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網站週二撰文指出,對中國概念股投資過的海外投資人,都聽說過“中國谷歌”和“中國亞馬遜”。前者指的是百度,後者指的是阿里巴巴集團。
阿里巴巴
從表面上來看,百度與谷歌非常相似,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同樣是基於網路搜尋的廣告業務,且也像谷歌一樣對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汽車和其它一些領域進行了大筆投入。但是隨著阿里巴巴集團在許多領域快速進行擴張,百度在中國的關聯性正在迅速減少。以下是阿里巴巴集團比百度更像是“中國谷歌”的七大原因:
第一:搜尋
百度與谷歌最相近的業務是搜尋業務。不過市場研究和營銷機構China Skinny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網路消費者的習慣與西方網路消費者截然不同。對西方使用者而言,谷歌是他們進行線上搜尋的首要場所;但對中國使用者而言,他們使用的並不是百度,而是阿里巴巴。這一點能夠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數字廣告營收上得以體現。阿里巴巴集團今年的數字廣告營收預計將達到160億美元,較百度的93億美元高出三分之二。阿里巴巴集團的廣告營收主要來自於搜尋廣告業務,預計廣告營收今年將佔到該公司整體營收的60%。
與西方品牌網站佔據網路銷售大部分份額的情況不同,中國超過80%的網路銷售都發生在平臺上。考慮到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和天貓商城佔據了中國網路銷售大約四分之三的份額,這也讓它們成為了搜尋產品的實際來源。
相對於亞馬遜的網路商店,中國網路商店的產品資訊是前者的20倍至50倍之多,再加上廣泛的討論,提供找出有關產品的全面和可靠的來源。百度目前不太值得中國網路消費者信賴,原因是這家公司的排名主要依賴於競價,而非是關聯性。在淘寶網站,中國網路使用者搜尋耐克等知名品牌的數量是在百度上搜尋的10倍以上。
第二:創新
當谷歌在1998年上線時,這家公司創新的和乾淨的搜尋方式,讓網際網路擺脫了Altavista、Excite和雅虎的黑暗魔爪,向網路使用者提供了有用的資訊。任何對全球最具創新性企業的研究,都很可能會包括谷歌這家公司。
就如同谷歌的使命是引領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的做法也是相同的。中國向西方電子商務公司一直敞開著大門,這也就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的領先來自於創新,而非是政府保護。
第三:線上影片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市場,影片已成為最有效的營銷渠道之一。當谷歌2006年斥資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收購價格高得離譜。但事實證明,此交易也是科技產業最成功的收購交易之一,Youtube當前的市場估值已超過750億美元。優酷土豆目前是中國線上市場的龍頭,阿里巴巴集團在2015年斥資46億美元收購了優酷土豆剩餘的80%股權,從而實現了對這家網站的完全控股。
第四:大資料
谷歌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是其掌握的海量使用者資料。無論是使用者登入觀看Youtube影片,還是進行搜尋,或者是透過Gmail收發電子郵件,谷歌均能夠獲得這些使用者資料。考慮到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市場的統治性地位,並透過大舉線下、線上資產收購向使用者提供諸多的服務,這家公司獲取使用者資料的能力要更為傑出。無論是谷歌還是阿里巴巴集團,它們透過眾多資產整合使用者資料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便是使用人工智慧讓資料變得有意義,並最大化回報。
第五:價值觀
谷歌原先的座右銘是“不作惡”,在2015年重組為Alphabet時,這家公司把座右銘更改為“做正確的事”。雖然谷歌在一些國家存在著逃稅行為,但這家公司整體上仍配得上使用這一座右銘。雖然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團也都存有一些負面報導,如淘寶網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谷歌去年曝出的醫療搜尋醜聞,不過透過一系列的努力,阿里巴巴集團和其創始人馬雲(微博)已成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先驅。
第六:社交媒體
並非所有的相似之處都是積極的。谷歌和阿里巴巴集團都曾多次嘗試在社交媒體領域產生影響。雖然經歷了多次的努力,如推出Orkut、Dodgeball、Latitude、Google Buzz和Google+,但谷歌的這些努力並未轉化為成功。同樣,阿里巴巴集團無數的嘗試打敗中國社交媒體巨頭騰訊,但均已失敗收場。阿里巴巴集團目前持有新浪微博32%的股權。雖然新浪微博在競爭激烈的中國社交媒體市場排名第二,但與騰訊的微信相距甚遠。阿里巴巴集團還把社交元素融入到了其購物和支付應用當中。
第七:像谷歌一樣“輕資產”運營
與亞馬遜一樣,阿里巴巴集團同樣擁有云計算業務,也涉足娛樂和遊戲,並對報紙進行了投資。但是與亞馬遜為庫存和端對端物流投入巨資不同的是,阿里巴巴集團的核心業務僅僅是一個數字平臺。正因為如此,阿里巴巴集團的毛利率遠遠超過亞馬遜。雖然谷歌的毛利率也不及阿里巴巴集團,但仍達到30.3%,高於亞馬遜的0.5%。
總之,當下一次你聽到“百度是中國的谷歌”的言論時,多考慮一下阿里巴巴集團正越來越像是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