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未來三年,中美網際網路將勢均力敵

佚名發表於2015-12-07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07日訊息,“201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12月5日-6日在北京舉行,在大會上,搜狗CEO王小川做了關於“深連線、大開放、黑科技”的主題演講。

王小川 201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搜狗CEO王小川

王小川認為,未來三年,全球的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裡會有更多中國企業的身影,在網際網路行業中,中國和美國是半壁江山抗衡的狀態。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經站長之家編輯:

王小川:大家好,我之前做了一些思考,一種情況是全世界統一的法則再講具體企業做的工作,這是在夾縫中成長。我今天不是看一個企業,而是中國面對全球網際網路競爭的時候,當前的狀態格局裡所發生的現象,有些已經發生了有些是未來的,我希望在中間做出解讀。

自己的思考:“深連線、大開放、黑科技”。

最近從支付開始釋出這樣的資料後已經開始很多人重視了,現在在全球的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裡,中國佔了多少家?網際網路連線的導向已經有四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成為全球前十,這是特別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因為中國其他行業裡競爭力是蠻落後的,唯有網際網路,跟美國已經不相上下的軌道中。可以預見未來三年內,中國還有很多企業能夠衝到前十名去,意味著網際網路行業中中國和美國是半壁江山抗衡的狀態。中國網際網路做了十幾年,回頭看發現自己有這麼大的進步。

我們也在思考為什麼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做的這麼好,包括市場經濟導向和沒人管等等,我看有幾個核心點。

第一、人口的紅利。做網際網路一定要人多,我也看過網際網路技術層面做的很好的國家,像以色列、日本,但是事實上在網際網路的領域看到的因素裡前三項是網際網路是否能做成大的背景。

人多,伺服器往那裡一放,使用者量增加的時候,企業的成本是接近於零了,這跟線下實體不一樣,香港就是人口比較少,今天還有一個詞是網路效應,人越多服務的品質更好了,就像QQ和微信,30萬人和300萬人是上面的人更多了,並不是軟體品質產生了變化。

基礎商業服務很弱,在電商、物流、媒體中,縱觀中國十幾年網際網路的發展,第一波起的門戶,中國的門戶很快走向了新聞平臺,因為傳統的新聞報紙和國有領導下是弱的,網際網路在這種情況下會使得由於原來差,今天按照給了巨大的機會能夠去超越。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成了網民購物的狂歡,今天的網際網路給年輕一代的感受,代表網際網路就是免費以及高品質的代表。很多網上的言論,講一家醫院,說醫院的醫療服務貴、服務質量差,就會有網民跳起來用網際網路去改造它。今天是一個契機,但是源頭上是因為原有的服務比較弱帶給了網際網路的機會,並不是網際網路人本身有獨到的思想和見解。

民眾創業的精神,特別在歐洲,歐洲未來的網際網路是被中國還是美國攻佔呢?因為這些地方已經缺乏了活力,他們一週工作五天、四天,每天喝喝下午茶缺乏奮進的想法,包括臺灣我前兩天剛去年輕人的創業想法和新加坡是不夠的,中國大陸的環境下萬眾創新的氣氛很濃,大家已經有一股氣在努力的承擔風險做出不一樣的東西來。

這三件事是中國網際網路領先的源頭,包括基礎建設也不錯,我們在國有的領導也得肯定成績。為什麼這樣的網際網路發展我們要找源頭?第一本書《國富論》一開始講了一個概念,社會分工是國民財富增進的源泉,社會分工越好財富越大。事實上在推進過程中,又遇到另外一個概念,一旦社會分工大家開使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流程,資訊開始不對稱。從底層的原則上說,第一定律來看,社會分工帶來的問題是大家互相的溝通交流更加困難了,因此我在想原來《聖經》裡講的故事,人類想共建一個通天塔的時候上帝覺得冒犯他了,所以讓你們說不同的語言,不能進行溝通這樣計劃就失敗了。

一方面強調社會分工不可避免會遇到通天塔的模式,大家的語言不同。網際網路到底價值是什麼?是真正的提高生產力嗎?從我之前的理解上,我們看到一個財富積累是兩部分,一是社會分工在推動,另一個是本身的技術帶來的生產效率的提升。而網際網路中間變成了承接的意義,如果沒有網際網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提升會帶來矛盾。

在這樣大的背景下,網際網路解決了資訊不對稱讓生產力釋放,這是帶動人類發展最核心動力,網際網路動力中中國佔據了巨大的優勢。

深連線,之前從門戶時代開始講求的是資訊的共享是1.0時代,之後產生了搜尋、產生了BAT。深連線我認為代表了未來的趨勢,這樣的分工不僅是在網上的伺服器裡面,而是開始跟線下的真實世界產生更多的連線,我們去年提到了O2O的元年(2014年),再往下開始有了感測器的進步,使得對物理世界真實資料做更多的採集,開始了物聯網,產生連線一切的方向,這是第一個趨勢。

大的開放,我講的更多的是資本結構,今年到了非常蓬勃的發展,去年是在提升,從2014年開始除了深連線網際網路大開放大量併購的產生。這背後看到的開放有四種做法跟資本相關,第一做做法是合併,像剛才提到的模式一樣,互相間的競爭打到一定階段開始追求更高的效率做合併;第二種方式我稱之為阿里模式,從投資開始走向了全資收購走向新的整合,尤其是對本身有社會價值自身盈利又無法形成匹配的,阿里構建了大的模式,高德地圖、UC瀏覽器、微博的投資等等的背後,這是全資收購的模式;再有是騰訊模式,投資但是讓讓創始人保持很大的活力 形成很大的生態,馬化騰說是半條命的理論,騰訊參與很多公司,對認為自己長久發展有關鍵作用的業務不是自己做而是交給合作伙伴,把自己半條命交給了別人;另外是類似樂視的模式,這是建生態。

四種不同的模式,究其原因為什麼會產生資本上新的做法;兩個維度,開放對應另一個詞是封閉,1978年做了改革開放,開放變成了至高無上的詞,誰談封閉就代表了落後,其實不是這樣的。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做法,封閉在很大層面上跟創新是硬幣的兩面,網際網路之前是PC時代起步,當時有四家公司,IBM、DEC、王安、UNIVAC,每家公司自己去生產自己的CPU、自己的操作系統、自己的顯示系統和儲存的硬碟,創新很多很難和別人合作,我們招一些小年輕說和別人合作,如果做創新的事情很多時候是沒有合作方願意和你一起承擔風險的。

當一個開放的局面帶來之後,反而創新會變慢,只有在封閉的情況下能夠做到更大的創新的速度。蘋果跟安卓間的競爭,蘋果這家公司開放嗎?其實是蠻封閉的公司,正好是因為封閉性帶來了更快把新的技術推向市場,比如螢幕的指紋、3DTOUCH技術。

當創新不足的時候開始要用一種新的方式提高效率才是開始走向開放,PC行業走到末期的時候,四大領頭企業要麼倒閉、要麼轉型,PC走向了橫向產業的結構,有英特爾造CPU,開放結構目的是為了擴大規模,但是效率是開始下降的。大開放是因為老一批的網際網路企業,它們已經做的足夠大,已經開始沒有活力再往前做大的改變的時候,開始走向新的結構。包括的的、快的競爭的時候,自己速度不夠了就開始進入開放的結構。

今天開放的結構如何和創新精神匹配呢?一旦開放了後就把一家公司收購了,這家公司收購了創新活力就沒有了。今天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意義,我看到是騰訊的模式,一方面能夠使得原有的企業繼續保持活力,如果它已經沒活力就到了全資收購的時候,但是互相間繼續走的是配合的方式。

網際網路有開放的結構,從我個人而言,我更關心未來會向什麼方向發展?行業中問,現在什麼東西能去顛覆微信?我的判斷是,如果基於今天的智慧裝置、基於今天的手機,微信的地位是顛覆不了的,就像PC時代很難顛覆QQ一樣,新的變化是來自於新的科技的發展,未來三個方向,連線往穿戴式裝置上的連線、人機互動,特別是像VR、AR的體系、智慧,弱的AI、人工智慧的產生,大資料平臺。這三個方向代表了大開放後是否能夠有新的封閉體系帶來新的創新原生的動力。

連線,第一代的裝置是PC機然後走向了手機,我們公司在去年推出了一個新的產品 兒童手錶,我自己的判斷到2016年應該是走兒童手錶風口的一年。為什麼這麼說?連線中既然提到了連線一切,包括行業中提連線人、連線資訊、連線萬物,今天的電視機聯網了、冰箱開始聯網了,但是兒童沒有聯網,因為兒童不讓佩戴手機,因此孩子是網路連線以外的。這個時候網際網路該補的課都補了,接下來會走向連線兒童,隨後機器成為人的配件,更多的資料可以上網。

人機互動,我自己有一個判斷,在未來手機時代以後,真正能夠成為大的顛覆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的浪潮是什麼?網際網路上半場是PC網際網路、下半場是移動網際網路,個人覺得還有個加時賽,人機互動裡最核心的裝置稱之為眼鏡,谷歌[微博]做的眼鏡是中間一種,我會看到其他的眼鏡會產生。為什麼把眼鏡看成是制高點呢?顛覆手機的產品,人是需要有其他的裝置來輔助我們做體外的進化。以前人在兩千萬年是靠自己DNA改變的,科學表明平均人類一年改變一個DNA一個核糖核酸,今天有了開車,人開車享受了外界世界對提升我們的能力。有了手機就有了千里眼,有了電視就有順風耳等等,繼續往下走。

今天的手機兩個特點,第一手機足夠的便攜相對於PC機,原來用PC在家裡,後來用筆記本,今天出門的時候一定只拿個手機。第二是手機本身給人的互動性比PC機打字以外還可以利用語音,這樣人機互動好很多。

下一代走向VR、AR,需要新的機器跟我們的眼睛和聽力有更大的寬頻的傳輸,AR是能夠本身跟整個自然環境有更多的互動,所以資訊量大很多,這個跨度超越了從手機對PC機的變化。用眼鏡以後可以釋放我們的手,開車拿個手機很方便,當看地圖一眼就會帶來危險,人機互動最後是類似於谷歌和微軟類似這樣的眼鏡,這樣會在手機上帶來新的世界,所以還有新的革命會重新顛覆對人的定義。

黑科技的原動力,機器的智慧產生,很多是學術界的討論,機器產生創造力產生靈性還沒有任何技術可以達到,但是機器特定領域幫助人做重複性的勞動已經有了機會,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未來幾年不僅谷歌可以做成這件事,谷歌也有很多有問題的地方,但是會在其他的廠商會變得更加的實用。意味著機器真實世界開始取代了部分的專業人士,機器人的醫生開始把一些專門人士往後推,開始人類世界裡的判斷,做個公司控制權知道拿51%的股份就控制這家公司,機器參與判斷,今天1%的世界判斷是機器帶來的,唯利是2%、3%,有一天機器參與做判斷會超過51%,這時候人和機器要對話,人就不再是主宰這個地球的力量而是和機器成為好的夥伴,跟它們一塊來治理地球,終究未來會走到這一天,必然有一天人和機器產生對等對話的關係。

中國的網際網路是發展非常好,而且有信心開始真正的超越美國,在這樣新的時代到來有一個大的缺陷,在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中國佔了四家,全球的前一百所高校中,前20名都沒有中國,前一百中 中國有兩所北大和清華,所以中國和世界的頂級有很大的距離。我看到這種差距後心裡是蠻不是滋味的,今天去美國不僅看西海岸很多時候移到東海岸去看,看MIT、和哈佛,就是原發的技術動力也會保持美國最新的創新甚至發明的踴躍,這個領域蠻有缺陷的。

我們的人多,我們的創新能力足帶來了網際網路的活力,但是從黑科技網路走的時候,我們是有一定掉隊的危險,我和大家聊大家現在有錢了把目光投到美國去,更多的跟他們學習,甚至拿錢去買,我們們的土豪多把技術引進維持我們的創新,中國企業再到一定的高度,學校就不是以在美國發表文章為核心了,今天的高校一方面是跟著官員體系走的,本身學術成果的鑑定是美國的刊物上發表文章。只有中國企業達到一定的高度後,新世紀到來,中國如何於美國看齊是把高校和企業形成新的聯動。

現在看到當我們的深連線的裡邊享受網際網路讓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大的開放裡創造新的歷史。也可以看到黑科技會帶領我們進入新的世紀,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