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式資料庫之父 (轉)

amyz發表於2007-11-13
關聯式資料庫之父 (轉)[@more@]

Edgar (Ted) Codd, 1923-

紀念關係之父

大家都說,Edgar F. Codd(通常被稱為Ted)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的成就之一,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發了一個關係型資料管理模型--和操作大量業務資料的一個複雜、完整的理論。根據Codd的設計構建的關聯式資料庫成為了當今企業的基礎;銀行依賴關聯式資料庫來跟蹤資金流動;零售商使用它們來庫存水平;人力資源部門使用它們來管理員工賬戶;圖書館、醫院和政府機構在其中儲存數百萬條記錄;事實上,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使用某種容量的關聯式資料庫。自從Codd公佈其理論以來的30年中,關聯式資料庫已經成為一個年收入近130億美元的行業。

早期生活

Ted Codd於1923年出生在英格蘭多塞特郡波特蘭市的一個大家庭中。他曾經就讀於牛津大學,主修數學和化學專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皇家空軍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Codd動身前往紐約併成為IBM的一名數學員。Codd所做的第一個專案是幫助構建一個稱為可選順序電子計算器(ive Sequence Electronic Calculator,SSEC)的早期,據說該計算機佔據了一棟市區辦公樓中的兩層。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Codd獲得了密歇根大學電腦科學專業的博士學位。之後,他調到了IBM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市的開發實驗室,在那裡,他開始從事關係型資料管理模型(這是一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數學的模型)的開發。

改進資料庫

早期的計算機太大、太昂對了,以至於不能廣泛地應用於企業。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計算機開始變得經濟有效,並逐漸被私營機構所採用,同時專門針對企業應用開發了許多標準和語言。其中有兩個用於處理資料的模型:層次模型和關係模型。

在層次模型中,資料記錄以層次方式相互關聯;主要記錄位於上層,後續的各個記錄型別在下層分支。在網路模型中,一層中的記錄集可能屬於鄰近的上層中的兩個不同的包含層次中。對於這兩種模型,編寫查詢語句來檢索資訊要求深入瞭解資料本身的導航結構,因而這是一個複雜的任務,一般都是由專門的程式設計人員來完成的。

Codd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在最終收集到1970年具有創新性的技術論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大型共享資料庫的關係資料模型)中的一系列報告中,Codd建議將資料獨立於來儲存,員使用一個非過程語言來訪問資料。Codd的解決方案的關鍵,是將資料儲存在由行和列組成的簡單表中(在這種表中,相似資料的列將各個表相互聯絡起來),而不是將資料儲存在一個層次結構中。按照Codd的想法,資料庫或應用程式不需要知道資料結構來查詢該資料。發表了該論文之後不久,Codd又釋出了更為詳細的指導原則,提出了其指導建立關聯式資料庫的12項原則。

在Codd的理論公開之後,並沒有立即被IBM所採納。IBM已經對一個稱為IMS的層次型資料庫進行了大量投資,因而它讓其他公司和企業家去考慮如何進一步發展Codd的理論。其中的領袖人物是拉里o埃利森,他在1977年與Ed Oates和Bob Miner一起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商用關係型資料庫管理,在此過程中,創辦了一個公司,後來成為公司。其餘要說的就是資料庫的歷史了。

但是對Ted Codd來說,歷史並沒有停留在那兒。雖然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Codd一直就職於IBM,但他也與長期的合作者Chris Date共同建立了一家諮詢服務公司,而且,直到其今年的早些時候去世,Codd還一直繼續研究和發表關於資料的規範化、分析和資料建模等主體的文章。

 

瞭解關於Edgar (Ted) Codd的更多資訊

文章來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52019/viewspace-9820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