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會死,只會慢慢凋零。)這是這幾年來唱衰門戶用得最多的一句話。不可否認,門戶的地位在這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若不是筆者還在業內混飯,可能也不會記得上次開啟入口網站的時間。
自有門戶概念以來,傳統的收入模式以展示類廣告為主,編輯們對轉載內容的深度加工與衍生又造就了大事件,以及後來的內容營銷。可惜廣告觸達受眾的方式十幾年來沒有任何變化,在入口網站還在思考把廣告位放在哪裡更能吸引關注,更能體現商業價值的時候,場景更具象,受眾更聚焦,更無法躲避且兼具控頻功能的影片廣告已經挾強勢資本殺入客戶市場,並快速吃掉越來越多的廣告份額。恰逢電視IP的高調崛起,大屏小屏兩相呼應成為使用者長影片的主要消費途徑。
隨著3G、4G的加速發展,城市人群媒介消費越來越碎片化,入口網站看上去抓住了流量變現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新聞APP。因為屏小了,移動端的商業廣告更容易被消費,定位人群也更精準(知道為什麼你老收到國產手機的資訊流廣告了吧,因為你用的是三星)。於是各大門戶開始角逐自己新聞app的裝機量,可惜網際網路是技術驅動的產業,4G還沒普及,5G又要來了。試想當你在網際網路端的操作都是“秒開”的速率,其實你對新聞需求的獲取可以從任何一個平臺型輕應用提供的新聞入口獲得,比如微信、微博。所以,對新聞聚合大而全的追求,很容易被後來者顛覆,例如更加大而全的今日頭條,更加有尿性的澎湃、介面以及阿貓阿狗。門戶時代旗幟性人物陳彤創造的“快速、全面、準確、客觀”八字方針,如果沒有與時俱進的媒介觸達通路終是鏡花水月,也終究會被更新的,更能走進使用者媒介消費時間線的載體替代。
如何破局?我們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內承載門戶主要收入的依然會是展示類廣告,畢竟門戶流量帶來的使用者依然會消費硬廣,只不過會逐步向程式化購買轉化且趨於下滑,其實也不光是門戶,整個廣告市場媒介採購的趨勢都是如此,只不過門戶缺乏優質IP溢價,所以首當其衝。
筆者認為門戶破局應著眼於門戶背後的兩個字,沒錯,就是“媒體”,準確的說是“網際網路媒體”。門戶媒體多年來積蓄的品牌聲量目前在使用者市場依舊澎湃,不得不說門戶比現在的影片網站、社交軟體更具媒體屬性,而媒體,就是要告訴使用者,我和別人不一樣。以下幾點淺見,諸君探討:
1.做精做專,以點破面。抓住媒體自身在垂直行業內的優勢,用網際網路思維創造行業突破點,並橫向延伸。這一點目前做的比較突出的是新浪的理財師平臺,筆者曾經比較其與同期推出獲得風投的同類產品傻瓜理財,在同期行業內外影響力,使用者規模,投入產出比來看,新浪網強大的媒體背書使得理財師產品在使用者市場的口碑極速提升,雖然目前以股票投資為主,隨著金融混業的開展,亦有做大成為個人理財的網際網路新渠道,抓住消費者更大規模的個人資產,想象空間巨大。
2.擁抱實體,內生迴圈。目前中國的實體經濟產業渴望擁抱網際網路,並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自身。門戶媒體需要抓住機會,與配合度較高的實業,迅速利用自身優勢消除傳統實業資訊不對稱,打造小而美的產業模式,並依靠其強擴散性迅速複製(阿里與歌華有線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這下樂視小米360都傻眼了),在網際網路底層生態已經被BAT三分天下後,在產業內形成上游小迴圈,未來會更有談判籌碼。
3.盤活資本,強化優勢。前有暴風影音39個漲停,後有分眾、博納的私有化退市,都極大的刺激了還在海外掙扎中概股們的腎上腺素。即便是在資本市場不活躍的前幾年,東方財富也有相當於10個新浪、搜狐們的市值,更不要說現在的東方財富市值已達1260億。雖然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好孩子”會響應號召回來,但盤活資本,更好的去將媒體的觸角紮根行業,做深做紮實,是門戶破局的不二法門。
好在網際網路發展具有迭代性,這個時代的落後者未必不是下個時代的先行者。筆者理想中未來的門戶媒體,更是一個象徵,一個標誌,一個符號,在我們身處的每個角落,默默閃耀。
老兵不死,下場戰役亦是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