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資料“中國”古今稱謂的研究及其意義(轉)

post0發表於2007-08-12
策劃資料“中國”古今稱謂的研究及其意義(轉)[@more@]

  一

  人有姓名,國有稱謂。“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里”的中國,國外有人說,這是“一個偉大到不需要為之辯護的國家”――中國的偉大,也充分體現於中國古今稱謂中。

  

  所謂“中國”古今稱謂,指的是由古迄今“中國”這一區域的稱謂,包括自稱與他稱。在地名學上,這些稱謂屬於面狀地名,即“中國”這個人文地理實體的名稱。“中國”古今稱謂的研究,應該是歷史學、地理學、民族史、文化史、地名學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有著四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國,古今稱謂繁多而又可大別為三類。第一類即國號,包括夏、商、周、秦、漢、新、晉、隋、唐、周(武 的周)、宋、大元、大明、大清計十四個統一王朝國號,以及帝制結束後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國號的指稱物件,無論時間抑或空間,都相當明確。第二類可擬稱為名號,如區夏、有夏、時夏、諸夏、中夏、函夏、方夏,華、諸華、華夏、華域、華壤,中國、中華、中土、中邦、中區、中域、中畿、中縣、中州,禹跡、禹域、禹甸、禹縣,九州、九有、九囿、九原、九土、九圍、九牧、九畿、九域、九方、九隅、九區、九野、九壤、九宇,四海、四方、四表、四封,海內,天下,赤縣神州、齊州、冀州,漢地、漢域,神國,宇縣、宇內、域中、封域、區縣,方畿、方內,東土、東國,等等皆是;名號指稱的時空範圍模糊,文化的、民族的、政治的涵義也往往多變。第三類是域外有關中國的稱謂,其中影響最大、使用最廣的,除了漢、唐、中國、中華這些源於國號、名號的稱謂外,還另有支那(China,或譯真丹、震旦等)、賽里斯(Serice,或譯舍里斯、賽裡絲等)、桃花石(Taugas,或譯陶格司、湯姆格芨等)、契丹(Cathay,或譯乞塔、契泰、迦太等)四個系列,以及諸如那迦(Nagas)、德盧(Ta-ruk)等特殊稱謂;其原型大體不是漢文,而是各種外文的音譯。

  

  “中國”古今稱謂如此之多,然而也許是對其中的有些稱謂太耳熟能詳了,而對另一些稱謂又太過於陌生,有關“中國”古今稱謂的推源釋意研究、系統全面探討,竟然還尚待展開。這種情況,可以比附一下東漢劉熙的《釋名》。昔劉熙撰《釋名》,其自序雲:“夫名之於實,各有義類,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義”,故《釋名》的目的,在於辨明上則天地陰陽、下至宮室車服種種名稱的“所以之意”。而就“中國”古今稱謂言,也與此相彷彿。我在課堂上常常問學生這樣的問題:“啟為什麼用夏作為國號?劉邦為什麼定國號為漢?時時接於目、聞於耳的華夏、中國、中華、支那(China)又是什麼意思?”讓人感嘆的是,如此等等的相關問題,大學生、研究生們往往啞口結舌或者語焉不詳。這是滑稽的。我們的祖先生長在中國,我們生長在中國,將來我們的子孫也要生長在中國,而作為中國人,對於自己國家的稱謂豈能不知,豈能不解!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裡有一句話:“玫瑰花叫它什麼名字也一樣芳香!”這似乎很豁達。的確,中國叫什麼名字,都無損於它的偉大!然而,創造了方塊漢字的中國人,歷來有講究名稱字號的傳統;人名如此,國家稱謂亦然!考究中國曆代的國號、名號,瞭解域外有關中國的稱謂,其實是一件特別富有趣味的事情,其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出於這樣的考慮,近十年來,我一直在斷斷續續地從事著有關中國古今稱謂的研究。早在1995年,遼寧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我與盧海鳴合著的《中國古今名號尋源釋意》;1996年至2000年間,我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專案“中國古今稱謂與歷代國號研究”,並完成了《偉哉斯名――“中國”古今稱謂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版)一書。然而,有關這一課題的研究還未結束,已經取得的成果彷彿“芝麻開門”,使我看到了更多需要探討的問題;至於類似問題,如中國曆代分裂王朝國號的來源、中國曆代年號的取義、中國古今民族名稱的解釋,也是紛繁複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這些,都將是我今後若干年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學術最好能不寂寞,本著這樣的目的,此文就“中國”古今稱謂的研究及其意義略作敘說,以期引起同好的興趣。

  

  二

  “中國”古今稱謂的產生原因極為複雜。如國號,從最早的夏國號到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有著諸多的共同點:國號的來源與取義,總有其具體原因與文化背景、歷史傳統,即便是因襲或雷同的國號,也自有其顯明的意義與特別的緣故;從字面義看,中國曆代國號大多具有美義,屬於“美號”,這些“美號”與君主的統治息息相關,照應了所統治的部族民眾的心理要求,進而使政權蒙上了順天應人的色彩。又如眾多的名號,它們或與民族相關,或與文化有緣,或聯絡著歷史傳說,或根源於地理觀念,至於語言的嬗變、政治的影響、經濟的發展、文風的變遷等等,也往往作用於某些名號的形成及其涵義的變化。再如域外有關中國的稱謂,是域外人或外國人給起的,而所以要起這些稱謂,則聯絡著國號翻譯原則、國號命名方法、國號心理、國際關係、地理視野、中外交通形勢、民族更替等多方面因素。

  

  深入探討“中國”古今稱謂的政治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是:“偉矣哉!變動不居而又蘊含深意的中國曆代統一王朝國號,延用不衰而又凝重氣派的中國古今名號,來源不一而又終歸取準於文化的域外有關中國的稱謂!”

  

  就“偉矣哉”國號言,首先,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啟即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家、國三位一體的國家;啟用作國號的“夏”,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可信國號。夏國號的最終擇定,與蟬所代表的居高鳴遠的美義有關;而取美義為國號,遂成為中國歷史上命名國號的一種常用方法。由夏而下,商、周、秦、漢、新、晉、隋、唐、周、宋、大元、大明、大清,不僅是中原王朝,而且是中央王朝――即統一範圍較大,某種意義上取得了當時“天下”統治地位,又統一程度較高的王朝。這樣的王朝所使用的國號,地位遠居其他國號之上,影響遠較其他國號廣泛、持久,它們是中國的典型國號與代表國號,它們可以作為中國在相應歷史時期的代稱。其次,從夏、商、周以迄大明、大清,國號一直是家天下即某一姓帝王家族擁有國家最高統治權的標誌,且逐漸成為天命所鍾、歷數所在、萬民擁戴的象徵,乃至國家政治文化的符號。這種符號,於夏為蟬,於商為鳳,於周為重農特徵,於秦為養馬立國,於漢為“維天有漢”,於新為“應天作新王”,於晉為巍巍而高,於唐為道德至大,於宋為“天地陰陽人事際會”,於大元為“大哉乾元”,於大明為“光明所照”,於大清為勝過大明,總之,皆為“表著己之功業”、“顯揚己於天下”的“美號”。至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書寫出國號歷史的新篇章,即既區別於以往天下社稷一家一姓的國號,又表明了國家的主權屬於中國各民族,屬於中華民族。第三,“偉矣哉”國號還體現在非漢民族建立的政權之用漢式國號,及與前代中原王朝攀附關係。如十六國北朝之匈奴劉淵、巴氐李壽漢國,匈奴劉勃勃之夏國,鮮卑拓跋氏之魏國,鮮卑宇文部之周國,五代時沙陀部所建唐、晉、漢國,以及契丹之遼、党項之夏、女真之金,乃至蒙古之大元、滿洲之大清。從終極意義上說,這些國號表明了非漢民族決不自外於中國,而正是這一點,奠定了我們這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思想基礎與政治根本。

  

  就“偉矣哉”名號言,雖然地域概念的中國是多變的,文化概念的中國是模糊的,但中國的地域範圍在不斷放大,中國的文化意義在不斷加強。即以文化概念的中國言,所謂“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藝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要之,“中國有文章光華禮義之大”,凡文化上達此標準者,即為中國;文化既不斷進步,中國的地域範圍遂不斷放大,中國的成員也不斷增多。那些非漢民族政權或國家,隨著經濟文化上的中國化,不僅從文化上、也從地域上成為了中國的一分子,因此中國不是哪一族的中國,而是各族共有的中國。至於後起的政治概念的中國――“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統一之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帝國主義入侵以前的中國版圖,是幾千年歷史發展所形成的中國的範圍。歷史時期所有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都是中國史上的民族,他們所建立的政權,都是歷史上中國的一部分”(譚其驤師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總編例》)――既與地域概念的中國、文化概念的中國相輔相成,又較之更加客觀與全面,而且政治概念的中國,無論時間、空間都指稱相當明確(政治概念的歷史中國地域範圍,是今天的中國加上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以東,蒙古高原和外興安嶺以南)。由中國概念的流變,我們可以明瞭這樣的史實:中國的歷史是中國境內各民族――無論文化高低、地域遠近,是漢族抑或非漢族――共同締造的,中國的版圖是由中原和邊疆共同組成的,現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繼承和發展。有意思的是,這樣的史實,同樣非常明確地顯示於諸夏、華夏、中華、禹跡、九州、四海、天下、赤縣神州等等悠長而響亮的名號中。這眾多的自稱名號,出現時間多在先秦時期,而又跨朝代、越古今地使用了下來。正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中國古今名號的偉大之處,是在這些名號的支配下,中國文化漸趨發達與豐富,中國地域也由仄小而廣大。我們甚至可以說:中國以文化成!中國者,文化之中國!

  

  再就“偉矣哉”域外有關中國的稱謂言,有源於秦王國國號的支那系,源於神秘精美的絲的賽里斯系,源於最高統治者稱號大汗的桃花石系,源於民族的契丹系,源於國名及名號但更與文化有關的漢、唐、中國、中華系。然則域外有關中國的稱謂,其演變脈絡可謂相當清晰,即大體由國號而物產,由稱號而民族,最後取準於文化;又就這些稱謂流行的地域看,大體為連成一體的亞歐非大陸及東亞、東南亞海鄰諸國。而諸如此類的域外有關中國的稱謂反映出,長期以來,中國的物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8225414/viewspace-95155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