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技術向第七層應用層發起衝擊(轉)

amyz發表於2007-08-13
交換機技術向第七層應用層發起衝擊(轉)[@more@]

  交換技術正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速度越來越快,已經從千兆跳躍到萬兆。

  另一個方向是從最初的2層交換髮展到3層交換,目前已經發展到網路的第七層應用層的交換。

  形象地說,速度越來越快就是走量變的路線,而交換的層次越來越高走的是質變的路線。

  如何充分利用頻寬資源,對網際網路上的應用、內容進行管理,日益成為服務提供商關注的焦點。在頻寬應用的情況下,網路層以下不再是問題的關鍵,取而代之的是提高網路服務水平,完成網際網路向智慧化的轉變。如何解決傳輸層到應用層的問題,專門針對傳輸層到應用層進行管理的網路技術變得非常重要,這是目前應用層交換技術發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應用層交換就是透過逐層解開每一個資料包的每層封裝,並識別出應用層的資訊,從而實現對內容的識別。要解決區分應用等問題,用網路識別裝置根據不同的應用業務轉發相應流量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應用層交換的結構

  由於完成上述功能所需的應用層資訊在資料包的內部,這就要求內容識別裝置窺視到每個會話的每個資料包的內部。如果是採用基於軟體的架構,就會造成嚴重的延遲和效能惡化,擁塞在所難免。於是全部用硬體實現的應用層交換技術取得了技術優勢。透過應用層交換機實現了所有高層網路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網路資源,應用層交換把應用交換機放置在核心層或者匯聚層,而不是緊靠下層的介入層,使網路管理者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好地分配網路資源成為可能。

  在結構上,應用層交換機將所有功能集中在一個專用的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或ASIC上。ASIC比傳統路由器的CPU便宜,而且通常分佈在網路埠上,在單一裝置中包括了50個ASIC,可以支援數以百計的介面。新的ASIC允許智慧交換機/路由器在所有的埠上以極快的速度轉發資料—無論網路流量是什麼型別,稱為線速轉發應用層流量。

  在高可用性和負載均衡方面,有許多先進的工具可以利用由應用返回給終端使用者的應用層資訊。使用者不僅能驗證是否在傳送正確的內容,而且還能開啟網路上傳送的資料包,並根據包中的資訊做出負載均衡決定。

  這種智慧性遷移超越了第四層的功能。最多具有第四層功能的裝置無法識別流過此埠的不同型別的傳輸流,因此它們對所有傳輸流同等對待。

  可是傳輸流並不都是相同的。對於負載均衡產品來說,能夠知道流過此埠的資料是流媒體還是對商品目錄中一件商品的簡單請求非常有用,也許商家想賦予需要此目錄項的客戶更高的優先順序。不少具有第四層功能的裝置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這兩種型別的資料,因而可能將流媒體資料傳送到無法做出響應的伺服器,導致錯誤的資訊和時延。

  而第七層的智慧效能夠進行進一步的控制,即對所有傳輸流和內容的控制。這類具有第七層認知的產品的部分功能,是保證不同型別的傳輸流可以被賦予不同的優先順序。具有第七層認知的裝置不是依賴路由裝置或應用來識別差別服務、通用開放策略服務或其它服務質量協議的傳輸流,它可以對傳輸流進行過濾並分配優先順序。這就使你不必依賴應用或網路裝置來達到這些目的。 第七層交換可以實現有效的資料流最佳化和智慧負載均衡。

  應用範圍

  在Internet網、Intranet網和Extranet網,應用層交換機都大有施展抱負的用武之地。

  Internet應用——企業到消費者的電子商務、聯機客戶支援;伺服器負載均衡;使用者優先順序排列與控制;適應性操作冗餘—狀態故障恢復;電子事務處理保證;吉位元組速率的頻寬管理等。

  Intranet應用—人事規劃與建設、市場銷售自動化、客戶服務;防火牆負載均衡;最佳伺服器流量定向;移動請求處理;內容和事務處理優先順序排列以及利用Web站點快取記憶體加速內容供應等。

  Extranet應用——企業到企業電子商務、供應鏈自動化、銷售/服務渠道互動;全球伺服器負載均衡;訪問控制;面向電子商務的高階流量管理;內容過濾和頻寬管理等。

  在尋求資料統一的電子商務時代,XML就是唯一的選擇。為了快速而正確地處理流經網路的每一塊資料,XML交換的目的就是專門用來處理XML資料,XML交換所面臨的挑戰即快速而正確地處理流經的每一塊資料,它也是一種基於應用層的交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52019/viewspace-95534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