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的“倚天劍”轉型 聚划算不再只有團購

佚名發表於2015-12-21

  在阿里巴巴內部,聚划算被認為是“倚天劍”的角色:以團購營銷的模式衝在最前面,“劈開”市場,去驗證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的喜好。如今,聚划算也開始嘗試些有別於團購的新玩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聚划算”,單從字面上看,這裡的商品意味著“廉價”和“折扣”:原價128元的衣服,賣到49元;238元的巧克力直接賣到118……5折、滿減已是聚划算的標籤。

  如今,聚划算想要改變這種印象,開始引進高階產品品類了。

  12月中旬,首個國產和牛肉品牌——元盛龍江和牛正式在聚划算上開賣,上線品類包括西式牛排、中式牛腩和牛肉粒等11款和牛肉系列產品。

  和牛被譽為“世界上最貴的牛肉”,每千克市場價格可高達數百甚至上千元。肉多汁細嫩,原產日本。元盛集團此次推出的和牛品牌屬於國內改良版,產地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

  主推的和牛Choice西冷牛排兩片裝(相當於日本和牛分級制度A2等級)售價168元;而牛肉中最貴的和牛眼肉3片裝600g在聚划算售價429元。這個售價相當於和牛市場價的3到4折。

  據悉,所有在聚划算上開賣的和牛肉在養殖過程中都被植入晶片,配備“身份證號”,並有影片成長記錄,生長過程和健康情況全程可追溯。

  和牛是高質量、高客單價的商品。聚划算總經理劉博說,“要在三四年前,我們想做這樣的高階品類也沒法做。”

  三四年前正是團購市場血拼的時節。聚划算成立的4年多來,國內團購市場歷了多次洗牌。美團、大眾點評、窩窩團、團800,雖然定位稍有差異,但那時大家都在拼誰的商品更便宜、讓利更多。“資訊中介”、靠低價誘惑吸引使用者的團購模式有先天結構缺陷,難以長期維繫客戶。

  千團大戰後,剩者寥寥。團購網站上商家也不堪其擾,很多消費者都是衝著低價折扣去的,並不能把團購模式中的買家沉澱到常規的消費平臺上去。而面對資本市場遇冷的局面,美團大眾點評選擇抱團取暖。

  而聚划算也在尋找新玩法。

  首先,它在生鮮上的動作越來越多。今年下半年開始,聚划算推出的“聚力青年”活動曾先後推出山東五蓮蘋果、山西黃小米、老陳醋以及內蒙古牛羊肉等地地標農產品,將優秀的創業個人與地方特色結合起來,打造品牌形象。

  今年10月,聚力青年·生態內蒙古3天線上總共賣出3000頭牛、6000只羊的肉量和3萬頭奶牛的日產奶量。規模化效應明顯,同時也刺激了當地的農業發展。

  因此,在黑龍江和牛釋出會當天,黑龍江省省政府副秘書長田恃瑋、齊齊哈爾市委書記韓冬炎、市委常委、秘書長陳宏偉,副市長李洪國親自出席釋出會,為黑龍江元盛和牛背書。

  在阿里巴巴內部,聚划算被認為是“倚天劍”的角色。聚划算的團購模式有營銷屬性,它就必須衝在最前面,“劈開”市場,去驗證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的喜好。多年下來,聚划算平臺的拉新價值已被證明。它已成為許多商家選擇的新品首發平臺。

  劉博說,聚划算的日均UV能達到3000萬,它能讓商家試水的重要一點就是給了商家極大的流量和資源。普通商家300萬UV就會手忙腳亂,更別說3000萬了。大流量會對商家的貨品儲備、組織、物流、運營帶來考驗,商家可以一下子發現自己的短板在哪裡。

  而今天商家在聚划算上的交易量就是明天常態的交易量,脈衝式地波動,商家可以檢驗自己。這也是商家的一個“晉升渠道”。中小型商家完全可以透過聚划算的平臺打造爆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同時,聚划算的動作也必須與阿里巴巴今年的“高階、國際化”的整個定位保持一致。聚划算正在與天貓的生鮮打“配合戰”,在必要時,也要從聚划算引入的客源剛好可以帶入天貓中。

  聚划算雖然被作為阿里系“三駕馬車”之一,但由於其業務性質和交易總額遠不及天貓、淘寶,並不像後兩者一樣受重視。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3月22日,聚划算作為淘寶團購欄目上線,最初以商品團購為主,2011年獨立成公司化運營。按照阿里IPO官方檔案披露,2013年聚划算的交易總額達到了477億元,與同期的天貓交易額為2200億元,基本不在一個量級。

  在接受介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劉博透露出一個有趣的細節,他曾經向張勇透露過,希望聚划算的交易壓力要適當小一點:“交易也要做,但要適當小一點。交易不是這個公司(聚划算)的全部。那我就能和天貓淘寶打組合拳了。”

  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內部競爭產生的有趣博弈。

  為避免和天貓淘寶的正面競爭,劉博給了兩個思路:第一,該強化的部分需要強化,比如限時限價的銷售模式;在一些方面也要區分和常態市場的差異,不能讓一個商家把所有東西都搬到聚划算來;第二,選品要更精準,打造爆款。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9月份釋出的財報顯示,移動端使用者正在不斷增長。劉博想利用這一點,在無線端進行個性化推送。

  按照傳統模式,普通品牌上線聚划算只有1到2天的機會。但如果把日均3000萬的UV透過切分,做精準營銷,情況就不一樣了。

  比如,商家只選擇定位在“上海”、“年齡30-50歲”的使用者推薦給某個男士襯衣品牌,透過給使用者加標籤的方式,可以完全與品牌的目標人群相匹配。

  未來透過精準化營銷可能的場景是,每個使用者被推送的商品品類都不同。

  這樣的精準化營銷,配合聚划算一些發紅包、店鋪滿減的工具,就是一種自主營銷的方式,再也不是原先買買廣告位這麼簡單了。廣告位有限,但理論上講,透過貼標籤進行定位的可能行無限;而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更容易看到自己想買的東西。

  劉博表示,該專案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了,會先從一小部分商家開始嘗試。聚划算還是那個聚划算,但它上面的商品早已不像原先那麼“廉價”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