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論壇發了一帖:《用ET表格打造更直觀的學生成績分析》(以下簡稱為《成績分析》),http://bbs.wps.cn/thread-21963426-1-1.html。很多壇友對文中所涉及的函式非常感興趣。今天再發一帖對相關的函式作些解釋以作前文的補充。
前文中所涉及的函式主要有這麼幾個:SUMIF、COUNTIF、SUMPRODUCT、VLOOKUP。這幾個函式在成績分析統計中經常用得到,對於教師來說可謂是有用之極。我們且一一道來。
一、SUMIF函式
SUMIF函式的作用是根據指定條件對若干單元格、區域或引用求和。其語法為SUMIF(用於條件判斷的單元格區域,由數字、邏輯表示式等組成的判定條件,為需要求和的單元格、區域或者是引用)。以圖1所示表格為例。
圖1
我們希望在D13單元格中顯示錶格中2班學生的語文成績總分。分析可以看到學生的班級在B2:B11單元格區域,語文成績則分佈在D2:D11單元格區域。所以,根據SUMIF函式的語法,我們只需要在D13單元格輸入公式“=SUMIF($B$2:$B$11,"2班",D2:D11)”就可以了。其中引數"2班"為判斷條件,$B$2:$B$11為提供邏輯判斷依據的單元格區域,而D2:D11則為實際求和的單元格區域。所以,公式 “=SUMIF($B$2:$B$11,"2班",D2:D11)”可以翻譯為:在B2:B11單元格中值為“2班”的,對其對應的D列單元格資料進行求和。
在《成績分析》一文中,公式“=SUMIF($B:$B,$Q$3,D:D)”就很容易理解了:在B列中其值與Q3單元格相等的,對其對應的D列單元格進行求和。
二、COUNTIF函式
COUNIT函式的作用是計算區域中滿足給定條件的單元格的個數。語法與SUMIF函式類似:COUNTIF(為需要計算其中滿足條件的單元格數目的單元格區域,統計條件)。其中統計條件可以為數字、表格式或文字。簡單地理解就是COUNTIF(在哪裡計數,根據什麼計數)。
仍以圖1所示表格為例。我們如果輸入公式“=COUNTIF($B$2:$B$11,"2班"),那麼自然就可以得到B2:B11單元格區域中值為"2班"的單元格數目。所以,D14單元格要統計2班語文平均分就簡單多了,只需要輸入公式“=D13/COUNTIF($B$2:$B$11,"2 班")”就OK了。
三、SUMPRODUCT函式
該函式可用於多條件計數,即計算符合2個及以上條件的單元格個數。其語法為SUMPRODUCT((條件1)*(條件2)* (條件…))。如圖2所示表格。
圖2
我們如果要統計表格中職稱為“中高”的男教師數,那麼只需要在單元格中輸入公式“=SUMPRODUCT((Q2:Q11="男")*(R2:R11="中高"))”即可。相信對照表格和公式,公式的含義自然就清楚了。
圖1所示表格中“班級”在B列,語文成績在D列。假如要計算2班語文科目的及格率,那麼就需要先統計符合兩個條件的單元格數目。條件1:B列為“2班”,條件2:D列大於或等於60分。公式“=SUMPRODUCT(($B$2:$B$11="2班")*(D2:D11>=60))”就可以滿足要求,然後再除以人數(COUNTIF($B$2:$B$11,"2班"))不就是及格率了?
成績分析統計中的“優秀率”也是這樣統計,只是把分數從“60”換成設定的成績就行了。
四、VLOOKUP函式
VLOOKUP函式的作用是在表格或數值陣列的首列查詢指定的數值,並由此返回表格或陣列當前行中指定列處的數值。其語法是 VLOOKUP(查詢值,資料表,列序數,匹配條件)。所謂“查詢值”是指需要在資料表第一列中查詢的數值,它可以是數值、引用或文字串。“資料表” 為需要在其中查詢資料的資料表,可以使用對區域或區域名稱的引用。“列序數”是在資料表中待返回匹配資料所在的列序號。“匹配條件”為“FALSE”是返回精確匹配值,如果為TRUE或省略,則返回近似匹配值,也就是說,如果找不到精確匹配值,則返回小於“查詢值”的最大數值。
還是舉例來說更清楚些。假設我們想知道在圖2所示表格中“教師04”的職稱是什麼。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單元格中輸入公式“=VLOOKUP("教師04",P2:R11,3,FALSE)”,回車就出結果了,如圖3所示。
圖3
公式的含義是在P2:R11單元格區域的首列查詢值為“教師04”的單元格,並返回其所在行的第三列資料。對照表格看一下就清楚了。
在《成績分析》一文中的VLOOKUP函式中,使用了另一函式COLUMN(),它返回的是單元格所在的列數。比如公式“=COLUMN(D3)”的結果就是“4”。而不帶任何引數的“COLUMN()”返回的則是當前單元格所在的列數。
好了,《成績分析》一文中涉及的函式基本交待完了。如何有機會實踐一下,必定能體會到使用這些函式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