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雲端計算領域的“鼻祖”AWS
今天,企業資訊化市場的大部分“江山”,已經屬於雲端計算。尤其在疫情到來之後,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推動應用上雲程式。但是,你知道嗎?雲端計算最原始應用起源於AWS!
都說,疫情讓人學會思考,進一步理解了“生命價值”這四個字的意義。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檔口,我們也從雲端計算價值角度,重新認識一下我們自以為很熟悉的公司——AWS。
回望AWS過去十幾年
AWS成立於2002年,那時只推出了一項免費服務,主要幫助開發人員進行快速開發,允許使用者在自己的網站上加入亞馬遜許多獨特的功能。直到2006年,真正的雲產品開始出現,簡易儲存服務Amazon S3 (Simple Storage Service)以及彈性計算服務Amazon EC2(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正式推向市場,因此這一年也被稱為是雲端計算元年。
之後,雲端計算市場風起雲湧,各家企業都推出類似產品。在群雄逐鹿過程中,AWS引領創新十五年,其產品和服務模式一直在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在Gartner雲端計算供應商評估報告中,AWS是唯一獲得“Strong”(滿分30分)評分的公司。
“2019年,AWS以超過350億美元的年收入,繼續成為雲端計算市場份額的領導者,預計2020年能達到410億美元。Amazon利用科技力量顛覆了傳統市場,締造了獨樹一幟的客戶體驗。根據產品/服務、技術/方法、戰略和企業生命力指標,將其評定為優。” Gartner給與了高度評價,認為AWS在保持快速創新和市場擴張方面,至今仍無與倫比。
那麼,AWS能夠基業長青的背後秘籍是什麼?其實,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那就是“創新”!
“亞馬遜把創新當作公司的使命,而這也是為什麼公司總說Day1的原因。無論生意有多大,都要有緊迫感,因為客戶的慾望和需求永無止境。”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 顧凡向我們聊起他在AWS公司的感受。
▲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 顧凡
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顧凡已在AWS工作了六年,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寶貴時光,具體工作職責是負責整個大中華區的產品管理。那是不是等於把AWS國外產品直接搬到國內來,就可以了?理論上是這樣,所有AWS在國外發布的產品,都應該第一時間引入中國市場,但是也要適應國情,根據軟體開發程式和客戶需求來。所以,以顧凡為首的服務團隊,充當的是一個橋樑的作用,讓研發團隊以及前端銷售團隊形成有效連線。產品團隊最首要的任務是讓AWS最先進的服務快速落地,應用到中國各行各業的企業。
“飛輪效應”帶來業績增長
有人可能會問,AWS引領世界的產品和技術出自哪裡?顧凡梳理了亞馬遜的發展史。
很多人都知道,亞馬遜有一個有趣的“飛輪理論”,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當年在紙巾上畫了一個飛輪,之後這個“飛輪”逐步演化為亞馬遜的核心運營思想。
亞馬遜最初起家的時候,是把圖書和電商做了第一次整合,自此開啟了電商帝國版圖,把業務擴充到整個零售行業。也就是說,從第一個業務開始,亞馬遜就把不可能變為可能,而軟體開發也是同樣的狀態。從電商的角度看,贏得客戶口碑的最好方式,就是你的產品要全品類、多元,並且價格越低越好,配送越快越好。只要你做到這幾點,你的生意一定會越做越好,這也是“飛輪效應”的最佳版本解讀。
之後,亞馬遜推出了Prime,這是一項方便註冊會員購物的增值服務。雖然,起初99塊錢的美國次日達,是賠錢狀態。當會員數不夠龐大的時候,免費送貨成本無疑很高。但是,從長期發展來看,它增強了客戶粘性,會在未來客戶運營過程中,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銷售額,最終推動飛輪運轉。
所以,像Prime一樣,AWS也在同樣的產品理念下誕生。最早當大家還不知道什麼是雲端計算的時候,AWS已經推出雲端計算模式的服務。在AWS的帶領下,雲端計算規模空前盛大,真的是萬億級市場。在雲端計算顛覆傳統企業資訊化服務模式過程中,AWS公司本身價值也得到了客戶的認可,410億美金的收入,“甩後來者幾條街”。最重要的是,AWS未來增長潛力無限,在致力於技術創新、不斷降低客戶應用成本的道路上,AWS會持續“加碼”。
“在雲基礎架構和雲平臺服務市場上,AWS繼續保持領導者地位……AWS的服務跨多個行業,遍佈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儘管AWS的初期發展主要來自於技術嚐鮮者、開發人員和初創企業,但AWS現在的增長動力來自於傳統企業資料中心遷移和相關的工作負載上雲。有證據表明,AWS被廣泛用於基本資料中心遷移和戰略性的業務轉型中。很多使用者喜歡Amazon整體的顛覆和變革方式,並希望以AWS為基礎,模仿Amazon的業務模式。” AWS大中華區分析師關係高階經理 張瑾,用Gartner的評價證明了AWS戰略方向的正確性。
a
▲AWS大中華區分析師關係高階經理 張瑾
創新是AWS不斷超越的內在基因
其實,AWS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或者產品提供商,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合作伙伴。因為亞馬遜公司自己就是一個數字化轉型的標杆,不僅能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技術怎麼用,還能幫助客戶在公司文化、組織結構、機制體系以及架構搭建方面,去更好地適應數字化轉型戰略方向。
1、公司文化:秉承領導力準則,僱傭Builder。
公司競爭很大層面是人才競爭,要想讓公司保持創新能力,首先就得僱對人。僱傭Builder,翻譯過來僱傭的是“構建者”,當客戶體驗不好的時候,勇於推翻並持續改進,這就是創新的全部意義。什麼是Builder?如果你看到一個產品經理只發布了一款產品就完事大吉,那他一定不是Builder。真正的Builder永遠不滿足眼前的點滴成績,產品釋出只是起點,持續改進、增強客戶體驗才是終點。所以,亞馬遜的很多創新不是老闆有多厲害,而是自下而上的創新,這種創新大多時候都是顛覆性的。比如:做Kindle電子書的那波人,其實就是當年做紙質書的那些人。
當然,不是誰想創新都能批准。大老闆喜歡參加方案創新會議,他會扮演客戶,從你的“六頁方案”裡挑錯,誰想的全面、透徹,老闆就會把內部軟體開發資源給誰,最終“一路綠燈”。
2、組織結構:鼓勵創新和試驗,允許試錯,採用雙披薩團隊。
關於亞馬遜“雙披薩團隊”,很多人早有耳聞。道理很簡單,業務線的同事很難有精力去做業務創新,因為身處溫室的人不會有緊迫感,所以要建立和目標一致、為速度最佳化而生的松耦合創新團隊。AWS最初創立也一樣,不是亞馬遜的基礎設施團隊,包括負責資料中心、網路的人直接接手。安迪(AWS CEO Andy Jassy)並不在亞馬遜的基礎設施團隊。
當時,AWS長達六頁的FAQ被批覆以後,安迪組織了十幾個人,後來從零售團隊抽出了50個人,拋開他們原有的工作,什麼都不幹,只負責AWS創新。團隊雖然小,但是“五臟六腑俱全”,被充分放權。團隊內部採用的是微服務開發模式,產品和研發不用看別人的臉色,自己有工程師並且有市場推廣。整個團隊是一個統一體,大家生死相依,這便是亞馬遜雙披薩團隊的創新性。即使最後失敗了也沒關係,團隊會被重新解散,迴歸到原有團隊裡。
3、機制體系:以客戶為中心,逆向工作法。
業務創新,除了招對人,建立組織架構,還需要一個有效機制。因為,創新不是“拍腦門子”工程,而是需要持續投入,好的機制可以確保你的創新思維能成功落地。熟悉亞馬遜工作氛圍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家不講PPT的公司,你必須提前準備好至少六頁的word文件,也就是要準備方案或者建議書。亞馬遜認為,演講技巧再好,也會有漏掉關鍵內容的時候,不如安安靜靜的讓大家讀30分鐘,從客戶體驗角度全方位衡量整個方案的可行性,這是亞馬遜非常出名的逆向工作思維方法。
關於亞馬遜“六頁紙”格式,還有一個延伸版創意。比如,你是亞馬遜產品經理,想開發一款產品,當你在正式寫程式碼之前,要先寫一篇新聞稿,如果你讀完了一點都不興奮,那說明產品本身並不能擊中客戶痛點。所以,一個好的產品方案,要想真正落地,必須要掘地三尺,完全想明白才能執行。沒有這個過程,不建立一定的機制體系,就孵化不出優秀的產品。
4、架構搭建:雲原生架構、微服務架構、自服務平臺、DevOps,可以全部基於AWS搭建。
架構是什麼?不管團隊規模有多小,即使是十幾個人的團隊,進行業務開發的時候,也要藉助工具和平臺。因為,從寫第一行程式碼開始,我們就要把目標放在核心業務上,而不是關心從買伺服器、搭儲存到整個上層系統應用這些基礎的環境搭建問題。亞馬遜內部的創新團隊全部都在AWS的架構上,這讓整個團隊不需要干連續的重複性工作。所以,不管選擇雲原生架構、微服務架構、自服務平臺,還是DevOps,其實很多時候不需要從0開始研發,不管多大規模的企業,都沒有那麼多的精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遠
很明顯,AWS因為創新而生。回頭看公有云市場,誰都不會想到,是一個零售業公司顛覆了這個行業。其實,AWS有今天,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
首先,亞馬遜處於零售快速擴張的時代,客戶體驗變化太快,即使瘋狂地招聘工程師,仍然趕不上軟體開發和迭代的速度。安迪想到,這應該是一個機會,因為像亞馬遜技術實力這麼強大的公司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其他公司應該也一樣。所以,亞馬遜下決心創立雲端計算服務模式。因為整個軟體開發向API模式傾斜,導致應該像蜘蛛網一樣,非常細,不可能每個應用每家公司都要開發一遍,去做沒有價值的事情。
其次,亞馬遜在電商的利潤非常薄,需要更強大的基礎設施去鋪路。一旦遇到黑五這種峰值期間,系統需要去擴充套件;但過了促銷活動,又想把基礎設施成本降下來。毫無疑問,雲是最好的選擇。走到今天,AWS已經有175個以上的核心服務,這樣的產品規模,連AWS自己也沒想到。
最初,AWS剛剛創立的時候,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隻做S3;另一種是做雲平臺,S3只做雲服務。大部分客戶都選擇了後者,所以才有了AWS今天史上最全的產品版圖。AWS的服務真是太多了,即使在中國市場的團隊,也分計算、儲存、資料庫、分析、AI等等。以資料庫為例,過去一個資料庫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今天不同的場景,要選用不同的資料庫。大資料解決方案也一樣,無論是批處理、流處理、實時處理,什麼產品都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亞馬遜內部,所有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被預設必須跑在雲上,還要把服務設計成全託管模式。以AWS Outposts、AWS Local Zone、AWS Wavelength為例,無論是放在使用者的機房、電信的基站旁邊,還是其他地方,AWS交付的服務始終是一朵雲,這朵雲和公有云完全連線一套API,最終的目標是讓雲服務距離客戶越來越近。
Outposts是為解決更多場景的低延遲問題,專門做了一個服務,推到客戶的資料中心裡,而Local Zone能把幾百個Outposts湊在一起,用很快速的方式把一個區域的AZ做起來,讓雲服務距離客戶最近,無論你的客戶在洛杉磯還是其他什麼地方,都能打通資料,並擁有快速交付體驗。Wavelength的外形和Outposts看起來很像,但重點是解決邊緣計算問題。尤其是5G到來之後,IoT device的大規模資料傳輸問題一定會遇到瓶頸,AWS和電信運營商合作,把雲推到電信的資料中心,並且這個中心在基站旁邊,能即時處理資料。
AWS的產品創新還不止於此,業界流行的Nitro架構也源於AWS。Nitro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把一個重的Hypervisor變成一個超輕量化的架構,把原來必須要用伺服器、儲存、安全金鑰管理、網路管理等資源,全部從這臺伺服器上拿掉,放到一個專有板卡上去,這個板卡就叫Nitro卡,這個改變一下提升了整個EC2的效能。Nitro加快了EC2例項的創新,它會告訴你計算、儲存怎麼配,怎樣才能適合客戶未來的一個工作負載。還有Graviton 2,也是一個非常成熟的ARM晶片,生態系統能力也非常強,已經有很多客戶在海外使用。無論是Nitro,還是 Graviton等等晶片,都是亞馬遜在整個雲端計算底層不斷創新的表現。
AWS在中國的投入也有突破性進展。2016年AWS北京區域正式商用;2017年寧夏區域正式商用;2018年AI Lab在上海成立;到2019年香港區域投入使用。同時,2019年臺北和深圳物聯網實驗室成立。到2020年,在中國投資了再生能源的專案。
傑夫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創新有多種和各種規模,最激進和最具變革的創新是幫助他人釋放創造力,以實現其夢想。”相信,這也是我們重新認識AWS的重要意義,除了生意模式之外,AWS還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學習,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支撐AWS不斷創新的速度。答案是,不斷賦能給客戶,讓客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遠。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47898/viewspace-270985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雲端計算有什麼用?雲端計算的應用領域有多大?
- 雲端計算面試題及答案,AWS雲端計算面試題面試題
- 什麼是雲端計算領域的 orphaned resources
- 【北京/杭州】【滴滴雲】招聘雲端計算各領域人才
- 雲端計算和大資料延伸至試管嬰兒生命資訊領域:生物雲端計算大資料
- 雲端計算之路-出海記:命令列下的 AWS命令列
- 幫谷歌在雲端計算領域擊敗亞馬遜的八個建議谷歌亞馬遜
- 雲端計算之路-出海記:蹭一張 aws 船票
- AWS、Azure和谷歌雲端計算價格比較谷歌
- 北鯤雲端計算,用技術成就生物科學領域發展
- Gartner 在雲端計算領域應用架構(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分類應用架構APPASTStruct
- 我們正處於雲端計算領域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
- 雲端計算的就業前途怎麼樣?這套雲端計算教程限時領就業
- 20年過去了,重新審視設計模式設計模式
- 多雲管理服務或成為雲端計算領域為數不多的風口
- 如何寫/審AI領域的論文AI
- 不想敲程式碼雲端計算瞭解下?千鋒雲端計算教程限時領取
- 雲端計算深度挖掘“創新潛力”,北鯤雲深耕生命科學領域
- 未來雲端計算市場將重新洗牌 - erikbern
- AWS啟示錄:創新作帆,雲端計算的征途是汪洋大海
- ARM是計算領域重要動態的中心
- 北鯤雲超算平臺如何成為就生命科學雲端計算領域先行者?
- 雲端計算領域競爭激烈,這次來看看阿里雲做出哪些改變?阿里
- 甲骨文釋出 2023 年雲端計算領域的五大預測
- 白宮:應促進美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領導地位
- 我們從雲端計算中領悟到的10件事
- 從歐洲“超算”被黑事件,重新審視和思考威脅情報的價值事件
- 雲端計算之路-出海記-小目標:Hello World from .NET 5.0 on AWS
- 良心之作,計算機領域必看書籍計算機
- Alan Yuille:在計算機視覺領域,誰是殺死神經網路的真凶?UI計算機視覺神經網路
- 《雲端計算》)——超越桌面:雲端計算導論
- AWS技術峰會在上海舉行 揭示雲端計算新趨勢
- 雲端計算之路-出海記:整一臺 aws 免費雲伺服器伺服器
- 雲端計算的前身
- 雲端計算的前景
- 敏捷的雲端計算?敏捷
- 雲端計算
- 計算機視覺領域如何從別人的論文裡獲取自己的idea?計算機視覺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