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以為雙十一是去拾優惠撿便宜?
諮詢機構易觀認為,雙十一經過八年的發展,消費者購物呈現出“重計劃、重需求、重服務、重品牌和重價值”等幾個新特徵,使用者的購物決策不再以價格作為唯一參考因素,而是兼顧對品牌、品質、服務、價格等多重要求進行理性判斷。
經過多年剁手經驗後,國民已經看透了事後退貨的繁瑣,在今年的雙十一商超戰中,服務和質量的比拼成為新的行業亮點。
比211更兇殘的是2小時見
今年雙十一你囤了誰家的貨?面對多家線上線下商超巨頭的促銷行動,你會為誰裝滿購物車?
比如,京東今年就向使用者呼籲要認真購物,宣佈在好物低價、服務與體驗等三個方面發力。從各大城市散佈的雙十一海報來看,讓京東快遞小哥出境,大有強調物流快速的意思。
經常網購的使用者都知道,京東的物流服務確實收穫了一波使用者,211限時達、次日達、極速達等多種選擇滿足使用者多重需求。但在今年雙十一,比211限時達等更兇猛的對手殺出重圍,那就是下單後2小時內送達!
這匹黑馬就是多點Dmall。這家成立於2015年4月的企業,一出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追趕京東速度。
公開資料顯示,多點策劃櫻桃節等系列活動回饋消費者, 2015年6月註冊使用者突破100萬,此時距離多點成立不過才兩個月,而達到這一數字京東花了4年;2015年7月多點推出“早夜市、秒殺、生鮮論斤賣”三大線上營銷主題,推進生鮮標準化,日銷量達到了18萬單,而京東做到這樣的日銷量用了7年。
多點為啥能做到在下單後2小時內送達使用者手中?
答案就是透過與門店眾多的物美聯手,在倉儲、揀貨方面,透過技術支撐提高物美倉儲以及門店的運作效率,同時打造自己的前置倉,讓商品離使用者更近了一步,讓2小時送達成為現實。
正是由於如風速度、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多點的使用者數量在成立一年多時間內不斷飆漲。截至2016年6月30日,多點使用者數量達到600萬,其中50%以上來自北京,約353萬人,除了北京大本營之外,上海、杭州、天津 也是多點重點佈局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雙十一大促中,多點的遠端訂單、GMV再創歷史新高。
真正稀缺的是成功的商業模式
目前,國內生鮮市場大約在5萬億元左右,而線上份額最多佔3%;2015年,中國快消品線上銷售市場規模達600億元,但只佔到4%左右,相比之下,電商佔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已經在10%左右。也就是說,在未來幾年,“生鮮+快消”仍有大幅線上空間亟待開啟。
網際網路巨頭加上傳統零售商都瞄準了這一風口要大幹一場。2016年,阿里投入40億主打天貓超市,京東花了143億吞下1號店和入股永輝。三年內想要角逐出商超老大,成為這兩家最近口水戰的重點。
對於這兩大豪門來說,砸錢不是事兒,不斷丟擲現金補貼、物流快速配送等方案試圖打壓對手。以京東為例,透過高頻次O2O產品佈局,提高京東App的開啟頻次,意圖使其成為使用者手機中的高頻應用。
不過,中國的商海戰爭永遠不缺資本投入,真正稀缺的是成功的商業模式。雖然在推動商超O2O的快速發展上物流是最大的痛點,但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卻不能侷限於提高傳統配送效率這一角度。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兩大巨頭叫囂的三年第一之爭,最終比拼的仍會是成功模式之爭。
在這一點上,多點模式脫穎而出。這家成立僅僅一年半的公司,在這次雙十一大戰中成績斐然:雙十一當天截至15點,妥投率高達94.49%,其透過打通與物美之間的庫存資料,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被業內稱為是零售行業的新模式樣本。
在多點CEO林捷看來,多點創造的是中國電商的第三種模式,即與傳統超市共享供應鏈,成為利益共同體。“另外兩種模式一個是自己做電商,比如京東等,另一種是為實體商超做代購。”林捷表示,隨著國內整個營銷環境的變化,需要出現全渠道的電商模式,既要有線上也要有線上。
電商+超市,確實是當下O2O領域的主流玩法,但究竟誰能厚積薄發?多點模式的成功給同行們了一個提醒,砸錢並不是捷徑。