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下開啟32位I/O和DMA(轉)
在Linux下開啟32位I/O和DMA(轉)[@more@] Linux下的32位I/O和DMA預設是關閉的,可是現在電腦的硬碟不會那麼落伍吧!Linux好是好,但如果用的是16位I/O的話,電腦的效能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你心裡一定會覺得很冤!沒關係,跟我來吧。
要開啟32位I/O和DMA,需要以Root身份進行設定。為了降低因出錯而重啟系統對檔案系統的損害,最好以單使用者模式進行。可以先用下面的命令檢查硬體驅動器的I/O情況。
#hdparm -t /dev/hda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64MB in 30.93 seconds=2.07MB/sec
如果要顯示當前I/O、DMA配置,命令分別如下:
#hdparm -c /dev/had (注:顯示I/O配置命令)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I/O support=0(16bit)
# hdparm -d /dev/had (注:顯示DMA配置命令)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using_dma=0(off)
在確定32位I/O和DMA是關閉的以後,用下面的命令將其開啟:
#hdparm -c 1 /dev/hda (注:開啟32位I/O的命令)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setting 32-bit I/O support flag to 1
I/O support= 1 (default 16-bit)
#hdparm -d 1 /dev/had (注:開啟DMA的命令)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setting using_dma to 0(on)
hda:DMA inabled
using_dma=1 (on)
然後執行下面的命令以使配置生效:
#hdparm -k 1 /dev/hda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setting keep_settings to 1(on)
keepsettings=1(on)
然後,可以再用命令:hdparm -t /dev/hda 來看看效果:
/dev/hda:
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64MB in 14.53 seconds=4.40MB/sec
怎麼樣,效能提高了一倍多!
上面的方法,可以實現在一次開機中生效,而下一次開機又要重新設定。如果要實現每一次開機時都生效,應該在檔案/etc/rc.d/rc.local的結尾加入以下命令:hdparm -c 1 -d 1 -k 1 /dev/hda,它可以使設定在每次重新啟動系統時生效。
要開啟32位I/O和DMA,需要以Root身份進行設定。為了降低因出錯而重啟系統對檔案系統的損害,最好以單使用者模式進行。可以先用下面的命令檢查硬體驅動器的I/O情況。
#hdparm -t /dev/hda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64MB in 30.93 seconds=2.07MB/sec
如果要顯示當前I/O、DMA配置,命令分別如下:
#hdparm -c /dev/had (注:顯示I/O配置命令)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I/O support=0(16bit)
# hdparm -d /dev/had (注:顯示DMA配置命令)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using_dma=0(off)
在確定32位I/O和DMA是關閉的以後,用下面的命令將其開啟:
#hdparm -c 1 /dev/hda (注:開啟32位I/O的命令)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setting 32-bit I/O support flag to 1
I/O support= 1 (default 16-bit)
#hdparm -d 1 /dev/had (注:開啟DMA的命令)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setting using_dma to 0(on)
hda:DMA inabled
using_dma=1 (on)
然後執行下面的命令以使配置生效:
#hdparm -k 1 /dev/hda
螢幕顯示如下:
/dev/hda:
setting keep_settings to 1(on)
keepsettings=1(on)
然後,可以再用命令:hdparm -t /dev/hda 來看看效果:
/dev/hda:
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64MB in 14.53 seconds=4.40MB/sec
怎麼樣,效能提高了一倍多!
上面的方法,可以實現在一次開機中生效,而下一次開機又要重新設定。如果要實現每一次開機時都生效,應該在檔案/etc/rc.d/rc.local的結尾加入以下命令:hdparm -c 1 -d 1 -k 1 /dev/hda,它可以使設定在每次重新啟動系統時生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617731/viewspace-94985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在freebsd下開啟硬碟DMA模式,加快硬碟存取速度(轉)硬碟模式
- 在Linux下測試磁碟的I/OLinux
- 在Linux下用DMA方式傳輸資料(轉)Linux
- Linux下磁碟I/O測試Linux
- AIX 下磁碟 I/O 效能分析[轉]AI
- Linux下的5種I/O模型與3組I/O複用Linux模型
- 在linux環境下啟動時開啟numlock(轉)Linux
- Linux 下的I/O效能分析 iotopLinux
- I/O埠和I/O記憶體記憶體
- 在Windows下啟動Linux(轉)WindowsLinux
- Linux下如何測試磁碟I/O: ( hdparm -t)Linux
- 在 Linux 中如何使用 iotop 和 iostat 監控磁碟 I/O 活動?LinuxiOS
- 讓DMA66 硬碟工作在DMA33 模式 (轉)硬碟模式
- 在Linux下安裝Oracle Database 9i(轉)LinuxOracleDatabase
- 在AIX下為Oracle調整磁碟I/O引數AIOracle
- Oracle在linux下的開機自啟動(詳細)轉OracleLinux
- Linux下的一些I/O統計工具Linux
- Linux I/O排程器Linux
- 深入 Linux I/O 重定向Linux
- 【轉載】Linux 中直接 I/O 機制的介紹Linux
- Linux系統的Shell I/O重定向詳解(轉)Linux
- Veritas Quick I/O and Cached Quick I/OUI
- Linux裡五種I/O模型Linux模型
- Linux libaio 非同步I/OLinuxAI非同步
- linux I/O 瓶頸監控Linux
- Linux 下使用 dd 命令進行硬碟 I/O 效能檢測Linux硬碟
- 【AIX】AIX 下磁碟 I/O 效能分析AI
- I/O模型、Libuv和Eventloop模型OOP
- I/O Mutiplexing poll 和 epoll
- 計算機I/O與I/O模型計算機模型
- 裝置I/O之OVERLAPPED (轉)APP
- Oracle在Linux下的C開發(轉)OracleLinux
- Linux下關閉和開啟防火牆Linux防火牆
- Linux I/O 原理和 Zero-copy 技術全面揭祕Linux
- Linux裝置驅動中的阻塞和非阻塞I/OLinux
- linux監測I/O效能-iostatLinuxiOS
- HOW TO CHECK IF ASYNCHRONOUS I/O IS WORKING ON LINUXLinux
- CPU-bound(計算密集型) 和I/O bound(I/O密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