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搶灘印度創投市場:不差錢,也不亂花錢

胡劍龍發表於2017-10-30

科爾曼加拉區(Koramangala) 和英迪拉格爾區(Indira Nagar)是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創業的心臟地帶,孵化器、共享空間、天使基金,還有數不清的創業者在這裡扎堆。連線這兩片“心室”的主動脈叫中環路。

接近午夜,驟雨初歇,中環路沉寂,在行駛中的 Uber 裡,TechLink 的研究員收到一位印度天使投資人拉胡爾的郵件。他最近春風得意,之前投資的雜貨電商 Big Basket 剛獲得了 2.8 億美金的融資,其中 2 億美金來自阿里巴巴和“印度支付寶”Paytm。

“哥們,最近我們打算投一裝潢修企業。想看看中國的這個市場怎麼樣。你知道 to8to 嗎?它們盈利模式是怎樣的?交易量有多大?市 場容量到底有多大?”拉胡爾急切地在郵件中發問。

類似郵件,TechLink 接到不少,通常是在做投資決策前。他們想看看中國的對標企業發展得怎麼樣。而因為來自中國,筆者無意中成了免費投資顧問。 認識拉胡爾,還是在科爾曼加拉區的一家孵化器,印度“矽谷”的一家線上教育企業正等待路演。那時,中印邊境對峙的新聞每天都佔據著印度報紙的頭版。

但是,拉胡爾在分析印度企業時,比如語言培訓、課外輔導、職業教育類的,他在每一張幻燈片上,都列出了相應對標的中國公司。

中國科技企業強勢崛起,這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根據 2017 年 6 月有“網際網路女皇”之稱的華爾街證券分析師瑪 麗·米克爾 (Mary Meeker)釋出的2017年網際網路趨勢報告,全球最有價值的前二十家網際網路公司中,中國公司佔據七席。

騰訊和阿里巴巴更是躋身全球最有價值企業前十位。這改變了中國企業以往在國際上的形象。 “數字巨頭之間未來的競爭很可能發生在全球舞臺上。中國和印度的網際網路市場都達到了一定規模,這將對兩國的經濟產生強大的有益影響。”米克爾團隊在報告中寫道,中國和印度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使得這兩個國家“處於令人羨慕的地位”,印度處於數字服務行業爆發的邊緣。

中國科技企業的崛起,使班加羅爾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將目光轉向喜馬拉雅山脈另一側的鄰居,而不再侷限於大洋彼岸。就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中國和印度更接近,這也讓班加羅爾的創業者越發重視中國企業。

印度投資機構 500Startup 的一位投資人就向 TechLink 解釋道:“這裡的創業者,還有投資人,很多都有矽谷背景,以前想著的就是把美國的東西搬 到這裡來。但逐漸發現行不通了。”

2017 年年中,在英迪拉格爾區一家臨街的5樓會客室,薩提希一頭亂髮,向 TechLink 演示如何使用他創立的線上醫療平臺。 他直言不諱,說他們就是要做印度的“春雨醫生”。他嘴裡不停蹦出的“微醫”,令 TechLink 研究員驚訝不已。原來,他在矽谷專門僱用了一位史丹佛大學畢業的中國留學生,追蹤、分析中國線上醫療行業的動態,把中文資料翻譯成英文供他參考。

在“天貓雙十一”開鑼前大約一個月,印度版“雙十一”——大富翁日(Big Billion Day)鳴鑼,活動從 9月 20 日到 24 日。 顯然,印度電商們借鑑了阿里巴巴的促銷經驗。為了備戰印度的 “雙十一”,本土電商 Flipkart 獲得 1.56 億美元貸款。據該公司透露, “雙十一”的前 20 個小時,該平臺上 的手機銷量就達 130 萬臺。

印度的“AT之爭”

對更多班加羅爾創業者來說,中國企業最吸引他們的,還是深不見底的錢袋子。

2017 年 10 月 21 日下午,在班加羅爾科爾曼加拉區的一家咖啡館內,迪帕克和 TechLink 研究員會談時表示,如果有中國資本對他的公司感興趣,“不妨將他們介紹過來”。

迪帕克是一家現金貸公司的創始人,客戶主要是在校學生。他透露,客戶數量已達 10 萬人。中國資本對這個行業很感興趣,包括晨興資本等,都和他的公司接觸過。

顯然,兩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將印度創業者的胃口吊起來了。

10 月 11 日,印度最大的叫車平臺 Ola 宣佈獲得 11 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這是該公司成立六年來規模最大的一輪融資。其中,騰訊透過其下屬公司向其注資 4 億美金。此前,騰訊在印度已做了多筆投資。

根據公開資料,從 2016 年到 2017 年 6 月,中國企業已向印度創投企業投入 23.7 億美元資金,阿里巴巴和騰訊是最主要的貢獻者。

過去,印度創投市場幾乎完全依賴美國企業提供的資金。而不缺錢的中國資本玩家正在改變遊戲規則。

除了美國資金外,印度創投市場正在分化成兩個陣營:騰訊-納斯貝和阿里巴巴-軟銀。

南非的納斯貝集團是騰訊的早期投資者,也是後者的最大股東。納斯貝在印度市場非常活躍,而騰訊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的跟投者。

阿里巴巴-軟銀陣營的形成,也是源自相同邏輯。軟銀是阿里巴巴的早期投資者,同樣在印度頻頻出手。

不過,兩大巨頭在印度的投資風格迥異。騰訊更多專注於晚期投資,而且所投的領域繁多,從電商、出行、社交媒體到線上醫療。

而阿里巴巴在印度則有的放矢,致力於營建自己的“生態圈”。“我們並不是很主張去買買買,我們看重的是,被投企業能否融入阿里的整個生態系統。”阿里巴巴旗下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阿里巴巴 2016 年 8 月斥資 6.8 億美元,投資印度最大移動支付和商務平臺 Paytm,就折射出其投資哲學。入股後,阿里派出自己的技術人員,幫助改造其後臺。而在莫迪實施“廢鈔”政策後,這筆投資回報頗豐。2016 年 11 月,印度總理莫迪宣佈,為了打擊貪汙和洗黑錢,決定廢除 500盧比 和 1000 盧比兩種最大面額紙幣的流通,發行新的 500 盧比和 2000 盧比面值的鈔票。移動支付平臺無疑是這一政策的獲益者。

高估值門檻

70 億美金主要投向了幾家獨角獸企業,而更多嗷嗷待哺的初創企業難以在市場上獲得資金。

但是,印度人對中國資本的期待不止於此。

印度正成為外資爭相進入的熱土。2014 年上任以後,印度總理莫迪推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劃,宣佈放寬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限制,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包括航空、製藥和國防在內的大部分領域,並將透過改革勞動法和稅收,簡化審批,吸引外資企業在印度投資建廠,將印度打造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

除了美的、小米華為、騰訊和阿里等中國企業,富士康、三星、特斯拉等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也先後宣佈在印度投資設廠。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的外國直接投資情報部(FDI Intelligence)發表的 2017 年外國直接投資報告顯示:2016 年,印度繼續領先中國和美國,成為全球綠地外國直接投資額最高的國家,吸引外國投資額共計 623 億美元,涉及 809 個專案。

會計師事務所安永(Ernst &Whinney)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也稱,市場巨大、勞動力成本低以及勞動者技能提高成為印度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最重要三個因素

水漲船高,資本大規模進入背景下,最近數年印度創投市場也持續火爆。2017 年上半年,創投市場總交易額就已接近 70 億美元。

不過,亮眼的資料背後,也有危機潛伏,比如市場分化越來越嚴重。以 2017 年上半年為例,70 億美金主要投向了幾家獨角獸企業,而更多嗷嗷待哺的初創企業難以在市場上獲得資金。

障礙之一,便是印度初創企業的高估值。不止一次,在班加羅爾,筆者聽到幾名中國投資者抱怨:不是我們不想投印度公司,實在是太貴了。

10 月中旬,在新德里的一個路演大會上,一位線上保險的創業者分享了專案後,和 TechLink 聊起來。

“你們打算融多少錢?”筆者問。

“1100 萬美金。”

“那不少啊,你們現在的年收入有多少?”

“30 萬美金左右。”

如此高的估值當然會嚇退不少中國投資者。而在印度創投企業協會主席馬亨德看來,過高的估值是印度企業高度依賴美國資金的惡果,“美國的投資者和機構在決策時,對標的公司都是美國的。印度的創業者也這麼想”。

在新德里的使館區和 TechLink 的研究員聊天時,馬亨德正準備帶一批印度創投公司於 11 月 7 日到 8 日去北京路演。“我們也希望印度市場的資金更多元化,特別是中國的資本進入,這樣能把估值降下來,更多企業會獲利。”馬亨德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