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知識掃盲】05、計算機網路協議及網路模型(轉)

post0發表於2007-08-11
【計算機網路知識掃盲】05、計算機網路協議及網路模型(轉)[@more@]

⑴網路協議

在計算機網路中一系列的通訊規則稱為網路協議,如資料的格式是怎樣的,以什麼樣的控制訊號聯絡,具體傳送方式是什麼,傳送方怎樣保證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接收方如何應答等等。這一系列工作就是網路協議需要完成的功能。常見的網路協議有IPX/SPX, TCP/IP等。

⑵網路互聯模型

計算機聯網是隨著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不同的開發者可能會使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由此產生了不同的網路系統和網路協議。在同一網路系統中網路協議是一致的,節點間通訊是方便的,在不同的網路系統中網路協議很可能不一致,這種不一致給網路連線和網際網之間節點的通訊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於1981年推出“開放系統互聯結構模型”即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標準。該標準的目標是希望所有的網路系統都向此標準靠攏,消除不同系統之間因協議不同而造成的通訊障礙,使得在網際網路範圍內,不同的網路系統可以不需要專門的轉換裝置就能夠進行通訊。

OSI不是一個實際的物理模型,而是一個將網路協議規範化了的邏輯參考模型。OSI 根據網路系統的邏輯功能將其分為七層,並對每一層規定了功能、要求、技術特性等,但沒有規定具體的實現方法。OSI 僅僅是一個標準,而不是特定的系統或協議。網路開發者可以根據這個標準開發網路系統,制定網路協議;網路使用者可以用這個標準來考察網路系統、分析網路協議。下面是OSI七層模型圖。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

網路層

資料鏈路層

物理層

圖片參考:

【OSI七層參考模型】

通常把計算機網路分成通訊子網和資源子網兩大部分。OSI參考模型的低三層:物理層、資料鏈路層和網路層歸於通訊子網的範疇;高三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歸於資源子網的範疇。傳輸層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

本文版權屬20CN網路安全小組及其作者所有,如有轉載,請保持文章完整性並註明出處

文章型別:原創 提交:日月雙星 核查:NetDemon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8225414/viewspace-94556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