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趁著本月最後一個工作日,將拖更一個來月的關於訊息佇列的技術文章更新了。正好看到星球群裡一位同學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索性下週再更新技術文章吧,今天聊聊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
她的問題是這樣的:最近加班嚴重,未來幾個月工作依然會保持這種強度,但又想抽出時間來學習提升自己。在不影響正常作息的情況下,能否透過時間管理的方式來平衡工作與學習?
這個問題有意思的點在於,表面看是工作和學習衝突的問題,其實本質上來說,是如何取捨的問題。取捨二字,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最考驗人性和認知以及行動。
先聊聊她的問題:工作太忙沒時間學習,該怎麼辦?
理想狀態下,最好的方式是有專門的時間用來學習,積累知識。等自我感覺做好萬全準備之後,再將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對應領域和工作中,透過解決問題,達成預期目標。這也是大多數人思維中關於學習和工作的認知。
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專門用來學習的。企業提供薪酬招聘員工,就是希望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專業能力來解決它遇到的問題,雙方是僱傭和協作關係。
即企業花錢購買了你的一部分時間來為它工作,在這段時間內你只能做與工作有關的事情。
很多人會想,我可以在工作中抽時間學習,比如:不午休、下班後主動留在公司或在工作中抽碎片時間學習。這種做法不說學習的效率和成果如何,但從契約的角度來說,其實是不可行的。
再聊聊關於學習的話題。
學習這件事,從我的認知角度來說,短期內應該學習能快速應用的技能,透過學到的技能解決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以此獲得同事認同和上級讚許,這樣也能有更大機率獲得加薪和晉升的機會(注意:只是增加獲得機會的機率,而非絕對)。
例如:學習程式碼和自動化測試框架,科班背景的話大概一兩個月就可以在工作中應用起來。
長期角度,更應該學習那些底層的、通用的、可遷移的、具有長期價值的知識和技能。比如:溝通表達、專案管理、文字撰寫能力。這些能力在絕大多數行業和領域都是通用的,且具有受益終生的潛在價值。
兩者區別在於:短期要學習的是知識和技能,確定性更強,更便於實踐中應用,這是立身之本(先賺錢養活自己)。長期要學習(培養)的是認知和習慣,短期內看不到太多明顯收益(不確定性強),但長期價值一定受益終生,這是存世之基。
回到這位同學的問題:能否透過時間管理的方式來平衡工作與學習?
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時間管理,每個人對時間的感受也不一樣,時間只是人類為了區分天時和記錄所創造的工具。所謂時間管理這個術語,其本身描述就存在誤區,且這個誤區被很多人進一步誤解了。
時間並不能被管理,可以管理的只有人自身的習慣。
以這位同學面臨的問題為例,其實工作就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有個詞叫做學以致用,它的意思就是學到的知識要利用起來解決實際問題,而工作場景就是最好的問題產生點。
工作和職場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多時候無法逃避,你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思路、方法和技能,它會倒逼你去學習,進而嘗試解決問題。
現實世界和職場,不是錄播,每天都是現場直播。你不能說給我點時間先去學習,再來解決問題。你能做的就是培養快速學習的能力,快速的分析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
很多人認知上存在的誤區就是學習工作是兩碼事,或者就是單純的二元論思維。但將兩者結合起來,書中學,事上練,你會獲得更快的成長。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因素,人的本能會牴觸和恐懼未知的不確定的事物。
電影《投名狀》中,李連杰演繹的龐青雲,有這樣一段臺詞:
有希望打贏的仗,絕對輪不到我們上,讓我們上的,肯定是沒有希望打贏的。
把沒有希望打贏的仗打贏,我們才有機會,但僅僅是個機會。你說很難?
但不難根本輪不到你。每天都如履薄冰,每一仗都是背水一戰!
工作就像打仗一樣,每天都兵荒馬亂,會遇到各種問題。
生活中意料之外的黑天鵝事件更多,就像那些沒機會打贏的仗。對大多數人來說,現實生活就是時間緊迫物資緊缺,你能做的,就是想盡辦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東西,然後單槍匹馬,勇敢衝鋒。
當然,生活中沒那麼多重要的事情,你需要學會做減法。去做那些重要的,有明確結果的,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