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併購飛思卡爾:一場"廉價"資本遊戲

佚名發表於2015-03-05

  3月2號,荷蘭恩智浦半導體公司(下文簡稱NXP)釋出宣告,以118億美元的現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購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包括飛思卡爾的債務在內,此次交易的總規模達到了167億美元,兩者合併後所催生出晶片巨鱷的市值將達到400億美元,營業收入將超過100億美元,新公司將超越博通,成為全球第九大半導體公司。

22.jpg

  這也是自2006年之後,飛思卡爾與NXP第一次殺入前十。只是這種方式對於這兩家昔日半導體霸主和他們底蘊深厚的老東家而言,並不光彩。

  飛思卡爾於2004年從科技鉅子摩托羅拉分離出去,並於2005年上市,藉助老東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影響力,飛思卡爾獲得了大量手機晶片訂單,一時間出盡風頭,並於次年接受了百仕通集團(黑石集團)領導的財團收購,金額達到了176億美元。

  但是好景不長,2007年最大的客戶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低迷,佔有飛思卡爾30%收入的手機晶片業務全年顆粒無收。受此影響,飛思卡爾收入大幅下跌,排名也從第9名下滑到了第16。

  而搶走摩托收入的“惡賊”就是於同年1月釋出的iPhone1代。但是當時的iPhone雖然在消費者中間引起了搶購熱潮,但是業界卻普遍認為這一現象僅僅是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大家的焦點依舊放在了佔據世界手機市場40%的諾基亞和緊隨其後的三星、摩托羅拉。

  摩托羅拉的大意使得其手機業務持續下滑,飛思卡爾萬般無奈之下,決定退出手機晶片市場。這個決定在當時被認為是明智之舉,一方面是因為飛思卡爾在類比電路和汽車電子領域的技術實力更加強大,另一方面卻是因為誰也沒有預想到6年後全球手機出貨量會達到10億臺。

  可是,轉型之路並不順利。

  2009年,崢嶸初現的蘋果手機開始威脅到了舊時代的手機市場,老東家摩托羅拉接連失利,終於下定決心,欲求壯士斷腕,準備出售手機業務部門;飛思卡爾此時還是沒有為自己的手機部門找好買家,缺少流動資金致使飛思卡爾的負債達到了驚人的75億美元,而汽車電子晶片市場也並沒有原來預期的那麼簡單。

  終於,飛思卡爾的主人黑石集團坐不住了。

  2011年,為了償還10億美元到期債券,在資本利益的驅使下飛思卡爾在紐交所倉促掛牌,重新上市,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如果以當時收盤價計算,飛思卡爾公司市值與它的負債相同,都是75億美元,而黑石之前預估的市值最少應該達到150億美元。

  到了2014年,飛思卡爾的業務終於有所起色。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一變化並不是因為飛思卡爾本身的努力,而僅僅是整個電子行業在“物聯網”時代下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以奧迪、特斯拉為首的汽車廠商借著物聯網的東風,率先炒熱了“車聯網”的概念,飛思卡爾在2014年並沒有推出任何值得令人稱道的產品,市值卻藉著東風增長了44.6%(2014年12月)。

  這對於擁有摩托羅拉基因的企業不啻是一種羞辱,昔日以技術為王的老牌科技公司,如今也不得不借助“概念”才能存活下去。雖然有時候,活下去就是一切,但是科技與資本之間永遠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前者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後者渴望的是利益最大化。一時的“概念”炒作可能會讓一家科技公司起死回生。可一旦浪潮退去,誰在裸泳,對於這個問題,人民群眾的眼睛總是無比雪亮的。

  值得注意的是,NXP也並不是一家單純的科技公司。在2006年由飛利浦出售給了多個荷蘭投資財團後,雖然沒有像飛思卡爾那樣一蹶不振,但是也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成為iPhone6 NFC晶片供應商只能說是運氣不錯(iPhone 6釋出之前,蘋果一直對近場支付業務心存疑慮,因為谷歌在這方面一直沒有起色),但短暫的“快錢”無法為公司帶來持續性的營收,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半導體行業,缺少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術,結局並不是一場收購能夠改變的。

  安於現狀,甘於平庸的代價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被財團“挾持”的科技公司往往會迷失自己的初衷。NXP收購飛思卡爾並不是所謂半導體業界的“地震”,而是兩大財團之間一場“廉價”的收購。即便兩者合併後市值超過百億美元,但在其他半導體公司眼中,這或許僅僅是一場資本的遊戲,不足畏懼。

  當科技冠上了資本的名號,原本凝結著科技結晶的半導體,在我們眼中也不過是一堆明碼標價的沙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