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利率過高發極端事件 趣分期稱不便發聲

佚名發表於2016-08-29

  8月24日,銀監會明確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整改校園貸問題。校園貸是在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專門針對大學生的網路貸款。目前,校園貸深入到了各個大學的腹地。然而,近期由於校園貸的極端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多名大學生因無力償還借款,“跳樓”“自殺”“賣器官”“援交”……種種亂象,讓大眾對校園貸充滿質疑。

  為什麼校園貸平臺讓大學生頻繁陷入風險事件?為此,《投資者報》記者分別採訪趣分期、分期樂、優分期、愛學貸4家校園分期平臺相關負責人,愛學貸方面告訴記者,首先極端事件是非常少的。再次,一旦發生了極端的情況,“即使我們是合法經營沒有明確過錯,也會考慮到目前的社會影響而調整針對該使用者的還款措施。”其他3家則認為現在正處於行業敏感期,實在不方便發聲。

  校園貸攻佔校園存隱患

  一位北京的大學生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零首付”、“免息”、“分分鐘到帳”等校園貸宣傳語曾經讓他驚訝,後來發現經常有同學向其推薦XX平臺校園代理可以兼職賺錢。愛學貸方面也告訴記者,國內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十分廣闊,為規模千億元的市場,且行業尚無巨頭。因此,校園貸開始攻佔了校園。

  據融360《維度》調查顯示,在申請校園貸的學生中,有53%的大學生選擇校園貸是由於購物需要,比如買化妝品、衣服、電子產品等。校園貸瞄準大學生消費慾望和支付能力之間的落差,為其提供相應的分期消費服務,但這類學生推崇提前消費,缺乏憂患及風險意識,也為以後的生活埋下隱患。

  上述調查指出,大學生想要順利償還校園貸借款,往往要在本息之外再扒掉幾層皮:借款時就已產生的中介費、手續費、代理費、部分平臺扣留的押金、逾期後高昂的罰息和管理費,名目繁多。而且,從一開始即被扣除的各項資費雖然從不曾到過學生手中,學生依舊需要為這些並沒有借到的錢支付利息。而且在這些平臺上借款年利率最高可達36.75%,利率明顯過高。

  此外,在同一家校園,可能有10多家校園貸平臺。市場競爭的加劇,促使部分平臺為了擴充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稽核不嚴的情況,導致學生個人資訊被冒用。事實上,這些平臺也無法有效地評估借款大學生的還貸能力。對此,愛學貸方面坦言,大學生群體雖然具有高成長性,由於這個群體比較特殊,在徵信體系尚不健全的大背景下,暫時還沒有特別完整的經驗。

  大學生無力償還極端事件頻發

  今年3月9日,鄭州21歲大學生鄭某因無力償還60萬元網貸跳樓自殺的訊息,讓校園貸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經學校統計,自2015年開始,鄭某共借用、冒用28名同學的身份證、學生證、家庭住址等資訊,分別在諾諾鎊客、人人分期、趣分期、愛學貸、優分期、閃銀等14家網路小額貸款平臺,共計貸款58.95萬元。此前鄭某因還貸壓力,曾先後4次自殺未遂,最後一次從青島市一賓館8樓跳下死亡。據媒體報導,這28名同學透過律師和網貸平臺協商後,網貸平臺最終免除了他們的還貸責任。

  但是,這起由校園貸引發的極端事件並沒有引起大學生群體的警醒,類似的事件一再發生。在百度搜尋輸入“校園貸”,諸如,大學生校園借貸後無力償還,5天沒吃飯晚上睡公園、常州一大學生深陷校園貸,短短几月被追債10萬、校園貸再爆亂象:學生刷單負債百萬等新聞事件接連被爆出。

  一位不願具名的網貸行業從業者表示,大學生消費市場確實有很多機會,但無法有效地對風險進行控制,也是他最初沒有涉足校園貸的根本原因。他指出,校園貸的中介更容易成為惡性事件的推手。成為中介不需要任何資質,幾乎沒有門檻。任何人只要能為其帶來客源,就可以根據成交量獲利。於是這些中介利用身邊同學的信任更容易獲得同學的資訊,促成交易或者利用同學的資訊“刷單”。因此,就出現過部分機構或個人利用掌握學生資訊的優勢,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其名義貸款的情況。

  多家分期平臺轉戰白領市場

  一位第三方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大學生適度的提前消費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一些校園分期平臺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但要謹防平臺漏洞被利用以及學生資訊被冒用的風險。記者瞭解到,國內多家涉足校園分期業務的企業如分期樂、愛學貸、優分期等聯合宣佈,已發起成立大學生信用聯盟,並初步建立了惡意套現等不良行為“黑名單”?共享機制。

  除此之外,這些平臺的轉型也基本一致,都將服務範圍擴充套件至白領借貸領域。是否因為迫於輿論的壓力被迫轉型,當被問及這個問題,多家平臺都諱莫如深。

  記者注意到,近期優分期宣佈進軍非校園消費金融市場;今年4月份分期樂宣佈進軍白領市場,同時還在開拓藍領使用者;2014年12月,趣分期推出面向白領的“來分期”平臺。愛學貸方面告訴記者,愛學貸即將與恆豐銀行推出畢業金業務,切入畢業後的大學生分期市場。

  那麼,這些平臺是否會完全放棄校園分期的市場呢?各家平臺都沒有回覆這個問題。但校園借貸也正在遭遇著極度爆發後的瓶頸。《2016中國校園消費金融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大學生群體對於分期消費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超過67%的大學生用過分期消費並且表示還會繼續使用。這也意味著校園市場的增長空間已經不大。長期來看,大學生群體數量一直較為穩定——校園每年都有新生入學,也有畢業生離開。當大學生們離開校園之後,便會成為其他消費金融機構的使用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