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入門解惑(1)——淺析cout (轉)

gugu99發表於2007-08-15
C++入門解惑(1)——淺析cout (轉)[@more@]

  和大多數朋友一樣,我頭一遭遇到cout是在生平第一個看到C++——經典的“Hello, World!”中,作為我如今最擅長編寫的程式之一(^_^),它大概是這樣子的: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Hello, World!" << endl;
  return 0;
}

    由於以前學過C,所以這段程式碼的其它部分在我看來都還算“正常”,然而cout卻很獨特:既不是,似乎也不是C++特別規定出來的像if,for一類有特殊語法的“語句”。由於只是初步介紹,所以那本書只是簡單的說cout是C++中的“標準輸入輸出流”……這於我而言實在是一個很深奧的術語。這還沒完,之後又遇見了cin……因為不知底細,從此使用它們的時候都誠惶誠恐,幾欲逃回C時代那簡明的printf(),畢竟好歹我可以說:我在的是一個函式。那有著一長串<>的玩意,究竟算怎麼回事呢?我一直想把它們當作關鍵字,可偏偏不是,而且居然是用C++語言“做”出來的,呵!但printf()用多了就開始有人好心地批判我的程式“C語言痕跡過重”……
  後來隨著學習的深入,總算大概明白了cout/cin/cerr/...的鬼把戲:那些東東不過是變著法兒“哄人”,其實說到底還是函式呼叫,不過這函式有些特殊,用的是運算子過載,確切地說(以下還是以cout為例)是過載了“<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operator<  cout.operator<  return 0;
}

  編譯執行,結果與經典版無二。上面程式應該更容易理解了:cout是一個iostream類的物件,它有一個成員運算子函式operator<  我想你現在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用運算子過載。運算子函式與一般函式基本無異,可以任意過載。標準庫的設計者們早已經為我們定製了iostream::operator<cout.operator<才算“強等效”。究竟可不可以這樣寫?向確認一下……OK,No Problem!

 嗯,我們已經基本上看出了cout的實質,現在不妨動動手,自己來實現一個cout的簡化版(Lite),為了區分,我們把我們設計的cout物件命名的myout,myout物件所屬的類為MyOutstream。我們要做的就是為MyOutstream類過載一系列不同型別的operator<

#include   // 在C和一些古老的C++中是stdio.h,新標準為了使標準庫
  // 的標頭檔案與標頭檔案區別開,均推薦使用不用副檔名
  // 的版本,對於原有C庫,不用副檔名時標頭檔案名前面要加c

class MyOutstream
{
public:
  const MyOutstream& operator<  const MyOutstream& operator<};

const MyOutstream& MyOutstream::operator<{
  printf("%d", value);
  return *this;  // 注意這個返回……
}

const MyOutstream& MyOutstream::operator<{
  printf("%s", str);
  return *this;  // 同樣,這裡也留意一下……
}

MyOutstream myout;  // 隨時隨地為我們服務的全域性物件myout

int main()
{
  int a = ;
  char* myStr = "Hello, World!";
  myout << myStr << a << " ";
  return 0;
}

  我們已經的myout已經初具形態,可以為我們工作了。程式中的註釋指出兩處要我們特別注意的:即是operator<  還記得那個有點奇異的cout.operator<cout << "Hello, World!" << endl;
而不是
cout << "Hello, World!";
cout << endl;
   為何它可以這樣連起來寫?我們分析一下:按執行順序,首先呼叫cout.operator<然後cout.operator<,就是說在函式的最後一行會出現類似於return *this這樣的語句,因此cout.operator<的呼叫結果就返回了cout,接著它後面又緊跟著.operator<  再注意一下main函式中最激動人心的那一行:
   myout << myStr << a << " ";
  我們知道,最後出現的" "可以實現一個換行,不過我們在用C++時教程中總是有意無意地讓我們使用endl,兩者看上去似乎一樣——究竟其中有什麼玄妙?查書,書上說endl是一個操縱符(manipulator),它不但實現了換行操作,而且還對輸出緩衝區進行重新整理。什麼意思呢?原來在執行輸出操作之後,資料並非立刻傳到輸出裝置,而是先進入一個緩衝區,當適宜的時機(如裝置空閒)後再由緩衝區傳入,也可以透過操縱符flush進行強制重新整理:
cout << "Hello, World! " << "Flush the screen now!!!" << flush;
  這樣當程式執行到operator< 不過可能在螢幕上顯示是手動重新整理與否區別看來都不大。但對於檔案等輸出物件就不大一樣了:過於頻繁的重新整理意味著老是寫盤,會影響速度。因此通常是寫入一定的位元組數後再重新整理,如何操作?靠的就是這些操縱符。
  好了,說了這麼多,C++的iostream家族與C的print/scanf家庭相比究竟有何優勢?首先是型別處理更、智慧,想想printf中對付int、float等的"%d"、"%f"等說明符真是多餘且麻煩,萬一用錯了搞不好還會死掉;其次是擴充套件性更強:我要是新定義一個複數類Complex,printf對其是無能為力,最多隻能分別輸出實、虛部,而iostream使用的<>運算子都是可過載的,你只要過載相關的運算子就可以了;而且流風格的寫法也比較自然簡潔,不是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48419/viewspace-95881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