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專案需求分析總結(轉)
需求分析是專案開發的基礎,基礎打的牢不牢直接關係到後面所有的工作,是專案實施成敗的關鍵
總體上說,我們的需求分析是做了,但是做得很不夠,我們做的需求只解決了我們能做出這樣的專案,但是沒有解決這樣的專案是不是真就是客戶想要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下面幾個情況:
客戶本身說不清楚
文物網是這樣,中彰國際更是這樣,但是這不能怪客戶,畢竟客戶在軟體方面的知識要少的多,也沒有相關的經驗,可能心裡只有一個想要的軟體的輪廓,於是可能會要求我們去替他們來完整這個輪廓的細節,而我們的能力、我們能否真正站在客戶角度去搜集和整理這些需求,就決定了這個需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需求自身經常變動
隨著客戶對這個專案越來越深刻的理解,那麼可能他的需求也會隨之改變,這些變化的可能性越大專案風險就會越大,我們在需求分析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哪些需求是相對固定的需求,哪些可能會是產生變動的需求,考慮到他的可變性,這樣設計功能和資料庫的時候不致因為後面的變動而影響整個工程。
分析人員或客戶理解有誤
畢竟,不是每個分析人員都是專業而合格的,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需求分析必須要有稽核制度,公司自己內部要稽核一遍,客戶再審一遍,提出意見,修改後雙方共同評審簽字,確認。
由此出現的問題:
a) 需求分析過於籠統,只關注到面上,沒有關注到點上,開發出來的東西在具體的細節上和客戶的理解有誤差,並且無法嚴格界定是否屬於需求變更。中彰的方案就是這樣的。
b) 需求報告只求我們這方評審透過,不去關心客戶的評審,認為只要客戶簽字認可就行。雖然簽字認可能夠給日後出現問題時劃清我們的責任,但是不能保證使專案實施成功。
c) 需求分析中含有技術實施上有難度的功能,一味的求全和盲目按照客戶的設想,受客戶影響過大,畢竟,很多時候,客戶的想法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是不現實的,或者可以有更為簡便的方法來替代的。如中彰國際的線上交易功能,後臺大批次郵件群發功能。
d) 對雙方已經確定的需求,實現以後並不適合客戶使用,需要按照變更手續執行的時候,客戶可能會糾纏,提出“你們是專業人士,你們應該事先能提醒我們可能會出現這種問題”並以此來把責任推給我們,而我們又不好完全按照變更手續執行,因為可能激化雙方的矛盾,比如508的批次處理功能,因為屬於人事管理比較專業的細節問題,需求分析師開始沒有對客戶業務熟悉到如此細緻的地步,而客戶也沒有過多關注這些細節,導致軟體的某些功能不合用,較為繁瑣,而重新按著客戶的意見修改的話工作量比較大,導致成本增加、工期延長。
e) 專案的成熟度受客戶預算的限制。大部分客戶在專案投入上都是有預算的,在成本有上限的前提下,專案的功能設計(軟體的成熟度)方面必然受一定影響,畢竟功能越多越完善,相應的開發成本就越高。這種功能上的不完善需要事先告知客戶並得到理解。
f) 此項工作的反覆造成思想上的倦怠,使需求分析最後虎頭蛇尾。需求分析是一項繁瑣枯燥的工作,需要和客戶之間不斷的商討、確認和反覆,另外由於大部分的客戶雖然安排專人負責這項工作,但是該人並不只做這項工作,特別當他被很多其他的事情纏身的時候,而無心細看提交過去的需求報告的時候,他很可能會給你一個錯覺,讓你認為他已經真正的理解並認可了你的設計。
結論
a) 需求分析是整個專案管理中需要重點控制的幾個關鍵節點之一,首先思想上一定要重視。
b) 需求分析報告的編寫者要參與到需求的蒐集工作中,準確領會客戶的意圖,並轉化成軟體能夠實現的功能。對於說不清楚需求的客戶,要善於問關鍵問題,引導客戶提出自己的需求。可以採取的措施是事先編制一個問卷調查之類的文件,詳細列舉需要客戶回答的問題,以便防止遺漏。
c) 需求報告的編寫者要能夠對客戶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區別出哪些需求存在日後變更的可能,哪些需求屬於相對固定的,哪些需求能夠實現,哪些需求需要變通才能實現,以便於指導後面的功能設計。
d) 需求分析報告對功能細節的描述不能有歧義,描述一定要全面、準確,防止開發方和客戶只見對同一個問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理解。可以透過評審,用大家的力量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e) 需求報告的每個關乎功能的描述都要讓客戶明白和理解,客戶在理解之上的確認才能夠保證日後一旦出現問題不致出現雙方互相推託責任糾纏不清的情況。
f) 需求報告一定要經過一個有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參加的評審,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重視每個人的才智,一個模組一個功能的逐一的過,讓大家來共同找出需求報告裡不合理的、有歧義的、不完善的、遺漏的等等問題
g) 幫助客戶去理解提交給他的需求分析報告而不是隻等簽字,對於有能夠用好幾種方式實現的功能,儘量做到能讓客戶去比較和選擇。不要讓客戶對報告中的部分產生歧義。只有客戶對報告的完全的理解,才能在日後客戶提出的修改被認為是需求變更的時候能夠得到客戶的理解
h) 最後,需求分析報告一定要雙方共同簽字確認
[@more@]
總體上說,我們的需求分析是做了,但是做得很不夠,我們做的需求只解決了我們能做出這樣的專案,但是沒有解決這樣的專案是不是真就是客戶想要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下面幾個情況:
客戶本身說不清楚
文物網是這樣,中彰國際更是這樣,但是這不能怪客戶,畢竟客戶在軟體方面的知識要少的多,也沒有相關的經驗,可能心裡只有一個想要的軟體的輪廓,於是可能會要求我們去替他們來完整這個輪廓的細節,而我們的能力、我們能否真正站在客戶角度去搜集和整理這些需求,就決定了這個需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需求自身經常變動
隨著客戶對這個專案越來越深刻的理解,那麼可能他的需求也會隨之改變,這些變化的可能性越大專案風險就會越大,我們在需求分析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哪些需求是相對固定的需求,哪些可能會是產生變動的需求,考慮到他的可變性,這樣設計功能和資料庫的時候不致因為後面的變動而影響整個工程。
分析人員或客戶理解有誤
畢竟,不是每個分析人員都是專業而合格的,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需求分析必須要有稽核制度,公司自己內部要稽核一遍,客戶再審一遍,提出意見,修改後雙方共同評審簽字,確認。
由此出現的問題:
a) 需求分析過於籠統,只關注到面上,沒有關注到點上,開發出來的東西在具體的細節上和客戶的理解有誤差,並且無法嚴格界定是否屬於需求變更。中彰的方案就是這樣的。
b) 需求報告只求我們這方評審透過,不去關心客戶的評審,認為只要客戶簽字認可就行。雖然簽字認可能夠給日後出現問題時劃清我們的責任,但是不能保證使專案實施成功。
c) 需求分析中含有技術實施上有難度的功能,一味的求全和盲目按照客戶的設想,受客戶影響過大,畢竟,很多時候,客戶的想法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是不現實的,或者可以有更為簡便的方法來替代的。如中彰國際的線上交易功能,後臺大批次郵件群發功能。
d) 對雙方已經確定的需求,實現以後並不適合客戶使用,需要按照變更手續執行的時候,客戶可能會糾纏,提出“你們是專業人士,你們應該事先能提醒我們可能會出現這種問題”並以此來把責任推給我們,而我們又不好完全按照變更手續執行,因為可能激化雙方的矛盾,比如508的批次處理功能,因為屬於人事管理比較專業的細節問題,需求分析師開始沒有對客戶業務熟悉到如此細緻的地步,而客戶也沒有過多關注這些細節,導致軟體的某些功能不合用,較為繁瑣,而重新按著客戶的意見修改的話工作量比較大,導致成本增加、工期延長。
e) 專案的成熟度受客戶預算的限制。大部分客戶在專案投入上都是有預算的,在成本有上限的前提下,專案的功能設計(軟體的成熟度)方面必然受一定影響,畢竟功能越多越完善,相應的開發成本就越高。這種功能上的不完善需要事先告知客戶並得到理解。
f) 此項工作的反覆造成思想上的倦怠,使需求分析最後虎頭蛇尾。需求分析是一項繁瑣枯燥的工作,需要和客戶之間不斷的商討、確認和反覆,另外由於大部分的客戶雖然安排專人負責這項工作,但是該人並不只做這項工作,特別當他被很多其他的事情纏身的時候,而無心細看提交過去的需求報告的時候,他很可能會給你一個錯覺,讓你認為他已經真正的理解並認可了你的設計。
結論
a) 需求分析是整個專案管理中需要重點控制的幾個關鍵節點之一,首先思想上一定要重視。
b) 需求分析報告的編寫者要參與到需求的蒐集工作中,準確領會客戶的意圖,並轉化成軟體能夠實現的功能。對於說不清楚需求的客戶,要善於問關鍵問題,引導客戶提出自己的需求。可以採取的措施是事先編制一個問卷調查之類的文件,詳細列舉需要客戶回答的問題,以便防止遺漏。
c) 需求報告的編寫者要能夠對客戶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區別出哪些需求存在日後變更的可能,哪些需求屬於相對固定的,哪些需求能夠實現,哪些需求需要變通才能實現,以便於指導後面的功能設計。
d) 需求分析報告對功能細節的描述不能有歧義,描述一定要全面、準確,防止開發方和客戶只見對同一個問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理解。可以透過評審,用大家的力量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e) 需求報告的每個關乎功能的描述都要讓客戶明白和理解,客戶在理解之上的確認才能夠保證日後一旦出現問題不致出現雙方互相推託責任糾纏不清的情況。
f) 需求報告一定要經過一個有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參加的評審,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重視每個人的才智,一個模組一個功能的逐一的過,讓大家來共同找出需求報告裡不合理的、有歧義的、不完善的、遺漏的等等問題
g) 幫助客戶去理解提交給他的需求分析報告而不是隻等簽字,對於有能夠用好幾種方式實現的功能,儘量做到能讓客戶去比較和選擇。不要讓客戶對報告中的部分產生歧義。只有客戶對報告的完全的理解,才能在日後客戶提出的修改被認為是需求變更的時候能夠得到客戶的理解
h) 最後,需求分析報告一定要雙方共同簽字確認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5478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軟體工程_專案需求分析軟體工程
- 軟體專案需求分析的20條法則(轉)
- 如何做好軟體專案需求分析?
- 我在專案管理中關於需求分析的總結(轉)專案管理
- 軟體專案需求分析的20條法則
- 《軟體專案經驗總結》
- 軟體專案失敗因素分析(轉)
- 企業業務軟體工程專案和商業軟體產品專案上專案需求管理的不同(轉)軟體工程
- 軟體專案需求調研過程管理小議(轉)
- 軟體專案中,需求怎麼做?
- 軟體工程——需求分析軟體工程
- 軟體專案管理 4.1.軟體需求管理過程專案管理
- 軟體工程專案之攝影App(總結)軟體工程APP
- 軟體專案需求開發過程實踐之軟體需求說明書
- 軟體專案管理常見問題分析(轉)專案管理
- 軟體開發專案失敗原因分析(轉)
- 做好軟體專案管理的要點分析(轉)專案管理
- 總體設計(軟體專案)
- 軟體測試-需求分析
- 軟體需求與分析 業務建模分析
- 團隊專案需求分析
- 軟體專案管理 4.3.敏捷需求建模方法專案管理敏捷
- 對軟體專案中產生的需求進行分級管理 (轉)
- 【軟體專案回顧&總結】(原創,MSF為引用)
- 專案管理之---競投專案總結(轉)專案管理
- 軟體測試需求分析方法
- 軟體需求分析測試2
- 解析軟體專案管理(轉)專案管理
- 軟體專案管理心得(轉)專案管理
- 國內軟體工程專案的外包管理分析(轉)軟體工程
- 軟體開發專案的需求管理簡述(Z)
- 軟體需求說明書 (轉)
- 軟體開發:需求分析的20條法則(收藏) (轉)
- 重拾軟體工程—(3)需求分析軟體工程
- 淺談專案管理軟體(轉)專案管理
- 軟體專案質量管理(轉)
- 軟體專案成功的要素(轉)
- 專案管理與軟體工程(轉)專案管理軟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