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做客第一財經《財富中國》欄目。節目中,他透露了自己加入阿里的原因,回顧了雙11的由來,還指出了無線時代的商業機遇,以及新實體經濟的機會所在。
首談加入阿里原因:太太是淘寶粉絲
節目中,張勇透露,自己的家在上海,而工作卻在杭州,每個週末,張勇都會回家和家人相聚。“在人們的印象中,杭州是個休閒放鬆的城市,而上海卻是個節奏很快被工作催促的城市,在我這裡剛好相反。我在杭州工作,上海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休息和充電,從加入阿里巴巴那天起就開始了雙城記一般的生活”。
此外,張勇回顧了自己之所以加入阿里巴巴的理由。“當時和夫人說,我要去杭州阿里巴巴工作了。夫人覺得挺好的,因為她自己就是淘寶的粉絲”,張勇說道,“此外,當時馬總問我為什麼加入阿里巴巴?我幾乎沒有怎麼思考就回答他,我已經做過一個3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了,還想再做一個30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
馬雲(微博)曾經說過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了CEO。那麼張勇身上到底有著哪些區別於其他CFO的特質,讓馬雲改變了決定呢?張勇回憶稱,自己無論是做CFO,還是之前在安達信、普華永道做審計師,都不只是去幫人家查個賬,做個報告,更多的喜歡去了解商業背後的邏輯。“這個背後帶來了這種不安分,可能是我想最本原的東西。”
千人千面變成必然
在節目中,張勇指出,千人千面在無線時代已經變成一個必然。“無線時代資訊瀏覽方式的轉變,商品只能夠展現在五六寸的手機螢幕上,這時候,如果讓幾億人同時看到一樣的東西,那一定會有大量的人是不滿意的。所以,無線時代幾乎逼著你去使用大資料猜測每一個人的喜好。”
在節目中,財富中國主持人問及張勇,該如何保證這麼多不同的人在一個平臺上享受到同樣的服務時,張勇的回答是“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要跟上年輕使用者的變化”。
張勇進一步解釋說,今年是天貓淘寶第一次在網上推出大量跟消費有關的直播,不僅有雙11晚會,還有很多品牌明星代言,新品釋出會等等。粉絲的熱情可以帶來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遠遠超過只是把一個商品平鋪直敘地放在網上售賣。
未來30年是技術和商業充分融合的30年
近一段時間來,關於新實體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討論非常激烈。在以往,品牌的銷售方式是一年開兩次訂貨會,透過經銷商的力量把貨鋪到渠道上去買,品牌方就此萬事大吉;而百貨的生存姿勢是,百貨裡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商品,但是百貨公司本質上卻是個店鋪租賃公司。這兩種方式共同缺失的環節是,不管是品牌還是渠道都無法有效感知到消費者的變化。
張勇說,類似填鴨式的樹狀結構渠道,這樣的商品分銷方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透過網際網路技術的運用,可以滿足快速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從而獲得新的機會。
“未來的30年,是技術和商業充分融合和應用的30年。哪一家公司用得更好,哪一家公司就有可能搶佔先機。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我說的,每家公司都應該是網際網路公司,每家公司都應該是大資料公司。這樣一種大資料的結合,網際網路的結合,新技術的結合,最終落在零售行業,就會帶來嶄新的一種零售運作方式和嶄新的零售使用者體驗。”張勇在節目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