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專案管理:問題、體系、方法(轉)

ger8發表於2007-08-15
摘要: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專案管理的學科、技術和應用的普及與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的發展又將IT專案管理推向了全新的應用高度。本文分析了IT專案管理技術及其應用與發展的關鍵問題,提出了基於系統整合理念構建的IT專案管理的體系結構和技術框架,肯定了IT專案管理的總體指導思想和實施策略是“需求牽引、效益驅動、總體規劃、分步實施”。

關鍵詞:資訊科技 專案管理 體系結構

引言

人類進入21世紀,資訊化成為我國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快速發展國民經濟的著眼點。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就明確指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戰略舉措。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黨的十六大再次明確:“資訊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目前全國上下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資訊化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資訊化專案的開展是以資訊科技為支撐,以業務活動為主體,以現代化管理為指導思想的一項全新的、複雜的系統化工程。全新在於資訊科技這一新生事物的飛速變化與發展,複雜在於資訊科技、業務工作、專案管理思想的一體化融合與整合化應用,這正是IT專案管理問世的緣由。資訊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結合資訊化應用特點,採用專案管理技術而開發的專用方法對IT專案在計劃落實、質量跟蹤、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管理,是保證IT專案達到預期目標的有效手段。
本文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介紹了IT專案管理的特殊性,回顧了學術界和工業界在不同方向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所做的努力、獲得的成果。在系統整合理念的指導下,探討IT專案管理的體系結構和模型驅動的整合技術與方法。

1 IT專案管理的特殊性

資訊科技發展快、滲透廣等特點,使得IT專案與一般工程專案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這種差異性造成了基於工程專案管理理論與經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在處理IT專案時面臨諸多的難題。
第一,IT專案的需求來源廣泛,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幾乎所有領域都能夠和資訊科技相結合而構成資訊化專案。資訊科技可以支援多種業務需求的發展:
(1)市場要求,如商業銀行提供網上支付業務,以支援越來越頻繁的電子商務活動。
(2)環境需求,如企業為了應對各國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標準中對產品回收再利用的要求,啟動一個構建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的專案。
(3)經營需要,如一個傳統的大型商業企業開展網上銷售業務,以擴大其銷售收入。
(4)技術發展,如飛機制造企業為了提高設計水平而開展虛擬製造系統的專案。
(5)使用者要求,如快遞公司要構建一個物流管理系統,以滿足顧客對跟蹤其委託的快遞物件過程狀態的查詢需求。
(6)法律需求,如一個城市為了減少合同犯罪的數量,而啟動企業印鑑資訊系統;為了杜絕假文憑的泛濫而建立文憑查詢資訊系統。
正是由於資訊化專案涉及到了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因此很難形成有針對性的規範和標準,這無疑增加了專案管理的難度。
第二,與一般工程專案所涉及的領域經過了長時期的發展、技術相對成熟不同,IT領域是目前發展最快、最活躍的領域,新的技術層出不窮,技術更新也非常迅速,因此IT專案開展過程中會具有更多的風險因素。有統計表明,每18個月,CPU的速度就會翻一番,與之關聯的計算機體系結構、軟體架構等也發展非常迅速。例如早期的整合資訊系統採用大型主機帶終端的結構,隨著網路技術和分散式計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Client/Server結構的資訊系統,而目前流行的架構則是在網際網路上基於Browser/Server結構的資訊系統,C、C++、Java等各種開發工具更是一代代迅速更迭,各類作業系統、協議、標準等都是IT專案必須面對的,這些都會增加專案過程中的風險。

為了處理好技術發展迅速所帶來的問題,IT專案團隊必須在先進性、實用性、經濟性、成熟性等諸多方面進行權衡,片面追求技術的先進性往往會事與願違。在保證專案所採取的技術具有相當的前瞻性、先進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可整合性的同時,從需求出發,注意技術的可靠性、成熟性和經濟性。
第三,資訊科技的應用主體在管理領域,管理資訊系統包含了特定的管理理念,將這些管理理念同企業的發展戰略與業務邏輯進行整合是資訊系統實施的關鍵任務。IT專案的阻力75%以上是來自人和管理的因素,因此,IT專案特別強調技術、管理與人的整合。如何處理好資訊系統所涉及的人的問題是成功管理IT專案的關鍵。
從更深層的角度而言,經典專案管理理論是構建在土建工程專案的研究和實踐基礎上的,基本的專案管理方法並不能解決IT專案的特殊問題,例如:
(1)如何衡量專案進度的問題,土建工程使用完成土石方的量來標識工程進度,但是完成軟體90%的程式碼編寫工作並不意味著還有10%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軟體開發專案了。業界普遍認為在工程專案中廣泛使用的掙值法在IT專案中缺乏適應性。
(2)在計劃的調整方法上,土建工程在計劃拖期時,可以透過增加資源的方式來加快進度,但是對於一個軟體開發專案,如果出現同樣的問題,寄希望於增加程式設計人員的數量來追趕工期,只能造成更大的麻煩。
另外,除了資訊科技之外,IT專案還涉及資訊系統應用單位的組織、管理的調整與經營過程/業務流程的重構,單靠資訊科技是無能為力的。因此,要成功管理IT專案,要成為IT專案的合格從業人員,需要一套全面的IT專案的知識體系與方法的支撐,它的內容將覆蓋專案管理、資訊科技、現代管理技術、系統整合技術、軟體工程技術等多學科領域,這正是IT專案管理技術研究和實踐的目標與方向。

2 IT專案管理技術的發展脈絡

目前在資訊化領域的不同方向,許多學者開發了針對不同方面的專案管理方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軟體專案管理和廣義的IT專案管理。
軟體專案管理是軟體工程和專案管理的有效結合,將專案管理中重視過程、重視計劃控制的觀點引入軟體工程領域,目的是控制軟體開發專案的成本、進度、質量、風險等問題。近幾年IT領域進一步引進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認為軟體開發企業自身質量控制體系和控制能力的優劣,將會極大地影響軟體產品的質量,這就要求軟體企業從修煉內功入手,也就是確認質量是控制出來的而不是檢測出來的,從根本上保證軟體產品的質量,由此提出了軟體過程改進和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概念。CMM基於經典的產品質量原理,建立了定量控制軟體過程的專案管理和專案工程的基本原則,與此同時,CMM有關能力成熟度的操作方法也被引入經典專案管理領域,用以測評承擔專案的組織的專案管理能力。

廣義IT專案管理是目前業界討論比較多的,也出了不少這方面的專著,其基本思路是將IT專案當做一般工程專案,使用PMBOK的方法體系,結合一些資訊科技專案的案例,研究如何在資訊科技專案中應用專案管理方法。
廣義IT專案管理是將所有與IT有關的專案不加區分地通盤考慮,包括IT產品開發專案的管理和IT應用專案的管理。實際上廣義IT專案可以細分出多個類別,各個類別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計算機硬體開發專案與一般家用電器產品的開發設計具有非常高的相似度,而軟體設計開發則完全不同,資訊科技應用專案與上述兩個分支領域更是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廣義的IT專案管理實際上是在經典專案管理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嘗試解決IT專案的具體問題。目前來看這種處理方式比軟體專案管理體系的針對性差很多,對其進行細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提高IT專案管理的針對性,提高解決方案的系統性,學術界和企業界在企業資訊化、數字化城市與電子政務、數字化軍工、供應鏈與物流、電子商務等不同領域分別開展了體系結構、實施指南、參考模型等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IT專案管理的體系結構與方法論

系統參考體系結構是“一組用以描述所研究系統的不同方面和不同開發階段的、結構化的、多層次多檢視的模型和方法的集合,體現了對系統的整體描述和認識,為對系統的理解、設計、開發和構建提供工具和方法論的指導”。
系統參考體系結構為IT專案的管理提供了體系參考和方法論,經過各國專家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一批相當有代表性和廣泛影響力的體系結構及其建模方法,並進行了大量的工業實踐,如CIM開放系統體系結構(CIM-OSA)、GRAI整合方法論(GIM)、IMPACS、普度參考體系結構(PERA)、整合的資訊系統體系結構(ARIS)、通用企業參考體系結構與方法論(GERAM),以及在我國提出的階梯形CIM系統參考體系結構(SLA)等。

在資訊化專案管理過程中,系統的認識和構建是階梯上升的,在概念定義階段需要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並據此形成整合系統的目標,然後圍繞系統目標,從組織、資源、資訊、產品、功能和經營過程等角度描述企業的現狀,形成對企業基本框架和執行機制的完整描述。在這些描述的約束下,採用合適的模型分析手段進行分析,找出現有系統中的問題進行改進,然後構建目標系統,形成多檢視的目標系統的描述。在形成目標系統描述時,除了使用各個檢視的描述方法外,還可以應用其他建模方法,以便提供對系統更為完整的描述。完成基於模型的設計後,就是在構建工具集的幫助下,將設計轉化為實際系統構建的技術說明,並構建實際系統。系統描述對於系統的執行仍然能夠發揮作用,可以作為實際系統執行的參考,並據此進行系統的最佳化與調整。

一方面由於資訊化專案的多專業性,為了解決溝通和分析設計的問題,需要藉助建模的手段實現對被處理物件系統的描述;另一方面由於資訊化處理物件的複雜性,依據“化繁為簡、分而治之”的原則,使用多層次多檢視的模型來描述目標系統。檢視的劃分包括反映結構資訊的資訊檢視、資源檢視、組織檢視、產品檢視,反映系統時間和邏輯特徵的過程檢視,結合反映系統功能結構和功能關係的功能檢視,以及反映企業經濟性和目的性的經濟檢視。靜態結構反映了系統的存在,行為結構給出了系統的屬性和執行方式,而評價結構則將系統和它的目的性關聯在一起。透過多檢視,為IDEF、ARIS等其他建模方法和工具的整合,對於製造企業原模型和企業本體的開發提供了技術框架。利用模型技術解決IT專案的交流、設計、技術轉移、系統構建乃至執行維護的問題是目前學術界和業界的普遍看法,模型驅動的體系結構是目前的一個研究和實踐的熱點。

4 結論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IT專案管理越來越具有普遍性。分析IT專案的內在特徵和特有問題,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的架構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適應性的理念和方法,將是IT專案管理領域的發展方向。

需要強調的是,資訊科技本身的發展並不是IT專案的目的,滿足應用物件的需求和戰略目標才是其出發點,因此需要切實做好專案的需求分析,一切從業務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在整合理念的指導下,充分考慮整個系統的整合要求,並在此基礎上選擇相關的成熟技術、應用系統和產品,同時做好專案的技術經濟分析,才能保證資訊化專案發揮實效。國家863計劃CIMS主題專家組在大量資訊化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需求牽引、效益驅動、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是IT資訊化專案管理的總體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 Rajeev T Shandilya.軟體專案管理. 王克仁,陳允明,陳養正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 Sami Zahran.軟體過程改進.陳新,羅勁楓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3 Kathy Schwalbe.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et.2nd ed.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
4 李清 陳禹六.資訊化專案管理:資訊總監和整合顧問必備技能.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5 李清 陳禹六. 企業資訊化總體設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6 李伯虎.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CIMS)約定、標準與實施指南.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4
7 曾慶宏,戴國忠.CIMS應用示範工程規範.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8
8 薛四新,賈國軍.軟體專案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6042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