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目前正處於銷量不斷下滑的尷尬困境,據不久前蘋果2015年第一財季資料顯示,iPad銷量還在持續下滑,同比下滑幅度達到18%。凱基證券在2月初發表報告稱,預計今年蘋果公司iPad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將同比下降約30%,創史上最大降幅。目前業界的主流觀點普遍認為iPad銷量下滑是源於大屏手機的衝擊與安卓平板的分流。事實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iPad幾乎從第二代開始,除了效能上的提高和尺寸的調整外,就幾乎沒再驚豔過,對使用者而言,眼球衝擊力太弱了。人們可能也已經覺察到,由於新版iPad年復一年的過於雷同,導致話題性與關注度下降,使用者審美疲勞,在很多人看來,iPad已經不能代表一種新的潮流與更酷炫的生活方式。
iPad的尷尬:同門PK幹不過Mac與iPhone
對於iPad未來的銷量,一向自信的庫克也表達了一種悲觀的情緒,在庫克看來:“不少使用者在Mac和iPad對比中,選擇了Mac。在iPhone和iPad中對比中,並最終選擇了iPhone。”也正是如此,傳言蘋果即將推出iPad pro將放大尺寸到13寸,並與IBM攜手開發企業應用,進軍企業級市場,但這樣一來引發了另一個矛盾,即進一步弱化平板的移動性,那麼iPad從與蘋果大屏手機競爭開始發展到與MAC競爭。在移動性變弱的情況下,MAC的品牌積累與室內操控體驗則優於iPad。可以看出,目前iPad定位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這是一個惡性迴圈的死局。
iPad賣不動:移動性太弱,與使用者的便攜性需求產生衝突
iPad如今賣不動,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看,比如從炫耀指數來看,很多人也意識到,拿著笨重的iPad在公共場所看電影或者玩遊戲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要知道iPad的便攜性是與PC對比而體現出來。但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場景下,人們開始更多的將其與手機對比,這樣來看的話,iPad則顯得笨重。出門在外,手機是剛需,iPad則成了負擔,因為在移動場景中,平板能完成的事,在手機上基本能夠解決,人們也更傾向於輕裝上路帶更少的裝備,至少不是同質化的裝置。我們看到,這也是平板陷入死局的重要原因。iPad單純作為上網、娛樂裝置,在功能上、操作系統上與iPhone沒有區分,iPad在多數使用者看來,只是一個更大號的不能打電話的笨重的iPhone,這種認知已在很多使用者心中根深蒂固。
另外,無論是在購物、拍照、社交等多樣化的移動場景下,笨重的iPad都與使用者便攜性需求產生衝突。有資料顯示,晚上8點以後才是iPad被佔用最多的時間。可以知道,使用者潛意識已將iPad的使用場景放到了室內的床上或者沙發上。蘋果雖然對iPad的定位是移動產品,但更多使用者開始意識到更大螢幕的iPad更適合閱讀、網頁瀏覽等體驗,並不適合在外聚餐、旅遊、拍照社交等場景,所以拍照、社交等智慧手機的主流功能在iPad上更像是一種多餘的存在。在迅速爆發普及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iPad在移動場景中的弱點已經體現出來。但在室內場景,筆記本在辦公商務等功能屬性上又遠超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