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 Flood攻擊的基本原理(轉)

gugu99發表於2007-08-14
SYN Flood攻擊的基本原理(轉)[@more@]

  SYN Flood是當前最流行的DoS(拒絕服務攻擊)與DdoS(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的方式之一,這是一種利用TCP協議缺陷,傳送大量偽造的TCP連線請求,從而使得被攻擊方資源耗盡(CPU滿負荷或記憶體不足)的攻擊方式。

  要明白這種攻擊的基本原理,還是要從TCP連線建立的過程開始說起:

  大家都知道,TCP與UDP不同,它是基於連線的,也就是說:為了在服務端和客戶端之間傳送TCP資料,必須先建立一個虛擬電路,也就是TCP連線,建立TCP連線的標準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請求端(客戶端)傳送一個包含SYN標誌的TCP報文,SYN即同步(Synchronize),同步報文會指明客戶端使用的埠以及TCP連線的初始序號;

  第二步,伺服器在收到客戶端的SYN報文後,將返回一個SYN+ACK的報文,表示客戶端的請求被接受,同時TCP序號被加一,ACK即確認(Acknowledgement)。

  第三步,客戶端也返回一個確認報文ACK給伺服器端,同樣TCP序列號被加一,到此一個TCP連線完成。

  以上的連線過程在TCP協議中被稱為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

  問題就出在TCP連線的三次握手中,假設一個使用者向伺服器傳送了SYN報文後突然當機或掉線,那麼伺服器在發出SYN+ACK應答報文後是無法收到客戶端的ACK報文的(第三次握手無法完成),這種情況下伺服器端一般會重試(再次傳送SYN+ACK給客戶端)並等待一段時間後丟棄這個未完成的連線,這段時間的長度我們稱為SYN Timeout,一般來說這個時間是分鐘的數量級(大約為30秒-2分鐘);一個使用者出現異常導致伺服器的一個執行緒等待1分鐘並不是什麼很大的問題,但如果有一個惡意的攻擊者大量模擬這種情況,伺服器端將為了維護一個非常大的半連線列表而消耗非常多的資源----數以萬計的半連線,即使是簡單的儲存並遍歷也會消耗非常多的CPU時間和記憶體,何況還要不斷對這個列表中的IP進行SYN+ACK的重試。實際上如果伺服器的TCP/IP棧不夠強大,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堆疊溢位崩潰---即使伺服器端的系統足夠強大,伺服器端也將忙於處理攻擊者偽造的TCP連線請求而無暇理睬客戶的正常請求(畢竟客戶端的正常請求比率非常之小),此時從正常客戶的角度看來,伺服器失去響應,這種情況我們稱作:伺服器端受到了SYN Flood攻擊(SYN洪水攻擊)。

  從防禦角度來說,有幾種簡單的解決方法:

  第一種是縮短SYN Timeout時間,由於SYN Flood攻擊的效果取決於伺服器上保持的SYN半連線數,這個值=SYN攻擊的頻度 x SYN Timeout,所以透過縮短從接收到SYN報文到確定這個報文無效並丟棄改連線的時間,例如設定為20秒以下(過低的SYN Timeout設定可能會影響客戶的正常訪問),可以成倍的降低伺服器的負荷。

  第二種方法是設定SYN Cookie,就是給每一個請求連線的IP地址分配一個Cookie,如果短時間內連續受到某個IP的重複SYN報文,就認定是受到了攻擊,以後從這個IP地址來的包會被丟棄。

  可是上述的兩種方法只能對付比較原始的SYN Flood攻擊,縮短SYN Timeout時間僅在對方攻擊頻度不高的情況下生效,SYN Cookie更依賴於對方使用真實的IP地址,如果攻擊者以數萬/秒的速度傳送SYN報文,同時利用SOCK_RAW隨機改寫IP報文中的源地址,以上的方法將毫無用武之地。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48419/viewspace-95683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