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城市大腦來到吉隆坡之後,阿里雲還要為當地培養千名資料科學家、孵化300家公司

微胖發表於2018-01-30

撰文 | 王藝


阿里雲 ET 城市大腦海外落地的第一站,選在了吉隆坡。

這事兒還要從 2017 年 5 月 12 日說起。當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訪問阿里巴巴,在馬雲的介紹下,納吉布對杭州蕭山 ET 城市大腦表現出強烈的好奇,不僅發推文表示喜愛,還問馬雲這套技術是否有落地馬來西亞的可能。

半年後,「可能」變成合作的事實。1 月 29 日,阿里巴巴 ET 城市大腦落地吉隆坡的訊息正式公佈。

這是吉隆坡首次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對城市進行全面調節,會涉及到交通治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機構(MDEC)和吉隆坡市政廳(DBKL),也作為參與方促成專案落地。

當然,作為第一個在海外市場落地的商業化專案,阿里雲培育市場的目標遠大於短期收益。

對阿里雲而言,ET 城市大腦「出海」的關鍵點在於——以交通大腦切入、藉助當地技術生態的力量、引入天池平臺激發當地技術創新以及資料輸出。

ET城市大腦來到吉隆坡之後,阿里雲還要為當地培養千名資料科學家、孵化300家公司


「遊子城」吉隆坡

寫這篇報導的時候,我正堵在吉隆坡市中心的路上。吉隆坡和北京一樣,是流動人口較多的城市,市中心房價較高。據當地居民表示,在吉隆坡市內購置公寓房產需要至少 150 萬馬幣,這個數字可以在吉隆坡市環外購買 3-4 棟帶有花園和車庫的聯排別墅。

因此,很多人選擇在環外購置房產並每天驅車前往工作地點。每日,吉隆坡環外驅車族需要在 6 點左右出門,並在路上經受兩個小時的擁堵來到公司,晚高峰下班時刻也是如此。

加之吉隆坡作為旅遊城市,每年約接待三千萬遊客。在旅遊旺季,特別是旅遊旺季的早晚高峰,由於非法停車、道路作業以及交通事故導致的擁堵更為嚴重。

因此,阿里雲 ET 城市大腦以交通作為登陸吉隆坡的切入點,並將逐步擴充到 ET 城市大腦的其他方面,例如市政基礎設施的改造、城市建設的規劃、能源基礎設施分配、停車場規劃、數字化規劃等等。

目前,專案正處於第一階段。吉隆坡的 281 個道路路口將接入城市大腦,系統不僅將全域性調控交通狀況,加快車輛通行速度,還將為應急車輛開闢「一路綠燈」的生命通道。

此外,城市大腦還將透過道路攝像頭優先發現交通事故,這不僅將為紅綠燈調節提供參考,還能為交警部門提供更全面的疏導建議。

事實上,交通也是阿里雲 ET 城市大腦在大部分城市落地的切入點。阿里雲副總裁、機器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認為,此舉原因有二。

第一,交通是大城市的通病,阿里雲希望抓住城市間共通的痛點快速鋪開。第二,交通大腦相對底層,透過交通大腦收集到的資料,能夠找到城市交通系統的結構化病灶,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城市化建設。


ET城市大腦來到吉隆坡之後,阿里雲還要為當地培養千名資料科學家、孵化300家公司

阿里雲副總裁、機器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

從蕭山到吉隆坡

「如果說羅馬給了世界一個下水道,倫敦給了世界一個地鐵,紐約給了一個電網,我們希望這一次中國杭州和馬來西亞吉隆坡一起,把城市大腦獻給未來的世界。」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合作釋出會現場表示。

吉隆坡的城市大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杭州蕭山的復刻。在蕭山,城市大腦已經取得將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間縮短至曾經的一半、使城市車輛的平均速度提升 15% 的優秀成績。在城市大腦的指揮下,杭州的擁堵程度已經從全國第四跌出前十。

但由於城市情況不同,在 ET 城市大腦的落地過程中還是需要針對吉隆坡市況進行定製化處理。

閔萬里表示,雖然在杭州蕭山採集到的資料不能直接應用到吉隆坡,但使用資料的經驗方法可以複用,因此,軟體層面並不存在特別大的複製難度。

甚至由於蕭山的道路狀況比吉隆坡複雜(例如,路上有大量的送餐電瓶車等),吉隆坡的城市大腦在技術層面相對蕭山會更簡單。

難點在於城市大腦「技術生態系統」的打造。據閔萬里介紹,阿里雲在吉隆坡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交通訊號燈控制系統層面吉隆坡與蕭山的差異。

ET 城市大腦只負責資料計算與方案統籌,具體到交通燈的控制層面,則是由其他公司負責。也就是說,城市大腦不是單單軟體層面的專案,而是與整個生態協同作用的系統性工程。

天池進入吉隆坡,讓城市大腦「自生長」

類似的阻礙還有馬來西亞數字化人才以及初創企業的缺失。

由於阿里雲希望在吉隆坡的城市大腦專案中扮演「點火人」的角色,並沒有在吉隆坡開設辦公室長期運營的計劃。因此,阿里希望吉隆坡的城市大腦能夠呈現「自生長」的狀態。

也就是說,有足夠多的資料人才能夠運營城市大腦,並且在吉隆坡當地的技術生態系統中有足夠多的企業為城市大腦提供配套設施以及資料支援。

雖然馬來西亞政府本身也有培育資料人才的計劃(到 2020 年培養 2 萬大資料人才),但阿里雲想要更多。

因此,阿里雲將天池大資料競賽引入吉隆坡,希望透過相關專案和競賽,讓馬來西亞的資料專家同來自於全球的資料專家同臺競技,相互學習,從而使他們獲得全世界一流水平的大資料的技術能力,為馬來西亞的數字經濟培訓所需要的人才。

胡曉明表示,阿里雲計劃在未來 2 年內為馬來西亞培養 1000 名資料科學家,並孵化 300 個相關公司。

目前,阿里雲已經在馬來西亞開展了 ACP(雲端計算及大資料技術認證)的技術和大資料人才的任職培訓,已經培訓了 100 名馬來西亞專業技術人員。

同時,阿里雲與 MDEC 合作建立了馬來西亞的數字創新中心,為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培訓,以及免費的上雲諮詢。


ET城市大腦來到吉隆坡之後,阿里雲還要為當地培養千名資料科學家、孵化300家公司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

合作釋出當天,胡曉明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對馬來西亞創新精神的認可。「馬來西亞政府官員的思想是非常非常開放和理性的,他們願意嘗試去做,這讓我們非常敬佩。」他說。

胡曉明提到,曾經,阿里雲也和其他雲端計算廠商一樣,認為馬來西亞可以用新加坡的數字中心,現在阿里雲認為馬來西亞在數字化程式上的發展將領先於東南亞。

因此,2017 年 10 月,阿里雲在馬來西亞的資料中心正式開服。阿里雲希望以馬來西亞為核心,輻射整個東南亞。更進一步地,希望能夠藉助 ET 城市大腦在東南亞的落地,讓阿里巴巴的貿易體系覆蓋整個東南亞。

放眼整個阿里雲全球化,胡曉明表示,目前還需要耐心等待,「要想國際化對阿里雲業務有主要貢獻還需要 5 年時間,屆時,預計國際化業務將佔阿里雲總收入的 40% 到 50%。」
ET城市大腦來到吉隆坡之後,阿里雲還要為當地培養千名資料科學家、孵化300家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