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體業呼喚CMM認證 (轉)

worldblog發表於2007-12-03
中國軟體業呼喚CMM認證 (轉)[@more@]

(轉載)

 中國業呼喚CMM
注:由於時間關係,本人現象不起此文的出處了!
  在今年夏天中關村節上的CMM國際論壇,吸引了眾多的者,因為對軟體開發者而言,如果能獲得CMM認證,就等於獲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在國務院不久前釋出的《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在第17條也有“對軟體出口型企業CMM認證費用予以適當支援”的內容。現任創智公司副總裁兼CTO、原摩托羅拉運營方案部亞太研發中心高階總監李啟煊也認為:中國軟體產業要徹底擺脫“小、散、軟”的局面,提高競爭力,就必須走規範化發展的道路,而CMM認證無疑是當今國際上最流行的軟體企業認證標準,被譽為軟體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通行證,中國軟體企業必須加緊實施CMM認證。那麼,到底什麼是CMM?它對中國軟體業的意義何在?實施CMM應注意哪些問題?
 
  什麼是CMM?
 
  CMM是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縮寫,是一種用於評價軟體承包能力並幫助其改善軟體質量的方法,也就是評估軟體能力與成熟度的一套標準,它側重於軟體開發過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與評估。它是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1987年研製成功的,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最實用的軟體生產過程標準和軟體企業成熟度等級認證標準。
 
  CMM標準共分五個等級,從第一級到第五級分別為:初始級、可重複級、定義級、管理級和級,從低到高,軟體開發生產的計劃精度越來越高,每單位工程的生產週期越來越短,每單位工程的成本也越來越低。這五個級別具體內容包括:在初始級中,過程無序,進度、預算、功能、質量不可預測,企業一般不具備穩定的軟體開發環境,常常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放棄原定的計劃而只專注於與測試;在可重複級中,建立了管理軟體專案的政策以及為貫徹執行這些政策而定的措施。基於以往專案的來計劃與管理新的專案。達到此級別的企業過程已制度化,有紀律,可重複;定義級,即過程實現標準化。在這一級,有關軟體工程和管理工程的一個特定的、面對整個企業的軟體開發與維護的過程的將被制訂出來。同時,這些過程是整合到一個協調的整體;管理級,企業對產品與過程建立起定量的質量目標,同時在過程中加入規定得很清楚的連續的度量。作為企業的度量方案,要對所有專案的重要過程活動進行生產率和質量的度量。軟體產品因此具有可預期的高質量。達到該級的企業已實現過程定量化。最高階為五級即最佳化級,整個企業將會把重點放在對過程進行不斷的最佳化,企業會採取主動去找出過程的弱點與長處,以達到預防缺陷的目標。同時分析有關過程的有效性的資料,作出對新技術的成本與收益的分析,以及提出對過程進行修改的建議。達到該級的公司過程可自發地不斷改進,防止同類缺陷二次出現。
 
  具體來說,CMM為軟體的過程能力提供了一個階梯式的改進,它基於以往軟體工程的經驗教訓,提供了一個基於過程改進的框架圖;它指明瞭一個軟體組織在軟體開發方面需要哪些主要工作,這些工作之間的關係,以及以怎樣的先後次序,一步一步的做好這些工作而使軟體組織走向成熟。目前全球透過CMM五級的企業已有13家,三級以上的100餘家,二級的240多家。
 
  CMM之於中國軟體業
 
  創智公司CTO李啟煊先生認為:CMM的意義不僅僅是對軟體開發的過程管理,最關鍵的它還是一種高效的管理方法,有助於企業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滿意度,而這正是中國軟體業與美國、印度軟體業最大的差距之處。
 
  在全球軟體市場中,美國佔據了2/3的市場,美國有什麼訣竅?據最近一期美國《軟體戰略》雜誌發表的報告看,美國軟體業發達,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無論規模大小,絕大多數企業都按照規範化的工作方法管理軟體迴圈過程,始終把終端使用者放在軟體產品供應最佳化和質量控制的中心,把達到認證標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印度是另外一個例子。據有關專家們分析,中國軟體業在基礎研究、技術前瞻性、市場前景的把握上都要比印度強,在軟體發展的社會環境、地區發達程度上,印度與中國也相差十年。但就在近10年中,印度卻一躍而成為除美國以外最大軟體出口國,它所生產的軟體產品已遠銷75個國家,出口量是中國的100倍之多。據分析,印度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軟體業的國際化管理尤其是技術方面的標準化。在創業初期,印度軟體產業規模跟中關村80年代情形相差不多,可是,不管公司大小,都能做到在文字方面打破民族偏見、在經營方面以IBM等公司為參照,在開發過程中更是採用嚴格的國際標準。在目前全球獲得最高階即第四或第五級認證的只有7%的軟體企業,其中印度就佔了其中的大多數。中國的情況怎樣呢?據調查現在有相當一部分軟體企業的經營者還根本不知道CMM是什麼回事。如果不把摩托羅拉算在內,中國到去年才有第一家透過CMM認證的軟體企業,而且是二級,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難怪李啟煊用沉重的語氣反覆強調一個觀點(這在外人看來有點危言聳聽):中國軟體企業期待CMM認證,如果我們連這點都做不到,將不但被國際軟體產業價值鏈排除在外,不久以後甚至連中國本土的市場也會全部失去,因為CMM是目前提高軟體企業競爭力的最佳途徑。
 
  CMM的門檻有多高
 
  為什麼中國軟體企業在實施CMM方面落後美國、印度如此之多?是不是CMM的門檻很高?李啟煊認為:由於CMM本身只是一項標準,因此不是企業最終的目標,每個企業不管大小都可以向這個標準靠近;造成中國在CMM認證方面落後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觀念和意義問題,一是人才問題。
 
  要使CMM真正行之有效,最關鍵的是觀點的轉變。中國的軟體企業大多數仍然處於一種手工作坊式運營階段,質量和觀念都不強,在技術和產品本身與國際市場接軌方面更是一片空白。這些對軟體企業而言,是一個致命的弱點。軟體產業的遊戲規則就是技術及其標準,全球軟體產業其實處於一個非常開放的價值鏈中,因此如果你落後於這些技術和標準,就可能被丟擲遊戲中。另外,軟體企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企業,獲取競爭力的關鍵就在於怎樣提高開發應用的效率,降低成本,同時又能提高產品的質量,這方面是CMM的強項。用李啟煊的話說:CMM首先是一種先進的、行之有效的技術管理工具。
 
  人才是中國在推進CMM方面必須面對的又一個關鍵問題。李啟煊認為:中國並不缺少軟體程式設計人才,這是國人常常引以為傲的;但是中國軟體業或者說整個高技術產業都嚴重缺乏軟體設計和技術管理的人才,這一點是國人所不知道的。換句話說,中國有很多“技術工人”,但 “工程設計專家”卻嚴重不足,這隻能造成一個結果:大家都處於一片我行我素的混亂中,其結果可想而知。李啟煊本人其實就是一名出色技術管理人,在CMM方面他則堪稱是最權威的領導。他曾先後擔任AT&T貝爾實驗室經理、AT&T中國NSG機銷售/市場總監及AT&T成都通訊裝置公司總經理,在加盟創智前他是摩托羅拉電信運營方案部亞太研發中心高階總監,他從零開始發展並組建了擁有300名員工的軟體開發環境和實驗室,領導建立並改進了對質量和迴圈週期的評測過程,使該中心在1999年成為中國第一家達到CMM 四級認證的機構。難怪創智公司在決定大力推進CMM認證以作為其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環時,便立刻想到了他。
 
  最後李啟煊在接受採訪時說道,作為國家863火炬計劃四大軟體產業化基地之一,創智公司希望透過各種途徑讓中國軟體企業更多的認識到CMM的重要性,並提高其緊迫性,共同加速地提高中國軟體企業的國際競爭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52043/viewspace-98761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