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專案管理計劃(1)(轉)

ger8發表於2007-08-15
從1991年出版第一本書以來,我一直在書中強調如果想成功完成專案(或管理組織)就必須制定一個計劃.我的觀點總是以控制的定義為基礎:
控制是透過對比現狀和預期來進行的,透過這種對比,你可以在偏離方虻氖焙蚣笆弊齔齙髡?
計劃中說明了行動的方向和目標,以及具體的實施步驟,如果你沒有計劃,就不知道行動的方向,這種情況下要對專案進行控制也是不可能的.我常常這樣總結這個道理:"沒有計劃,就沒有控制(No plan,no Control)’’,我的一個客戶認為我說的這點非常重要,甚至讓人把這句話繡在了發給僱員的襯衣上.
  之所以需要有一個計劃不僅是因為需要對專案進行控制,而且因為組織是一個社會組織,其中的各個部分要彼此互動,而你必須制定一個整合良好的計劃,而不是簡單地將彼此互不相干的各部門計劃拼湊在一起.(本章的後文中將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然而,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對高階經理人的調查中發現,他們中很少有人做系統性的計劃.我對他的發現頗有同感,但同時也擔心這成為許多其他經理人的藉口--既然其他人不能成功地進行系統性計劃,那麼我也沒有必要去做.這只是那些用自己的成見曲解發現的真正含義的人在自欺欺人罷了.
  在我看來,如果人為大多數經理人都不做計劃就意味著沒有必要做計劃,那就大錯特錯了.我認為,許多組織的成功都是由於掩蓋了自身的缺點,而不是發揮了自身潛力.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組織為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得較大的邊際利潤,足夠彌補由於管理不善而帶來的低效率.
  我的上述結論都是以我多年的諮詢和培訓經歷為基礎的,我曾經在研討回上遇到過成千上萬的人抱怨自己公司的辦事方式,這使我相信在某些公司中,就像他們中某個人所說的:"管理簡直就是個樣子貨."我當然不認為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有些公司的管理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湯姆.彼得斯和鮑勃.沃特曼(Bob Waterman)在寫作了他們石破天驚的<尋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之後幾年,卻發現被他們當初列舉為卓越典範的一些公司已經不再輝煌.(Peters and Waterman,1982)
  我同意奈特的觀點,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管理過程缺乏協調一致",(Knight,1998,p.1)或者用卡爾.阿爾布雷克特的話說:"大多數管理團隊都不清楚自己企業成功的關鍵驅動力是什麼......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驅動力."(Albrecht,1994,pp.viii-ix)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指定出合適的計劃的,或許這才上管理中缺乏計劃的原因.

管理的功能

  如果管理的功能不僅是使組織生存下去,而且要為股東創造價值,就像我在本書第5章中所說的,那就意味著管理要對組織的行為進行某種控制.而這種控制只有在擁有了一個與明確的預期,任務和績效目標緊密相連的計劃之後才能實現.我認為明茨伯格的發現還可以用這樣一個事實來佐證,那就是許多經理人都把他們的時間花在相互攻擊上了,因此再沒有功夫來實際地制定計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許多此類相互攻擊的緣起又恰恰是因為這些經理人沒有好的計劃,因而對自己管理的事物缺乏控制.這就造成了一種惡性迴圈,除非用一些時間制定計劃,沒有其他出路.

沒有計劃的高額代價

  史丹迪希公司(Standish Group)的年度研究報告也能說明制定計劃的必要性.他們對多個軟體開發專案進行了調查,並在1994年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在美國每年投入軟體開發專案的資金大約有2500億美元,而這些專案中只有17%實現了預期的目標.另有50%的專案修改了原來的目標.也就是說,這些專案可能延期完成專案超支,降低軟體功能,等等.難以置信的是,其餘的33%竟然被取消了!而著就意味著人們在這些被取消的專案上浪費了將近800億美元.

  不僅如此,當被問及與專案成功最密切的因素是什麼是,被調查者的回答顯示好的計劃和對客戶需求的正確理解高居前兩為.(你可以在上免費下栽一份報告.)

   我相信,我們還能找到許多類似的關於各種產品開發專案的統計數字.例如,穆拉利曾經統計出投入新型飛機開發資金中有將近30%用在了返工上.用他的話來說,這就相當於讓3名全職工程師重新去做先前2名工程師做錯的工作.在一個50億美元的專案中,這可是一筆數目可觀的浪費.而且,高返工率也是由於計劃欠妥造成的.ITT的前任質檢副總裁菲爾.克勞斯比(Phil Crosby)創立了零缺陷的成本來自3個方面:預防,檢查和失敗.首先我們要從最初的時候預防錯誤的發生,之後透過檢查發現那些確實已經發生的錯誤,而如果我們不及時糾正這些錯誤,讓有質量缺陷的產品到達客戶手中的話,那麼肯定要再投入成本為客戶解決問題.

  具體一些來說,3*質量等級的意思就是說在每100萬個可能出現錯誤的機會中,會出現66400次實際的錯誤.在6*質量等級中,錯誤的機率降低為每100萬個機會里有3.4個實際錯誤,而每1美元銷售額中的質檢成本也可以降低到幾美分.

對科學的曲解

  進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從混沌理論中引申出一種解釋,作為不制定計劃的辯解.混沌理論認為如果一隻蝴蝶在加利福尼亞扇動翅膀的話,其影響將很快到達美國東海岸,意思是說在環境中的微量動盪都能夠造成巨大的影響.於是,有人就把這引申為沒有必要進行長遠的計劃,因為目前的工作就可以告訴你以後應該做什麼了.

  從很長的時期來看--同時堅持進行日常的計劃--我同意長遠計劃應該非常概括.但是,如果要控制一個組織的行為,就必須制定出詳細的短期計劃.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5877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