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經驗正在矇蔽你的雙眼

發表於2016-05-26

現在有很多有趣的文章,都在向你生動地講述,如何使你成為一名最優秀的人:最高效的人,最具創造力的人,最佳傾聽者,最睿智的自我營銷人士。

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就自我,而且我們還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相對於其他人來說,能夠做得更好,那怕更好的程度只有百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二。

我們閱讀,我們試驗,我們不斷地從我們過去的經驗中學習。

我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擔憂額外的那幾個百分點,以至於讓它擋住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無法看到更大變化的潛力。

因此,我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完全不同的方法。

與其掙扎努力只是為了爭取那麼一丁點兒的優勢,為什麼不能打破常規,一切都從新再來呢?

為什麼你應該拋棄一切

我是恰克·帕拉尼克的忠實信徒,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生活經驗都可以從其所著的《搏擊俱樂部》一書中獲得:

“只有當我們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才有了做任何事情的可能。”

你也許覺得,你目前的生活,自我感覺還是挺自由的。但是我認為,公正地說,我們都已經多多少少地陷入了某種困境。所謂困境,不僅是指我們承受的來自財務和社會方面的壓力,更主要的是指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構建起來的精神圍牆和偏見。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一書中,羅伯特·波西格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南印度捉猴子”的故事 – 把一隻掏空的椰子和一個固定的木樁連在一起,然後放一些米飯在這個空椰子裡面,要想拿到這些米飯,只有通過椰子殼上的一個小洞。當猴子伸手進入這個小洞,然後抓住儘可能多的米飯,這時候,猴子的手就再也不能從椰子中抽出來了,因為一個攥著米飯的拳頭無法通過那個小洞,所以就被逮著了 – 猴子之所以能被逮著,並不是因為任何物理的原因,而是因為猴子自己不願意放棄(已經拿在手裡的米飯)。

Monkey

Monkey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遭遇諸如手握米飯這類事情 – 無論是思想上的、情感上的、還是價值觀念上的 – 即使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對我們而言,並沒有什麼好處。在我們應該選擇放手的時候,經驗束縛了我們。

這種現象有一個更科學化的名字,叫做“定勢效應” – 其意思是說,一些偏見和過往經驗可以矇蔽我們的雙眼,其結果就是,我們無法看到那些更好的選擇。

為了證明這個效應的影響程度,奧地利心理學家 Merim Bilalic 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她給一些國際象棋大師展示了一盤棋局,並且給出如何獲勝的兩種方法:一個是眾所周知的五步法,另一個卻是少有人知的古怪下法,實際上該方法只需三步即可獲勝。

幾乎每一位象棋大師都選擇了那個眾所周知的五步法,但最終卻是一種較慢的獲勝途徑。正如 Bilalic 事後解釋的那樣:

“即使是這些象棋界的大師級人物,他們也不能看到贏得勝利的最佳途徑,因為那個他們熟知的解決辦法已經控制了他們的思想和大腦。”

經驗帶給你的阻礙與其給予你的啟發一樣多。

如何拿掉“障眼物”

在所有與此相關的事情當中,最難的一件就是“你幾乎沒有可能看到你無法看到的事物”。我們通過我們過往的經驗和經歷構建我們的世界觀,並且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設想未來所有發生的事情只是過去經歷的對映或映象。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過往的經驗和經歷將會很容易讓我們一葉障目,阻礙我們發現無窮無盡的(可能是更好的)選項和可能,因為它們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視野範圍。

因此,為了讓我們重新看到這些,我們應該如何訓練我們自己呢?

忘掉自我(小我)

這似乎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佛法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關於如何放手或放下的關鍵性見解 – 忘掉你經過多年經驗構建起來的“小我”。

佛法中的一項核心信條大致是這樣說的:放下我們的慾望、對物質的依戀以及不健康的關係(工作和生活)。可問題是,如果我們把它們從我們的大腦中硬推出去的話,出於對取而代之的“空”或“無”的擔憂,我們對這些慾望和關係已經變得非常沉迷。

“人們很難放棄那些讓他們備受煎熬的東西和慾望。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和擔憂,他們寧願選擇承受這些已經熟知的痛苦。” 一行禪師

但是,就像很多優秀的人告訴我們的那樣,“空”或“無”並不是什麼值得害怕的事情,相反,它是一個可以讓你以嶄新的眼光,在你沒有過往經驗束縛的情況下,重新面對這個世界的機會。

“無處可去意味著隨處可去。所以你只需遊走在星空下。” 《在路上》,傑克·凱魯亞克

里奧·巴伯塔的部落格 Zen Habits 提供了一些關於如何面對“空”或“無”問題以及怎樣為你所用的重要建議。 如果你能仔細閱讀這篇名曰《空杯心態》的文章以及這篇關於坦然放手的文章,你就算初步“遁入空門”了。

破除偏見

當我們建立我們獨特的世界觀時,我們向裡面填充了許多我們喜歡的東西、不喜歡的東西,各種偏見以及道德倫理標準。當然,它們都非常重要,但是它們也是矇蔽我們雙眼的巨大障礙。

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會在和別人見面之前,就開始不知不覺地判斷一個人。對我們而言,由此方式形成的“先見”也最容易得到再次“驗證”。我們不願意敞開心扉,接收新的想法和新的事物,因為我們的經驗大多來自我們過去的經歷和偏見。我們不歡迎隨機、混亂和無秩序的生活狀態。

你要知道,正是由於這種混亂和無秩序狀態,才使得我們變得極具創造力。就像 Brain Pickings 的創辦者 Maria Popova 女士說的那樣,創造力是一種連線未連線事物的能力

破除你的偏見,讓你自己對隨機的想法和連線完全開放。

再次成為一名初學者

“在一名初學者的大腦中,有很多種可能性,但是在一名專家的思想裡,就要少很多。” 鈴木俊隆

禪宗原則裡的“初心”探討了再次作為一名初學者體驗生活的優勢。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曾經看到一名嬰兒學習走路:他們站起來,搖搖晃晃,然後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但是他們會堅定自信地繼續站起身來。

當你第一次學習一種新技能時,即使是一個極其微小的細節,你都會非常注意。你完整地體驗了每一個瞬間,而且你始終處於一種專注和幹勁十足的狀態。

我們一旦成為專家,我們就會失去這種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的洞察力,並且在心理上進入一種類似自動駕駛的狀態。

表現的像初學者一樣並不是說,為了保持你天真的心態,你需要拋棄過去的經驗,與之相反,你應該把你的經驗和天真看成用來構築你自身優勢的有效工具。

“初心並不是要否定經驗。它的意思是說,在如何將我們的經驗應用於每一個新的環境這件事上,始終保持一種開放思維。” Mary Jaksch

思想漫步

讓你的思想隨意暢想和遊蕩。不要只是一個下午,或者一個週末,最好是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

思想漫步(Mind wandering)已經得到證實: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未雨綢繆,而且還可以藉助思想在空間自由移動和關聯,激發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神奇方案似乎都是突然間“靈光乍現”的原因(想想艾薩克·牛頓和那棵蘋果樹的故事)。

Mind Wandering

Mind Wandering

你正在試驗和嘗試各種解決辦法的同時,你“錯失的機會”要遠遠多於你預期所能得到的回報。

對複雜事物的反思

反思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經驗。如果我們能夠客觀地對其加以運用,它會變得更加強大。

以一名旁觀者的心態回憶一下你自己的既往經歷,想想自己做過的事情和決定。為什麼你會那樣做?是什麼促使你做出這項選擇?

反思也會影響到我們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哈佛大學近期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利用“雙系統”學習(譯註:一種實踐與反思相結合的組合學習方式)的人,在其成績的提高方面,無論試驗場所是在實驗室,還是真實世界,都比那些只利用單一方式學習的人高出23%。

對你的偏見進行反思。反思那些看似會傷害你的事情,對此要自問為什麼。不要一味地反思那些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你應該把反思看作一種工具或手段,真正將其用於深度探索和發現 – 究竟是哪些因素無形中影響了你的行為方式。

~~~

如果我們確實需要從以上所述中汲取一定教訓的話,我認為這個教訓就是:我們過去的經驗可能會讓我們帶上有色眼鏡,阻礙我們探索和發現更多的機會。

我們之所以賦予過去如此大的權重,是為了幫助我們快速地作出反應和決策,但它也會讓我們陷入一輪又一輪的重複迴圈之中。

你必須打破這種迴圈。退一步就會給你一次客觀看待世界的機會,沒有偏見,放下成見,無需判斷。

當你停止依據你的過去定義你的未來時,你對你所能看到的事情,將會大為驚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