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無人機、智慧自拍機器人為何屢敗屢戰?

佚名發表於2016-05-09

  摘要: 上個月有這麼四件事,從手機數碼到網紅,從飛行攝像頭再到自拍主題樂園,印象管理的相關產業在中國這一塊土地上已經開始發芽生根

自拍無人機、智慧自拍機器人為何屢敗屢戰?

  上個月有這麼四件事:

  第一件是個樂園。4月29日,香港開通了首個以自拍為主題的海濱樂園。樂園展出30個1:1真人比例的動漫雕塑,有一個雕塑是郭靖,正在拿著手機自拍的郭靖。地點在灣仔金紫荊廣場。

  第二件是網紅。當時我們在做一個網紅的調查,調查的同學告訴我網紅都是自拍狂,為此我特意的看了一些資料,發現除了淘寶網紅喜歡自拍,許多女明星也是自拍到了痴迷上癮的程度,比如柳巖,光線的當家女主持,不管是睡前還是出席活動都不忘帶著美圖手機來一張自拍照!

  第三件是手機。蘋果手機也殺入到自拍大軍中,專門把iPhone6s的攝像頭升級到500萬畫素,還搭配了一項螢幕補光功能。但是,4月的國產新機的自拍產品更為激進,R9的前置鏡頭提高到1600萬,htc為前置增添了光學防抖,華為增加了徠卡鏡頭,在此之前美圖V4的自拍鏡頭已達到2100萬畫素,堪比數位相機,只需一鍵,就可以輕鬆美顏。

  第四件是無人機。北京GMIC大會上出現了一款自拍無人機 Hover Camera,以“傻瓜式跟隨自拍”為特色,據介紹,“它有兩個攝像頭。前置攝像頭是1300萬畫素,拍攝影片。還有一個朝下的攝像頭,以60幀每秒注視地面,會更正自己的位置。”

  自拍與印象管理

  這四件事,四個地點四個時間四個場景,貌似風馬牛不相干。

  其中,我對郭靖那個雕塑印象深刻,我認為他的出現體現了更多的含義:這個IP誕生於香港、是著名的網紅、拿著手機、喜歡自拍。顯然,這是這個時代符號。

  手機來自拍,無人機來自拍,網紅來自拍,都容易理解,郭靖雕塑也玩自拍,這自拍,顯然不尋常。

  隨後搜尋了一下,結果發現:

  2013年11月19日,《牛津詞典》宣佈“selfie(自拍)”成為牛津2013年度熱詞,以表彰這一憑藉智慧手機自拍以及社交媒體分享而風靡世界的詞彙。

  牛津詞典對“自拍”的解釋是,“一個人給自己拍的照片,尤其是使用智慧手機或網路攝像頭拍攝,上傳到社交媒體網站的照片。”

  不僅如此,2014年,韋氏詞典也收錄selfie一詞,將其定義為“自己為自己拍攝的影像,使用數位相機,尤其用於釋出在社交網路中”。

  這兩個定義裡綜合了四個元素:個人、照片、網際網路、社交。

  這讓我想起了十幾年前在網際網路上風靡一時的幾個名詞:個人門戶、個人網際網路、個人網路化、個人形象,位元人等等。

  深入的想一想,我覺得,自拍,原來是將個人網際網路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沒有自拍的時候,我們為網際網路貢獻的主要是文字,有了自拍後,網際網路進入圖片形象時代。

  在過去的許多年裡,我們作為網際網路使用者,可以決定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表達,但個人形象卻始終朦朧不清,只能用別人的照片、甚至一個抽象的圖示來代替。

  而在自拍時代,可以透過各種操作簡單的移動智慧裝置,記錄、編輯和釋出自己的形象,換言之,我們獲得了對網路空間中自我形象的操控權。

  當然,這種控制權來的似乎並不簡單,從大家對自拍產品的態度就可以看出社會氛圍的改變。現在有自拍神器之稱的美圖手機在13年推出第一款專注自拍的美圖手機1時,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怎麼看好,很多質疑的聲音都認為已經有了免費的美圖秀秀,人們為何要再花錢買個硬體,而且這硬體相對來說還不便宜。

  而4月的OPPO R9、HTC 10釋出時,人們討論的最多議題確是,通用型手機產品中加入自拍功能是否能被自拍消費市場的使用者承認。從第一款自拍手機被質疑前景到討論手機中加入自拍功能是否佔領自拍消費市場,社會對於自拍產品的態度已經改變,自拍從一種小部分人的自我表達變成了整個社會都願意接受的自我形象管理形式。

  自我形象的操控權,用社會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叫印象管理。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有這樣的解讀:

  人們按社會劇本的需要(即社會期望的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他們的演出又受到對方互動的制約。在互動中,每個人都無法擺脫別人存在的事實,因此都不可避免地根據別人的期望來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努力隱藏別人不欣賞的某些方面,表現出別人欣賞的東西。

  從歐文的角度來看,自拍應該是一種典型的印象管理行為——操縱我們給別人留下的印象。

  這樣做有什麼作用呢?

  知乎網上的一篇文章裡概括,自拍可以達到兩方面效果:

  首先,它提高了別人對我們的評價,為我們贏得了社會聲望;

  其次,從別人那裡得到積極的反饋,比如自拍照下那些真情實意或虛情假意的點贊,也會讓我們心情愉悅,提升自我評價。

  上面是富有正能量的描述。作為一個重度的網癮患者,我還觀察到另外兩個例子:

  一個是英國美少年。據美國《時代》週刊報導,英國19歲的美少年丹尼·鮑曼瘋狂沉迷於自拍,曾為了拍一張“完美”的自拍照而每天花去10個小時。這孩子自15歲的時候還是患上自拍癮,後來對自拍越來越痴迷,不得不因此退學,在家中休養了半年。自拍是不是會引發納克索斯情結,導致自我認知出問題呢?

  另一個是親民秀。羅馬教皇、英國皇室成員、美國總統等,都曾在社交網路上釋出自拍照。其中,奧巴馬大概是美國總統中最喜歡玩自拍的,一張穿著休閒卡通T恤、笑容可愛的自拍照在網路中廣為流傳,他與普通民眾的大量合影自拍照,為這位政績平平的總統帶來不少加分的機會。

  顯然,無論是草根還達官貴人,都在社交網路的推動下,迷上了自拍。

  因而,我判斷,印象管理將會變成網際網路江湖的一門必修課,它的應用領域會從個人延伸到企業,會從社交延伸到公關。印象管理的工具,也會從美圖手機這樣的工具,延伸到企業管理APP。

  換言之,印象管理將走上產業化的道路。

  印象管理的產業化

  中國是一個自拍大國,人多圖眾。所以圍繞著美顏自拍,印象管理的產業化呈現出的四個趨勢:

  第一,手機數碼領域

  我將之總結為三個變化。

  首先,具有印象管理功能的手機將佔有更多優勢。娛樂圈和時尚圈是最需要印象管理的兩個群體。在這兩個群體裡,極其流行使用美圖手機。它可以不需要做任何地後期調整一鍵美顏,並能方便地上傳到社交平臺。

  這種高效的印象管理的方法讓美圖手機在垂直領域大火,當然這也引來了一眾手機的模仿,紛紛加入了印象管理行列。如小米、華為、HTC、OPPO、努比亞三星等等。當然就不用說蘋果對6s的自拍最佳化了。未來的手機,將更加註重印象管理功能,這個功能,絕非僅僅是自拍,而會更加註重與社交平臺的結合,在技術上,也會更加註重對影片的應用。

  其次,數位相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美圖V4號稱自拍之王,在人像攝影上,可以秒殺一大批數位相機,再加上手機的便攜性和多功能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日產數位相機面臨消亡。

  再次,新興投資機會。借用美圖董事長蔡文勝的觀點,有四個領域值得投資,分別是:影像技術、年輕使用者、美業O2O和影像智慧硬體,為此,美圖專門投資了專注智慧影像識別和視覺互動技術的亮風臺、專注年輕使用者的文化品牌echo、O2O美業平臺美麗元和專注影像科技智慧硬體的視覺科技。

  第二,網紅領域

  網紅作為新一代網路使用者,印象管理是必殺技。騰訊研究院張孝榮認為,大約7年為一個週期,網紅就會進化一次,目前已經進入手機短影片自拍的三次元時代。極端顏值的表現是網紅走紅的四大要素之一。網紅產業的分工也逐漸成熟,不但有風險資本介入,還出現了專業運作的網紅孵化器。我認為,網紅產業化發展,會提出新的印象管理需求,必將推動智慧終端的進化。

  第三,飛行攝像頭

  網上曾經報導過,類似的產品有明星眾籌專案Zano(已宣佈破產)和Lily(量產遇到困難),但是這阻止不了探索的腳步,今年3月,大疆推出了精靈4,零零無限公司新推出的Hover Camera。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阻礙這類產品發展有幾個天然的瓶頸:如果體積太小,起飛後的穩定性難以保障。如果太大,攜帶起來就會不方便。如果不大不小呢,電力續航又是個問題,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這些問題終究都有尋找到解決辦法。

  不過,在可以看到的趨勢裡,雖然印象管理已經開始向周邊智慧裝置蔓延,眼下還是以手機為主。

  無人機自拍,也可以叫做飛行攝像頭,在科幻電影裡,可以有麻雀大小,也可以有足球大小。我想到的問題是,未來會不會出現飛行手機呢?

  第四,郭靖的樂園

  如開頭提及,自拍的郭靖是個時代符號,顯示了線下文化產業主動與網際網路印象管理融合的時代特色。這個符號背後是經濟發展。據香港動漫畫聯會有限公司理事溫紹倫介紹,希望遊客和市民跟這些動漫角色自拍後,將相片放上社交網站,介紹給更多人認識。據說每年能吸引至少300萬人參觀。

  旅遊+動漫IP+自拍,有利於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對大陸眾多城市而言,這是一個新的啟示。

  國內的旅遊城市中,也擁有大量的文化主題公園,我們是不是可以將之與印象管理結合,透過網際網路啟用相關產業發展?說穿了不就是鼓勵大家自拍嘛,讓更多的人拿起美顏相機,玩自拍去。

  從手機數碼到網紅,從飛行攝像頭再到自拍主題樂園,印象管理的相關產業在中國這一塊土地上已經開始發芽生根,至於市場前景?在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一切擔憂都是多餘,自美圖釋出第一款自拍手機開啟這個市場開端之後,人們都很難再停下來。這正如其中此前自拍無人機的失敗,還有更早前有廠商製造出來的自拍機器人,他們的失敗不但沒有阻止新的廠商加入,反而引來更多的廠商對於印象管理市場的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