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走出低潮(轉)

ba發表於2007-08-16
Linux走出低潮(轉)[@more@]經過幾年的蕭條後,Linux重新在中國泛起了波瀾,這次它能夠打動使用者的心嗎?

□記者 襲祥德 實習生 齊洋洋

9月27日,鄭維勇準時來到辦公室,開啟電腦開始一天的工作。

與一般電腦使用者不同的是,鄭維勇的電腦開機後先出現的是藍色螢幕上的“redhat”標誌。他安裝的並非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而是紅帽公司推出的桌面Linux。

鄭維勇是今年剛畢業的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幸運地在上海一所高校找到工作,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參與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案。由於其中涉及到資料庫應用,特別是mysql資料庫,為節省成本,他選擇了在Linux平臺上進行工作。與初入門時的痛苦相比,現在鄭維勇已經適應了這種介面環境,併成為一個Linux愛好者。

如今,隨著Linux系統在客戶端的應用問題不斷得到解決,中國像鄭維勇一樣使用Linux桌面系統的使用者正在增多。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中國政府部門對開源軟體在政策上給予的支援和這個國家正掀起的正版化運動,也幫助Linux走出過去幾年的低潮,漸漸具備與微軟Windows系統同臺競技的能力。

特別是今年8月份以來,很多硬體和軟體廠商都在加入Linux行列,中國Linux市場再一次風雲湧動。一系列開源的高峰論壇、研討會在中國不同地區召開,眾多廠商重新堅定了對Linux未來的信心,雖然他們還面臨著一點不比過去少的挑戰。

突破桌面

9月22日,北京共創開源軟體有限公司總裁曹冬接到了來自深圳新藍電腦的電話,反饋資訊表明,裝有共創開源Linux桌面作業系統的新藍電腦在南方一些中小城市銷售相當不錯,這讓他大大鬆了一口氣。

“我們需要的是穩定使用的使用者。”曹冬告訴《商務週刊》,共創開源是在8月份與深圳市新藍科技就新藍電腦全部預裝共創軟體達成的協議,在新藍電腦上預裝共創桌面Linux和共創Office,這是公司在2003年重組以來在Linux桌面作業系統上獲得的第一個硬體廠商大單,新藍電腦一年的產銷在30萬臺左右。

自從1990年代推廣以來,Linux在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已經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佔有了25%以上的份額,但在PC桌面作業系統領域,Linux始終難以得到個人使用者的認可,國外企業早在多年前就推出了裝有Linux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但由於銷售蕭條而撤出了市場。

在中國,Linux也有著慘痛的教訓。2003年,政府部門大規模採購Linux軟體,中科紅旗桌面Linux最高預裝量曾達到150萬套,一度給熱炒的Linux帶來無限遐想。遺憾的是,儘管政府花了大量投資,Linux的使用結果卻並不讓人滿意。Linux操作平臺不夠成熟給政府工作帶來諸多困擾,最後大部分政府部門解除安裝了Linux系統,重新安裝Windows。隨後幾年,中科紅旗桌面作業系統的預裝量下滑到30萬套左右,整個Linux產業也跌入低潮。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曹冬小心翼翼地進行著嘗試,希望能夠在桌面作業系統方面取得一個突破,爭取到更多預裝客戶。讓他高興的是,寒冬似乎快熬到頭了。“現在硬體廠商和消費者對於Linux作業系統的排斥不像前幾年那麼強烈,”他說,“一種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撲面而來。”

今年,在共創開源簽約新藍電腦前後,多家Linux廠商都宣佈了他們在桌面預裝領域的突破。6月,中標軟體與長城電腦簽約,使Linux市場迅速浮出水面;7天之後,中標軟體又簽約浪潮,浪潮PC兩年內全部採用中標普華Linux,再次給Liunx市場帶來振奮。

更好的訊息還在後面。9月,世界最大的PC製造商戴爾公司宣佈其在中國銷售的23款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也將全面預裝紅旗Linux作業系統。在贏得了戴爾這一最大合作伙伴之後,中科紅旗宣佈今年Linux桌面OEM訂單將超400萬套。與此同時,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惠普和聯想也相繼推出Linux膝上型電腦。

這種局面部分要歸功於政府的政策推動。4月,中國資訊產業部、國家版權局、商務部、財政部分別聯合下發了《關於政府部門購置計算機辦公裝置必須採購已預裝正版作業系統軟體產品的通知》和《關於計算機預裝正版作業系統軟體有關問題的通知》,這兩份強力推進電腦預裝領域軟體正版化工作的官方檔案,一是針對政府採購行為,一是針對電腦生產企業。前者要求政府部門必須採購預裝正版軟體的計算機裝置,進一步鞏固政府部門軟體正版化工作成果,建立使用正版軟體長效機制;後者則明文規定,在中國境內生產的計算機,出廠時應當預裝正版作業系統軟體,進口計算機在中國國內銷售,銷售前應當預裝正版作業系統軟體。

隨後,聯想、方正、同方、TCL這中國四大主流PC廠商分別與微軟簽訂金額不等的鉅額採購協議,以便共同推進Windows作業系統軟體正版化的進行,價值高達10多億美元,微軟成為新政策的大贏家。但兩份檔案對Linux廠商也產生了積極作用。“PC必須預裝正版作業系統才能賣,裝Windows要給微軟幾百元,但裝Linux的成本要低很多,從降低成本的角度考慮,新政策刺激了硬體廠商預裝Linux的積極性。”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商務週刊》。

除政策推動,Linux桌面作業系統這兩年在應用方面的完善也是關鍵。中科紅旗軟體技術公司總裁趙曉亮告訴《商務週刊》,目前Linux在技術、易用性、介面友善程度等方面日益成熟和穩定,常用辦公軟體、上網瀏覽、電子郵件、多媒體處理等應用已經具備,“完全能滿足我們日常辦公及生活的需要”。

兩個攔路虎

儘管有著美好憧憬,Linux桌面作業系統在今年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困境並沒有就此解除。

“上週我參加了微軟的一個新聞釋出會,他們開發Vista作業系統用了200億美金,而我們的資金很緊張。”曹冬說,“我們迫切需要使用者,需要有穩定的可用的使用者群,來支援和推廣Linux桌面作業系統。”

但曹冬的願望並不容易實現。上述業內人士告訴《商務週刊》,目前硬體廠商之所以大規模預裝Linux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消費者是否真會應用還是一個問題,“很可能賣的時候就直接格掉了,使用者自己裝盜版Windows系統”。

中國開源軟體聯盟主席陸首群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認為,儘管從應用角度Linux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應用仍然是制約Linux發展的主要瓶頸。

陸首群習慣把Linux發展分為三波,第一波是伺服器,應用已經比較成熟;第二波是桌面,主要是跟PC配,正在推廣之中;第三波是嵌入式作業系統,現在規模生產還沒有出來。

“過去為什麼不首先搞桌面?因為桌面系統的應用非常複雜,必須有完善的產業鏈,而應用恰好是微軟Windows的強項,要超過Windows比較困難。”陸首群說,這裡邊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人們習慣使用Windows系統,這就要求Linux與Windows相容,但Windows還可以反相容。“微軟前一陣給我看他們要釋出的作業系統Vista和2007版的Office,絕大部分的原始碼都改寫了,Linux無法跟它相容,存在很大的壁壘。”陸首群說,“加上我們產品的成熟度還不夠,所以閒置率比較高,許多人估計在31.9%。”

曹冬對真實的市場狀況也心知肚明。“採購完之後用沒用是個問題。我覺得不應該去看省級客戶買了多少套和我們賣了多少套國產軟體,而更應該去看他們用了多少套國產軟體。大家只有真正地用了,並且在用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對我們國產軟體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曹冬說。

作為使用者,鄭維勇對目前Linux的應用有著切身體會。他告訴《商務週刊》,目前Linux系統裡有一部分辦公軟體,比如類似於word和office的軟體,但用起來不是很簡便,要透過操作命令來進行,也沒有photoshop,只有一些簡單的畫圖軟體,應用軟體更少。

他認為,純技術問題不難解決,硬體驅動程式才是大麻煩,比如音效卡,Linux自帶了一些主流音效卡的驅動程式,但如果買的是雜牌音效卡,安裝就比較麻煩;再比如光碟機,在Windows環境下,把光碟放到光碟機裡就可以直接播放,但在Linux系統中要先載入硬體然後再播放;購買音樂曲目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蘋果的iTunes、雅虎音樂和Urge均不支援Linux系統。

“很多人用電腦是為了辦公和娛樂,包括打遊戲,雖然現在Linux也自帶了一些遊戲,但是大部分遊戲都不能在Linux環境下執行。”鄭維勇告訴《商務週刊》,以上這些問題,技術上不難解決,主要還是利益分配問題。他說:“Linux系統是開源軟體,本來就無法定高價,再加上使用者少,很難賺錢,所以得不到裝置廠商和國內外軟體配套企業的支援,產業鏈還不完善。”

目前,使用者對於Linux的總體看法是,Linux門檻比較高,由於安全性好,非常適合伺服器,但在桌面作業系統上很難發展起來,並且只適合一些專業人員使用。

實際上,Linux桌面推廣的一大障礙就是與外圍裝置的相容應用,當各種資料庫、擴充套件卡、印表機、掃描器都不相容Linux的時候,Linux桌面要想得到大面積推廣就非常困難。

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之所以Linux難以與眾多裝置、軟體相容,很重要的制約因素是Linux版本繁多,標準不統一。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微軟的原始碼不公佈,給軟體公司一個標準,按照這個來開發軟體就可以,它的通用性比較強;但是Linux非常開放,講究個性化,很多公司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做,這反而造成了Linux通用性不好,上百個版本同時存在給開發支援Linux的應用軟體造成了難度。

IBM軟體部Linux業務中國地區負責人張克強也告訴《商務週刊》,全世界有300多家Linux廠商,中國有上百家,讓IBM或IBM的友商全部支援他們是不可能的。他說:“做一個認證是一個系統工程,非常龐大,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IBM的策略很明確,我們只支援一些主流的廠商。”

今年3月,戴爾電腦公司主席邁克爾·戴爾就表示,當他們準備銷售安裝Linux系統的電腦時,不同發行版本的差異問題阻礙了公司有效地在桌上型電腦上支援Linux作業系統。“如果我們說,我們喜歡Ubuntu,然後人們就會說我們選擇錯了;如果我們說,我們喜歡並且支援Ubuntu、Novell、Red Hat以及Xandros,然後有人將會問我們為什麼不支援Mandriva?”

“不是因為有太多Linux桌面可以選擇,而是因為他們都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並且都無法佔有主要市場份額。”這位PC老大表示,Linux在未來要真正在桌面系統方面取得突破,“除非各種各樣的Linux桌面發行版能夠統一它們的核心,或者某一發行版變得更加受歡迎”。

為解決這一麻煩,1990年代中期,Linux就開始了自己的標準化。LSB目前是自由標準組織(FSG)中最為活躍的一個工作組,其使命就是開發一系列標準來增強Linux發行版的相容性,使各種軟體可以很好地在相容LSB標準的系統上執行,目前國內主要Linux企業比如中科紅旗等都已經透過了LSB的認證。

在中國,Linux國家標準工作組已經申請了863計劃的Linux、Office關鍵技術標準專案,該項工作從Linux標準體系研究著手,希望藉助政府的力量實現自己標準的統一和市場的擴大。

整合資源

統一Linux標準的同時,國內外的Linux廠商也找到了促進Linux發展的獨特方式。國外廠商把中國作為重要的Linux市場來看待,而國內企業則希望透過整合國際資源,與軟硬體廠商建立合作關係,從而彌補應用上存在的不足。

其實,為解決政府採購的桌面Linux應用問題,2004年,以北京市為代表的各級政府就開始支援本土Linux廠商與國外企業合作。當年IBM公司與北京科委、北京市資訊化辦公室簽訂了備忘錄,IBM承諾其對Linux的投資、技術同北京市政府的支援結合起來,共同推進本地Linux產業的發展。隨後,IBM成為中科紅旗的合作伙伴。

“IBM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Linux發展過程當中前端的應用很少,我們為此開發了許多中介軟體,並提供開發工具和解決方案。”張克強告訴《商務週刊》,IBM所支援的Linux廠商出來一個新版本,IBM所有的硬體和軟體都需要進行認證,現在IBM全線產品都支援Linux。

“這是什麼概念呢?”陸首群表示,Linux孤單地走向市場是不行的,必須跟很多硬體、軟體結合在一起,比如跟IBM的系列伺服器結合,跟Oracle的軟體結合。“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開始支援Linux應用,來給Linux進行質量認證和全面測試”,他認為,透過這些主要的協助廠商,比如英特爾、Oracle,“讓人家把軟體移植到你這上面來,許多驅動裝置給你來適配,這樣的廣泛支援才意味著一個真正的突破”。

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本土Linux廠商是中科紅旗,該公司已經與Oracle、英特爾、戴爾、IBM等眾多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今年,中科紅旗又專門成立一個新部門——應用移植部,目的就是支援技術廠商把它們的軟硬體產品應用到Linux上。該公司總裁趙曉亮向《商務週刊》透露,“我們也在計劃和國際廠商建立應用移植中心,來支援大客戶做移植。”

除此之外,政府也在透過自己的力量為Linux整合資源。2004年,中日韓三國政府部門簽署了《開放原始碼軟體合作備忘錄》,試圖共同推動Linux在亞洲的標準化和市場化。

今年4月,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中科紅旗、日本Miracle Linux 公司和韓國韓軟公司在北京宣佈共同組建一個新的合資企業——北京亞洲開源技術有限公司,開發Asianux作業系統和開放原始碼軟體,該企業試圖透過聯合開發、聯合品牌與聯合服務,在亞太地區建立一個統一的Linux平臺和標準。目前,中日韓三國有超過5萬多臺企業伺服器正在執行Asianux。

不過,儘管Linux又一次顯示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但推廣桌面作業系統的難度還顯而易見,應用不完善和標準不統一兩大障礙依然無法跨越。趙曉亮也告訴《商務週刊》,目前中科紅旗桌面Linux的推廣重點還是在政府、教育部門,以及一些專用領域,然後再考慮慢慢擴充套件到個人使用者。他承認:“這需要很長的過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617731/viewspace-96199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