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是泡沫嗎? -- 李開復觀點 (轉)

a400發表於2007-08-12
網路是泡沫嗎? -- 李開復觀點 (轉)[@more@]

是泡沫嗎?



隨著美國Nasdaq股市網路股的狂升和暴跌,“網路究竟是不是泡沫?” 開始成為業內外、大眾傳媒和普通百姓們最為關心和熱衷的一個話題。 在各種觀念的激烈交鋒中, 甚至一些最堅定的網際網路分子也開始動搖起來。而對於那些從來就不相信網際網路的人來說,網路泡沫簡直就是不爭的事實。他們質問:“網際網路在美國‘玩’了這麼多年,有幾家掙錢的?”

我的觀點恰恰相反:網路絕不是泡沫!網路革命對於人類文明及社會經濟發展將要起到的作用不但沒有被誇大,反而是被大大地低估了。我堅信:網路的發展將最終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對於渴望發展和騰飛的中國來說,它的意義尤為重大。


突破時空的網路革命


網路革命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資訊革命之後的第四次技術革命。當我們認真回顧前三次技術革命時就會發現:雖然它們改寫了人類的歷史,但是它們的主要作用只是促進了生產的提高。農業革命讓人類能夠以更少的力氣,更有效率地得到食物。工業革命用機器取代了人力,更有效率地達到生產和運輸的目的。對於人們今天所談論的資訊革命,從本質上來講,它還是一場生產效率的革命。資訊革命的內涵簡而言之就是將資訊數位化,使得它們能夠更有效率地在上得到處理。今天,秘書們已不再煩惱於打字機的笨拙,會計們也不再煩惱於財務分類賬的繁瑣,各種型別的文書處理及財務應用軟體已經將這些問題很好地解決。資訊革命的出現使得社會生產力被再一次大幅度地提高。但是我認為,幾十年後,人們可能會更清醒地意識到,資訊革命更重大的意義是為網路革命的出現打好基礎。

在我看來,網路革命才是一場有史以來最重大的變革。網路革命將計算機與通訊有機地結合起來,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使得人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獲取任何所需要的資訊,或找到要找的人。我們已經接近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任何物體與任何物體都可以聯通,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資訊,任何人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這種變化已經遠遠超出了改善生產效率的層面。現在,盡情發揮一下你的想象力吧。

  今天,你買一份報紙,只能被動地看到有限的幾位中國記者的文章。但是在網上,沒有了空間的限制,你可以閱讀其它任何你感興趣國家的文章;沒有了時間的限制,你不必等待報紙的印刷,你可以立即看到“新”的新聞,也可以看任何過去的文章;也沒有了職業的限制,你可以做一個“公民記者”,發表你的意見。你可以主動的選擇、無限的搜尋、免費的享用、盡情的創作。

  今天,你想找資訊,可以到圖書館去查書。將來,網路將不僅僅把所有數字化的圖書館放到網上,世界上從古至今的任何文字、圖片、、電影和你所能想到的人類文明的所有記錄都將上網。一個人一生的所見所聞可以被完整的儲存。網路將會變成人類歷史最真實、最完整的寫照。你可以隨時搜尋任何一篇文章、一個會議的內容、一段新聞、一部電影或一個名人的一生。

  以前,我們的朋友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裡所熟識的人。如果要結識新朋友,就一定要在同樣的時間和空間相互見面和認識。將來,你將真正領會到“天涯若比鄰”的涵義。透過網路,你可以與美國、英國、非洲以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成為虛擬的鄰居或親密的朋友,令你每天的生活更加充實和豐富多彩。你可以從世界各地所有的網友中,挑選與你的興趣、信仰和理念最為接近的人做你的密友。而且,你可以隨時隨地找到這些密友,因為網將連線世界上的每一個網民。

  現在你去買東西,首先要設法到達那裡;然後還要東瞧瞧,西看看;最後需要再比較比較價錢;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商店卻可能告訴你沒貨。將來,你可以首先在網上試用選中的商品,例如試穿一件衣服,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想擁有它。而且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最好的價錢買到他所想要的商品。


網路經濟的全新思維和定律


網路經濟的出現同時帶來了一些全新的思維方式和遊戲規則。它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是非常不直觀的,例如:

1. 物不再“以稀而貴” – 軟體(如Inte Explorer)和服務(如Hot)開始免費。一些公司甚至開始贈送計算機和上網的費用等。為什麼免費的東西反而最有價值?

2. 公司總在調整甚至是改變方向 – 看看!, Amazon, 和 等所謂“成功”公司隨著股價起伏而展開的頻繁的策略調整;看看昔日競爭對手像美國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今朝卻開始在電子商務領域展開合作。好象不有效地進行戰略和策略調整,就無法在網路經濟時代生存?

3. 花錢如流水 – 今天,網路公司的廣告鋪天蓋地。很多網路公司一年的廣告費用是其營業收入的十倍。大家都在說“注意力經濟”,收購注意力如何如何重要。難道注意力真的可以當飯吃?

4. 驚人的成長 – 網際網路的成長速度比電視的成長速度快4倍。新興網路公司Netzero的市場值成長比惠普公司要快60倍。矽谷的風險投資公司Flatiron Partners熱衷對網路公司的投資,三年獲利達2000%。據統計,B to B電子商務將在未來十年節省10,000億美元。似乎不搭乘網路經濟“快車”的人將一定被淘汰出局?

下面,我將透過對14個定律的介紹來解釋網路經濟的發展前景和規律。在我看來,這14個定律的意義都非常重大,理解它們可以幫助人們瞭解為什麼我們說網路經濟的作用不但沒有被誇大,反而是被大大地低估了。它們一致的特點是:並不一定會永遠存在,因為網路經濟幾乎每天都在改變;但它們完全適用於今天的網路經濟,是無可置疑的真理;如果遵循它們,就有機會成功,如果不遵循的話,就一定會失敗。



無所不在的計算和網路


第一定律:摩爾定律 (Moore’s Law) – 計算最終將無所不在,而且免費。

摩爾定律告訴我們:微的速度會每18個月翻一番。這就意味著每五年它的速度會快十倍,每十年會快一百倍。同等價位的微處理器會越變越快,同等速度的微處理器會越變越便宜。同樣,空間、空間、LCD以及速度等也都適用於摩爾定律。

今天,你花費6000元人民幣可以買到一臺為500 MHz 微處理器、64 MB 記憶體和10 GB 硬碟的計算機。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這樣一臺機器十年前的價格約為600,000元人民幣!更會令你吃驚的是:十年後,這樣一臺配置的機器只用60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而如果你只是要一個有這樣功能的,可能只需花6元錢甚至更少。隨著時間的推移,計算的成本將持續下降,這使得計算的大規模普及和最終的“無所不在”成為可能。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如果汽車工業遵循摩爾定律的話,今天汽車的速度應該是光速的10億倍,而價格卻是1分錢!

由於計算成本的不斷下降, 越來越多的家電廠商、電話廠商甚至玩具廠商都開始試圖使自己的產品具有計算的功能。今天,晶片已在每一臺電視、電話和汽車中得到應用。世界上已經有超過100億個晶片,比地球上的人口還要多。而這一發展速度還將繼續。晶片最終會變得足夠便宜、足夠微小以至於可以裝在幾乎所有的物體當中。將來的書、錢包、鑰匙……任何東西都有可能帶有晶片,具有計算的功能。

可以想見,在未來,世界上所有的人不但都可以透過自己的計算機上網,而且還可以透過他們的電視、電話、電子書和電子錢包上網。

第二定律: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 不但計算免費,頻寬也會免費。

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 曾預測:在未來25年,主幹網的頻寬將每6個月增加一倍。其增長速度超過摩爾定律預測的增長速度的3倍! 公司最近的一個實驗證明:在300公里的距離1秒鐘可以無線傳輸1G的內容,這是目前我們家中Modem實際傳輸能力的10,000倍。這證明,頻寬的增加已經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只是一個需求問題。隨著Internet的日益普及,使用者對頻寬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也正因為如此,今天,幾乎所有知名的電訊公司都在樂此不疲地鋪設纜線。

當頻寬變得足夠充裕時,上網的代價也會下降。在美國,今天已經有很多的ISP向使用者提供免費上網的服務(但是要看一些它的廣告)。可以預見,將來,全世界的頻寬都將趨於免費。電訊公司則可以透過一些增值服務(例如保證頻寬)來掙錢。

同時,無線頻寬也會隨著3G標準的實施,達到目前規模的數千倍!這樣,隨著頻寬的增加,將會有更多的裝置透過有線或者無線上網。這些裝置本身並不需要有什麼智慧,當有上百億、上千億即使是“很傻”的晶片被網路連在一起的時候,這個集合也會變得威力無窮。到那時候,氣象衛星可以隨時將拍攝到的各種地球圖片傳送到網上供大家查詢;人們可以用電子錢包付賬,而每一臺收款機收款後,可以自動將錢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和無線網將自己的位置自動傳送給他的朋友。到那一天,如果你不慎將鑰匙遺失,大可不用擔心,因為鑰匙可以透過網路自動把它的位置傳給在網上的電話。

當我們擁有了無限的、免費的計算和頻寬,“上網”將變成一件在人們看來最稀鬆平常的事情。更有趣的是,上網通訊的主流將不再是人類,而是那些所謂“很傻”的晶片。大家不要小看這一變化,晶片上網的意義將遠遠超過人到網上去“看新聞”和“買東西”。因為它們“上網”了,所以人們不必老去上網。最終,人們將不會在用“上網”這兩個字,因為我們無時不刻不生活在網上!


無比神速的網路成長


第三定律:麥特卡爾夫定律(Metcalfe’s Law)– 萬人上網,億份效益

我們所討論的無限的計算和頻寬,究竟有多大的效益?乙太網的發明人鮑勃Ÿ麥特卡爾夫(Bob Metcalfe )告訴我們:網路價值同網路使用者數量的平方成正比 (即N個聯結能創造N2的效益)。

例如,若有 N個使用者:
· 電話是一個人打給另外一個人,資訊是從一到一,得到的效率是1。
· 電視是一個節目有N個人在收看,資訊是從一到N,得到的效率是N。
· 在網上,每一個人都能夠聯到N個人的網站, N個人能看到N個人的資訊,所以資訊的傳送效率是N2。

也就是說:如果從100人用計算機增加到10,000人用計算機,效率增加100倍。但現在如果將這些臺機器聯成一個網路,在網路上,每一個人可以看到所有其它人的內容,100人每人能看到100人的內容,所以效率是10,000。10,000人的效率就是10,000,000!

根據麥特卡爾夫定律,網際網路的成長速度比電視快4倍,比收音機要快12倍!這樣的增長效率與舊經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第四定律:無限的能力與機會(Unprecedented Empowerment & Opportunities)

網路和傳統最大的差別就是網路上的每一個使用者之間都是相互平等的。他們擁有同樣的創作和白手起家的機會。

在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人還是狗”。 不分貧富和貴賤,不論國家和種族,任何人都能夠獲取同樣的資訊,平等地和其他網民進行交流。

更重要的是,在網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擴散資訊的點。網路讓每一個人獲得了從前只有政府和媒體擁有的“資訊傳播權”。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做一個網上的記者、網上的作家。而透過網路,他的作品可以得到“永生”。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一個網上的商人或網上的創業者。在美國,有很多人在網上完成了他們曾遙不可及的夢想。有一個軟體工程師,為了滿足太太的嗜好設計了一個網站,後來這個網站發展成為市值達150億美金的eBay;有一個學生,他嫌網上資訊不好找,就做了一個目錄。兩年後,他成為身價十億美金的創業者偶像。他就是Yahoo!的楊致遠。

網路已經成為一個讓全世界網民獲取知識、進行溝通和創業的渠道。

第五定律:良性迴圈帶來收益遞增(Increasing Return from Virtuous Cycle)

在經濟學上,收益遞增的定義是:當一個產品同時受益於市場擴大、質量上升、利潤增加時,這三個環節就形成了一個“正回饋”,即良性迴圈(virtuous cycle),它使得這個產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成長,進入到主流市場。

收益遞增的過程往往是這樣的。一項新技術、新產品最初出現的時候,由於習慣勢力或認識的緣故,人們總是去貶低和忽略它們。但是隨著技術本身的不斷完善、使用者群的不斷增大,它開始不可逆轉地達到一種上升的勢頭,即達到我們所說的“收益遞增”階段。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以前所抱有的所有疑慮和貶斥都會煙消雲散,市場開始張開雙臂迎接這項新技術或新產品。

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新興行業的“收益遞增”,例如做網上書店的Amazon和做網上拍賣的 eBay。而且,網際網路本身的發展也是一個“收益遞增”的過程,也是在一個良性迴圈下形成的。由於有不斷增長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群,才造成足夠的經濟理由去開創更多的網上內容和服務;由於有不斷增加的內容和網上服務,才造成足夠的經濟理由去投資建設基礎設施,使得頻寬更大,速度更快;因為有了更多的頻寬,所以有了更多的上網裝置(例如摩爾定律中描述的電視、電話、電子錢包等);而更多的裝置開始上網,又為網路帶來了更多的使用者。如此迴圈往復,直到每一個使用者、每一個裝置都上網為止。

第六定律:“物以多為貴”、擁抱標準 (Value from Plentitude; Embrace the Standard) 

在舊經濟時代,最稀有的東西是最有價值的,所以人們為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往往不願意將技術和資訊共享,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獨門絕技”。但是在網路經濟時代,共享程度越高的東西越有價值。HTML、或 Internet Explorer,如果只有一個使用者使用,那它們的價值就是零;只有更多人的認可和使用,一項技術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造成“多” 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符合“標準”。就像火車和路軌,如果歐洲、亞洲甚至每一個國家都各自為政,制訂不同規格的火車或路軌標準,就不會有今天貫穿歐亞的“大陸橋”。在其它的行業裡還有很多例子:的格式讓任何機器可以讀任何光碟、 標準讓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品牌的PC上用任何軟體。 

網際網路本身就是一個基於標準的技術,包括了, HTTP, HTML, GIF等標準。網路上的“各自為政”只會嚴重製約網路N2效益的發揮,阻礙良性迴圈的形成。無論是公司還是國家,都應該接受公認的國際標準。只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才會使所有的創新和進步能夠被更有效、更方便地共享,促進良性迴圈的最終形成。

所以,“物以多為貴”。


自我管制的網路經濟


第七定律:注意力經濟(Attention-Based Economy)定律。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網路革命利用無限的計算和網路,駕馭著N2的效率成長和收益遞增的正回饋,賦予了人類空前的權利與機會。

今天的網路拓荒者們看到了這一空前的機會,他們深刻領悟到:如果能夠在網路經濟發展過程中成為某一特定領域如網上售書、網上新聞釋出、網上汽車零件 B to B的霸主,他們面臨的商機將是無價的。所謂“霸主”,就是在使用者心目中,想到某個領域,就想到你。因此,為了得到使用者的青睞,網路公司願意花較大的宣傳費用,得到使用者的“注意力”。這就是所謂的“注意力經濟”。

當你成功地獲取了人們的注意力後,他們就會開始按照你的方式考慮問題,逐漸習慣於使用你的產品和服務,並由於人類固有的惰性而固守於它們。所以,在一個網路公司成立之初,衡量它是否成功的關鍵是看它是否獲取了足夠的“注意力”。

在舊經濟時代,人們創業時首先要做的是花時間僱一大批人,買一大堆機器。等到工人們做出東西,才可以去賣錢,簡而言之:“用時間來換金錢”。而在網路經濟時代,網路公司則往往要先花錢做大量市場宣傳方面的工作,獲取使用者的“注意力”,吸引他們來到自己的網站或用自己的技術,然後才有可能去賺取利潤,變成“用金錢來買時間”。

所以,中國人所說的“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很有遠見的。

第八定律:價格永恆降低(Continuously Decreasing Prices)

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或避免人們的注意力被別的公司吸引,網路公司會把價錢儘量壓低。在一個傳統的企業裡,無限地壓低價格,只會帶來滅亡。但是在網路經濟中,有幾個特殊的現象。

第一,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趨近於零。邊際成本就是“多做一份”的成本。在農業經濟時代,一個人如果想要多種一畝地,他要追加的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投入,與他已經完成的任何一畝地總體來說不會有什麼差別。發展到工業經濟時代,由於機器生產的介入,每多生產一輛汽車所要消耗的成本就比前一輛同樣型號汽車的成本要低,但是邊際成本仍然很高,因為每一輛汽車都需要很多的零件、材料和人力。到資訊社會,雖然設計一個軟體或一份內容有很多的前期投入,邊際成本卻迅速地下降,因為這時的成本只是壓制一張光碟、印一份手冊、生產一個包裝盒及產品運輸的代價。但到了網路經濟時代,由於網路的存在,我們不再需要多餘地把位元的資訊轉為原子,我們可以無摩擦地把這些資訊、軟體或服務放到網上,供人或使用。一旦這個軟體被放到網上,邊際成本就趨近於零。

第二, 無中間人的抽成 (disintermediation)。過去,一項交易的完成,利潤裡很大一部分都付給了中間人。在網路上的交易不需要中間人,也就是所謂的無摩擦交易,因此降低了業者的開銷。

第三, 網上所有商品的價格透明,很容易貨比三家。在網路經濟時代,廠商間的競爭將到白熱化的程度。因為網上所有商品的價格透明,你的顧客隨時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商品間和價格的對比。他們甚至可以用“買者出價”的方式或利用“比價機器人”的技術來尋找最低的價錢。如果有任何的不滿,你的顧客可以在三秒鐘之內光臨另一家店;他們不會為了省時或面子而一定要在你的商店購買。而你的競爭對手卻隨時都可以闖進來,趁你不備之際,搶去你的客戶。

第四, 開公司的成本降低。在網路經濟時代,開一個公司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今天很多大的網路公司(如Yahoo!, Amazon, Ariba)都是白手起家的。

所以,在網路經濟時代,除了因為廠商間白熱化的競爭導致降價,更好的一個降價的理由是為了得到更多的使用者。前面曾提到“物以多為貴”,越多人使用一個產品和服務,它的價值才能越高,那麼,為了讓更多的人使用,很多很好的產品和服務開始降價甚至是免費。目前大家耳熟能詳的網路Internet Explorer、的免費電子服務等都是這一全新思維的具體體現。以前大家說“便宜沒好貨”,現在不但便宜的東西有好貨,而且免費的東西反而是好貨中的好貨。

降低價錢,這樣你的產品才更有價值!降到免費,這樣你的產品就成了“無價”之寶!

第九定律:自我管制經濟帶來消費者的天堂(Self-Regulating Economy Becomes Consumer’s Heaven)

網路經濟是一個非常強大和健康的經濟體系,因為它無情地打擊低效率和浪費,自動地不合理的利潤與迫害性的壟斷。

首先,在網路上沒有中間人。買一件物品,你可以直接定購,不必經過商店或批發商等;買股票,你可以自己在網上找資訊、下訂單,不必經過佣金昂貴的經紀人;用B TO B電子商務,你可以省掉批發商、銀行、郵局等又花時間又費錢的環節。這些中間人就是一種低效率的浪費,網路經濟將造成他們的絕跡。

當一個領域看來有很多的利潤時,多家公司都會進入,造成巨大的競爭。例如,兩年前,大家都看好 “B to C” 時,多家公司進入這個領域,造成服務質量的大幅度提升,價錢的大幅度降低。一年前,大家都認為 “B to B” 是最有潛力的,因為它在收取 10%的佣金後仍可幫使用者極大地節省費用。於是,很多公司又一窩蜂地去開business 。但是,幾個月後,因為競爭加劇,他們的利潤已大幅度地降低,一項exchange也許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90690/viewspace-95168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