 裝置型別。支援P C M C I A 裝置的計算機有一個控制器、一個或多個可以安裝P C M C I A 裝置(如調變解調器、網路介面卡、S C S I 卡等)的槽口。現在大多數基於I n t e l 的計算機都支援P C M C I A 。如果安裝程式自動檢測到了P C M C I A 控制器,就會詢問在安裝過程中是否需要P C M C I A 支援。在一臺有P C M C I A 的計算機上安裝Red Hat Linux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在安裝過程中是否會使用P C M C I A 裝置。如果你的筆記本有內建的C D - R O M 驅動器,安裝Red Hat Linux 就不需要P C M C I A 支援。但在下面兩種情況下,需要P C M C I A 支援:

  1) 透過C D - R O M 安裝Red Hat Linux ,而C D - R O M 驅動器接在P C M C I A 卡上。

  2) 透過網路方式安裝,網路卡基於P C M C I A 。

  在檢測到P C M C I A 後,如果需要P C M C I A 支援,就按照安裝程式要求插入支援軟盤,然後點選OK 鍵。當支援盤載入時安裝程式會顯示一個程式條,標示安裝過程,結束後表示安裝成功。

  2. 選擇一種安裝方式並進行安裝

  環境設定完成後,安裝程式會詢問使用什麼方式安裝。必須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從R e dHat Linux 安裝程式提供的安裝方式中選擇一種,繼續以下的安裝。

  L i n u x 提供的安裝方式有5 種,如圖3所示。

  1) Local CD-ROM (本地光碟機),需要有C D - R O M 驅動器和Red Hat Linux CD-ROM ,不需要支援盤。

  2) NFS image (N F S 映像伺服器),從一個輸出Red Hat Linux CD-ROM 或Red Hat Linux 的映像N F S 伺服器安裝,不需要支援盤。

  3) Hard Drive (硬碟),需要本地硬碟有已複製好的Red Hat Linux 檔案,需要支援盤。

  4) FTP (遠端檔案伺服器),直接從F T P 伺服器下載Red Hat Linux ,需要支援盤。

  5) SMB (S M B 映像),從一個Wi n d o w s 系統的共享盤或者從執行Samba SMB 的L i n u x 系統安裝Red Hat Linux ,需要支援盤。

  3. CD-ROM 安裝方式舉例

  我們推薦使用前面介紹過的兩種最常用的安裝方式之一,即圖2 - 6 中的第1 種和第4 種方式來安裝。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這兩種方式的具體安裝步驟。

  首先介紹從光碟進行安裝,這種安裝方式是最直接的一種,只需將需要安裝的包從C D -R

  O M 中讀出,再安裝到硬碟就可以了,非常簡單。不過必須擁有完整的Linux CD-ROM ,而且計算機裝有被L i n u x 支援的C D - R O M 驅動器。

  第一步,在上面的"選擇安裝方式對話方塊"中移動游標至C D - R O M 項,點選O K 鍵。接下來安裝程式會自動檢查你的系統,試圖找出並識別你的C D - R O M 驅動器,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如果你使用的是IDE CD-ROM 驅動器,也叫ATAPI CD-ROM 驅動器,它將自動識別

出並繼續安裝。

  2) 如果安裝程式沒能自動識別出你的C D - R O M 驅動器,它將詢問C D - R O M 的型別。這時,如果是連在一個S C S I 卡上的(這是很常見的情況),只需鍵入S C S I 即可。然後在接下來的"驅動程式對話方塊"中選擇S C S I 驅動程式或與你的卡最相近的驅動程式。

  3) 如果你使用的既非IDE CD-ROM 也非SCSI CD-ROM ,而安裝程式又沒能自動識別出,

  就要從安裝程式列出的它所支援的C D - R O M 驅動器中選擇一個,必要的話還要指定有關選項。例如,你有一個ATAPI CD-ROM ,而安裝程式沒有找到它。那你必須重新啟動,然後輸入命令列linux hdX = cdrom 。根據C D - R O M 所連線的介面和它的主從配置,更改X 為下面字母中的一個(a 代表第一個I D E 控制器,主;b 代表第一個I D E 控制器,從;c 代表第二個I D E 控制器,主;d 代表第二個I D E 控制器,從)。

  第二步,當啟動器被識別後,安裝程式會要求把Red Hat Linux CD-ROM 放入C D - R O M 驅動器,然後點選O K 鍵。經過短暫的等待後,將出現Installation Path 對話方塊,安裝程式會提示你是安裝還是升級。因為利用R P M 技術,Red Hat Linux 5.1 具有從以前的Red Hat Linux 版本升級的能力,如果已經安裝了低版本的Red Hat Linux 系統並想升級,可以在此處點選U p g r a d e 。

  如果想完全安裝或是重新安裝L i n u x 系統,則點選I n s t a l l 鍵,安裝繼續向下進行,見圖4。

  第三步,安裝程式會自動檢查計算機內的S C S I 介面卡。如果沒有檢測到,它會跳出對話方塊詢問是否裝有S C S I 介面卡,點選Ye s 。下一個對話方塊會顯示出一系列S C S I 驅動程式,選擇與安裝的最接近的S C S I 介面卡驅動程式,然後指定所選擇的驅動程式的一些選項。一般大多數S C S I 驅動程式會自動檢測出硬體裝置而不用自己填寫。

  第四步,應該為安裝Red Hat Linux 的一個或多個硬碟分割槽定義載入點(mount points ),以使安裝程式知道在哪裡進行安裝。這意味著要進行硬碟分割槽的建立。有關硬碟分割槽的內容,我們在2 . 2 . 4 節都已經詳細介紹過了。安裝程式會顯示一個"Disk Setup 對話方塊"讓你選擇硬碟分割槽工具。

  如圖5 所示,安裝程式提供了兩種選擇:Disk Druid 方式和f d i s k 方式。Disk Druid 是R e dHat Linux 安裝時的一種硬碟管理工具,它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建立和刪除硬碟分割槽,另外還可以管理每個分割槽的載入點。一般來說,Disk Druid 已能滿足典型的Red Hat Linux 安裝的分割槽要求,但它不適用於在S PA R C 系統中安裝Red Hat Linux 。而f d i s k 是傳統的L i n u x 硬碟分割槽工具,它有著簡單的使用者介面。如果你對硬碟分割槽有一些經驗的話,它顯得比Disk Druid 更簡單、靈活、適用。選擇將要適用的硬碟分割槽工具,然後點選回車。

  如果選擇Disk Druid 方式,就會出現Current Disk Partitions 對話方塊,如圖6 所示。可以把這個對話方塊劃分為兩部分:螢幕上半部分是一個有關硬碟分割槽的列表,下半部分是有關硬碟配置的內容。硬碟分割槽列表中每一行代表了一個已建立完的硬碟分割槽,表中的五列分別代表了5 個域:

  o Mount Point (載入點)指明瞭安裝和使用Red Hat Linux 時在哪裡載入硬碟分割槽。

  o Device (裝置名)顯示硬碟分割槽的裝置名。

  o Requested (申請空間大小)顯示這個分割槽定義時申請的最小空間。

  o Actual (實際空間大小)顯示當前分配給這個分割槽的空間。

  o Ty p e (型別)顯示分割槽的型別。

  如果在螢幕上找不到自己建立的分割槽,在Ty p e 域右邊還有一個捲軸,使用up arrow 和down arrow 鍵就可上下翻動,顯出更多的硬碟分割槽情況。注意,在最後有一個U n a l l o c a t e dRequested Partitions 標示,其後的分割槽是已向系統申請,卻因空間不夠等原因而未分配空間的。

  在螢幕下半部分的Drive Summaries 區域,每一行代表了系統的一個硬碟,每行有以下6 個

域,顯示了硬碟的配置情況:

  o Drive 域顯示硬碟的裝置名。

  o G e o m [ C / H / S ]域顯示硬碟的物理資訊(g e o m e t r y ),包括硬碟的柱面、磁頭和扇區的數量。

  o To t a l 域顯示硬碟所有可用空間。

  o Used 域顯示硬碟中有多少空間當前已經分配。

  o Free 域顯示硬碟中有多少空間還沒有分配。

  o Bar Graph 域用圖形表示硬碟當前已用的空間,#號越多表示空閒空間越少。

  另外,在螢幕最下方還有五個按鈕,可以用來增加/刪除分割槽,修改分割槽屬性,確認所做

的改動或退出Disk Druid 。

  A d d 按鈕用來申請一個新的分割槽。選擇後,會出現A d d 對話方塊,仿照硬碟分割槽列表中內容,在各域中逐一填寫新分割槽的各屬性。

  E d i t 按鈕用來修改硬碟分割槽列表中當前啟用分割槽的屬性。選擇它,也會出現一個對話方塊,如果分割槽資訊還未寫到硬碟上,則可以進行修改。

  D e l e t e 按鈕用來刪除硬碟分割槽列表中當前啟用的分割槽。選擇這個按鈕,會出現一個對話方塊,確認刪除。

O K 按鈕將把所做的任何修改寫入硬碟。在Disk Druid 重寫硬碟分割槽表之前,會要求確認修改。另外,定義的載入點也會傳給安裝程式,Red Hat Linux 系統會使用這些系統來定義檔案系統的規劃。

  B a c k 按鈕使Disk Druid 不儲存任何修改而退出當前螢幕。選擇這個按鈕後,安裝程式會退到前一個螢幕,重新開始設定。

  瞭解各部分的內容和各按鈕的作用後,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進行設定和修改。

  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下面我們分別就如何建立、修改和刪除一個分割槽舉例:

  1) 建立:

  將游標移到A d d 按鈕上,按空格或Enter鍵,然後會出現一個Edit New Partition 對話方塊,如圖7 所示。

將游標移到Mount Point (載入點)域,輸入你決定使用的分割槽路徑。如果是根目錄,則填/;否則按實際路徑填寫,如圖8 中的/ u s r / l o c a l 。然後填寫S i z e (分割槽大小)域,分割槽大小單位是M e g s (兆)。其下的G r o w a b l e 域用來標示上面輸入的大小是這個分割槽的確切容量還是最小容量。按空格鍵出現[ * ]表示選中,這個分割槽可以增大到填滿整個硬碟未分配的空間,並且其容量還可以隨著其他分割槽的修改而增加或減少;再按則撤銷選中狀態。接下來,可以使用up arrow 和down arrow 鍵,在Ty p e 域上下移動游標選擇適當的分割槽型別。最後,在Allowable Drives 域所列出的系統中安裝的硬碟中,選擇合適的硬碟讓Disk Druid 安置分割槽。

完成以上所有操作後,選擇O K 按鈕就可以建立出新的分割槽;如果想取消以上的設定,選擇C a n c e l 按鈕。有時,由於設定中的一些錯誤,Disk Druid 不接受建立的申請,但它會彈出Unallocated Partitions 對話方塊,框中列出目前還沒有分配的所有分割槽,以及它們未分配的原因。可以透過該對話方塊,查出錯誤,再重新申請。

  3) 修改:

  在前面講述過的Current Disk Partitions 對話方塊中選擇要修改的一個分割槽,再用Ta b 鍵將游標移動到E d i t 按鈕上,並按空格鍵。螢幕將彈出一個建立時十分類似的對話方塊。在相應的域做出想要做的修改後,選擇O K 按鈕,並按空格鍵。注意,如果一個分割槽已經存在於硬碟上,則只能修改這個分割槽的載入點。如果想做其他修改,必須刪除這個分割槽然後重建它。

  4) 刪除:

  在前面講述過的Current Disk Partitions 對話方塊中選擇要刪除的一個分割槽,再用Ta b 鍵將游標移動到D e l e t e 按鈕上,並按空格鍵。對於刪除操作,將會彈出對話方塊要求確認刪除。完成分割槽配置並輸入載入點之後,出現類似圖2 - 11 所示的對話方塊,選擇O K ,並按空格鍵即可。如果想取消在Disk Druid 中所做的修改,並且想用f d i s k 替代,可以選擇B a c k 按鈕,並按空格鍵。如果想繼續使用Disk Druid ,但是要重新開始設定,可以按F 5 ,Disk Druid 會自動回到它的初始狀態。

  如果選用f d i s k 方式,將會看到圖9 所示的對話方塊,提示需為安裝L i n u x 提供至少5 0 M B的空間,並建議將分割槽設在第一或第二的硬碟驅動器,以方便啟動L I L O 。在這個對話方塊中,列出了計算機內的所有硬碟(如圖中的亮條),使用方向鍵,將亮條移到想要分割槽的硬碟,再使用Ta b 鍵使游標移到E d i t 按鈕上,再按空格鍵即可進入f d i s k 並對所選擇的硬碟進行分割槽。重複這一過程,可對每個硬碟進行分割槽。完成所有希望的操作後,移動游標到D o n e 按鈕,點選空格鍵。安裝程式可能要求重新啟動計算機,這是修改分割槽資料後的正常現象。點選O K 鍵,計算機將重啟動。重啟動完成後,重複上面介紹的各步,直到回到上一步,再次選擇D o n e 就可以了。

  使用f d i s k 方式進行硬碟分割槽極為簡單,而且它提供了一個簡單易用的線上幫助,如圖10所示,可以用m 調出線上幫助系統。下面是可能使用到的簡單命令:

  p 命令:列出當前的分割槽。

  n 命令:增加一個分割槽。

  t 命令:改變分割槽型別。Linux fdisk 建立的分割槽預設型別為Linux native ,使用此命令,後跟一個數字可將預設型別更改,如t 82 ,可以將系統預設型別改為Linux swap 。

  l 命令:可以檢視分割槽型別及對應值的清單。

  w 命令:將所有更改存檔並退出f d i s k 。

  q 命令:不儲存更改就退出f d i s k 。

  第五步,檔案系統配置。上面我們介紹瞭如何為硬碟分割槽及定義檔案系統的載入點,下面還要介紹如何將Red Hat Linux 能識別的檔案系統的分割槽指派為Red Hat Linux 檔案系統的不同部分和在啟動時連線一個N F S 卷。完成了第4 步的操作後,螢幕上會出現對話方塊。在這個對話方塊中首先選擇要指派的分割槽,然後將游標移動到E d i t 按鈕上點選空格鍵或直接點選Enter鍵,再在彈出的對話方塊中輸入指派的載入點。這時你會發現在對應分割槽的Mount Point 域出現了剛填入的內容。以後被指派的分割槽將在Red Hat Linux 系統啟動時自動安裝到載入點位置。R e dHat Linux 同樣允許在啟動時連線一個可以在網路中共享的目錄結構-N F S 卷。為L i n u x 系統增加一個只讀檔案N F S 載入點需要進行網路配置。由於下面我們將介紹網路安裝方式,這裡就不詳細敘述了。螢幕首先會彈出幾個與網路相關的對話方塊,請根據實際情況並參見下一節進行填寫。然後會出現Edit Network Mount Point 對話方塊,如圖11 所示。在這個對話方塊中對應的域,分別輸入N F S 伺服器名、輸出檔案系統路徑和這個檔案系統的載入點。最後,將游標移動到O K 按鈕上,再按空格鍵,就完成了。

  第六步為Red Hat Linux 初始化交換分割槽(Swap space )。螢幕會彈出Active Swap Space對話方塊,如圖12 所示。框中列出可供選擇的硬碟分割槽。使用空格鍵從中選出想要初始化的交換空間,然後點選O K 鍵即可。如果在此列表中找不到想要初始化的空間的名稱,請確認已經在上面的第4 步中使用Disk Druid 或f d i s k 建立了一個使用這個名字的硬碟分割槽,並已經把它設為Linux swap 型別。還要注意的是,一旦選定一塊空間,初始化後會丟掉原來上面所有的資訊,因此對重要的資訊請做好備份,以免意外丟失。在這個對話方塊的下部還有一個選擇按鈕(Check for bad blocks during format ),點中此按鈕,就可以在格式化時自動檢測分割槽的壞塊。

  第七步,硬碟分割槽建立完畢,載入點已定義,交換分割槽也初始化完後,對所有新建立的分割槽進行格式化。螢幕會彈出Partition To Format 對話方塊,如圖13 所示。列出供格式化的分割槽清單,在清單中選擇要格式化的分割槽,然後點選O K 鍵。在這個對話方塊的下部還有一個選擇按鈕(Check for bad blocks during format ),點中此按鈕,就可以在格式化時自動檢測分割槽的壞塊。格式化分割槽功能還可以用於已存在的分割槽,徹底刪除無用的資料並進行硬碟整理和維護。這裡要注意的就是要小心操作,不要誤將存有需保留資料的硬碟格式化了。

  第八步,完成了上面的各步操作後,將進入安裝過程的最後一步-包的安裝。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了,L i n u x 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為了安裝、除錯、使用以及升級的方便,使用包的形式來構建整個系統。每個包提供了一個經過充分測試的、已經配置好的、隨時可以執行的軟體,而Red Hat Linux 系統就是由所有必需的軟體捆綁而成,因此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包又按照他們各自的功能進行了分組,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單個的包或是包的元件安裝到自己的L i n u x 系統裡。如圖14 所示的Components to Install 對話方塊內有一個選擇按鈕(Select individual packages ),選中此按鈕表示將安裝單個的包,否則表示將安裝元件。

  在這個對話方塊中的Choose components to install 域列出了所有元件的資訊,可以翻動右邊的捲軸檢視更多的元件名稱。將游標移到想要安裝的元件上,再按空格鍵,就可以選中這個元件。如果選擇按鈕在安裝單個包狀態,此時會彈出選中組內所有包的列表,如圖15 所示。同樣使用空格鍵就可以在其中選擇想要安裝的包,然後在圖中的Select packages 和S e l e c tg r o u p s 分別點選O K 鍵。在這裡還可以按F 1 鍵獲得當前包的詳細資訊,包括包的描述,看完後點選O K 鍵就可以返回。請注意,有一些包會由核心或某些庫進行呼叫,必須安裝,因此處於不可選狀態。另外,如果願意用700 MB 以上的硬碟空間安裝完所有的包,那麼在元件清單的最後有一個E v e r y t h i n g 選項,只要選中它即可。

  選擇完要安裝的包之後,安裝程式會自動檢查這些包的相關性。因為許多軟體包常常相互支援、相互呼叫,為了保證正常工作,系統中必須安裝所有相關的軟體包或庫。例如,許多圖形化的Red Hat Linux 系統管理工具需要p y t h o n 和p y t h o n l i b 包支援。包之間的相關性可能使用者並不太熟悉,不要擔心,為了讓系統擁有所有需要的包,Red Hat Linux 會在每次安裝或刪除包的時候自動檢查它們的相關性。安裝時,如果有需要安裝的包而未被選中,程式會彈出Unresolved dispendencies 對話方塊列出相關包的清單,提示將需要的包增加到選擇中;刪除時,如果選擇刪除一些將會使用到的包,程式會自動提示因刪除會導致其他包不可用而請求撤銷此操作。

解決完包的相關性問題後,螢幕將彈出一個對話方塊提示已將所有安裝的包的清單寫在日誌檔案/ t m p / i n s t a l l . l o g 之中。選擇O K 按鈕,再按空格鍵就可以繼續安裝。等待幾分鐘,待安裝程式將分割槽格式化完後,會彈出Install Status 對話方塊提示正在安裝包。這個對話方塊有六個域,包含了有關安裝包的幾乎所有資訊:

  o Package 域列出正在安裝的包的名稱。

  o Size 域列出正在安裝的包的大小,以K 為單位。

  o Summary 域列出正在安裝的包的簡單描述。

  o Package Installation Progress Bar 是一個顯示當前包安裝程式的程式條。

  o Statistics Section 域包含有關所有包(To t a l )、已安裝的包(C o m p l e t e d )和未安裝的包

(R e m a i n i n g )的統計資訊,如包的數量(P a c k a g e s )、大小(B y t e s )和需要的時間(Ti m e )。

  o Overall Progress Bar 是一個表示離安裝結束的剩餘時間的程式條。

  如果是用F T P 方式安裝,則每從F T P 站點接收到一個包還會顯示一個接收到資訊。這已經是安裝的最後一步,所有的設定工作都已經完成,現在要做的事就是靜靜地等待計算機讀入所選擇的軟體包。如果你選擇要安裝的包的數量較多或你的計算機的速度較慢的話,可以乾點別的事情而不用守著計算機螢幕上枯燥的程式條,剩下的工作就全部交給計算機自己完成吧!

  如果不準備使用F T P 安裝方式,可直接跳到2 . 3 . 4 節,進行最後的設定工作。

  4. FTP 安裝方式舉例

  接下來介紹如何透過網路來進行安裝。如果不能採用光碟安裝,但是可以訪問網路的話,

可透過區域網F T P 站點來安裝L i n u x 。不過,如果是透過撥號上網或者距離太遠、速度太慢的話,就去購買一張光碟吧!如果從一個F T P 站點安裝Red Hat Linux ,則在安裝程式詢問安裝方式的Installation Method 對話方塊中(見圖3)選擇F T P 方式。F T P 安裝需要支援盤,插入它並選O K ,支援盤載入後會顯示一個程式條標示載入狀態。待載入完成後,要為F T P 安裝配置網路資源。安裝程式會自動識別網路卡,如果它未能識別出來,就要從給出的網路卡驅動程式列表中選出最接近的網路卡驅動程式。接下來要配置T C P / I P 網路。首先螢幕彈出Boot Protocal 對話方塊,提供三種配置的方法(見圖16 )。如果區域網上有一臺已經配置好的b o o t p (或d h c p )伺服器正在執行,可以選擇B O O T P 或D H C P 方式,這樣網路資訊會透過b o o t p 請求或d h c p 請求自動提供給安裝程式,然後伺服器會自動設定好網路資源。否則,必須選擇Static IP address選項,手工設定靜態網路資源。

  手工設定需要填寫一些網路資訊,這些資訊可以透過查詢你的網路系統或從你的網路管理員那裡獲得,請參照下面的例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填寫。

  首先,安裝程式會彈出Configure TCP/IP 對話方塊詢問I P 地址和其他網路地址。

  從圖17 中可以看到,需要填寫4 個域的內容。在IP address 域輸入你的I P 地址並按Enter鍵。安裝程式會試圖根據I P 地址來猜測你的網路掩碼(N e t m a s k ),如果正確,請按Enter鍵,否則填入正確的地址再按Enter鍵。然後安裝程式會繼續猜測你的預設閘道器地址(Default gateway )和個人伺服器地址(Primary nameserver ),同上面一樣,確認正確後按O K 鍵。當然,也可以一次性填寫完4 個域的內容,然後按Enter鍵。兩種方法等效。

  接下來會彈出第二個對話方塊-Configure Network 對話方塊,如圖18 所示。

  這個對話方塊同樣有4 個域需要填寫。其中Domain name 域(伺服器域名)和Host name 域(主機域名)是必須要填寫的,並且必須是一個完全合法的域名(F Q D N )。如果你的網路不止一個域名伺服器,可以在Secondary name server 和Tertiary name server 域填入其他域名伺服器的I P 地址,這兩個域也可以略過不填。所有內容都填寫完畢後,將游標移到[ O K ]按鈕上,然後按Enter鍵。如果要修改前面填寫的內容,將游標移到[ B a c k ]按鈕上再按Enter鍵即可。

  下面我們給出一個使用Static IP address 方式手工設定網路資訊的示例,給出的所有地址是筆者的計算機的網路資訊:

IP Address (I P 地址)2 0 2 . 3 8 . 7 5 . 8 7

Net Mask (網路掩碼)2 5 5 . 2 5 5 . 2 5 5 . 1 2 8

Default Gateway (預設閘道器)2 0 2 . 3 8 . 7 5 . 5 0

Primary Name Server (名字伺服器地址)2 0 2 . 3 8 . 7 5 . 11

Domain Name (伺服器域名)e e i s . u s t c . e d u . c n

H o s t n a m e (主機域名)w e b m a s t e r

  計算機自動讀入各軟體包,進行完系統網路資源設定後,會彈出FTP setup 對話方塊,如圖19 所示,要求在FTP Site Name 域輸入將遠端登陸的F T P 站點的名稱或I P 地址,在Red HatD i r e c t o r y 域輸入Red Hat Linux 所在的目錄名。在該對話方塊中還有一個可選擇性填寫的域,系統預設透過A n o n y m o u s (匿名)方式訪問F T P 伺服器,如果不是透過匿名方式訪問或是需要使用代理伺服器(Proxy Server )進行訪問,請選中此項。並在緊接著出現的對話方塊中填入你的訪問帳號或代理帳號以及你使用的密碼。然後將游標移動到O K 按鈕上並按Enter鍵。

  各項填寫完畢後,安裝程式會自動進行網路連線。如果連線成功,會出現一個表明正在接收b a s e / h d l i s t 的資訊。接下來的步驟與用光碟安裝的第3 步及其後的步驟相同。

  最後的設定工作

  1. 設定滑鼠

  安裝程式會自動檢測是否配備了滑鼠,如果檢測到會出現一個對話方塊顯示滑鼠所在的埠。這時只需按空格鍵,選擇或填寫滑鼠的附加資訊,然後繼續下一步。如果配備了滑鼠而又未能自動檢測到,就需要填寫滑鼠的型別、所在的埠以及一些附加資訊,點選Enter鍵,然後繼續下一步。還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在啟動Red Hat Linux 系統之後重新配置滑鼠:/ u s r / s b i n / m o u s e c o n f i g

  2. 設定重啟動時要啟動的服務

  安裝程式會彈出S e r v i c e 對話方塊,如圖20 所示,選擇想要在每次啟動L i n u x 系統時自啟動的程式,並按Enter鍵確認。如果不清楚某個服務的作用,將游標移到那個選項上,並按F 1 鍵,就可看到這個服務程式的簡介。如果在設定後進行修改,可以使用命令:

/ u s r / s b i n / n t s y s v或:/ s b i n / c h k c o n f i g

  3. 設定系統時鐘

  安裝程式會顯示Configure Ti m e z o n e s 對話方塊幫助配置Red Hat Linux 系統的時區,如圖21 所示。在時區列表中選擇所在的時區,並按Enter鍵即可。

  如果希望將硬體(C M O S )時鐘設定成使用夏時制的GMT (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選擇Hardware clock set to GMT 。Red Hat Linux 會自動地調整它。大多數網路都使用G M T 。如果你的計算機還執行其他作業系統,將時鐘設定為G M T 可能會導致其他作業系統顯示不正確的時間。還請注意,如果不止一個作業系統自動調整夏時制,很可能時間將被錯誤地設定。如果啟動Red Hat Linux 系統後想更改時間的配置,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u s r / s b i n / t i m e c o n f i g

  4. 設定印表機

  L i n u x 支援印表機的3 種連線型別:

  1) 本地:

  印表機直接連到你的計算機。

  2) 遠端l p d :

  印表機連在你的區域網上(直接連在網路上或連在另一臺計算機上),並可以透過l p r / l p d 通訊。

  3) LAN Manager :

  印表機連在另一臺計算機上並透過LAN Manager (或S M B )共享選擇最適合的連線方式,參照下面示例,在對應的對話方塊填入要求的資訊。

  對於本地印表機,要在"Printer Device "域填入印表機連線的裝置名,再由安裝程式自動檢測你的計算機可用的列印埠。選擇"N e x t ",並按空格鍵。

  對於遠端l p d 印表機,要在"Remote hostname "域輸入印表機直接連線的計算機的名稱,在"remote queue "域輸入遠端印表機連線在遠端計算機上的佇列名。選擇"N e x t ",並按空格鍵。對於LAN Manager 印表機,要在"Lan Manager Host "域輸入區域網主機名,在"L a nManager IP "域輸入區域網I P 地址,在"Share Name "域輸入"P R I N T E R ",然後在"U s e rN a m e "和"P a s s w o r d "域輸入你的網路代號和密碼。選擇"N e x t ",並按空格鍵。然後,選擇最接近你的印表機的型號,設定紙張尺寸和解析度,選擇"N e x t ",並按空格鍵繼續。最後檢查一個包含你的印表機的所有配置資訊的對話方塊,看這些資訊是否正確。如果都正確,選擇"D o n e ",如果需要修改,選擇"E d i t "。

網路組建之(企業網組建)(五)

Linux 組建Inteanet (Red Hat Linux)

安裝LILO

  L I L O (the LInux LOader )是在基於I n t e l 系統上啟動L i n u x 的最常見方式。為了啟動你的Red Hat Linux 系統,通常需要安裝L I L O 。安裝時,安裝介面中有S k i p 選項,如果選擇了此選項,就會放棄安裝L I L O 。這將導致不能直接啟動Linux 系統,而必須透過其他啟動方式(啟動盤)來啟動。一般,除非有其他相對快捷的啟動方式,你都應該安裝L I L O 。L I L O 的安裝介面如圖1 所示。

  提示可以把L I L O 安裝在以下兩個地方之一:

  1) 將L I L O 安裝在主啟動記錄(Master Boot Record )。

  如果將L I L O 裝在M B R ,當機器啟動時,L I L O 將顯示一個"b o o t :"提示;然後,可以啟動Red Hat Linux 或L I L O 配置的其他作業系統。

  2) 將L I L O 裝在根分割槽的第一個扇區(First sector of boot partition )。

  如果你已經在使用其他啟動管理器(例如O S / 2 的Boot Manager ),請使用這種安裝方式。這時,你的其他啟動管理器將首先取得對機器的控制,而你可以設定你的啟動管理器來啟動L I L O ,然後由L I L O 啟動Red Hat Linux 。

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式,按O K 鍵,繼續安裝。

  接下來,安裝程式會問是否想為L I L O 啟動命令增加預設引數,如圖2 所示。在這裡輸入的任何選項在每次啟動時都將被傳給L i n u x 核心。這個步驟是可以省略的,如果不需要核心自動呼叫什麼程式,就不要費心填寫了,只需將它空置即可。如果計算機使用L B A 模式訪問硬碟,就可選擇Use linear mode 項。然後選擇O K ,並按空格。

最後,安裝程式會出現Bootable Partiton 對話方塊。因為L i n u x 可以啟動其他作業系統,像D O S 、Wi n d o w s 等等。它列出了所有可以啟動的分割槽,包括用於其他作業系統的分割槽。安裝介面比較友好,在最後列出了Boot Label 項,對每一行進行註釋。如圖3 所示,我們進行一下解釋。

Boot Label 欄為D O S 的,標誌這是D O S 分割槽;

  Boot Label 欄為L i n u x 的,標誌這是你的Red Hat Linux 根檔案系統的分割槽。

  當然其他分割槽也可能有啟動標記,只是這裡沒有顯示。

  看到下面的E d i t 按鈕了嗎,如果你想為其他分割槽增加啟動標記或修改一個已存在的啟動標記,只需用游標  鍵選擇那個分割槽,然後使用Ta b 鍵(這個鍵在你的鍵盤上)選擇E d i t 按鈕,並按空格。這時將看到一個小的對話方塊讓你輸入或修改分割槽的啟動標記。修改完後按O K 即可。還有一欄叫"D e f a u l t ",其中只有一個分割槽包含一個星號(*)。這表示,如果在啟動時沒有使用者輸入,則系統會將L I L O 啟動自動包含到帶星號的那個分割槽。 一般預設Red Hat Linux 根分割槽為"D e f a u l t "。如果想修改,把游標鍵移到想選的預設分割槽再按F 2 ,就可使星號移到選擇的分割槽,然後選O K ,並按空格鍵即可。不過,請不要隨便更改預設設定。因為L I L O 不是一個程式,而是一組程式,所以在安裝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意外導致某一兩個程式不可用。下面介紹一下L I L O 安裝過程中會遇到的一些情況,大家可以大致判斷出自己碰到的問題癥結所在。當L I L O 裝入時,每完成一個特定的過程,會顯示一個字母。正確安裝完畢後,螢幕上會顯示出整個單詞"L I L O "。如果L I L O 在某個地方安裝失敗了,螢幕上就停留那個字母,而不再繼續向下顯示,以指示錯誤發生的地方。注意,如果磁碟發生瞬間故障,可能會在第一個字母"L "後插入一些十六進位制數字。除非L I L O 停在那裡並不停地產生錯誤碼流,否則並不說明有嚴重問題,大可繼續安裝下去。如果在寫操作過程中發生錯誤,則在錯誤碼前有個字首"w "。儘管寫錯誤並不影響啟動過程,但它們會指示一些錯誤,因此建議重新配置L I L O 為只讀(r e a d - o n l y )。

Linux 組建Inteanet (Red Hat Linux)

配置PPP 伺服器

  P P P 是嚴格的點對點協議,就像上面所說,"客戶端"和"伺服器"除了在連線建立的過程中有"主叫"和"被叫"的區別外,其餘都是完全對等的,因此,以上面介紹的客戶端為基礎,建立P P P 伺服器最重要的就是處理"等待使用者撥入"和"建立連線"。下面介紹一種實現P P P 伺服器的方法。

  1. 系統的支援

  所謂系統的支援就是L i n u x 核心支援和p p p d 。

  在開始下一步之前先測試一下系統:在提示符下鍵入"p p p d ",不加任何引數,如果能夠看到:

  ~y}#.!}!!} }8}}$}%U}"}&} } } } }%}& ...}`}"}(}"} .~~y}y!!)

  這樣的亂碼,說明系統支援已經具備,可以進入下一階段配置了。

  2. 編輯配置檔案

  如果已經按照5 . 2 . 2 正確建立了P P P 連線,下面的檔案已經存在,只需加以修改。如果不需要或者還沒有建立P P P 客戶端連線,就自己建立這個檔案:

 e t c / p p p / o p t i o n s 檔案內容

  # 動獲取I P 地址;0 . 0 . 0 . 0 :

  # 不使用任何"溢位"控制序列;

   asyncmap 0# 子網掩碼;

   netmask 255.255.255.0

  # 使用uucp 格式的鎖定檔案以避免他人使用串列埠;

   l o c k

  # 使用硬體流量控制;

   c r t s c t s

  # 使用調變解調器控制線;

   m o d e m

  # 使用代理地址解釋協議來傳送資料包;

   p r o x y a r p

  # 最大傳送包大小為552 bytes ;

   mtu 552

  # 最大接收包大小為552 bytes ;

   mru 1500

  # 子網掩碼和最後兩項在不同的機器設定不同,可以在命令列鍵入:

   i f c o n f i g

  來檢視具體的數值。

  3. 建立使用者和編輯使用者shell

  用a d d u s e r 命令建立使用者帳號,注意,使用者的s h e l l 設定為p p p l o g i n 。也可以對不同的使用者建立不同的s h e l l ,如使用者p p p 1 對應p p p 1 l o g i n 。

  然後要給每個使用者設立一個自動登陸的s h e l l 檔案:

  e x e c /u s r /s b i n /p p p d p a s s i v e /d e v /t t y S 0 5 5 2 n e t m a s k 2 5 5 .2 5 5 .2 5 5 .0

  p r o x y a r p : 1 0 . 0 . 0 . 1

  引數1 0 . 0 . 0 . 1 是使用者用P P P 登陸後自動獲取的I P ,這裡是區域網內部的一個例子,使用中可以設定自己的值。

  還要記得將p p p l o g i n 檔案設為可執行的。然後就可以使用另一臺計算機嘗試透過調變解調器和電話線連線這臺P P P 伺服器了。

Linux 組建Inteanet (Red Hat Linux)

sendmail 伺服器的設定

S e n d m a i l 對一般的系統管理者而言,往往是個難點,因為系統的使用者對E - m a i l 的需求與依賴程度高,不能有分毫差錯。

Sendmail 8.9.3.1 是目前Sendmail 8.9.x 系列的最高版本。系統安全方面,是目前評價最好的,目前已知的BUG 都已經改好了。因為本軟體是一public domain ,可以在網路上各f t ps e r v e r 上找到其source code 。由於該軟體的發展者把一些必要的設定步驟自動化了,所以,其實安裝這個軟體並不是非常的困難。

S e n d m a i l 的安裝分成幾個步驟:

1) 獲取此軟體:(透過f t p 相關站點或直接從安裝光碟上獲取),至少要有

sendmail.8.9.3.1.base.tar.gz

sendmail.8.9.3.1.cf.tar.gz

sendmail.8.9.3.1.xdoc.tar.gz

這三個檔案,其中,第一個檔案是此軟體的程式;第二個檔案是此軟體的設定,此二者

是必要的文件;第三個是文字檔案,如果不想看,可以不要。得到以上檔案以後,解開檔案。

建議管理者讀一讀此軟體的相關檔案。

2) 全解壓開後應該會在該目錄下建立幾個目錄,其中程式是在"~/ s e n d m a i l / s r c "的目錄下,設定檔案在"~/ s e n d m a i l / c f "目錄下。請1 轉換至"~/ s e n d m a i l / s r c "的目錄,用ls 命令

可以看到許多名Makefile.xxx 的檔案檔案。請使用者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系統的m a k e f i l e ,如:假設是用IBM AIX 的系統,那就使用M a k e f i l e . A I X ;用H P 的系統,那就用M a k e f i l e . H P - U X ;如果是Sun 系統,那就用M a k e f i l e . S u n O S . x . x ,但如果是SunOS 4.1.3 ,就得要用M a k e f i l e . S u n O S 這個m a k e f i l e 檔案,而如果是Solaris 2.3 ,則得要用M a k e f i l e . S u n O S . 5 . x 。用v i或任何其他編輯器,調出剛挑出的m a k e f i l e 檔案,做一點點必要的修改。所要修改的地方不多,下面是可能要修改的地方:

o "CC ="如果原檔案所用的c o m p i l e r 並不是自己系統的,這才要改。

o 本系統是否有安裝Berkerlay 的New database ?如果有,跳過本點,到第3 點。如果沒有

(如:一般SunOS 都沒有裝),那麼請修改這幾行(下面以M a k e f i l e . S u n O S 為例,但其他系統也類似):

a .在DBMDEF= -DNDBM -DNEWDB -DNIS 一行,請改成:

DBMDEF= -DNDBM -DNIS(即去掉- D N E W D B )

b .把這兩行R E M A R K 起來:

I N C D I R S = - I / u s r / s w w / i n c l u d e / d b

--&gt # INCDIRS=-I/usr/sww/include/db

L I B D I R S = - L / u s r / s w w / l i b

--&gt # LIBDIRS=-L/usr/sww/lib

c .修改LIBS= -ldb -ldbm -lresolv 這一行成:

LIBS= -ldbm -lresolv

(即去掉- d b )

把n r o ff 的"- m a n d o c "引數改成一般系統可以接受的"- m a n "(當然,這得依你的系統而定)。如果不改也並不會影響s e n d m a i l 的安裝,只是不能看到格式化後的s e n d m a i l 相關檔案罷了。

3) 輸入make -f Makefile.xxx 等待編譯完畢。不過,筆者可以乘這個空檔案把舊的s e n d m a i l相關檔案案備份起來,以防萬一有什麼不測,還可以有所儲備)。要備份的檔案是:

/usr/lib/sendmail 和s e n d m a i l . c f (後者所在位置得依原系統而定,不過,一般都是在/ e t c 下或/ e t c / m a i l 下)。有一點要記住的是,原來的/usr/lib/sendmail 是個suid root 的程式,備份的請記住執行chmod u-s xxxx ,要不然,留著這樣一個suid root 的程式,也是會讓人有機可乘的!

4) 此一步驟也可以在compile 程式時進行,就是要產生系統設定檔案,即sendmail.cf 。

請切換至設定檔案目錄~/sendmail/cf/cf 之下。找一個合適自己系統的x x x x . m c 檔案。筆者一般是使用tcpproto.mc 這一個不用u u c p 的檔案。如果是用tcpproto.mc 這個檔案,筆者在solaris 2.3 試了,在檔案中要加上一行:OSTYPE(solaris2) ,如果不小心忘了加上O S T Y P E ( ),會有"unknow mailer "的錯誤,然後信寄不出去。

選定了某一個合意的.mc 檔案,接下來可執行m 4 產生.cf 檔案。請用下面指令:

# m4 XXX.mc > YYY.cf如果是sun 4.1.3 ,可能系統會抱怨m 4 的版本太舊了。請試用:

# /usr/5bin/m4 XXX.mc >YYY.cf

若還是不行,那就去找新版的m 4 回來c o m p i l e 。

產生出來的Y Y Y. c f 一般得要改某個地方才能正常地收信。請尋找"C w ",原來產生的. c f檔案,C w 應是:

Cwlocalhost

請在localhost 之後加上你那一臺機器所有可能用來當收信地址的host name ,如:

Cwlocalhost tarn.ustc.edu.cn man.ustc.edu.cn

如果這個步驟忘了做,將會有從外面機器寄信來卻收不到,機器會抱怨:

"configure error ...."

5) 這個步驟是要把c o m p i l e 好的東西install 到系統上去了。假設compile 的結果沒有任何錯誤,產生.cf 檔案過程也就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資訊。所產生的.cf 檔案也改好了。

切換至目錄~/sendmail/src ,下指令:

# make -f Makefile.XXX install

系統會把c o m p i l e 出來的~/ s e n d m a i l / s r c / s e n d m a i l 與man document 複製到它們該有的目錄。

切換至目錄~/sendmail/cf/cf ,把產生出來的Y Y Y. c f 檔案複製到本系統sendmail.cf 應該在的地方,如:/ e t c 或/etc/mail 。

把舊sendmail daemon 的process kill 掉。用ps -ax |grep sendmail |grep -v grep 找出舊d a e m o n 的p r o c e s s (或cat /etc/sendmail.pid 或cat /etc/mail/sendmail.pid),然後用kill -9 processID kill 掉它。

啟動新d a e m o n 。例如下指令:

/usr/lib/sendmail -bd -q30m

當然,保守一點,看舊的d a e m o n 怎麼跑,照舊的來下引數應該沒有問題。

6) 這個步驟主要用來測試:

a. local 的收、發信。

b. remote 的收、發信。

c. 最好當然能試試不同的domain 或甚至net 的收發情況。

Linux 組建Inteanet (Red Hat Linux)

FTP 伺服器的建立

  目前很多企業單位正在構架自己的I n t r a n e t ,F T P 伺服器是其中的一個服務支援,有很多單位還配置了基於U N I X 平臺的計算機,為了在網上能夠提供F T P 服務支援,專門購置基於U N I X 平臺的FTP Server 軟體,其實在基於U N I X 平臺的計算機系統中,採取一定的技術方法,就可以建立自己的F T P S e r v e r ,實現網上檔案上下載服務,無須再購置專門的軟體,何樂而不為之呢?下面就其建立過程闡述如下:

1) 確定FTP Server 的共享目錄。

為FTP Server 建立一個F T P 工作目錄,在此設定為/ h o m e / f t p

2) 編寫FTP Server 初始設定的S h e l l 程式( s e t u p )。

用編輯工具(如v i )編寫一個S h e l l 程式,用於對系統進行設定。

# ! / b i n / s h

case $# in

0) ftphome="`grep `^ftp:` /etc/passwd | cut -d: -f6`"

;;

1) if [ "$1" = "start" ]; then

ftphome="`grep `^ftp:` /etc/passwd | cut -d: -f6`"

e l s e

f t p h o m e = $ 1

f i

; ;

*) echo "Usage: $0 [anon-ftp-root]"

exit 1

; ;

e s a c

if [ -z "${ftphome}" ]; then

echo "$0: ftphome must be non-null"

exit 2

f i

if [ "${ftphome}" = "/" -o "${ftphome}" = "/usr" ]; then

echo "$0: ftphome must not be / or /usr"

exit 2

f i

if [ ! -d ${ftphome} ]; then

mkdir ${ftphome}

f i

if [ ! -d ${ftphome}/usr/bin ]; then

if [ ! -d ${ftphome}/usr/bin ]; then

mkdir -p ${ftphome}/usr/bin

f i

cp /usr/bin/ls ${ftphome}/usr/bin

chmod 111 ${ftphome}/usr/bin/ls

chown root ${ftphome}/usr/bin

chmod 555 ${ftphome}/usr/bin

if [ -r ${ftphome}/bin ]; then

mv -f ${ftphome}/bin ${ftphome}/Obin

f i

ln -s usr/bin ${ftphome}

if [ ! -d ${ftphome}/usr/lib ]; then

mkdir -p ${ftphome}/usr/lib

f i

if [ ! -d ${ftphome}/etc ]; then

mkdir -p ${ftphome}/etc

f i

cp /usr/lib/ld.so /usr/lib/ld.so.1 ${ftphome}/usr/lib

for lib in libc libdl libintl libw libnsl libsocket

nss_nis nss_nisplus nss_dns nss_files

d o

cp /usr/lib/${lib}.so.1 ${ftphome}/usr/lib

rm -f ${ftphome}/usr/lib/${lib}.so

ln -s ./${lib}.so.1 ${ftphome}/usr/lib/${lib}.so

d o n e

cp /usr/lib/straddr.so.2 ${ftphome}/usr/lib

rm -f ${ftphome}/usr/lib/straddr.so

ln -s ./straddr.so.2 ${ftphome}/usr/lib/straddr.so

cp /etc/passwd /etc/group /etc/netconfig ${ftphome}/etc

chmod 555 ${ftphome}/usr/lib/*

chmod 444 ${ftphome}/etc/*

chown root ${ftphome}/usr/lib ${ftphome}/etc

chmod 555 ${ftphome}/usr/lib ${ftphome}/etc

if [ ! -d ${ftphome}/dev ]; then

mkdir -p ${ftphome}/dev

f i

p r e f i x = " / d e v i c e s / p s e u d o / m m @ 0 : "

for device in zero

d o

line=`ls -l ${prefix}${device} | sed -e `s/,//``

major=`echo $line | awk `{print $5}``

minor=`echo $line | awk `{print $6}``

rm -f ${ftphome}/dev/${device}

mknod ${ftphome}/dev/${device} c ${major} ${minor}

done

p r e f i x = " / d e v i c e s / p s e u d o / c l o n e @ 0 : "

for device in tcp udp ticotsord

d o

line=`ls -l ${prefix}${device} | sed -e `s/,//``

major=`echo $line | awk `{print $5}``

minor=`echo $line | awk `{print $6}``

rm -f ${ftphome}/dev/${device}

mknod ${ftphome}/dev/${device} c ${major} ${minor}

d o n e

chmod 666 ${ftphome}/dev/*

chown root ${ftphome}/dev

chmod 555 ${ftphome}/dev

#建立一個匿名F T P 服務目錄,並設立可讀可寫屬性

if [ ! -d ${ftphome}/pub ]; then

mkdir -p ${ftphome}/pub

f i

chown ftp ${ftphome}/pub

chmod 777 ${ftphome}/pub

3) 編輯/ e t c / p a s s w d 和/ e t c / s h a d o w 檔案。

設定匿名F T P 帳號,按下面方法分別對/ e t c / p a s s w d 和/ e t c / s h a d o w 兩個檔案中增加如下資料:

在/ e t c / p a s s w d 檔案中增加

ftp:x:30000:30000:Anonymous FTP:/home/ftp:/nosuchshell

在/ e t c / s h a d o w 檔案中增加

f t p : N P : 6 4 4 5 : : : : : :

4) 執行s e t u p 程式。

在執行s e t u p 程式之前,將該檔案設定成執行檔案。

#chmod +x setup

執行s e t u p 程式#setup /home/ftp

以上步驟就完成了F T P 伺服器的建立,即可使用F T P 伺服器,可以用如e x p l o r e r 、

n e t s c a p e 。

n a v i g a t o r 等瀏覽器對F T P 伺服器進行訪問,進行下載和上載檔案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Linux 組建Inteanet (Red Hat Linux)

WWW 伺服器的建立

  Internet 下最熱的服務便是W W W 服務,W W W 服務在當今的資訊社會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無論在哪個領域,動態的h t m l 頁面都是一種宣傳和獲取資訊的介質。為什麼不執行你的W W W 伺服器呢?在這一節裡,筆者以最普遍使用的阿帕奇( A p a c h e )伺服器為例,詳細講解阿帕奇的安裝、編譯,以及所有實現不同功能的指令。你將學會如何配置一個功能強大的We b 伺服器,並啟動和測試這個伺服器。配置Web 伺服器,在此過程中確保你的伺服器配置得適合你的系統需要,一旦完成這一過程,便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假如決定提供不同的特性集或改變系統,則需要修改配置。

1. 一般的httpd 配置檔案的規則

一共需要建立三個配置檔案,所有的檔案都遵循以下規則:

o 在檔案中與大小寫有關的只是檔案路徑和檔名。

o 使用#號註釋掉一行。

o 當使用directive 命令時,每行只能放置一個指令。

o 為了使指令及接下來的資料一目瞭然,可以留下一些空白行,We b 伺服器將忽略它們。

2. 建立伺服器配置檔案

  在安裝L i n u x 的過程中,透過R P M 包,你將很輕鬆地裝載阿帕奇伺服器軟體。進入你的安裝目錄,伺服器的配置檔案需要我們根據具體的需求來設定。要建立的第一個配置檔案就是為Web 伺服器所建立的,先使用阿帕奇的h t t p . c o n f 作為模板,對配置中遇到的引數做一定的說明(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做改動,此配置僅供參考)。

  建立你自己的檔案h t t p d / c o n f / h t t p d . c o n f ,按照上面的內容及檔案中的說明,修改你自己的配置,現在對其中的一些選項說明如下。

  1) #SeverTy p e 可以選擇i n e t d 或s t a n d a l o n e

  因為執行的是I n t e r n e t 下的站點,很容易選到i n e t d ,然而,要想要h t t p d 可以自我處理以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8225414/viewspace-94551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