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進步,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週期也越來越短。諸如手機、筆記本這類產品,可能一年之間會推出很多個版本的更新,所以說‘追新’這件事兒,還是要量力而行。 我想看這篇文章的你,應該已經知道‘SSD固態硬碟’對於筆記本效能有著怎樣的提升,這裡也沒必要在這部分多講。下面就來和大家聊聊,為‘老古董’筆記本加裝固態硬碟,該如何選擇。
換硬碟的時候,容量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齣發點。按照正常的思路,指定是容量越大越好,不過就目前而言,大容量固態硬碟的價格還是偏高。個人建議,如果你的本確實有些年頭了,最好選擇256GB以下的,畢竟‘再戰五年’應該夠嗆,著實沒必要投入太多。
去京東看了一圈,我選擇來用這塊‘浦科特’的固態硬碟作為示例,來說下選擇它的原因。首先是價格,300-500價格區間內,可以接受;另外一個就是品牌,目前做固態硬碟的廠商並不在少數,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不過從歷來的口碑以及品控來看,Intel、三星、浦科特、鎂光這幾家是排在第一梯隊的廠商,包括售後在內各方面相對有所保證,如果對固態硬碟不是特別瞭解,建議考慮大品牌。
和其它產品一樣,如果不是你身邊有朋友用過,可以提供最為實際的參考建議,很多時候我們瞭解它的方法只能透過一些評測文章或者官方給出的引數配置表,來獲取相應的資訊。上圖是我從京東擷取的一張資料相對比較詳細的配置表,但有時候你會發現它給出的配置表有些資料沒有列出來(如下圖),這時候就需要根據產品型號去官網自行查詢了。
下面來重點說下,面對一張完整的‘固態硬碟’參數列,我們應該關注的,也可以說用來大致判斷這塊硬碟是否值得入手的幾個關鍵性資料。首先你需要看介面型別,這也是選擇硬碟的前提。當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筆記本主機板支援的介面型別。
之前看有人說可以直接用‘魯大師’來檢視介面型別,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嚴謹。它所得出的測試結果,只是顯示你當前硬碟的介面型別,並非是主機板本身的介面型別,不要混為一談。如果怕麻煩,懶得自己拆機,最簡單的辦法是透過‘HD Tune’軟體來檢視。基本的資訊搞定之後,繼續往下走。
容量大小沒啥說的,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鑑於很多使用者容易被廠商在‘讀寫速度’這一項上所迷惑,有必要和大家詳細解釋下。無論你看哪塊硬碟的引數,連續讀寫速度的資料總是寫的相當漂亮,但實際上這部分並沒有太大參考價值,而4K隨機讀寫速度(單位為IOPS)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IOPS越高,硬碟的讀寫速度也相應越快。
快取在固態硬碟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平衡SSD和記憶體之間的速度差異,當記憶體需要把資料寫入SSD時,不會出現因SSD速度較慢而等待的問題。它的存在延長了晶片的使用時間,一定程度上提高讀寫能力,但由於SSD的速度已經足夠快,在讀取大檔案會有差別,讀取小檔案的時候有沒有快取差異並不大,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固態硬碟並沒有快取。
當然,從我們作為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肯定還是有快取更好(價格也相應高一些),但沒有必要去追求大容量快取。平時自己使用的話,128M或者256M就足夠了。
相比以上我們說的幾個引數,其實對於一塊固態硬碟而言,主控以及顆粒才是真正決定其是否足夠出色的兩項標準。主控晶片簡單來講,充當著CPU的角色,自然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由於它對技術有著較高要求,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幾家做主控的品牌主要有:Intel、三星、Marvell、SandForce、Indilinx、東芝、Silicon Motion、Phison、JMicron。
Silicon Motion、Phison、JMicron由於成本價格相對較低,很多中低端固態主控晶片很多都出自這幾家。做主控比較強勢的是Marvel、Intel、三星以及SandForce,從各方面表現來看,這幾家都做的不錯,不過個人更看好Marvel,很有實力。
相比更具技術性的主控,顆粒的選擇直接決定著一塊固態硬碟的壽命長短,而目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顆粒型別分為兩種:MLC以及TLC。當然,一定會有人反駁說還有SLC呢!!!之所以我沒有把它放進來,是因為SLC顆粒更多的用在企業級產品中,而且價格較為昂貴,平時並不常見,自己買固態的時候,基本接觸不到,所以沒必要拿來說。
理論上來說,MLC要比TLC顆粒更好,主要是從兩方面來講。其一是MLC顆粒的讀寫速度較之TLC顆粒正常情況下要更快一些,不過倒也沒有太大的差距;另外一個原因是更為主要的,就是壽命問題。MLC的P/E(可以達到的完全擦寫)次數至少有3000-5000次,而TLC公認的P/E指標是1000次,或者再往上有一些能上1500次,但也僅此而已。
所以個人建議,還是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去選擇MLC顆粒的固態硬碟,起碼資料安全能夠獲得保證。至於說質保這事兒,廠商能夠提供更長時間的質保,確實會讓人很放心,但你不能抱著我這東西壞了有人幫我搞定的態度去吧,送修過程麻煩不麻煩放一邊,用著好好的硬碟壞了,還是挺糟心。
嗯,說到這兒,基本固態硬碟的幾項規格引數也就捋清楚了。用一段話來總結選擇筆記本固態硬碟時需要注意的幾個點,主控排第一位,選擇一個NB的大腦很重要;顆粒排第二位,身子骨要夠硬朗,儘量選擇MLC顆粒;這兩項是最重要的。再多,快取算一個,不過128MB以上就行,不用太過糾結大小,這東西沒那麼重要。
最後的最後多說幾句,凡事都沒有絕對的,文章中所說到的方法也只是單純從資料角度來看,畢竟我們瞭解一款不瞭解的新品,往往也只透過官方給出的資料來有個大概的判斷。如果你非要按照田忌賽馬的方式來比,那真就不好說了。還是文章開始說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一些對筆記本固態硬碟並不是很瞭解的朋友,當然,後期大家有什麼疑問也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