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JS入門學習二
閱讀目錄
React的背景和基本原理
在web開發中,我們總需要將變化的資料實時反應到UI上,這時就需要對DOM進行操作,複雜或頻繁的對DOM操作是效能瓶頸產生的原因,React為此引入了虛擬的DOM的機制,在瀏覽器端使用javascript實現了一套DOM API,基於React開發時所有的DOM構造都是通過虛擬的DOM進行的,每當資料有變化時,React都會重新構建整個DOM樹,然後React將當前的整個DOM樹與之前的DOM樹進行對比,得到變化的部分,然後將變化的部分進行實際的瀏覽器的DOM更新,而且React能夠批處理虛擬的DOM重新整理,在一個事件迴圈內的兩次資料的變化會被合併,比如你連續先將節點內容A變成B,然後將B變成A,React會認為UI不發生任何變化。儘管每一次都需要構造完整的虛擬DOM樹,但是虛擬DOM樹是記憶體資料,效能是非常高的,而對實際的DOM進行操作僅僅是Diff部分,因此可以提高效能。在保證效能的同時,我們將不再需要關注某個資料的變化如何更新到一個或者多個具體的DOM元素,而只需要關心在任意一個資料狀態下,整個介面是如何Render的。
React元件化:
虛擬DOM不僅帶來了簡單的UI開發邏輯,同時也帶來了元件開發的思想,所謂元件,即封裝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UI部件,React推薦以元件的方式去重寫思考UI構成,將UI上的每一個功能相對獨立的模組定義成元件。然後將小元件通過巢狀的方式變成大元件,最終構成完整的UI構建。如果說MVC的思想讓我們做到表現,資料,控制的分離,那麼React則以元件化的思考方式則帶來了UI模組間的分離,比如我上一篇文章介紹的網站頁面一樣:如下圖:
導航條,側邊欄及內容區分別為不同的小元件通過巢狀的方式變成一個完整的UI介面構建。
React元件應該有如下特徵:
- 可組合:一個元件易於與其他元件一起使用,或者說巢狀在另一個元件內部。
- 可重用:每個元件都具有獨立的功能,它可以被使用在多個UI場景。
- 可維護:每個小的元件僅僅包含自身的邏輯,更容易理解及維護。
下面我們首先使用React時候需要引用如下JS,react.js和JSXTransformer.js,下面的HTML程式碼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rc="js/react.js"></script> <script src="js/JSXTransformer.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 = "demo"></div> <script type="text/jsx"> // code </script> </body> </html>
理解React.render()
React.render()是用於將模版轉為HTML語言,並且插入指定的DOM節點。
如下程式碼:
React.render( <h1>hello,world!</h1>,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
頁面生成HTML結構如下:
頁面顯示如下:
什麼是JSX?
React的核心機制就是實現了一個虛擬DOM,利用虛擬DOM來減少對實際DOM的操作從而提升效能,元件DOM結構就是對映到這個虛擬的DOM上,React在這個虛擬DOM上實現了一個diff演算法,當要更新元件的時候,會通過diff尋找要變更的DOM節點,再把這個修改更新到瀏覽器實際的DOM節點上,所以實際上不是真的渲染整個DOM樹,這個虛擬的DOM是一個純粹的JS資料結構,所以效能比原生DOM會提高很多;
虛擬DOM也可以通過Javascript來建立,比如如下程式碼:
var child1 = React.createElement('li',null,'First Text Content'); var child2 = React.createElement('li',null,'second Text Content'); var root = React.createElement('ul',{className:'test'},child1,child2); React.render(root,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在頁面中渲染成結構變成如下:
在頁面顯示如下:
但是這樣編寫程式碼可讀性不好,於是React就出現了JSX,使用如下的方式建立虛擬DOM;
var root = ( <ul className="test"> <li>First Text Content</li> <li>second Text Content</li> </ul> ); React.render(root,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上面2種方式實現的效果都一樣,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引入一個JSX的原始碼進來會影響頁面效能,在這裡我們只是為了測試而已,如果真的在開發專案中,JSX在產品打包階段會編譯成純粹的javascript,JSX語法不會帶來任何效能影響的。
為什麼要使用JSX?
前端開發最基本的功能是展示資料,因此很多框架都引入了模版引擎,如果我們不使用模版的話,那麼我們需要手動並接一個很長的html字串,並且這樣並接很容易出錯,程式碼也不太美觀,且最重要的是展示邏輯和業務邏輯沒有得到足夠的分離(使用MVC思想考慮);因此React就發明了JSX;
JSX的語法
JSX允許HTML與javascript混寫,如下程式碼:
var names = ['longen1','longen2','longen3']; React.render( <div className="aa"> { names.map(function(name){ return <p>Hello,{name}</p> }) } </div>,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
JSX的語法規則是:遇到HTML標籤(以<開頭),就是用HTML的規則解析,遇到程式碼塊(以{開頭),就用jSX的語法規則解析;上面的程式碼生成如下:
理解this.props
Props表示的是元件自身的屬性,是父層節點傳遞給子層節點的一些屬性或者資料,如下程式碼:
var HelloMessage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Hello {this.props.name}</div>; } }); React.render(<HelloMessage name="Joh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理解this.props.children
this.props物件的屬性與元件的屬性一一對應,但是有一個列外,就是this.props.children屬性。它表示的是元件的所有子節點;
如下程式碼:
var NotesList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 <ol> { this.props.children.map(function (child) { return <li>{child}</li> }) } </ol> ); } }); React.render( <NotesList> <span>hello</span> <span>world</span> </NotesList>,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
在頁面顯示如下:
理解React.createClass方法
React允許將程式碼封裝成元件,然後像普通的HTML一樣插入,React.createClass方法用於生成一個元件類;如下程式碼:
var NodeList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h1>Hello {this.props.name}</h1>; } }); React.render( <NodeList name="Joh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
如上程式碼;NodeList就是一個元件類,模版插入<NodeList />時,會自動生成一個NodeList的實列;所有元件都必須有一個render()方法,用於輸出元件;如上<NodeList name=”John”/>就是加入了一個屬性name,元件上的屬性我們可以使用this.props物件上獲取,比如上面的name屬性就可以通過this.props.name讀取;
在頁面顯示如下:
理解this.state
this.state是元件私有的,我們可以通過this.setState()來改變它,那麼元件會重新渲染下自己;如下程式碼:
var LikeButton = React.createClass({ getInitialState: function() { return {liked: false}; }, handleClick: function(event) { this.setState({liked: !this.state.liked}); }, render: function() { var text = this.state.liked ? 'like' : 'haven\'t liked'; return ( <p onClick={this.handleClick}> You {text} this. Click to toggle. </p> ); } }); React.render( <LikeButt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
如上程式碼 先使用 getInitialState() 方法用於定義初始狀態(且只執行一次),當使用者點選時候,呼叫handleClick函式,使用this.setState來動態的更改值,每次更改後,會自動呼叫render()進行渲染元件。
this.props與this.state的區別?
this.props是指屬性從父節點元素繼承過來的,且屬性不可以更改的。
this.state 是指可以動態更改的;是元件的私有的;
Refs和findDOMNode()
為了同瀏覽器互動,我們有時候需要獲取真實的DOM節點,我們可以通過React的 React.findDOMNode(component)獲取到元件中真實的DOM;
如下程式碼:
var MyComponent = React.createClass({ handleClick: function() { React.findDOMNode(this.refs.myTextInput).focus(); },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 <div> <input type="text" ref="myTextInput" /> <input type="button" value="Focus the text input" onClick={this.handleClick} /> </div> ); } }); React.render( <MyCompon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
元件MyComponent的子節點有一個文字輸入框,點選按鈕後,把焦點放在輸入框內,這時候我們需要先獲取到MyComponent元件內的真實的DOM節點,為了做到這點,文字輸入框必須有一個ref屬性,然後 this.refs.[refName]就指向與這個虛擬的DOM子節點,最後通過React.findDOMNode獲取真實的DOM節點。
理解React.createElement
引數:type(string), config(object), children(子節點)
如下程式碼
var CommentBox = React.createClass({ displayName: 'CommentBox', render: function(){ return ( React.createElement('div',{className:'commentBox'},"Hello,world!I am a CommentBox") ); } }); React.render( React.createElement(CommentBox,null),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
在頁面上顯示如下:
理解React.PropTypes
驗證使用元件時,提供的引數是否符合要求,元件的屬性可以接受任意值,字串,物件,函式都可以;比如如下程式碼,驗證元件中的 title屬性是否是字串;如下程式碼:
var MyTitle = React.createClass({ propTypes: { title: React.PropTypes.string.isRequired },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this.props.title == 1234 ? <p>是一個字串</p> : null } }); var data = "123"; React.render( <MyTitle title="1234"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
可以看到,在頁面列印出是一個字串;
理解React.isValidElement
引數object
判斷引數是否是一個合法的的ReactElement,並返回Boolean值;如下程式碼測試
var Longen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p>123</p> } }); var test = <Longen/>, test2 = '<Longen/>'; console.log(React.isValidElement(test)); //true console.log(React.isValidElement(test2)); //false
如何在JSX中如何使用事件
我們以前編寫事件如下:
<button onclick="checkAndSubmit(this.form)">Submit</button>
這樣編寫程式碼對於簡單的html頁面時沒有問題,但是對於複雜的的頁面,我們可以使用如下javascript來繫結事件:我們可以引用jquery;
$('#id').on('click', this.checkAndSubmit.bind(this));
但是在JSX中我們可以如下繫結事件:
<input type="text" value={value} onChange={this.handleChange} />
在JSX中我們不需要關心什麼時候去移除事件繫結,因為React會在對應的真實的DOM節點移除就自動解除了事件繫結;
React並不會真正繫結事件到每一個元素上,而是採用事件代理的方式,在根節點document上為每種事件新增唯一的listener,然後通過事件的target找到真實的觸發目標元素,這樣從觸發元素到頂層節點之間的所有節點如果有繫結這個事件的話,React都會觸發對應的事件函式,這就是React模擬事件系統的基本原理。
儘管整個事件系統由React管理,但是其API和使用方法與原生事件一致。這種機制確保了跨瀏覽器的一致性:在所有瀏覽器(IE9及以上)都可以使用符合W3C標準的API,包括stopPropagation(),preventDefault()等等。對於事件的冒泡(bubble)和捕獲(capture)模式也都完全支援。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demo,來使用下JSX下的事件如下使用:
var Input = React.createClass({ getInitialState: function() { return {value: 'Hello!'}; }, handleChange: function(event) { this.setState({value: event.target.value}); }, render: function () { var value = this.state.value; return ( <div> <input type="text" value={value} onChange={this.handleChange} /> <p>{value}</p> </div> ); } }); React.render(<Input/>,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
如上是一個input輸入框,當我們不斷在輸入框的值的時候,<p>標籤的內容也會跟隨的變化;
如何在JSX中如何使用樣式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把樣式寫到css檔案內,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將樣式寫到JSX中,在JSX中使用樣式和真實的樣式也很類似,也是通過style屬性來定義的,但是和真實DOM不同的是,屬性值不能是字串,而一定要是物件,比如如下:
<div style={{color: '#ff0000', fontSize: '14px'}}>Hello World.</div>
我們可以看到JSX中使用的雙大括號,其實第一個大括號的含義是JSX的語法,第二個大括號的含義是一個物件;我們也可以如下寫:
var style = {
color: '#ff0000',
fontSize: '14px'
};
<div style={style}>HelloWorl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