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測試遊戲易洩露資訊

佚名發表於2015-11-05
原標題:朋友圈測試遊戲易洩露資訊

30家消費維權單位聯合釋出《大資料時代個人資訊保護狀況調查報告》

很多深圳市民收到過莫名其妙的手機簡訊或電話騷擾。昨日,深圳消委會等30家消費維權單位聯合釋出《大資料時代個人資訊保護狀況調查報告》,報告稱,經調查,僅四成消費者知道智慧裝置有洩露個人資訊隱患。同時,消費者表示被洩露最多的個人資訊主要包括個人通訊資訊、個人身份資訊和個人消費資訊。

目前,“網際網路+”正在迅速改變我們的生活,而透過大資料的挖掘,經營者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準、貼心的服務。但同時,消費者個人資訊也越來越多地被經營者所掌握,由此也帶來了資訊洩露的風險。

僅四成受訪者知智慧裝置有洩密隱患

為了解消費者對個人資訊被採集以及大資料運用的觀點、看法,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廈門、深圳等29省市消協開展了相關網路調查,併發布了《調查報告》。

對於“個人資訊在大資料時代是否更容易洩露”這個問題,有76%的受訪者給予了肯定的回答,認為“不是”和“說不清”的受訪者各佔12%。而對“過去一年中,有沒有發現個人資訊被洩露”的問題調查中,52%的受訪者認為“有”,認為“沒有”的受訪者約40%,還有8%受訪者表示說不清。

而在“大資料”時代,對個人資料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樣,比如智慧手錶、運動手環之類的個人穿戴式智慧裝置,就有將個人健康資料上傳到伺服器的功能。

調查顯示,只有44%的受訪者表示知道有這個隱患,還有40%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另有16%的受訪者表示“說不清”。

消費者的投票顯示,洩露最多的是個人通訊資訊,達到33%;其次是個人身份資訊,為28%;第三是個人消費資訊,為20%;個人財務資訊有10%,排第四;個人社會關係資訊第五,約8%;洩露情況最少的是個人背景資訊,約3%。

在對於個人資訊洩露渠道的調查中,被認為最容易洩露個人資訊的是網站,包括電商平臺、搜尋引擎、入口網站等,佔14%;其次是手機、PAD、智慧手錶、運動手環等個人資訊終端上的APP,佔13%;第三是汽車行業,如4S店和電信服務商,都達到12%;第四是類似電子郵箱、微信、QQ之類的通訊軟體和房地產行業,包括房地產開發商、租房中介公司,達到11%。

建議:呼籲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

有21%的調查者認為應對盜竊、倒賣以及不當使用個人資訊的企業、個人進行嚴厲打擊。

消費維權單位倡議,要進一步細化個人資訊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建立規範合理的個人資訊採集使用制度,資訊、資料的採集使用必須得到當事人的授權。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採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的懲處力度。

案例

網站伺服器存漏洞 使用者資訊頻被洩露

在個人資訊洩露渠道調查中,電商平臺、入口網站等各類網站首當其衝被消費者質疑。據瞭解,國內很多公司開發的軟體平臺存在各種安全漏洞。近日,網易郵箱的洩密疑雲更是讓使用者驚出一身冷汗。

“我不知道騙子是怎麼搞到我手機號碼的。”家住南山的楊小姐告訴記者,她曾在某知名購物網站購買過一次護膚品,結果就接到了詐騙電話。“電話裡騙子把我在何時購買的何種產品都清楚正確地說出,說是商家搞活動返利,要我報卡號等資訊給他。”

輕信不明連結 點選了惡意程式

手機裡的資訊如何被竊取?今年9月份,深圳市公安局反資訊詐騙中心曾公開舉例,比如不法分子先透過非正常渠道掌握使用者姓名,然後給手機使用者發連結,連結裡指名道姓說“你被點名了,看朋友圈誰的人緣最好。”接著惡意程式會誘導手機使用者啟用裝置管理器,避免使用者正常解除安裝。手機使用者點選“啟用”後惡意程式就會隱藏圖示,潛伏在中招手機中竊取手機中的簡訊、聯絡人資訊併傳送到指定郵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