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ms_job包的應用:在Oracle中實現定時操作(轉)

ba發表於2007-08-16
dbms_job包的應用:在Oracle中實現定時操作(轉)[@more@]眾所周知,一般作業系統會提供定時執行任務的方法,例如:Unix平臺上提供了讓系統定時執行任務的命令Crontab。但是,對於某些需求,例如:一些對資料庫表的操作,最為典型的是證券交易所每日收盤後的結算,它涉及大量的資料庫表操作,如果仍然利用作業系統去定時執行,不僅需要大量的程式設計工作,而且還會出現使用者不一致等執行錯誤,甚至導致程式無法執行。

一、分析問題

事實上,對於以上需求,我們可以利用資料庫本身擁有的功能Job Queue(任務佇列管理器)去實現。任務佇列管理器允許使用者提前排程和安排某一任務,使其能在指定的時間點或時間段內自動執行一次或多次,由於任務在資料庫中被執行,所以執行效率很高。

任務佇列管理器允許我們定製任務的執行時間,並提供了靈活的處理方式,還可以透過配置,安排任務在系統使用者訪問量少的時段內執行,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對於資料庫日常的備份、更新、刪除和複製等耗時長、重複性強的工作,我們就可以利用任務佇列管理器去自動執行以減少工作量。

目前,擁有此項功能的資料庫有許多,最有代表性的是SQL Server 7.0、Oracle 8.0.5等。但是,要讓任務佇列管理器工作,還需要我們加以配置才能實現。SQL Server的功能配置是在一個圖形化介面(GUI)中實現的,非常簡單。利用OEM客戶端管理工具,Oracle的配置也可以在一個圖形介面中完成。然而大多數的使用者更習慣於命令列的方式去操縱資料庫。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命令列實現這種配置。

二、實現步驟

1.確保Oracle的工作模式允許啟動任務佇列管理器
Oracle定時執行“Job Queue”的後臺程式是SNP程式,而要啟動SNP程式,首先要確保整個系統的模式是可以啟動SNP程式的,這需要以DBA的身份去執行如下命令:
svrmgrl> alter system enable restricted session;
或sql> alter system disenable restricted session;
利用如上命令更改系統的會話方式為disenable restricted,為SNP的啟動創造條件。

2.確保Oracle的系統已經配置了任務佇列管理器的啟動引數
SNP的啟動引數位於Oracle的初始化檔案中,該檔案放在$ORACLE_HOME/dbs路徑下,如果Oracle的SID是myora8的話,則初始化檔案就是initmyora8.ora,在檔案中對SNP啟動引數的描述部分如下:

job_queue_process=n
job_queue_interval=N

第一行定義SNP程式的啟動個數為n。系統預設值為0,正常定義範圍為0~36,根據任務的多少,可以配置不同的數值。

第二行定義系統每隔N秒喚醒該程式一次。系統預設值為60秒,正常範圍為1~3600秒。事實上,該程式執行完當前任務後,就進入睡眠狀態,睡眠一段時間後,由系統的總控負責將其喚醒。
如果該檔案中沒有上面兩行,請按照如上配置新增。配置完成後,需要重新啟動資料庫,使其生效。注意:如果任務要求執行的間隔很短的話,N的配置也要相應地小一點。

3.將任務加入到資料庫的任務佇列中
呼叫Oracle的dbms_job包中的儲存過程,將任務加入到任務佇列中:
dbms_job.submit( job out binary_integer,
what       in   archar2,
next_date     in   date,
interval     in   varchar2,
no_parse     in   boolean)

其中:
●job:輸出變數,是此任務在任務佇列中的編號;
●what:執行的任務的名稱及其輸入引數;
●next_date:任務執行的時間;
●interval:任務執行的時間間隔。

下面詳細討論一下dbms_job.submit中的引數interval。嚴格地講,interval是指上一次執行結束到下一次開始執行的時間間隔,當interval設定為null時,該job執行結束後,就被從佇列中刪除。假如我們需要該job週期性地執行,則要用‘sysdate+m’表示。

將任務加入到任務佇列之前,要確定執行任務的資料庫使用者,若使用者是scott, 則需要確保該使用者擁有執行包dbms_job的許可權;若沒有,需要以DBA的身份將權利授予scott使用者:
svrmgrl> grant execute on dbms_job to scott;

4.將要執行的任務寫成儲存過程或其他的資料庫可執行的pl/sql程式段
例如,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儲存過程,其名稱為my_job,在sql/plus中以scott使用者身份登入,執行如下命令:
sql> variable n number;
sql> begin
dbms_job.submit(:n‘my_job;’,sysdate,
‘sysdate+1/360’);
commit;
end;
/
系統提示執行成功。

Sql> print :n;
系統列印此任務的編號,例如結果為300。

如上,我們建立了一個每隔4分鐘執行一次的任務號為300的任務。可以透過Oracle提供的資料字典user_jobs察看該任務的執行情況:
sql> select job,next_date,next_sec,failures,broken from user_jobs;
執行結果如下:
job next_date next_sec failures broken
300 2000/10/10 11:45:15 0 N

這表示任務號為300的任務,下一次將在2000/10/10 11:45:15執行,此任務的執行失敗記錄為0次。注意:當執行job出現錯誤時,Oracle將其記錄在日誌裡,失敗次數每次自動加1。當執行失敗次數達到16時,Oracle就將該job標誌為broken。此後,Oracle不再繼續執行它,直到使用者呼叫過程dbms_job.broken,重新設定為not broken,或強制呼叫dbms_job.run來重新執行它。

除了以上我們討論的submit儲存過程之外,Oracle還提供了其他許多儲存過程來操作任務。例如:dbms_job.change 、 dbms_job.what、dbms_job.interval可以用來修改提交的任務。要想刪除該任務,只需執行dbms_job.remove(n)即可,其中n為任務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617731/viewspace-96116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