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網信辦官方微信發文稱,“紫光閣地溝油”操控輿論的模式+鬧劇不能一笑而過。微博應吸取百度的教訓,完善熱搜榜規則和管理制度,如過於追求利潤,漠視社會責任,導致引火燒身,就悔之晚矣。
近日,嘻哈歌手PG One被 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機關雜誌《紫光閣》、共青團中央官微、人民日報、新華網等權威機構批評其歌詞低俗、教唆吸毒、侮辱女性。
PG One的瘋狂粉絲們發起了絕地反擊,但卻鬧出了大烏龍。微博上曝出PG One粉絲誤以為紫光閣是一個飯店官微,疑似買了微博的熱搜話題,於是子虛烏有的“紫光閣地溝油”標籤就這麼上了微博熱搜榜。
然而,面對批評,部分粉絲挖空心思謀劃著如何懟回去,如何“報復”批評者。“紫光閣地溝油”上熱搜,就是其中的一個最突出表現。
不要輕視這種“鬧劇”的殺傷力,認為這只是年輕人的胡鬧,其實這是在綁架輿論、指鹿為馬,近些年已隱約上升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後真相時代”的傳播現象:“你批評我們的明星,我們就要搞垮你”,造謠言、買熱搜、瘋狂舉報、綁架社會輿論。
娛樂資本操縱輿論,已經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現象。之前,如果有網民對於偶像稍有微詞,就會遭到粉絲們的精準集體圍毆、人身攻擊,甚至打上門去,害得當事人丟工作、沒生意,這是一種嚴重的網路霸凌。粉絲狂歡式應援偶像、網路霸凌,逼著所有人噤若寒蟬的背後,還是資本的那隻手在翻雲覆雨。
試想,如果這次不是《紫光閣》雜誌、新華網等權威機構批評PG One低俗,如果不是搞出了“紫光閣地溝油”這個大烏龍,有幾個媒體機構、批評者受得了粉絲如此的瘋狂攻擊、惡毒栽贓?這種娛樂資本操縱粉絲,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輿論搗鬼術,社會必須警惕。
微博熱搜產業鏈上的焦慮與虛浮:資本何以能操控輿論?
資本的無孔不入,乃是其逐利的本性所在。但是,當資本開始操控輿論,這就不得不引起警惕,畢竟,輿論所關聯的是事件真相,及至社會正義。於此而言,在此事件中,與熱搜的商家邏輯相比,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資本何以能操控輿論?
如果把此事件進行分拆,我們能看到多重不正常:“紫光閣地溝油”本身就是一出無稽之談,但是,它卻在各路力量的策劃下,進入大V的助推範圍,併成功成為熱門話題。很顯然,在資本的裹脅下,無論是策劃者還是大V都是缺乏基本的自淨能力的,或許,他們根本就沒有過濾的功能設定。
把紫光閣貼上地溝油的標籤,顯然也是經過精心設定的。它正是利用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來吸引他們的圍觀。虛擬的網路空間,在焦慮情緒的裹挾下,更容易激起憤怒和不安。於此,圍觀者失去了基本的辨識能力,話題則蹭蹭地上了熱搜榜,資本成功地圍剿了真相和正義。情緒的焦慮、底線的虛浮,助長了資本的瘋狂。
“紫光閣地溝油”上榜只需6萬元:網路平臺沒盡到的責任
對瘋狂的粉絲行為,網路平臺卻沒盡到把關責任。“紫光閣地溝油”這個標籤,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純粹是無稽之談,那麼,這種無中生有的抹黑,到底是如何輕易上熱搜榜的?
根據此前媒體的調查,這樣的產業鏈大致如下:先是由公關公司或廣告代理商策劃好內容和話題,在啟動預熱後,拉攏一些微博大V助推,形成熱門話題。一旦形成了熱門話題,就相當於在微博這個“廣場”進行了話題設定,在網民的圍觀下,話題迅速得以發酵,直到登上熱搜榜。
記者向多位業內人士諮詢獲悉,微博實時熱搜榜一直可以操作,根據熱搜榜排名不同,收費標準不一。根據多個渠道報價,熱搜榜前3名報價在5-6萬元,前5名報價約4.5-5.5萬元,前10名約4-5萬元,前20名報價約3.5-4.5萬元。
2017年1月7日,“紫光閣地溝油”在微博熱搜榜排名第11,按照業內收費,此排名收費約3.5-4.5萬元。不過,除此之外,話題操作者可能還額外支付了一筆“打包費用”,兩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明星、影視等娛樂話題在微博比較容易上熱搜,但商業話題操作難度比較大,一般需要大V先發布話題,然後用一堆小號去炒,炒到熱搜榜,這樣成功率會比較高。”大V與小號的打包費用一般為2萬元。以此推算,此次事件操作成本約5.5-6.5萬元。
需要指出,花錢購買微博熱搜已經成為輿論炒作的常用手段。此前在1月3日,王思聰的30歲生日還曾被操作登上熱搜榜,王思聰親自發布微博稱“三十生日,居然被人買熱搜拿來擋子彈”。不過,多位企業人士告訴記者,除了第三方渠道之外,也可以向微博官方購買“熱搜推薦位”,微博熱搜推薦位的刊例價為60萬元/天,一般按6折銷售,36萬元,該售價推薦位排在熱搜榜第三,一般帶有藍色“薦”字標識。
一位從事操作熱搜話題的電商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第三方渠道的存在會衝擊微博熱搜推薦位的市場,目前第三方渠道的商業“熱搜話題”的成功率已經逐漸下降,如果透過打包方式登榜,收費為打包+上榜費用,如果沒上的話,就只收打包的錢。”除了熱搜之外,該人士還可以操作微博轉發、閱讀量,熱門話題榜等多項業務。
顯而易見,微博熱搜榜與百度搜尋有類似之處,都是以關鍵詞為核心搜尋資源,將流量導流至關鍵詞形成熱點榜單,由此固然可以給微博帶來收入,但也會埋下一定的隱患,如果把握不好尺度,或者稽核疏忽,就會淪為“作惡”工具。
此前百度搜尋就曾因關鍵詞競價排名、莆田系醫院推廣、賭博網站推廣等問題,暴露出搜尋工具的負面性,給社會和民眾造成巨大損失和傷害,前車之鑑不可忘記。因此,微博應吸取百度的教訓,完善熱搜榜規則和管理制度,如過於追求利潤,漠視社會責任,導致引火燒身,就悔之晚矣。
面對熱點“綁架”輿論:該怎麼做呢?
盲從輿論熱點的導向,正是大多數網友的特點,而在網路輿論場上,這一特點會得到進一步的放大,直到我們自己也加入其中,成為輿論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在大浪的裹挾裡,其他人也會陸續“表態”,唯恐成為輿論場上的“少數派”,即使有人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也未必會有人響應。
熱點話題“綁架”輿論的另一個問題,則在於“熱點”本身未必是靠譜的。輿論場既是言論的空間,也是資本可以操控的場域,有些“熱點”可能是網民心聲的如實反映,而有些“熱點”可能是某些利益誘導下的產物。
當熱點“綁架”輿論,一味地盲從肯定是不行的。巨大的資訊量,反而讓人在資訊面前難辨是非,這就需要我們有更理性的態度和嚴謹的思維,即使是面對娛樂話題,也不妨想幾個“是什麼”“為什麼”,否則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套路”了。
保持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應該成為一種習慣。這不僅有利於我們在紛繁複雜的網路言論裡保持客觀公正,對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大有裨益。
面對熱點“綁架”輿論的糾偏,最終還是要仰仗網路空間的風清氣正,需要公共治理的介入,從更大層面對各方面的行為進行規制。政府主管部門也需不斷健全網路制度規則,加強網路資訊監管,還網路空間一片淨土,給人們一個更開放、和諧、包容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